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設置教學計劃、設置開放式的閱讀要求、注重閱讀分享、家長助力課外閱讀、通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的教學建議,從而讓學生讀有所學、讀有所悟、讀有所得。
【關鍵詞】課外閱讀 語文教學 實踐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61-02
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漢語的魅力,培養(yǎng)熱愛中華文化的民族情感,養(yǎng)成閱讀思考的良好習慣,樹立健康健全的心理人格,并能將廣泛的閱讀轉化為促進語文課程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可見,課外閱讀對于培育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
一、當前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課外閱讀完全依靠學生的自覺行為,如果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達到閱讀量,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出了明確要求,也公布了小學各年級的推薦閱讀書目,但在實際閱讀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只有認真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
(一)教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
對于課外閱讀,有的教師還沒有從根本上重視起來,認為課外閱讀不過是語文教學的輔助工具,沒有從思想認識上樹立“大語文”“泛語文”的概念,自然也缺乏讓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融合的意識。除了教師,家長對課外閱讀也沒有充分的認識,認為課外閱讀對于語文學習是“喧賓奪主”,會轉移學生的學習專注力。無論是教師和家長,都沒有將課堂教學的基礎性、引導性和課外閱讀的補充性、延伸性統(tǒng)一來看,對課外閱讀重視度還有待加強。
(二)學生閱讀沒有章法
雖然語文課程標準為各個年段的學生提供了推薦書目,但在實際閱讀中,學生由于缺乏教師的專業(yè)引導,因而讀得漫無目的,沒有章法。當然,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學校圖書館藏書資源不齊全,沒有跟上當代文學尤其是兒童文學的發(fā)展變化;學校的報刊訂閱量少,面對龐大的學生群體,報刊的借閱率低;文學名著浩如煙海,學生閱讀時沒有根據自身的學習接受能力來選擇,造成讀書散而不精,亂而無主。其次是手機的使用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再加上家長監(jiān)督不力,自律性差的學生把大量的課外時間都用在網絡游戲上,而無心閱讀課外讀物。這些都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共同努力,積極引入新的文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有計劃的、有效率的課外閱讀。
(三)缺乏集中討論的環(huán)境
很多時候,教師向學生布置了課外閱讀任務,采用的方法只是讓家長監(jiān)督,拍下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閱讀書籍照片發(fā)送給教師。這種做法容易使課外閱讀流于形式,更會有懶惰的家長和學生造假,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了應付教師的“走秀”。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和家長還沒有轉變思想觀念,認為課外閱讀會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另外一個突出問題是:學生閱讀后,由于缺乏一個交流互通的討論環(huán)境,學生的閱讀體驗、閱讀感悟、傾訴分享的熱情,都不能很好地展示出來,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此,專門開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檢驗學生閱讀成果、提供學生思想交流的有益平臺,對于良好的班風建設和團隊建設都有重要意義。
閱讀的過程,從審美情趣上看,是學生自身思考和感情共鳴的過程;從知識積累上看,是學生積累詞句,學習修辭,增長寫作能力的過程。這些都集中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運用課堂上掌握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發(fā)現新知、主動探究、主動思索,感受到獲取新知識的樂趣,就會激發(fā)強烈的讀書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開展課外閱讀課的實踐
基于以上研究,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每周增加了2節(jié)課外閱讀課,分別安排在周一下午和周五下午的語文課上。經過多年的實踐,收效良好。在“河池市2018年中小學課外閱讀專題研討會”上,筆者作了《小學課外閱讀管理思路》的發(fā)言,得到與會同仁的廣泛好評。在此,筆者根據自身開展的課外閱讀課,分享一些實踐經驗。
(一)合理設置教學計劃
在開展課外閱讀之前,教師首先要做好教學計劃。教學計劃的內容,要貫穿書目推薦、教學目標、學生閱讀、家長監(jiān)督、交流分享、教師評價等全過程。以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外國兒童文學名著節(jié)選,因此,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書目推薦】在學生學習《湯姆·索亞歷險記》后,筆者向學生推薦了馬克·吐溫的另一部兒童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它是課文的兄弟篇小說。筆者認為,選取與課文相關的小說,有利于學生遷移知識,最終達到互補的閱讀效果。
【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小說,體會童真童趣的快樂,感受哈克貝利和吉姆、哈克貝利和湯姆的兩段友誼,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學會對比文本,總結歸納哈克貝利和湯姆性格的異同點。
【閱讀時間】讓學生放學后回家閱讀,以及利用周末時間進行閱讀,閱讀時限為2周時間。
【家長監(jiān)督】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提倡家長能夠陪伴和監(jiān)督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交流分享】在學生閱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之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分享閱讀感悟,講一講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和小說中的有趣情節(jié);讓學生調動生活經驗,回憶童年里是否做過和哈克貝利、湯姆一樣有趣的惡作劇。
【教師評價】由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全方位、動態(tài)性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
(二)設置開放式的閱讀要求
閱讀的快樂在于閱讀本身。很多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太過于按部就班,像平時的課堂教學一樣,確立教學目標、教學步驟,將活潑的課外閱讀變得嚴肅化。筆者認為,教師不該如此限制學生的課外閱讀,如果按照課堂教學流程一樣,讓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生字詞、思考問題、完成作業(yè),就會使整個閱讀過程成了標準化、流程化的過程,既讓學生反感,也讓閱讀失去了趣味性,最終導致學生的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小學階段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這就需要教師以大方向引領為主,弱化閱讀目標追求,讓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閱讀,而不是一開始就帶著教師設定的問題、任務去閱讀。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后,由于本單元所選課文都與魯迅有關,因此,筆者向學生推薦了幾篇魯迅關于寫童年記憶的文章,如《社戲》《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等,這些文章寫的都是魯迅的童年生活,而且所寫的經歷與學生年齡段的經歷相仿,學生在閱讀時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這也體現了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的大方向引領作用,避免了學生的閱讀雜亂無章,沒有主題。在閱讀目標上,筆者并不對學生做過多要求,不讓學生總結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只是讓學生在閱讀中聯想自己的童年經歷,看哪些與魯迅的童年相似,自己經歷過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后鼓勵學生動手寫一寫,記錄童年趣事,以此弱化閱讀的目標與任務。
(三)注重閱讀分享
閱讀后的交流分享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讓教師及時地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協作交流、邏輯思維、辨析總結等方面的能力。在課外閱讀課上,筆者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閱讀分享活動,以此來檢驗和升華學生的閱讀成果。比如“同讀”和“泛讀”相結合,“同讀”即安排本周閱讀書目時,讓學生讀同一本書,在閱讀課上,讓學生就同一本書發(fā)表不同看法,從而有助于學生交流思想;“泛讀”即教師不指定閱讀書目,讓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課上,讓學生以“好書推薦”的方式,介紹自己閱讀的書籍,說明所推書籍的優(yōu)點。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通有無,交換讀書信息,開闊閱讀視野,增加閱讀量。除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的引導者角色,讓每一節(jié)閱讀課能夠突出主題和重點(不能讓學生太過散漫,否則就難以收到預期效果)。以一節(jié)“泛讀”分享的課外閱讀課為例,在課堂上,筆者這樣展開教學:
【課堂引入】教師讓學生圍在一起,說:“我們每個人都讀過很多書,今天就請大家回想一下,在你讀過的書中,你最喜歡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本書?!保▽W生已提前準備好討論的圖書)
【課堂開展】1.學生取出自己帶來的課外圖書,并在“我最喜歡的課外讀物”表格上填寫書籍名稱和學生名字;2.教師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圖書發(fā)言,向教師和同學們介紹這本書的作者和故事梗概,發(fā)表看法,說明自己為何喜歡這本書;3.讓學生互換借閱圖書,在課后進行閱讀。
【課堂總結】教師對課堂進行總結:“今天通過圖書分享活動,我們又認識到很多好看的書籍,我要感謝大家無私的分享和推薦。換過圖書的同學,在課下要認真閱讀同學推薦的好書,一起交流對書中人物的看法。”
(四)家長助力課外閱讀
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在家里完成,這就需要家長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規(guī)劃。家長在學生身邊,起到的是監(jiān)督者的作用,但這種監(jiān)督不是強制性的,因為閱讀本身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進行閱讀課教學實踐時,就經常和家長保持聯系,讓家長轉變“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生學習”的錯誤認識,并且每周都督促家長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力求教師和家長形成助學合力,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取得實際效果。
(五)通過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不能以學生讀完一本書、一本雜志、一篇文章就算結束了,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將其轉化為提升寫作能力的保障。筆者上文所說的課外閱讀課上的分享交流,目的是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通過帶領學生動腦動筆,將閱讀經驗轉化為“寫”的能力。這個“寫”的能力,包含兩層概念:一是知識的積累。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準備了筆記本,鼓勵學生將課外閱讀中讀到的優(yōu)美詞句、段落摘抄下來,經常誦讀,經常體悟,學習書中優(yōu)美詞句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二是寫作的轉化。讓學生在閱讀之后,書寫心得體會、仿寫續(xù)寫、編寫小故事等。如教學《少年閏土》一課后,筆者向學生推薦作家林海音的兒童小說《城南舊事》,讓學生感受少年兒童之間純潔美好的友誼,然后引導學生回憶童年里最要好的玩伴,模仿書中的寫法,描寫童年伙伴的外貌、性格,在一起發(fā)生的有趣的事等。這種寫作練習,教師盡量不要提出習作要求,而是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思而寫,從而慢慢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課內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具有方向性的引領作用,對于拓展學生的多元化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應重視課外閱讀的深層次研究與實踐,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蔣照琪(1964— ),廣西鳳山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