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鵬 ,趙曉燕,郝淑蘭,樊桂玲,李曉麗,王愛榮,劉麗坤
放射性食管炎(radiation esophagitis,RE)是惡性胸部腫瘤(如食管癌、中央型肺癌等)在放射治療中常見的局部不良反應,多數(shù)為急性,發(fā)生率為10%~20%,且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1-2]。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從應激反應及炎性細胞因子等方面進行闡述[1],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不良反應相關細胞因子是研究的熱點[3-5]。
然而,放射性食管炎是自限性并發(fā)癥,黏膜修復是其恢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6],而纖維粘連蛋白(fibronectin,FN)主要存在于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作為黏膜修復主要的蛋白因子參與黏膜修復,在促進細胞黏附、遷移、增殖和分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促進細胞再生與修復的生物學功能[7]。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是啟動和終止細胞修復的重要因子,與FN共同調(diào)節(jié)著黏膜組織修復[8],并且黏膜修復與纖維化在組織恢復過程中同時發(fā)生,TGF-β1/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號通路是腎臟纖維化、心肌纖維化過程中重要的信號通路[9-10],p38MAPK信號通路的激活可以促進FN的產(chǎn)生,從而促進黏膜快速修復。
本研究通過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放射性食管炎模型,探討TGF-β1/p38MAPK/FN信號通路是否介導RE的發(fā)生。
本研究所選實驗動物為2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體質量220~250 g,購自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院動物研究所(許可證號:SCXK(京)2014-0004),于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喂養(yǎng),大鼠生長環(huán)境為(23±1)℃、濕度75%。本研究經(jīng)山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根據(jù)文獻[11]及預實驗給予造模,采用單次照射,劑量為40 Gy,皮源距100 cm,照射范圍為食管上端,劍突上3 cm。應用山西省中醫(yī)院腫瘤科放療中心的美國Varian(瓦里安)直線加速器6MV-X,劑量率為340 Mu/min。
TIANScript RT Kit,SuperReal PreMix Plus(SYBR Green)購自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酶抑制劑購自美國Roche公司(04693116001);一抗:TGF-β1、p38MAPK、FN;二抗:山羊抗兔IgG(H+L)HRP Jackson 111-035-003、山羊抗鼠IgG(H+L)HRP Jackson 115-035-003均購自中國Abcam公司。
輪轉切片機(RM2235,美國Leica公司),ABI 7500型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多功能高速冷凍離心機(美國Beckman公司),化學發(fā)光凝膠成像系統(tǒng)(FluorChemHD2,美國Alpha公司)。
1.3.1 分組及生理活動觀察 實驗共分5組:對照組(未行照射)、一周組(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第一周殺減組)、二周組(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第二周殺減組)、三周組(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第三周殺減組)和四周組(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第四周殺減組)。每日記錄各組體質量、水和食物攝入量。
1.3.2 病理檢測 按照分組情況進行殺減,將食管樣本縱向解剖,用10%甲醛溶液固定并儲存于-80℃冰箱中。經(jīng)過脫水、透明、浸蠟、石蠟包埋后,HE染色切片,顯微鏡下觀察各組食管組織的病理變化。
1.3.3 Real-time PCR法檢測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食管TGF-β1、FN mRNA表達 用超純RNA提取試劑(TaKaRa Code D9108B)提取組織樣本中總RNA。采用2-ΔΔCt法進行數(shù)據(jù)相對定量分析。目的基因引物及探針,見表1。
表1 目的基因引物及探針Table 1 Target gene primers and probes
1.3.4 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法檢測放射性食管炎SD模型TGF-β1、p38MAPK和FN蛋白表達 預冷RIPA蛋白抽提試劑,加入蛋白酶抑制劑提取蛋白。濃縮膠恒壓90 V,約20 min;分離膠恒壓120 V,通過預染蛋白Marker確定電泳停止時間。300 mA恒流;0.45 μm孔徑PVDF膜,轉膜時間90 min。轉膜完成后麗春紅染色試劑對膜進行染色,觀察轉膜效果。將膜完全浸沒于5%BSATBST中,水平搖床孵育1 h(RT)封閉。
加入一抗,5%BSA-TBST稀釋一抗(稀釋比例1:1000),4℃水平搖床孵育過夜。加入二抗,5%BSA-TBST稀釋二抗,山羊抗兔及山羊抗鼠IgG(H+L)HRP 1:10000,室溫孵育40 min。膜蛋白面滴加ECL,反應3 min;膠片曝光10 s~5 min(曝光時間隨光強度不同而調(diào)整),顯影2 min,定影。
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數(shù)據(jù),當方差齊時使用Student-Newman-Keuls檢驗,當方差不齊時使用Kruskal-Wallis H檢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放射治療后一周造模組進水量、進食量及體質量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00),大鼠煩躁明顯,頸部開始脫毛。從第三周起,大鼠進水量、進食量及體質量逐漸恢復,見圖1。
圖1 SD大鼠進水、進食量及體質量的動態(tài)變化Figure 1 Dynamic changes of water intake,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of SD rats
第一、二周組食管黏膜上皮中重度破壞,鱗狀上皮層、棘細胞層、基底細胞層壞死脫落,第二周組肌層炎性細胞明顯浸潤,第三周組黏膜上皮開始恢復,第四周組黏膜上皮基本恢復到正常,見圖2。
Real-time PCR法檢測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F(xiàn)N mRNA表達水平放射后迅速下降,第二、三、四周逐漸上升,至第四周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而TGF-β1 mRNA表達水平在放射損傷后上升,隨著放射時間的推移,其表達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見表2。
表2 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食管組織FN、TGF-β1 mRNA的表達Table 2 Expression of FN and TGF-β1 mRNA in esophagus tissue of SD rat model of radiation esophagitis
食管組織中FN、P38和TGF-β1蛋白的表達,見圖3。第一周FN蛋白表達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00),而第三周期逐漸恢復,第四周已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100);TGF-β1蛋白表達第一周較對照組升高(P=0.000002),從第二周開始降低,第四周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136),而P38蛋白表達亦從第一周開始上升(P=0.000),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
既往臨床研究及動物實驗揭示在諸多纖維化的疾病模型中都出現(xiàn)TGF-β1、p38MAPK高表達[12-13],尤其在γ線照射后TGF-β1升高,激活p38MAPK信號通路[14],p38MAPK的激活可以促進因子TGF-β1的產(chǎn)生和激活,同時由于TGF-β1的異常升高可以增加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并進一步激活p38MAPK信號轉導途徑[15]。例如在腎纖維化過程中,p38MAPK通路的激活誘導細胞外基質ECM(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合成,p38MAPK通路是細胞將信號從細胞膜傳遞到核的主要通路。在腎纖維化形成過程中,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可結合FN啟動子,促進FN轉錄,誘導膠原合成增加及腎小球基底膜增厚、ECM積聚[16],從而使FN產(chǎn)生增加[17],同時p38MAPK又可通過與TGF-β1相互調(diào)節(jié)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及葡萄糖轉運體的表達等多種途徑影響FN的生成,提示TGF-β1、p38MAPK廣泛參與生成ECM的生理和病理過程中。TGF-β1激活p38MAPK的一般過程:TGF-β1先以高親和力與TGF-β1配體結合,再與TAB1結合形成異二聚體,TAK1將TGF-β1二聚體近膜區(qū)的絲氨酸和甘氨酸殘基GS功能域磷酸化,從而激活信號轉導。活化的受體激活MAPK,啟動p38MAPK信號通路[18]。
圖2 放射性食管炎SD模型食管病理的動態(tài)變化Figure 2 Dynamic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esophagus in SD model of radiation esophagitis
圖3 放射性食管炎SD大鼠模型食管組織FN(A)、TGF-β1(B)和P38(C)蛋白表達Figure 3 Expression of FN(A),TGF-β1(B) and P38(C) protein in esophagus tissue of SD rat model of radiation esophagitis
食管壁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外層(纖維層)。黏膜表層由鱗狀上皮組成[19],本研究通過觀察組織病理變化發(fā)現(xiàn),放射性食管炎發(fā)生后,第一周黏膜上皮輕度壞死脫落,基底層輕微破壞,第二周、第三周黏膜上皮重度破壞,甚至全層脫落,炎性細胞浸潤肌層,基底層脫落,第四周黏膜層逐漸新生、恢復。由此可見,放射性食管炎是自限性,但需要三至四周時間,且往往在過程中因合并出血、穿孔等癥狀中斷治療。
綜上所述,放射性食管炎發(fā)生后,TGF-β1上升,激活p38MAPK通路,誘導食管ECM合成,F(xiàn)N產(chǎn)生增加,從而促進了食管黏膜的恢復。TGF-β1/p38MAPK/FN通路可能從黏膜修復角度解釋了放射性食管炎的發(fā)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