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王培南( 復旦大學信息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今年是知名學者和書法大家王蘧常先生誕辰120 周年,復旦大學王蘧常研究會專門為此舉辦了紀念座談會,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匯集了王蘧常所書的五百余通尺牘的《蘧草法帖》,影響廣泛。這不禁使我回憶起了多年前的一些往事。
第一次看到王蘧常先生的書法還是在念初中的時候。1961 年上海成立了上海中國書法篆刻會,并在青年宮舉辦了書法篆刻作品展,參展的共有160 多件作品。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大多是有名的文化人,其中就有復旦大學王蘧常、朱東潤、郭紹虞、周谷城等諸位教授的作品。我從小喜歡書法,不過那時候年幼,讀不懂王蘧常先生的章草,也不知道他的章草好在哪里。再次看到王蘧常先生的書法作品,已經(jīng)是1979 年以后的事了。那時候“文革”已經(jīng)結束,我也考取了研究生,又回到復旦大學學習。1979 年復旦大學成立了書畫篆刻研究會,我也有幸成為書畫會的會員。書畫會成立以后,每年5 月份的校慶期間都會舉辦“復旦之春”書畫展覽。王蘧常先生作為書畫會的顧問每次也都有作品展出。經(jīng)過這些年月,看過的作品多了,自己對書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再見到王蘧常先生的書法,覺得他的章草與其他人不同,特別渾厚蒼古,百看不厭,喜歡極了。
由于王蘧常先生年事已高,一般不去學校,他的研究生也是到他家里去上課。我研究生畢業(yè)留校以后住在富民路,而王先生家在宛平路,相距不遠,所以復旦書畫會有什么事情要聯(lián)系王先生時,常常讓我去,一來二往,我這個物理系的青年教師也就有機會和哲學系的老前輩王蘧常先生熟悉起來了。王先生為人溫文儒雅、隨和可親,每次他都要問一些學校里的情況,他對學校的教育和學生的狀況非常關心。記得有一次去他家,剛坐定,他就問我:“聽說現(xiàn)在學校里有學生在做些小買賣,有沒有這樣的事???”那時候是20 世紀80 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國內的物資還非常貧乏,偶爾有南方同學會把一些從香港帶來的電子手表、錄音機等小商品賣給同學,在宿舍過道上時而也會看到這類廣告小紙條。不知王先生從哪里聽到了這些消息,來向我求證。我把這個情況如實告訴了王先生,只見王先生臉上掠過一絲憤懣和痛惜的表情,連聲說:“斯文掃地!斯文掃地!”在王先生看來,學生應該專心于學業(yè),這樣做實在是有辱文人的品格,這些學生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使他深感痛心??v觀王蘧常先生的一生,無論經(jīng)歷怎樣的艱難困苦,始終秉持一個學者的高風亮節(jié),尤其是在日偽時期,寧可受窮也堅決不任偽職,這種剛直不阿的風骨不得不令我們仰視。那時候我正在學習篆刻,常把自己刻的印章帶去向王先生請教。王先生也曾經(jīng)囑我為他刻了兩方印章,一方是“人長壽”,另一方是“玉甌齋”。他說他的史學是從讀梁玉繩和趙甌北的著作入門的,所以取齋名為“玉甌齋”,并囑我把齋名的緣由刻在印章的邊款中。
有一次我請他為我的篆刻作品題寫標題“六方室印存”,他一口答應并笑著問我“六方室”的含義。我說:“您猜呢?”他說,是不是東南西北加天地為六方?我說,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外地,恢復高考后考研究生回到上海,現(xiàn)在一家三口蝸居在一個亭子間里,面積只有六平方米,非常局促,所以我自稱為“六方室”。王老聽了不禁默然。其實當時王先生的家里也不寬敞,辦公、寫字和研究生上課都是在他的臥室里進行的,那些大幅的對聯(lián)也都是在吃飯用的八仙桌上寫的,很不容易,所以對我的“六方室”可能也有點感同身受吧。
1983 年元月,復旦大學書畫篆刻研究會在虹口公園舉辦了一個大型的書畫展,這是書畫會成立以后的首個大型書畫展,上海書畫界的眾多名人都來參加了開幕式,可謂盛況空前。蘧老對這次展覽也特別重視,他展出了一幅六尺整張的章草,在綠色的金紋粉彩紙上寫了“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八個大字,在展品中特別顯眼。后來有一次我去看他的時候,他告訴我說這幅字所用宣紙很貴重,還是從清宮里流散出來的??梢娝麑@次復旦的展覽是很重視的。1985 年正值復旦大學校慶八十周年,王蘧常先生欣然擬就并書寫了一副四尺五言聯(lián)以賀校慶:“卿云歌復旦,玉杖慶圜橋?!笔畟€大字寫得遒勁有力,氣勢雄渾。寫了以后還未盡興,又將同一內容寫了一副八尺對聯(lián)。85歲的老人還能寫八尺對聯(lián),令許多年輕人自嘆不如?,F(xiàn)在這兩副對聯(lián)都收藏在復旦大學檔案館,成了檔案館的鎮(zhèn)館之寶。
1985 年的秋天,我被學校選派赴美國做訪學,那時候出國的人還很少,能去美國訪學還是比較難得的機會。臨行前我向王蘧常先生道別,先生聽說我有機會出國,連連說好。然后我就匆匆地踏上了行程。幾個月以后,妻子來信告訴我,王蘧常先生托人給我捎來一封信和一副對聯(lián),但是其中有許多字很難辨認。聽到這個消息,遠在美國的我不禁欣喜過望。那時國內的條件還很差,不要說微信,就連電話也沒有,主要靠寫信聯(lián)系;家里也沒有照相機,無法把照片寄給我。所以王先生給我寫了些什么內容,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個懸念。美國一去就是兩年多。1988 年從美國返回到家中我就迫不及待地展讀王先生寫給我的字和信,是四尺對開的一副對聯(lián):“乘風破浪,衣錦榮歸?!卑藗€大字寫得渾厚有力,氣勢磅礴,真是書法中的神品。對聯(lián)的上款是“比聞培南同志將出國深造集成語賀之”。先生給我的信中寫道:“培南同志,近聞足下已赴美深造,特撰書一聯(lián)為賀。適此時電視臺為我攝影,此聯(lián)也在攝影中,大可紀念也!”對聯(lián)的內容正是王先生對我的厚望??粗@副對聯(lián),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現(xiàn)出鐘鼎銘文中常見的“子子孫孫萬年永寶”這幾個金文字樣。后來我又從雜志上看到了王先生寫這幅字時所攝的照片,一邊是先生聚氣凝神正寫到對聯(lián)的最后一個“歸”字,一邊是他夫人專心致志地給他扶紙,親切溫馨的場景感人至深,令人難忘。見到這幅照片,我就更體會這幅字的珍貴,猶如先生所說“大可紀念也”!
王蘧常先生的章草別樹一幟,與眾不同,可以說是傲視古今。不同于一般草書的激情和快節(jié)奏,王先生的章草就像武術中的太極拳,在平緩含蓄中發(fā)力,筆力千鈞,而輕重緩急之間,又穩(wěn)如泰山。先生對草書的結構特別講究,他自己曾說,他的章草無一筆沒有來歷。他的章草筆畫猶如虬龍盤曲,凝聚著一股特有的力量,氣吞山河,震撼心魄。所以他的作品在日本展出時,日本書法界推崇備至,稱之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薄P屑以u論他的章草“恢弘丕變,蔚為大觀”,“無一筆不具古人面目,無一筆不顯自己的精神”。一般而言,對書法作品的評價常常會有各種爭議,褒貶不一。但是,王先生開宗立派的章草書法在書法界得到了一致的推崇,大家把他的章草稱之為“蘧草”,這是當之無愧的。他在書法上的造詣和地位無可爭議。
有一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次我去王先生家時,師母正好端來一碗湯藥,因為他年事已高,又有手疾,服藥時手抖得非常厲害,幾乎要把湯藥潑灑出來。但是先生寫字的時候完全看不出手抖,連寫給我的信中的小字也照樣是那樣的有力,可見他寫字時,所有的精神和氣力全部凝聚在了毛筆之中,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現(xiàn)在一般人只知王蘧常先生的章草寫得好,其實王先生在其他字體上也有很深的功力,非常人能比。只是由于王先生章草的聲名太大了,掩蓋了他在其他書體上的成就。從遼寧博物館珍藏的王蘧常先生的四條屏就可以看出,他的篆書、隸書和魏碑也十分精彩。
1989 年,王蘧常先生駕鶴西去,留給后人的是他的學識和不朽的墨寶。2006 年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遴選了上海十位最具代表性書法家,出版了《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王蘧常先生毫無疑問地入選其中。現(xiàn)在去全國各地旅游,經(jīng)常會看到王蘧常先生為當?shù)氐拿麆俟袍E撰書的大幅楹聯(lián)。在這些楹聯(lián)面前我每每會駐足良久,細細品賞先生的書法和文字,懷念先生的學問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