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君
(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福建泉州 362000)
2017年首屆IB教育中國論壇(IBCEF)在深圳召開,論壇主題就是“全人教育在中國: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什么是“全人教育”呢?“全人教育”是“以社會為本”和“以人為本”的兩種教育觀點的整合,既重視社會價值,又重視人的價值的教育新理念。“全人教育”首先是學習做人的教育;其次是學習文化的教育;最后是發(fā)展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
正式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遵循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的原則,確定了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核心,特別強調個人修養(yǎng)、家國情懷、社會關愛,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和創(chuàng)新實踐。因此,教師要從文化知識、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fā)展的“全人”。
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曾告誡國人:中國學生基礎好?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不會遜色于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在中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從事基層教育的一線教師大都是圍著高考轉: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當前學校教育急功近利,重應試知識,忽視了文學、藝術等課程的教學,導致部分學生不關心周圍事物,不懂得思考;部分學生缺少人文關懷;更有甚者,成了考試的工具,一味地刷題、做練習,而學校就是制造這些“考試工具”的“工廠”。
在一次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提出:“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由此可見,應試教育已無法滿足現在社會的需要。
想要培養(yǎng)滿足社會需要的“全人”,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其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掌握運用人類優(yōu)秀智慧成果的能力,使其成長為有豐富文化知識、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
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自主發(fā)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健康生活。我校對于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有一些方法值得借鑒?!柏熑谓逃笔俏倚i_展的“全人教育”的其中一方面。為了強化學生的責任心,我們制訂了相應的責任考評機制。學校制訂的《責任教育考評手冊》,從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自然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責任考評,先讓學生對照考評指標進行自我評價,再請家長評價,最后由教師評價,從而使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每學期,我校都會對每個班級進行責任心考評,每個年級段考評的項目各不相同,如有穿外套、系紅領巾、縫紐扣、炒菜等,旨在讓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學會技能,增強集體榮譽感,學會對自己、對集體負責[2]。
學校“全人教育”課程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聘請專家和有專業(yè)特長的教師到學校擔任校外輔導員,充實“全人教育”課程的師資力量,向學生普及藝術、科技、體育等方面的知識。這種模式開闊了他們的眼界,發(fā)展了他們的興趣愛好,為學校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還有,我校每學年為六年級學生送上一場充滿正能量的青春期知識講座,使學生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懂得怎么和父母溝通與交流……想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全人”,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還要幫助其認識和發(fā)現自我價值,并積極主動發(fā)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進而使其成長為有明確人生目標、有生活品位的人。
中國專利局有份統(tǒng)計顯示,中國人口雖然占全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我們每年申請的專利總量卻僅占世界專利申請總量的千分之一;我國的中學生可以在國際各類奧林匹克競賽中連連奪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卻少之又少……反差之大,令人深思:中國人的創(chuàng)造力到哪里去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現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chuàng)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p>
這兩年,我校各班開展了各式各樣的研學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并根據研究的條件,制訂研學的主題,如“遇見,西街”研學活動、“家鄉(xiāng)的小吃”研學活動、“家鄉(xiāng)的洛陽橋”研學活動……在家鄉(xiāng)的研學旅行促進了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活動中,學生的組織能力,查找、篩選資料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增強,文明旅游意識和文明旅游行為習慣得到了培養(yǎng)。想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全人”,教師就要教學生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使其成長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全”,這意味著學生不僅僅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更需要一種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以米勒為代表的全人教育學者認為,這種教育觀將培養(yǎng)出關心環(huán)境、和平乃至全人類的具有全球視角的地球公民,這種教育才能真正達到教育應有的目的。無論是從歷史的高度、民族振興的角度、國家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還是為學生的未來考慮,每位教師都有責任、有義務堅定不移地將全人教育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