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四川 成都 610000)
從重整視角來看,債轉股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流程:
(一)確認債轉股方案的合法性。在重整程序中實施債轉股,其前提條件是債務人企業(yè)確實不能還償債務但有存續(xù)的可能,這個前提條件有兩個需要注意的事項:一是債務人不能償還債務的法律事實,是指到期難以償還債務,即使抵押變賣其資產也無法實現(xiàn)債務的償還或已失去償債能力無法償還債務;二是債務人企業(yè)若沒有存續(xù)的可能的,以債轉股來進行分配債務人的財產也就毫無法律意義。債轉股只是債務人企業(yè)進行重整的一項措施,是促成各相關方利益的“共贏”的法律手段。
(二)制定債轉股方案。債轉股作為債務人在重整過程中所做的財產重分配方案,是重整計劃中必須列示的內容,其方案的具體制定由債務人確定。債轉股方案會導致債務人所在企業(yè)的權益調整,但企業(yè)的投資者在債轉股時已實際失去了對于企業(yè)控制權,無法對債轉股方案進行確認或否定,債轉股方案對出資人的效力實際上是強制的。因此,在進行銀行債轉股方案設定時,如債務人實際管理公司則債轉股方案由該債務人來進行制定。
(三)債轉股方案基礎信息披露。管理者或債務人應對重整過程中的債轉股方案及時進行披露,以便債權人進行了解。披露債轉股方案基礎信息的目的就是讓利害關系人充分了解債轉股方案是否已經符合該標準。債轉股方案的最終目的是分配債務人資產以償還債權人,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債務人制定的債轉股方案必須經過債權人的同意與批準,否則不能視為一個有效的債轉股方案。
銀行進行債轉股有多種基本手段,那么債轉股行為究竟涉及商法中的哪幾大類呢?債轉股的實質是以通過股權對價償還債務。所以債轉股作為一個復雜的股權獲得行為,涉及了公司法、破產法以及證券法。本文將從公司法和債券法兩個角度出發(fā),結合商法對債轉股行為進行評判。
(一)債轉股的公司法分析
從公司法角度來看,債轉股主要面臨的問題時債權是否可以出資以及該類操作是否違背資本充實原則.
關于債權是否可以出資的問題。根據(jù)公司法規(guī)定,股東不僅可以使用貨幣資產出資,也可以通過股權、債權等其他非貨幣財產的形式出資。債權作為債務人對債權人追索的權力,符合非貨幣資產的形式,且可以通過貨幣進行估價是可以衡量的。同時該權力可以在相關管利益者之間無限制的進行互相轉讓。
關于債轉股行為是否具備資本充實原則。在銀行債轉股的實際業(yè)務中,銀行作為債權人通過將債權轉化為公司股權,筆者從以下三個角度印證“債轉股”行為符合資本充實原則。第一,銀行債權從本質上講來源于商業(yè)貸款,債務人通過銀行獲得貸款,并通過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將貸款演變?yōu)楣举Y產。第二,合法合規(guī)的債轉股可以避免出資不實的現(xiàn)象,保證資本的充實性。第三,在進行重整的過程中,債權人在轉股前并不持有公司,不會出現(xiàn)只能部分清償甚至無法清償?shù)膫鶛嗟窒鲑Y的問題。因此,債轉股行為并不會違反資本充實原則,在法理層面符合規(guī)定。
(二)債轉股的破產法分析
從形式上看,債轉股的行為違背了破產法公平清算的基本原則。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進行債轉股行為時,債權人在獲了股權后用其對公司的債權作抵銷其出資義務。如果在企業(yè)破產時也允許股東以其對公司的債權來抵消其欠繳的出資,那么股東的債權只能與其他債權人同類債權一起按照規(guī)定的比例進行清償,甚至無法清償。這也就是說該股東在沒有足額盡其出資義務的情況下獲得了全部的清償。
但從實質上來看,債轉股并不意味著股東債權與出資義務之間有不當?shù)咒N。因為在破產程序中,股權的清算權力是最后的權力無論何種債權,其償付順序都會優(yōu)于股權。債轉股對其他債權人而言,意味著具有優(yōu)先償付權力的債權人數(shù)量減少,進而每位債權人自身可分配的利潤的增加,所以對其他債權人而言不存在債權的不公平清償問題。
綜上所述,債轉股行為在公司法和破產法方面都符合法理要求,并沒有法律層面的障礙。所以說債轉股應可以作為一種市場化和常態(tài)化的手段來出現(xiàn),而不需要被視作一種短期行為。
債轉股行為作為銀行減少不良貸款、提升資產穩(wěn)定性的重要手段,在近些年來被廣泛應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凸顯了一系列問題。從法律角度講,我國在重整程序中暴露的核心問題就是各相關利益者對于法律熟知程度不足,無法利用手中的法律權利來進行自我保護,具體來說在債轉股過程中銀行、司法機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銀行自身運用個別談判權和決定權的能力亟待加強
保障重整程序中轉債權人的個別談判權和決定權是推進債轉股流程法治化、市場化、規(guī)范化的重要途徑,在我國該權力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第一,當銀行進行債轉股時,債轉股使得銀行原有對企業(yè)的債權轉化為股權。一旦企業(yè)發(fā)生破產,銀行在進行清償時會被放在最后次序進行清償,所以銀行在債轉股后其風險會大幅增加。根據(jù)法治基本原則,對銀行轉股后不利義務的設定,必須經過該銀行主體或可代表該銀行主體的代理人同意,方可進行后續(xù)的流程。
第二,破產法中規(guī)定對債權人利益的強制調整不是無限的,因為權利及義務是由權利人自由設定的,其利益即使受損也屬于正常的、應當預見的商業(yè)風險;而在重整程序啟動后獨立發(fā)生的權利義務,其目的是為了推動破產重整程序以更有利于所有債權人,因此其后產生的費用或債務屬于“破產費用”或“共益?zhèn)鶆铡薄?/p>
綜上所述,當重整程序啟動后,目標企業(yè)發(fā)生了的權利義務關系作出而不利于銀行債權人的強制調整,其實質上是銀行債權人在法院對其義務進行調整的基礎上,對其合法權益的再次調整與犧牲,而在當前的債轉股過程中部分銀行仍然在此方面保護意識淡薄,易受到因本位制濫用而造成的第二次犧牲。具體來說,部分銀行對于債轉股程序后出現(xiàn)的企業(yè)破產情況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無法主動運用法律手段依法行使自身權利。
(二)司法機關不得強制批準債轉股計劃
該項規(guī)定是對于法院等司法機關的限制,該項限制是與轉股債權人的個別談判權和決定權相對應的。債轉股的選擇權作為債權人固有的、不受任何重整程序限制的、可自由行使的權利,該權力不該受制于債轉股時做出的規(guī)定與協(xié)議,也就是說債轉股是全無人不能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表決原則來對特定債權人債轉股的選擇權進行非法剝奪,推以廣之,即使是人民法院也不能通過破產法的規(guī)定來強制批準包含有債轉股內容的重整計劃,從而在實質上迫銀行等債權人進行不符合自身利益和意愿的債轉股,進而蒙受損失。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明確體現(xiàn)了債轉股的自愿原則。商業(yè)銀行法以及國務院有關債轉股文件等都表明了在進行債轉股時的自愿原則,但這個原則在法院及各當事人執(zhí)行層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司法機關仍存在強制批準債轉股的行為,為推動債轉股行為的進一步法制化發(fā)展,司法機關應對此進行規(guī)范。
(三)《破產法》對于債轉股中原股東權益的保護不足
破產重整中債轉股除了涉及轉股債權人利益外,也涉及到原來股東的利益,因為在債轉股的過程中原股東也將因債轉股而被稀釋股權或者轉讓股權,所以,除了對于銀行等債權人,債轉股中原股東的合法權益也有進行保護的必要性和價值。我國公司法已出臺相關規(guī)定賦予原股東權利,根據(jù)《公司法》的規(guī)定,增減注冊資本屬于公司的重大事項,須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支持方能通過,這也就從制度角度保證了原有股東有足夠的話語權來保護自身權益。
(一)加強法制建設,規(guī)范法律條文
通過對我國債轉股過程中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當前債轉股行為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來源于法律層面。這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我國的部分法律條款對債轉股行為中相關利益者的保護措施仍不夠完善。例如前文所述的《破產法》中對于原股東權益無對應保護措施且無法與《公司法》形成呼應。這就造成了法律條文中的盲區(qū)及矛盾點,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規(guī)范法律制度有其必要性。相關部門要對于當前債轉股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針對性解決方案。具體來說,一是要對于不良貸款要做出準確的評級,以保證后續(xù)債轉股行為的準確性及有效性。在評級過程中要有第三方評估機構成立專業(yè)的評估小組,通過嚴格的評定規(guī)范綜合考量來對不良貸款進行評定。二是由相關部門根據(jù)當前市場運行中出現(xiàn)的漏洞查漏補缺,將原有未完善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以消除現(xiàn)有規(guī)定的互相矛盾及限制,從而在法律層面保證債轉股行為的順利進行,為債轉股走向市場化、法制化提供助推力。
(二)加強法制意識,提升全社會運用法律的能力
除了對于法律制度的完善之外,還要加強全員的法制意識。加強全員法制意識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通過普法教育,使銀行、股東等利益相關者明確債轉股的法律條文及處罰規(guī)定,從源頭上打消某些不法企業(yè)借機逃避債務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宣貫提升銀行、原股東等債權人利用自身權力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從而在債轉股過程中減少因法律意識淡薄而遭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