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善畫者多矣。那么如何判斷一幅中國畫的優(yōu)劣呢?北宋畫家、史論家郭若虛提出“心印說”,筆者深以為然。一幅中國畫,尤其是一幅寫意畫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蘊含在繪畫作品中畫家的精神世界,即“心”。當然我不是否定技法,技法也是一幅優(yōu)秀中國畫的重要表現(xiàn),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不可偏廢的,好的繪畫作品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法保證。但是,一幅真正優(yōu)秀的中國畫作品還是應該側重在“心”,即藝術家主觀精神世界的表達。畫家邢立宏先生的寫意花鳥畫作品就是“畫為心印”的最好詮釋。邢立宏,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天津著名花鳥畫家,天津南開畫院院長,尤擅小寫意花鳥,代表作品頗豐。
邢立宏先生作為中國著名花鳥畫大師孫其峰的弟子,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畢業(yè)后,邢立宏先生到絲綢印染廠做設計工作近十年,后進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專業(yè)美術編輯工作20余年,2015年以編審職稱、副總編輯職務退休。其在編輯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編輯出版了大量有較大影響的專業(yè)學術書籍,代表的有《揚州畫派書畫全集》《惲壽平全集》《陳洪綬全集》《任伯年全集》等。這些編輯工作使邢立宏先生有機會接觸大量優(yōu)秀古代書畫原作,可謂“讀萬卷書”,這些經(jīng)歷令其眼界大開,修養(yǎng)學識已趨至臻之境。此外,邢立宏先生在繁重的編輯工作之余一直精研書畫,他非常擅長利用邊角時間來磨煉技藝。經(jīng)過30年的刻苦付出,其書畫技藝爐火純青,已經(jīng)完全進入創(chuàng)作的自由王國。
21世紀初至今為邢立宏先生繪畫風格的成熟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雙喜圖》(2017年,錄自《墨韻南開——南開畫院建院四十周年書畫作品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6月版)、《秋蟹圖》(2017年,錄自《墨韻南開——南開畫院建院四十周年書畫作品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6月版)、《香如玉人清》(2007年,見《邢立宏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蕉陰雙清》(2007年)、《紅梅有吉》(2006年)、《歲寒三友》(2005年)、《雪地冰天獨自開》(2003年)。這一時期花鳥畫中的石、樹的畫法一般都是大寫意,線條恣肆張揚,而作為襯托的鳥、獸的形象大多描寫較精微,屬于小寫意。邢立宏先生比較重視鳥、獸關鍵部位的準確刻畫,比如眼、嘴、爪等,這樣就使作品形象傳神而又不媚俗?;B用筆簡略但結構準確,形象生動傳神,追求“不似之似”,追求主觀感受和客觀形象高度統(tǒng)一融合的藝術形象,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精神的延續(xù)。樹、石與鳥、獸動靜結合而和諧統(tǒng)一在一起,作品中在用色上也是輕重呼應,相得益彰。
邢立宏先生的繪畫作品不但深得傳統(tǒng)文人畫精髓,還能獨辟蹊徑、自立一格,尤以畫蟹著稱。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社會在變化,藝術同樣要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下的中國畫如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的話,就只有衰亡這一結果了。歷經(jīng)千年的中國畫已經(jīng)窮盡了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筆者認為唯一的突破口為“題材”,當下的中國畫創(chuàng)新就只能是“題材”的創(chuàng)新。而古今以“蟹”入畫者不多,能以“蟹畫”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更是鳳毛麟角,而邢立宏先生的“蟹畫”可為當代中國畫題材創(chuàng)新提供一種可行的嘗試。
邢立宏先生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以“蟹”入畫,最早的“蟹畫”作品《清韻》(1981年)為小品畫,畫面中一秋蟹閑步竹菊間。此作本來只是一種嘗試,但是有伯樂慧眼識珠而收藏。藝術本來就是藝術家獨特的、需要交流的一種特殊語言而已,看到有知音相識,邢立宏先生便堅定了“蟹畫”的藝術探索。邢立宏先生目前的“蟹畫”一反傳統(tǒng)小品形制而多為四尺立軸,這使“蟹畫”從傳統(tǒng)之小品變成“大作”,這是邢立宏先生的“蟹畫”突破之一?!按笞鳌钡闹匾憩F(xiàn)就是數(shù)量,邢立宏先生的“蟹畫”,畫中一般有十多只秋蟹,以“L”形分布于宣紙上,亦間或有紅蟹和藍菊組成“中秋”之意。
文人喜畫竹、梅,以借物言志。而“螃蟹”為畫題則需巧思,邢立宏先生的“蟹畫”題目多以《和諧》(諧“河蟹”音,一語雙關),則擴展了“螃蟹”的時代寓意。我們正處于一個豐衣足食的偉大時代,什么樣的中國畫題材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特征呢?筆者認為“和諧”足能象征。邢立宏先生的“蟹畫”不僅擴展了中國畫的傳統(tǒng)象征表現(xiàn),也反映著我們這個時代的巨變,這是其“蟹畫”的突破之二。突破之三則表現(xiàn)為“蟹畫”的形式語言。邢立宏先生經(jīng)過反復嘗試,可以寥寥數(shù)筆而使蟹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可謂“一蟹知秋”。雖然畫題為新創(chuàng),但筆墨皆源于傳統(tǒng),仔細觀察畫中“秋蟹”,可知蟹爪來源于蘭、竹之法,蟹殼取葉、荷之筆。這便是邢立宏先生“蟹畫”藝術表現(xiàn)的創(chuàng)新價值,源于傳統(tǒng)而不囿于古法。
縱觀邢立宏先生的寫意花鳥作品,最能打動觀者的就是其中充滿著生命力和對生命的熱愛,洋溢著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邢立宏先生的小寫意花鳥畫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優(yōu)美”,或者說是“和諧美”,邢立宏先生能以非常熟練的技法調動畫面各種因素,使整個作品達到一種高度的和諧統(tǒng)一。邢立宏先生的花鳥畫形象準確、生動傳神而又雅致,整體筆法為小寫意,色彩鮮艷豐富。
一幅幅充滿感染力、讓人如沐春風的作品正是邢立宏先生的“心之印”,是其人生境界、人格、認識、情感、學識、修養(yǎng)等諸多方面的主觀表達,而又以“人格境界”為宗。在傳統(tǒng)儒家文化評價體系中,“人格境界”成為古代書畫作品優(yōu)劣的最重要評判標準,郭若虛就有“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的論斷。誠然,完全以這個“人格境界”作為唯一標準來判斷一幅中國書畫的優(yōu)劣確實不夠嚴謹,但這個“人格境界”標準確實是評判一幅中國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既然中國畫是“畫為心印”,那么當然最重要的“心”就是“人格境界”,一個藝術家的“人格境界”必然會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正所謂“畫如其人”,一個人的言語可以虛假,但是一個人的繪畫作品不會造假,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藝術作品對這個人一目了然。
邢立宏先生寫意作品中的意境美正是其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內心的反映。邢立宏先生自幼受祖父影響,喜好書畫,深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具有典型儒家風骨、君子風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為其精神寫照。邢立宏先生為人穩(wěn)重坦誠、尊師重老、提攜后輩、樂于助人,幾乎每個接觸過邢立宏先生的人都會被他的這種謙謙君子品質所感染,邢立宏先生的人格是我們?yōu)槿俗鍪碌目?,從此點講,邢立宏先生是我輩后學之師。《禮記·學記》有言:“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及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闭沁@種“人格境界”折射到邢立宏先生的寫意書畫作品中,才形成了其健康、積極向上的中國畫作品,同時也是對“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