潘殊閑
(西華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四川成都 610039)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冬,杜甫帶著一家老小從隴南來到成都。這樣一座在杜甫眼里“宇宙蜀城偏”①(《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的成都對于他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并有一種“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成都府》)的強烈感受。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1]。成都與草堂,對杜甫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才在杜甫的一生中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換言之,一定是成都對杜甫的接納與成都對杜甫的改變,才讓兩者之間結(jié)下了這美好的緣分和眾多的“傳奇”。本文以此為背景,試圖剖析杜甫與成都的這些“緣分”和“傳奇”。
安史之亂后,杜甫顛沛流離,棲棲遑遑,從淪陷的長安逃到唐肅宗臨時政府所在地鳳翔(今陜西鳳翔),獲得“左拾遺”官職。但杜甫不諳世情,得罪了肅宗,被朝廷疏遠。長安收復(fù)后,杜甫隨朝廷回到長安,但很快又被排擠出朝,派往華州擔(dān)任司功參軍。這時的杜甫本以為國家應(yīng)該要重振山河,走向中興,不料卻大失所望。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七月,杜甫做出了一生中非常艱難的選擇——他辭掉了官職,帶著一家老小南奔秦州。秦州有他的遠房族侄杜佐,還有一位僧友贊上人。杜甫本想在秦州蓋一個草堂長期居住,但未能如愿。三個月后,他離開了秦州,因為他得到了同谷縣令的邀請,于是,一家老小又長途跋涉來到同谷。遺憾的是,在同谷他并沒有得到縣令許諾的幫助,不得已,杜甫一家只得繼續(xù)南下直奔成都。為什么要選擇成都?因為成都未受安史之亂的直接沖擊,當年唐玄宗避亂還來過這里。成都氣候溫潤,物產(chǎn)豐富。最重要的是有杜甫認識的朋友兼官員在成都及其附近任職,這是杜甫尋找新的生活支撐的原因。當然,成都對杜甫的接納還有不少方面,下面分別予以論述。
杜甫在成都,先后得到了幾任地方長官的關(guān)照。杜甫剛到成都時,當時的成都尹兼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為裴冕。裴冕做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杜甫為左拾遺。兩人雖然地位懸殊,但畢竟有共事經(jīng)歷,裴冕對杜甫也多有好感,這可以從杜甫在德陽過鹿頭山時寫的《鹿頭山》得到一些“消息”:“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斯人亦何幸,公鎮(zhèn)踰歲月?!保ā堵诡^山》)這里所說的“冀公”就是裴冕?!杜f唐書》載至德二載(757),“右仆射裴冕冀國公”[2]168?!爸蹦藯澚褐x,這顯然是在稱贊裴冕。而裴冕任職成都,是在乾元二年(759)六月乙未朔,《舊唐書》有載:“以右仆射裴冕為御史大夫、成都尹,持節(jié)充劍南節(jié)度副大使、本道觀察使。”[2]172杜甫到成都是乾元二年十二月,離裴冕任職成都尹有半年時間,所以說“公鎮(zhèn)踰歲月”。
剛到成都,杜甫就得到裴冕的不少幫助,杜甫不忘在詩中予以記錄,如“故人供祿米”(《酬高使君相贈》),這里的“故人”,即指裴冕。
在成都,杜甫還有一位官員朋友,那就是高適。天寶三載(744),高適曾與李白、杜甫相遇于洛陽,同游梁宋。杜甫在成都期間,高適先后擔(dān)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和成都尹。杜甫剛到成都,高適就寫詩問候。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與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的酬贈佳話,也成就了后來杜甫草堂年復(fù)一年的“人日”祭拜傳統(tǒng)。在高適任蜀州刺史時,杜甫還專程去拜訪過高適。
在成都,對杜甫關(guān)心最多,幫助最多的,當然是嚴武。嚴武兩度任職成都,不僅給予杜甫經(jīng)濟上的資助,生活上的關(guān)懷,還給予政治上的關(guān)照。廣德二年(764)三月,嚴武再任東西川節(jié)度使時,給杜甫謀得一個官職——節(jié)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這是杜甫一生最高的職務(wù)(從六品),杜甫非常看重。但天有不測風(fēng)云,就在杜甫履職的第二年(765),嚴武英年早逝。失去倚靠的杜甫不得已決心離開蜀地,流寓三峽。
以上是三位地方長官。杜甫在成都,還有一些縣令等卑官微職也給予了杜甫不少的幫助。如縣令蕭實、綿竹縣令韋續(xù)、涪江縣尉韋班、綿谷縣尉何邕等。
在成都,杜甫還有一些遠房親戚和新老朋友接納他,對其伸出了援助之手。如一位在成都府當司馬的表弟王十五,聽說杜甫要營建住房,主動送來錢財,為此,杜甫有詩作記:“客里何遷次,江邊正寂寥??蟻韺ひ焕?,愁破是今朝。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xiāng)唯表弟,還往莫辭勞?!保ā锻跏逅抉R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貲去聲》)在成都白手起家蓋起房屋,屋內(nèi)屋外的營造建設(shè)相當費事費心。成都的這些親舊,面對杜甫的請求與需求,紛紛給予力所能及的各種幫助。杜甫通過詩歌,為我們保留了這些珍貴的“鏡頭”: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
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盌;
詣徐卿覓果栽;
……
這些都是杜甫詩歌的標題,從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杜甫營建草堂時成都各方親舊的真誠幫助。
杜甫來到成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一家人的住宿安頓問題。成都城西七里有一座寺廟叫草堂寺,里面還有一些空房,可能是府尹裴冕特意的安排,也可能是主持復(fù)空的善意,杜甫一家剛到成都就暫住在寺院里,直到第二年春天他自己的草堂落成才離開。為此,杜甫有詩記載:“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保ā冻旮呤咕噘洝罚┎萏盟伦粤簳r即有,故名“古寺”。據(jù)《成都記》所載,草堂寺極宏麗。因為宏大,所以尚有一些空房。對初來乍到的外鄉(xiāng)人來說,這個古寺的接納對安頓詩人一家的身心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古寺空房的安頓,很難想象杜甫一家能在成都住多久,有沒有后來草堂的安營扎寨也說不清楚。古寺附近的環(huán)境非常好,讓杜甫深深的愛上了。后來杜甫營建草堂,選址就在草堂寺的西邊靠近浣花溪的地方。杜甫在《卜居》中有這樣的描寫:“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入小舟?!痹娭械摹爸魅恕?,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就是當時的成都尹裴冕,有的認為是成都當?shù)氐挠H友,有的認為就是詩人自己。但不論是誰,可以看出杜甫對這里的環(huán)境是非常滿意的,這說明草堂寺的暫時接納為杜甫決意定居成都浣花溪奠定了相當?shù)幕A(chǔ)。
杜甫居住的周圍,有不少熱心的鄰居,主動接納這位陌生的客人,給予杜甫多方面的幫助。如杜甫剛到草堂寺住下,就有“鄰舍與園蔬”(《酬高使君相贈》)。別小看這不起眼的“園蔬”,這可是最樸素、最自然的幫助,也是最讓遠道而來的人感動的生活場景。杜甫草堂建好后,鄰里對這位新鄰居表示了熱烈的歡迎,這些鄰居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成都人的友善、開放與大度。他們有的請他喝酒;有的送他櫻桃“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野人送朱櫻》);有的送他魚鱉:“鄰家送魚鱉,問我數(shù)能來”(《春日江村五首》之四)。草堂的北鄰是一位提前辭官的縣令,杜甫這樣描寫:“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時來訪老疾,步屧到蓬蒿。”(《北鄰》)這位愛酒能詩的鄰居不時來拜訪杜甫,顯示了和洽的鄰里關(guān)系。草堂的南鄰是一位隱士,杜甫稱他為“錦里先生”:“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不全貧。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保ā赌相彙罚┻@位錦里先生在自家園內(nèi)栽種了芋、栗,杜甫開玩笑說“不全貧”。因為好客,家中兒童見到賓客沒有詫異,顯得很友好,很高興。錦里先生經(jīng)常在屋階撒些糧食,引得鳥雀頻頻光顧,如同家養(yǎng)。杜甫在錦里先生家一直逗留到黃昏,主人才把杜甫送出柴門。這種安貧樂道的田園生活與熱情好客的鄰里情懷,給杜甫留下難忘的印記。
除了這些比較儒雅的鄰里,杜甫詩中還給我們留下了直率奔放的鄰里:“歩屧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仡^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前日放營農(nóng),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則已,誓不舉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感此氣揚揚,須知風(fēng)化首。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被肘。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原來這位田父正在服兵役的大兒子放了農(nóng)假,老父得以擺脫勞苦,所以,非常感謝成都尹嚴武,鄉(xiāng)野之人所用的贊美語也是非常的樸野——“畜眼未見有”。這一定是鄉(xiāng)人的原話,杜甫照單入詩。因為高興,又臨近春社,所以老夫拉著路過的杜甫到他家去喝新釀的春酒。這一喝竟然從卯時(早上5——7 點)一直喝到酉時(傍晚5——7 點)。杜甫幾次起身欲告辭,都被老夫拉著手肘留下來。這樣的執(zhí)著與盛情,讓杜甫非常感動,直呼“未覺村野丑”,言外之意就是這樣的強拉硬留,非但不是無禮,相反卻更顯真誠與純情。但這樣的鄉(xiāng)情卻被《舊唐書》誤解,指責(zé)杜甫在成都“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3]。聯(lián)系杜詩所述,還原當時歷史,《舊唐書》不亦誣也!須知蜀人好客,像杜甫這首詩中的場景,在蜀人生活中是十分常見的,只是在遠道而來的外地人杜甫眼里,顯得尤為特別難忘。
正如杜甫的由衷感慨“未覺村野丑”,不僅不丑,杜甫的美贊充溢字里行間。不可否認,這種融洽的背后就是相互的信任:“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保ā肚惨舛住分┮雇碜屝『⒌洁従蛹胰ベd酒,不覺和諧溫馨的鄉(xiāng)風(fēng)撲面而來。
從以上數(shù)例可以看到成都人的包容、好客、不排外、不欺生的地域特性,這些地域特性給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比杜甫到成都前后的詩作,成都人的友善更加凸顯。如杜甫39 歲在長安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里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詩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7 歲寫于湖北公安的《久客》:“羇旅知交態(tài),淹留見俗情。衰顏聊自哂,小吏最相輕。”這種“到處潛悲辛”與“小吏最相輕”的境況在成都時期的杜甫詩作中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無論成都的地方長官還是小吏,抑或是非親非故的鄰人,都對杜甫比較友善。一聯(lián)“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的詩句,道出了杜甫在成都得到眾多親友故舊眷顧幫助的歷史事實,也燭照出杜甫感念其惠助的心靈獨白。
成都與杜甫過去生活過的城市完全不一樣。首先,成都位于西南,杜甫此前沒有到過西南。偏于西南一隅的成都,其自然生態(tài)與人文風(fēng)情大大有別于杜甫過去曾經(jīng)去過的城市。其次,成都是天府之國的首城,自然條件優(yōu)渥,人文底蘊厚重,整個城市充滿了浪漫閑雅之氣。再次,成都向為移民城市,沒有排外傾向,誰都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歸宿。第四,經(jīng)過二十多年宦海沉浮與掙扎,杜甫對功名、對社會、對政治、對人生、對家庭已有了全新的認識。第五,從北方走投無路來到的成都,徹底改變他頭腦中固有的蠻夷之城的原始印記,滌除了“忽在天一方”(《成都府》)的最初驚恐感與抵觸感。隨著時間的流逝,杜甫已經(jīng)完全融入成都的生活之中,被成都改變了。
因為浣花溪風(fēng)光旖旎,景色幽美,杜甫居住其中,對這里的花草蟲魚、溪水禽鳥,細細地觀察,動情地吟唱,心曠神怡,并做好了在這里終老的準備——“卜宅從茲老”(《為農(nóng)》)。在這里,杜甫表現(xiàn)出了在此前的人生旅程中從未有過的閑情逸致和浪漫情懷。
對草堂環(huán)境的鐘情?!氨彻贸墒a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保ā短贸伞罚┎萏梦蓓斢冒酌┎莞采w,周邊樹林枝繁葉茂,翠竹掩映,烏鴉和燕子都對這里的環(huán)境十分驚奇,頻頻光顧。鄰人知道這里居住的是一位文人,紛紛將他比作漢代的蜀中名人揚雄。杜甫欣喜于自己的新房,無心對此多作解釋。類似這樣對草堂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贊美詩句還有很多,如“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保ā犊穹颉罚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保ā督^句四首》之三)
對江村生活的描摹。“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鸕鶿西日照,曬翅滿漁梁。”(《田舍》)“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保ā督溪殮i尋花七絕句》之五)“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歩尋花七絕句》之六)今天成都要建“世界公園城市”,杜甫當年的描繪,足以增添成都人的信心。
對平淡家庭生活的體味?!扒褰磺Т辶?,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保ā督濉罚┻@完全是一幅怡然恬淡的家庭生活寫照。老妻、稚子、故人與微軀是這幅生活圖景的主角,而清江、長夏、梁上燕與水中鷗則構(gòu)成這幅圖景的背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這短短的五十六個字中已被點亮。對此,黃生不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杜律不難于老健,而難于輕松。此詩見蕭灑流逸之致。”[4]747誠為知言。
對花木的憐愛。杜甫對自己“手種”的樹木有一種親情,哪怕是被春風(fēng)吹折了花枝,也表現(xiàn)出一種憐惜之情:“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絕句漫興九首》之二)如此細膩柔婉之情,全然不像之前那個寫“三吏”“三別”的中原詩圣杜甫!也絕不類那個寫“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的夔州詩圣杜甫!
對鄰里關(guān)系的禮贊。在杜甫以往的詩歌中,很少有描寫鄰里之間怡然共樂的場景與畫面。而筑室浣花溪畔,杜甫對和諧融洽的鄰里關(guān)系十分珍愛,多次在詩歌中表達對成都這種鄰里關(guān)系的頌贊。如這首《客至》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飱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吓c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痹娭兴鶎懼停耸嵌鸥Φ木司舜廾鞲?。對杜甫來說,這當然是貴客了,所以平時難得灑掃的花徑也因為舅舅的到來做了特意的準備。但因為集市較遠,不方便購物,所以款待客人只能湊合一下,“無兼味”與“只舊醅”,點出了自己的寒磣。全詩真正的高潮和動人處在尾聯(lián)?!翱吓c鄰翁相對飲”好像是征求客人的意見,愿不愿意跟我的鄰居一同飲酒?面對自己的貴客,杜甫居然提出邀請鄰居一同過來飲酒,這表明,杜甫與這些鄰居關(guān)系是非常融洽的,同時也表明,杜甫與這些鄰居親密無間,自己遠道而來的舅舅,自當有家里話要傳達訴說,但不僅不避鄰人,還特意邀請鄰居來參加自己的家宴,這種場面十分溫馨。誠如黃生所評:“上四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下四留客見村家真率之情。前借鷗鳥引端,后將鄰翁陪結(jié),一時賓主忘機,亦可見矣。”[4]793再看他廣德二年(764)從梓州回到闊別一年多的成都草堂時的情景:“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鄰里喜我歸,沽酒攜胡蘆。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保ā恫萏谩罚┻@完全就是一幕電影的場景,頗有戲劇畫面感。舊犬、鄰里、大官、城郭對杜甫回歸草堂的歡迎和歡喜,表情豐沛,動感十足。這四十字濃縮在一起,可以概括為一個城市及其市民的和諧友善,而這背后,實際上是一種開放包容的城市心態(tài)。
成都溫潤的氣候,甜美的風(fēng)景,溫存細膩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杜甫的詩風(fēng)。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詩歌體裁。近體詩多于古體詩,短篇多于長篇。據(jù)浦起龍《讀杜心解》統(tǒng)計,古體詩在杜甫成都詩中占比不到17%,而近體詩占比高達83%。長篇古體,往往需要嘔心瀝血苦思苦吟,而近體短篇往往沖口而出,隨興即賦。即便是排律,在成都創(chuàng)作的《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與中原時期創(chuàng)作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和夔州時期的《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相比,篇幅已經(jīng)少了很多。更有意味的是,在來成都之前,杜甫很少寫絕句和七言律詩,而大量寫絕句(特別是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是從經(jīng)營草堂開始的。對此,有人風(fēng)趣地稱這類詩為“公關(guān)詩”[5]。
詩歌題材。在成都,杜甫吟誦最多的不外家居生活、田園風(fēng)光、詩酒酬贈等,而之前宏大的政治、戰(zhàn)爭、民生等題材,雖仍有觸及,但已不是主體。這不是杜甫初心已改,而是成都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讓杜甫有了更多的閑情逸致關(guān)注生活與自然之美。如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背啥嫉挠晔恰昂糜辍?,她“潤物細無聲”,催開了錦官之城的繁花秾艷,不像杜甫筆下其他地方的雨是“天陰雨濕聲啾啾”(《兵車行》)“雨拋金鎖甲”(《重過何氏五首》之四)“一秋??嘤辍保ā读魟e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黃鵠翅垂雨”(《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一)“客舍雨連山”(《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五)“檐雨亂淋?!保ā肚刂蓦s詩二十首》之十七)。
詩歌意境。杜甫在成都期間的生活總體而言是有保障的,詩人有更多的閑心、閑情去細致觀察、體味和表達大自然,有更多的耐心去與各色人等應(yīng)酬交往,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杜甫在成都期間的詩歌,其意象多是和美的,其意境多是平和柔婉的。比如“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卜居》);“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為農(nóng)》);“風(fēng)含翠筱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狂夫》);“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田舍》);“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江村》);“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西郊》);“顛狂柳絮隨風(fēng)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絕句漫興九首》之五);“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之一);“風(fēng)輕粉蝶喜,花暖蜜蜂喧”(《敝廬遣興奉寄嚴公》)等等,簡直舉不勝舉。在成都,杜甫的身心都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自然與生活,他由衷地感慨到“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漫成二首》之一)。杜甫詩歌過去常被人定格為“沉郁頓挫”[6],但“沉郁頓挫”并非杜詩的全貌。在成都,杜甫的性格、精神與情趣被成都溫婉、溫暖、溫馨的自然風(fēng)光和人情世態(tài)軟化了,熨平了,表現(xiàn)出了從未有過的舒緩、駘蕩的情致。這種富有蜀風(fēng)蜀韻的杜詩“新貌”,幾乎俯拾皆是。如:“花飛有底急,老去愿春遲??上g娛地,都非少壯時。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保ā犊上А罚╇m然詩中仍潛藏著一種不得已的無奈甚至失落,但面對現(xiàn)實,杜甫更多的還是選擇面對當下,適意當下,沉醉當下。在《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中更有客觀的陳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薄盀槿诵云У⒓丫洌Z不驚人死不休”是述往,“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是敘今。現(xiàn)如今的杜甫,已經(jīng)深深地喜歡上成都的氛圍,融入到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這種投入的生活,陶醉的氛圍,甚至可以從他的“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yīng)人。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漫成二首》之二)中深刻地感知到。這時的杜甫已少有“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哀江頭》)的悲愴與蒼涼,和美的成都真正改變了詩人的旨趣與審美,也改變了詩人詩歌的意境。
敘事主體。在過去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敘事主體往往是旁觀者、評判者,而非角色自身。如“三吏”“三別”等詩歌均是如此。比如:“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墻走,老婦出看門?!保ā妒纠簟罚┻@完全是第三人稱敘事。但在成都所寫的詩,第三人稱很少,大多都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有的甚至自己就在詩中,是詩中之一角色。如:“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幽花欹滿樹,細水曲通池。歸客村非遠,殘樽席更移??淳嗟罋猓瑥拇藬?shù)追隨。”(《過南鄰朱山人水亭》)這位南鄰就是被稱為“錦里先生”的隱士。杜甫從城里回村,路過隱士門前,見隱士正在飲酒吃飯,就被邀請進去,添加碗筷凳子,一同喝酒聊天。杜甫盛贊隱士多有“道氣”,表示今后要多跟他來往。
來成都之前,杜甫大多時候不是在感時傷亂,就是在與窮苦與夢想斗爭,生活從總體來說是緊張的、困頓的、失意的、失落的甚至是慌亂的、走投無路的。而到蜀中,因為有多位達官和親舊的接納、接濟甚至是政治上的照顧,所以杜甫在成都雖談不上生活無憂,但與之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成都這座城市的浪漫氣息和休閑氣質(zhì),在不知不覺中杜甫的生活方式已在悄然發(fā)生改變。
城市生態(tài)美和生活美的頌揚與營造。杜甫為這座城市的生態(tài)美而感動,常常不禁由衷贊美:“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保ā段鹘肌罚╊愃频脑娋湟言谇拔闹卸嗵幰?,此不贅舉。為此,杜甫主動融入到這座城市生態(tài)美的建設(shè)中,所以我們看到他營建草堂時廣置各種樹木、竹林和花草。杜甫對自己的草堂及其周邊的勝景尤為中意與自豪,常常在詩中情不自禁地頌揚:“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fēng)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狂夫》)杜甫的這種生態(tài)美學(xué)與生活美學(xué)的弘揚營建對后世文人影響尤大。兩宋之交的葉夢得曾在《玉澗雜書》中自述其卞山石林谷的竹趣:“吾山有竹數(shù)萬本,初多手自移。今所在,森然成林,有筀竹、斤竹、哺雞竹、斑竹、紫竹數(shù)十種略備。而筀筍最可食。今歲自春不雨,累月筍類不出。顧頗念之。四月初一日雨,踰旬,忽裂地迸出如拔,亟取供庖,而園人靳之,甚請留以候再出。問其故,曰:‘筍惟初出者盡成竹,次出者多為蟲所傷,十不得五六。'乃悟老杜詩‘瓜須辰日種,竹要上番成'之意,遂忻然許之?!盵7]杜甫的影響卓然可見。
耽美酒與自釀酒。杜甫對成都的美食、美酒贊不絕口,并享受其中。如:“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終思一酩酊,凈掃雁池頭?!保ā稇蝾}寄上漢中王三首》之二)“山瓶乳酒下青云,氣味濃香幸見分?!保ā吨x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之一)“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報答春光知有處,應(yīng)須美酒送生涯。”(《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三)杜甫甚至也嘗試自己釀酒:“洗杓開新醞,低頭拭小盤。憑誰給曲蘗,細酌老江干?!保ā稓w來》)在上元元年秋天杜甫描述泛舟浣花溪的《泛溪》詩中就曾自謂“濁醪自初熟”(《泛溪》),說明杜甫確實自己在釀酒。
對成都酒樓文化的欣羨。在杜甫筆下,成都的酒樓文化也得以存照:“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保ā督溪毑綄せㄆ呓^句》之四)這種城市遺韻,我們甚至能在晚唐張籍的詩歌“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成都曲》)中找到杜詩的蹤跡。
慢生活與漫生活。慢生活其實也是一種“漫生活”,即浪漫的生活。成都現(xiàn)在被呼為“慢城”,其實成都從古至今就是一座“慢城”,也即“漫城”。杜甫在草堂寫了《絕句漫興九首》,就是這種“慢”與“漫”的交融與寫照:“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fēng)野外昏。”(《絕句漫興九首》之六)足不出戶,靜享園林中的詩酒人生。這種自適的心境,讓杜甫覺得“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漫成二首》之一);杜甫告誡自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保ā督^句漫興九首》之四)這種慢生活,也體現(xiàn)在游賞之樂方面。成都一向有游樂之城的美譽,《歲華紀麗譜》說成都“游賞之盛,甲于西蜀”[8]。舊時成都,城內(nèi)及四方,都有池澤湖泊,多為游樂玩賞之地。比如成都城內(nèi)的摩訶池,是一個風(fēng)景旖旎的地方,也是唐代成都城內(nèi)最大的人工湖。陸游曾作《摩訶池》詩,中有“摩訶古池苑,一過一消魂”之語,可以想見其風(fēng)光之美麗。嚴武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帥才,任西川節(jié)度使時,“擁旄西蜀,累于飲筵,對客騁其筆札”[9]。嚴武對杜甫多加優(yōu)待照顧。杜甫經(jīng)常受邀參加嚴武的各種宴集游樂,杜甫多有詩載紀。比如,杜甫從梓、閬回到成都后,嚴武就曾邀約杜甫泛舟摩訶池,杜甫這樣描述道:“湍駛風(fēng)醒酒,船回霧起堤。高城秋自落,雜樹晩相迷。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晩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這完全是一種寫實。酒后快艇,乘風(fēng)破浪,鴛鷺驚飛,晚樹迷離,一派生機盎然景象。要知道,這是在成都市中心內(nèi),這番景致與逸情,羨煞后人。
來成都之前,杜甫始終在奔波動蕩中。到成都后,雖然有一年多避亂梓、閬,但在成都相對安穩(wěn)的生活還是比較長的。這種安穩(wěn)的生活便于他總結(jié)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便于他思考當下的文學(xué)思潮與文學(xué)現(xiàn)象。于是,杜甫創(chuàng)作了一組詩,名為《戲為六絕句》。仇兆鰲說:“此為后生譏誚前賢而作,語多跌宕諷刺,故云戲也?!盵10]其實,“戲”也有杜甫謙遜之意。這組詩,有非常精彩的詩學(xué)思想,有的已經(jīng)成為文學(xué)批評史上的定論,如其一、其二、其五、其六。關(guān)于這組詩的含義及其評價,前人已經(jīng)作了很多闡釋,這里沒有必要再作重復(fù)。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組詩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在于,杜甫開創(chuàng)了“以詩論詩”的先河。杜甫之前,人們在詩中闡發(fā)詩學(xué)觀點,點評作家作品并不少見,杜甫也有不少,如在長安作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還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等。但《戲為六絕句》與之不同的地方在于全詩專門作評論,因此,杜甫《戲為六絕句》開了“以詩論詩”的先河。后世踵繼杜甫這一批評體式的論者越來越多,如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等。劉勰說:“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盵11]浣花溪畔的杜甫,竹林花下的“以詩論詩”,不也是一種獨照的運斤嗎?由此看來,詩城成都確乎孕育了杜甫的詩學(xué)靈感,在中國詩學(xué)史上自當占有重要一席。
要之,被杜甫喻為“宇宙蜀城偏”的成都,在杜甫走投無路時,接納了他。杜甫沒有想到,這座城市不僅敞開胸懷接納了他,而且在悄無聲息中改變了他。杜甫一生流離顛沛,只有在成都,才得到難得的喘息。誠如仇兆鰲所言:“蓋多年匍匐,至此始得少休也?!盵4]746這“少休”,竟成就了杜甫與成都的一段經(jīng)典“傳奇”,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化史上注定要永放異彩。
注釋:
① 本文所引杜甫詩歌如未特別注明,均據(jù)(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 年版,以下所引,只在文中夾注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