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zhèn)二溝小學 左瑞蓮
班主任的影響力主要是指班主任調(diào)控與改變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的力量。班主任的影響力主要由兩方面構(gòu)成:一是權(quán)力影響力,二是非權(quán)力影響力。權(quán)力影響是社會所賦予的。對班主任而言,這種權(quán)力影響力更大一些,然而非權(quán)力影響力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非權(quán)力影響力是由教師本身的言行所構(gòu)成的,是由教師的知識、才能、情感、性格等特征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它是一種自然影響力。它靠老師的業(yè)務專長和心理品德因素贏得學生的敬佩和信服,使學生樂于接受和服從。
班主任影響力對教育效果的影響很大,有實踐證明教育效果的好壞雖然與教師的能力、教學基本功的熟練程度以及當時具體的教學情境有關(guān),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學習品德和行為卻取決于教師的影響力。我國學者譚小謹和鄧京華的《中小學生對教師評價的調(diào)查研究》一文就證明,有影響力的教師學生樂于接受他們的教誨。下面就從班主任的人格修養(yǎng)、知識才能、情感因素等方面談談對班級德育的影響和分析。
德育過程是一系列矛盾運動的過程。蘇聯(lián)教育家巴拉諾夫指出教育過程具有一系列矛盾,這些矛盾就形成了個性的動力。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是德育目標的體現(xiàn)者,德育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起著主導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者所提的德育目標要求代表了一定社會、一定階段對其成員的要求,它控制著、規(guī)范著、決定著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發(fā)展的方向。此外,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已趨向成熟,其社會化程度高,這方面已超過受教育者,因而可能引導受教育者思想品質(zhì)向著德育目標所要求的方面發(fā)展。
教育者作為主體性的人有自己個人的道德世界和道德理想,他們不是一個教育傳輸機器,“對教育者實施道德教育的任何要求都必須經(jīng)過其主體的過渡,加工甚至改造,才能變成一種道德輸出,轉(zhuǎn)化為對學生的德育影響。”因此作為教育者的班主任自身的思想素質(zhì)及人格魅力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起的潛移默化作用至關(guān)重要。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本色。為人師表是指教師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樣,成為學生學習、效仿的楷模和表率。教育家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就是說,教師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有較好的人格修養(yǎng),以身作則,言傳和身教,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知識就是力量”,班主任應該有比較系統(tǒng)的政治理論知識、厚實的專業(yè)知識、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這樣才能以精深的知識影響學生,為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做好理論上的準備。
班主任應該達到怎樣的知識要求呢?首先,老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教材、新課標,能創(chuàng)造性地上好每一堂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其次,班主任應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老師要想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就必須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再次,班主任還應有比較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作為一名經(jīng)常和學生學習、活動在一起的班主任,如果只懂自己所教學科,對書本外的知識孤陋寡聞,是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的。此外,班主任還應具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如果能有在文藝、體育、美術(shù)等方面的特長,就更有條件深入學生,贏得更多教育學生的機會。
才能是指班主任擁有并帶到教育情境或教育活動中去,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成效和質(zhì)量,決定教育活動的實施和完成的多種素質(zhì)綜合能力。班主任的才能包括班主任的觀察力、分析力、說服力、決策力、組織力、創(chuàng)新力、預見力等。人們都說,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同樣,有一個好班主任就能帶出一個好班級,可見班主任的才能是多么重要。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能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睕]有愛的輸出,就沒有愛的回贈。只有與學生心心相印,才能鋪設通向?qū)W生心靈的橋梁。
愛,需要付出。學生病了,班主任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和關(guān)心他的人;學生遇到困難,班主任應常常出現(xiàn)在他們的身邊;后進生生日時,簡單的聚會中應有班主任歡笑的身影。這種愛心與關(guān)懷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容易打動人。
愛,需要溝通。教育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心靈接觸的過程,而溝通這個心靈的就是愛。
愛,需要尊重。21世紀是一個“知識時代”和“學習化時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僅僅是教給學生固定的知識,而是更加注重塑造學生的自主性人格。所以作為班主任就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健全學生的人格。其實,老師與學生之間始終應該是一個平等的關(guān)系,二者在人格上永遠都需要相互尊重。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存在的缺點和錯誤進行中肯而真誠的批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種批評要出自教師對學生熱愛的情感,而教師熱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應建立在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否則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走向極端。
我們提倡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以純潔的心靈塑造出純潔的心靈,才能體現(xiàn)出老師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對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心,從而達到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進一步升華,最終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敬。
綜上所述,德育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德育工作的效果取決于多方面因素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它具有長期性、反復性。我們只有長期實踐,不斷探索,才能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