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剛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qū)新寧路小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小學生年齡小,剛剛邁入系統(tǒng)學習數學的階段,在此基礎上,首先要做的是激發(fā)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慢慢引導他們走入數學的殿堂。根據學生的學齡特點,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簡單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學習能力和習慣各方面也會不同,所以,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高年級數學學習打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分組,熟悉和掌握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水平,進行針對教學,不以單一的成績來衡量學生,既要因材施教,也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只會照顧到大部分學校態(tài)度良好的學生,對于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教師往往會忽略他們,或者只要他們不大吵大鬧,就隨著他們不聽課或者開小差。這就導致了一些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不牢靠的現象。更嚴重的是,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但是因為學生成績,有些教師會對學生區(qū)別對待,教師不能耐心的對待這部分的學生,不能深度挖掘他們的潛質,學生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這對他們將來的數學學習生涯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分層教學應遇而生,依據因材施教的理念,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2.1 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分層。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學生就能找到和明確自己的學習定位,學生就不會迷惘不知道該做什么,該怎么做。所以,如何劃分教學分層是這一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首先,教師要熟悉和了解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可以制作表格記錄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興趣愛好等等,對學生的全部信息了然于胸,才會在對學生分層分組的時候,更加合理有效。而且教師要時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的展開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可以劃定三個分層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分層,第一個就是把數學基本功扎實沉穩(wěn)的學生分為一組,主要是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良好,接受能力良好的學生,由于這部分的接受能力強,所以在教師教授完課程之后能迅速掌握并運用,這樣教師就可以不用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輔導,還可以讓這一組的同學給其他組的同學組成幫扶活動小組。第二組就是學習方法不完善,學習習慣比較好但是成績又不穩(wěn)定的同學,針對這部分的同學,教師制定教學方案,主要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改善他們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就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tài)度也不是很端正,平時上課愛打鬧的同學,但是教師要明白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是一個好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要細心呵護他們的健康成長。對待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態(tài)度,挖掘他們潛在的天賦和能力,鼓勵他們,讓他們逐漸發(fā)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引導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當中。
2.2 建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的枯燥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來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對于第一個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時間,少講課,多讓學生探究和演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第二個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著重鞏固他們的數學基礎知識,要抓住重難點,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第三個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花費更多的心血,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利用游戲教學,引起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3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無論哪個教學課堂上,根據學習成績來評分,都會有優(yōu)等生和差等生,這是不可避免的教學現實,同時,這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確定科學合理的分組方案。在小學數學的分層教學中,一般會分層優(yōu)生組,中等生組,和后進生生組,優(yōu)生組就可以起到榜樣和帶頭作用,幫助其他組的學生,帶動學習氣氛。
2.4 創(chuàng)建合理的分層評價方式,多鼓勵學生。小學生都愛受表揚,所以教師要多鼓勵他們,樹立他們的自信,根據不同的分層標準,來設定不同的分層評價方式,對班級的所有學生都能做到公正的評價,保護了學生的自尊。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也各有不同,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擴大,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在教育實踐中出現了很多的弊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只能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忽略了一些暫時落后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發(fā)展,也忽視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意義。為了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要提高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效果,就要引進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讓同一個水平的學生組成小組,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就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