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梅 李 偉 段志勝 朱 宏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昆明市 650011,電子郵箱:v3d511@163.com)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發(fā)展到后期,患者下肢遠端神經(jīng)和血管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病變后引起的足部感染、潰瘍或深層組織破壞,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且臨床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常因創(chuàng)面反復感染、局部血供不足、受力不均等原因?qū)е聞?chuàng)面遷延難愈,治療效果欠佳[1]。此外,糖尿病足是非外傷性截肢手術(shù)的主要原因,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2]。研究顯示,自體富血小板凝膠(autologous platelet-rich gel,APG)具有抑菌、降低潰瘍組織中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含量、調(diào)節(jié)糖尿病潰瘍組織中蛋白水解酶平衡的作用,同時含有高濃度的活化血小板和大量纖維蛋白,可起到封閉潰瘍竇道、填補缺損創(chuàng)面的作用[3]。血塞通為中藥制劑,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4]。本研究探討不同劑量血塞通聯(lián)合APG治療2型糖尿病足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5],按照Wagner分級標準進行糖尿病足判定[6]。排除標準: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慢性腎小球腎炎、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其他惡性腫瘤所致的潰瘍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B、C三組,各30例。A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3~83(58.81±5.29)歲,病程1~6(4.24±1.13)年;B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42~82(57.23±5.36)歲,病程1~7(4.56±1.20)年;C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3~80(57.92±5.18)歲,病程1~7(4.50±1.24)年。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入選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在控制血糖、調(diào)脂、抗感染、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A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200 mg/d血塞通(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438)+創(chuàng)面注射250 mL 0.9%的生理鹽水聯(lián)合APG治療(據(jù)創(chuàng)面大小,每次APG 1~5 mL);B組患者給予靜脈注射400 mg/d血塞通+創(chuàng)面注射250 mL 0.9%的生理鹽水聯(lián)合APG治療(用法用量與A組相同);C組患者僅給予APG(用法用量與A組相同)治療。3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5 d。
1.3 觀察指標 (1)療效評價:治療15 d后評價3組患者的療效。潰瘍面結(jié)痂或愈合,局部組織完全修復,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標基本恢復正常判為顯效;潰瘍面積顯著減少,變淺,滲出液減少,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標明顯改善判為有效;潰瘍面積無肉眼可見的縮小甚至變大,滲出液增多,潰瘍竇道無變化甚至加深者,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標基本無變化甚至惡化者判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血糖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15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及餐后2 h肘靜脈血各5 mL,室溫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保存?zhèn)溆?。常?guī)檢測各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水平。(3)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檢測:于治療前及治療15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放入肝素鋰抗凝管,不離心,混勻后檢測各組患者HbA1c水平,試劑盒購自德國羅氏公司(批號:20190119)。(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檢測:取(2)中血清,使用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循環(huán)酶法試劑盒(批號:20190320)檢測Hcy水平。(5)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活性檢測:于治療前及治療15 d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靜脈血3 mL放入3.2%檸檬酸鈉抗凝管,室溫下3 000 r/min離心10 min,采集血漿,使用日本SYSMEX公司生產(chǎn)的SYSMEX CA5100全自動血凝儀及配套試劑,采用發(fā)色底物法檢測AT-Ⅲ活性。(6)潰瘍愈合情況:治療15 d后觀察3組患者糖尿病足潰瘍面愈合情況,記錄潰瘍面修復時間,測量肉芽組織生長厚度,并計算肉芽組織覆蓋率、創(chuàng)面細菌清除率,具體方法參考張亮等[7]的研究。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行×列表χ2檢驗,率的多重比較采用Scheffè法;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糖尿病足患者療效的比較 3組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B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C組(P<0.05),而A組與B組、A組與C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糖尿病足患者療效的比較[n(%)]
2.2 3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的空腹血糖、2hPBG、HbA1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空腹血糖、2hPBG、HbA1c均較治療前降低,且A組、B組的空腹血糖、2hPBG、HbA1c均低于C組(均P<0.05),但A組、B組間上述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HbA1c水平的比較(x±s)
2.3 3組患者治療前后Hcy和AT-Ⅲ活性的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的Hcy水平和AT-Ⅲ活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Hcy水平較治療前降低,AT-Ⅲ活性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A組、B組患者的Hcy水平低于C組,AT-Ⅲ活性高于C組,B組Hcy水平低于A組(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Hcy水平和AT-Ⅲ活性比較(x±s)
2.4 3組患者糖尿病足潰瘍面愈合情況的比較 A組、B組患者的肉芽組織覆蓋率、肉芽組織生長厚度、創(chuàng)面細菌清除率均大于或高于C組,潰瘍面修復時間短于C組(均P<0.05),但A組、B組的上述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3組患者糖尿病足潰瘍面愈合情況的比較(x±s)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原因與神經(jīng)病變、循環(huán)障礙等密切相關,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嚴重者可能導致截肢或死亡[8]。關于本病的治療方案,部分發(fā)達國家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了相關診治指南,但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治療糖尿病足強調(diào)綜合性原則,除了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常規(guī)治療之外,還要改善患者血液循環(huán)、抗凝、抗血栓、營養(yǎng)神經(jīng),同時須加強消炎、解痙和對癥治療,其中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下肢血液循環(huán)是促進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潰瘍面愈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9-10]。
APG是治療糖尿病皮膚慢性潰瘍病變的常用藥物,富含潰瘍組織修復所需的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因此可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膠原合成、血管和皮下組織快速生長[11]。APG所含的生長因子比例與患者所需的生理濃度一致,能夠加速止血、創(chuàng)面封閉,促進創(chuàng)口及潰瘍面再生,同時凝膠質(zhì)地的敷料能為傷口提供有利的恢復環(huán)境,進一步促進組織修復[12-13]。血塞通的主要成分為三七,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其中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能有效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縮血管反應[14],達到舒張血管平滑肌,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壓和外周阻力的作用,同時能改善全血的黏稠度,增加毛細血管的管徑和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還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15]。糖尿病足患者體內(nèi)高血糖狀態(tài)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而Hcy作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的中間產(chǎn)物,高Hcy血癥也是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功能障礙等多種疾病的關鍵因素[16]。AT-Ⅲ是由干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合成的α2球蛋白,由于糖尿病足患者體內(nèi)的AT-Ⅲ生成障礙及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不利于創(chuàng)口愈合[17]。研究顯示,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會引起Hcy水平和AT-Ⅲ活性變化,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狀態(tài)和機體凝血功能狀態(tài),因此Hcy水平和AT-Ⅲ活性是評估糖尿病足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程度的重要指標[1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組、B組的空腹血糖、2hPBG、HbA1c、Hcy水平、潰瘍面修復時間均低于或短于C組(均P<0.05),AT-Ⅲ活性、肉芽組織覆蓋率、肉芽組織生長厚度、創(chuàng)面細菌清除率均大于或高于C組(均P<0.05),提示較單一APG治療,使用血塞通聯(lián)合APG治療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降低Hcy水平、增加AT-Ⅲ活性以及促進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等方面更有效;此外,B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C組,B組Hcy水平低于A組(P<0.05),提示相較于單獨使用APG治療的患者,高劑量(400 mg/d)血塞通聯(lián)合APG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更為顯著;而高劑量組APG(400 mg/d)除在改善患者血清Hcy水平方面優(yōu)于低劑量組(200 mg/d)外,兩組其余研究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高劑量血塞通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并不優(yōu)于低劑量血塞通,這可能與本研究中血塞通劑量設置不當有關,后續(xù)需設置多個劑量梯度以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血塞通聯(lián)合APG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增加AT-Ⅲ活性,促進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高劑量(400 mg/d)血塞通聯(lián)合APG對糖尿病足的治療效果并不優(yōu)于低劑量(200 mg/d)血塞通聯(lián)合APG,因此聯(lián)合治療中血塞通的最適劑量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