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松 譚偉 馮源
【摘要】 目的 探討“二孔法”胸腔鏡技術在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外科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與價值。方法 60例風濕性性心臟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 實驗組患者使用“二孔法”胸腔鏡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體外循環(huán)時間、手術時間及24 h胸腔引流量、術后3 d疼痛程度、呼吸機使用時間、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住院時間。結果 實驗組患者24 h胸腔引流量(82.00±15.00)ml、呼吸機使用時間(222.50±37.00)min、ICU治療時間(21.13±3.56)h、住院時間(7.00±1.00)d 以及術后3 d疼痛程度(4.00±1.25)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391.17±107.07)ml、(504.53±77.22)min、(40.50±8.00)h、(15.00±3.00)d、(8.00±1.00)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二孔法”胸腔鏡技術用于風濕性心臟病換瓣手術, 手術創(chuàng)傷小, 并發(fā)癥少, 恢復快, 安全可行,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二孔法”胸腔鏡技術;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外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11
【Abstract】 Objective ? To discuss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two-hole method" thoracoscopic technique in rheumatic heart surgery. Methods ?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oracotom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wo hole" thoracoscopic surgery.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operation time and 24 h thoracic drainage volume, pain degree 3 d after operation, ventilator use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treatment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The 24 h thoracic drainage volume (82.00±15.00) ml, ventilator use time (222.50±37.00) min, ICU treatment time (21.13±3.56) h, hospitalization time (7.00±1.00) d and pain score 3 d after operation (4.00±1.25) 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391.17±107.07) ml, (504.53±77.22) min, (40.50±8.00) h, (15.00±3.00) d and (8.00±1.00)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The "two-hole thoracoscopy" technique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valve replacement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with small trauma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quick recovery,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wo-hole method" thoracoscopic technique;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Cardiac surgery
相較于傳統(tǒng)開胸心臟外科手術而言, 全胸腔鏡心臟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輸血少、恢復快、費用低、美容等優(yōu)點[1], 并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本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對60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分別采用“二孔法”胸腔鏡技術行二尖瓣置換手術及傳統(tǒng)開胸手術進行治療并比較, 取得效果滿意,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 心功能Ⅲ級47例, 心功能Ⅳ級13例;合并心房顫動40例。心臟彩超提示:二尖瓣狹窄并關閉不全36例, 二尖瓣關閉不全15例, 二尖瓣狹窄9例。無肺動脈高壓, 無左房血栓, 無主動脈瓣病變或三尖瓣病變。納入標準:體重>30 kg;無基礎病;心胸比<0.68;所有患者的資料均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患者和(或)其家人均知曉同意;所有患者在距離本次治療的1個月內沒有抗生素與抑酸劑治療史;患者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等均正常, 依從性頗高。排除標準:合并如抑郁癥、狂躁癥及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異常者;哺乳期的女性和妊娠期的孕婦;合并有嚴重的肝臟疾病與肺部疾病者;合并消化道腫瘤及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者;對本次治療使用的藥物存在過敏癥狀者;治療中途撤出本次研究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0例。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6~64歲, 平均年齡(45.07±11.74)歲;體重42.0~70.0 kg, 平均體重(56.67±7.58)kg。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31~63歲, 平均年齡(47.07±9.31)歲;體重30.5~78.0 kg, 平均體重(56.60±9.88)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氣體靜脈麻醉。對照組采用正中開胸, 常規(guī)建立CPB, 轉機后阻斷上、下腔, 阻斷升主動脈。主動脈阻斷后經主動脈根部灌注4∶1約4℃的高鉀自體氧合血, 并給予心表外敷冰屑, 使心臟停搏后即開始手術, 術中均采用間斷縫合方法縫合人工瓣膜。實驗組采用仰臥位, 右肩胸墊高30°左右, 右上肢抬高略外展固定于頭側。采用雙腔氣管插管, 術中操作進行單肺通氣, 不影響手術情況亦可雙側少量通氣。先在右腹股溝處行約3 cm的縱切口, 解剖股動、靜脈, 經股動脈插動脈供血管, 股靜脈插下腔引流管, 頸內靜脈插上腔引流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右腋前線第4肋間行3 cm的切口進胸為操作孔及放置灌注針、下腔靜脈阻斷帶。右腋中線第4肋間行2 cm的切口為攝像孔及放置上腔靜脈阻斷帶、升主動脈阻閉鉗。分別阻斷上下腔靜脈, 以特制長阻閉鉗于心包橫竇阻閉升主動脈, 經主動脈根部灌注4∶1約4℃的高鉀自體氧合血。經房間溝左房暴露二尖瓣。術中均使用間斷縫合方法縫合人工瓣膜。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體外循環(huán)時間、手術時間及24 h胸腔引流量、術后3 d疼痛程度、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體外循環(huán)時間、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24 h胸腔引流量、呼吸機使用時間、ICU治療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3 d疼痛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心臟自動復跳, 恢復順利, 能在手術當天拔除氣管內插管;大多血管活性藥在轉出ICU前停用;全部患者無腦梗死、低心排出量綜合征、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術后8~10 d痊愈出院, 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風濕性心臟病是因心臟瓣膜受累于鏈球菌感染而導致的心臟疾病, 心臟瓣膜累及后發(fā)生炎癥改變, 歷經變性和滲出期、增生期、瘢痕形成期, 并可進展至瓣膜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鈣化等, 最終導致瓣膜狹窄或者關閉不全等[2]。研究證實, 風濕性心臟病進展至后期會代償出現(xiàn)心臟擴大、心肌增厚等, 嚴重者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影響循環(huán)系統(tǒng)穩(wěn)定, 可危及生命[3]。
臨床常見風濕性心臟病類型主要有風濕性二尖瓣狹窄、風濕性二尖瓣關閉不全、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 臨床根據不同類型而采取不同手術、藥物等方案治療[4]。
藥物的治療效果不夠理想, 手術治療則以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治療為主, 其中開胸手術治療創(chuàng)口大, 很多患者無法接受[5]。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不斷發(fā)展, 胸腔鏡手術被廣泛應用, 其臨床效果較為理想[6]。本次研究實驗組采用了胸腔鏡“二孔法”手術治療, 該手術是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 其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傷小、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復, 且不易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7, 8]。與此同時, 該手術的應用并不需要小胸撐, 因此, 能夠有效避免肋間神經損傷, 可減少患者圍術期的疼痛感;且該手術在選擇觀察孔切口時選擇腋后肋間, 可以通過叩診進行膈肌位置的確認, 能夠有效避免胸腔鏡置入對肋間產生的損傷[9, 10]。另外, 由于該手術方法切口很小, 且其切口位于腋下, 能夠滿足患者的美觀需求, 更易于患者接受[11, 12]。另外, 手術能夠通過胸腔鏡直視, 在進行手術時, 準確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能夠減少胸腔鏡直線切割器的使用次數, 不僅降低手術費用, 還能夠促進患者盡快康復[13, 14]。
綜上所述, 全胸腔鏡下微創(chuàng)心臟手術符合美容要求, 切口較少, 且較為隱匿, 能減輕術后疼痛程度, 促使患者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俞世強, 徐學增, 易蔚, 等. 全胸腔鏡微創(chuàng)心臟手術單中心臨床經驗. 中國體外循環(huán)雜志, 2016, 14(2):87-90.
[2] 徐學增, 易蔚, 李華, 等. 單中心全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2543例臨床分析. 中華外科雜志, 2016, 54(8):591-595.
[3] 蔣斌, 曾建業(yè), 葉寧, 等. 丹參多酚酸鹽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體外循環(huán)下心瓣膜置換術后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6(7):731-734.
[4] 張超, 王登峰, 張壯, 等. 厄貝沙坦與重組人腦利鈉肽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病人心腎功能的影響.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8):1091-1094.
[5] 尹俊, 陳鎖成, 丁國文, 等. 風濕性心臟病與非風濕性心臟病患者三尖瓣置換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8, 25(4):350-353.
[6] 黎艷芳, 關天旺, 傅銳斌, 等.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抑制劑對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置換術患者的預后分析.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9, 35(10):1590-1594.
[7] 陳蕾. 風心病1號方聯(lián)合卡維地洛、依那普利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Th17細胞軸相關細胞因子的影響.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27(23):2532-2535.
[8] 蔡濛, 張萍. 硝苯地平與阿替洛爾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中度二尖瓣狹窄呈竇性心律的療效與安全性比較. 中國藥房, 2017, 28(27):3781-3784.
[9] 張?zhí)┞。?武忠, 秦小力, 等.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不同引流量下拔除心包縱隔引流管安全性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9, 26(1):63-66.
[10] 張建, 梁貴友, 劉達興, 等. 自體心包片預防性三尖瓣成形術遠期隨訪結果——832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傾向性匹配分析.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8, 34(9):1476-1480.
[11] 郭翔.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左心房內血栓脫落致腦梗死臨床效果評價.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7, 20(7):75-76.
[12] 任陽, 謝圓媛. 利心丸、曲美他嗪聯(lián)合依那普利治療老年風濕性心臟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7, 31(8):762-765.
[13] 蘭懷, 王輝山, 薛曉東, 等. 風濕性心臟病合并持續(xù)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內徑增大對心房肌組織Ang Ⅱ/Rac1/STAT3途徑表達的影響.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8, 25(11):993-999.
[14] 韓冬, 張超, 王登峰, 等. 重組人生長激素對風濕性心臟病病人圍術期炎性細胞因子及心腎功能的影響.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16):2388-2391.
[收稿日期: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