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紅,楊偉寧,李 鋒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西安 710032)
肝臟可起到分泌、代謝、解毒、防御等作用[1],當肝臟受到損傷時上述功能則無法正常發(fā)揮。肝炎病毒是導致急性黃疸型肝炎發(fā)生的重要原因[2],其中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黃疸型肝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嚴重的特點,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乏力倦怠、皮膚黃染、便黃等,病情若是未得到及時的控制,會逐漸加重、惡化甚至導致患者病死[3],故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療該病十分重要。西醫(yī)治療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以退黃、降酶、保肝等治療為主。2000 年前《內(nèi)經(jīng)》中便已提出“黃疸”的概念,認為該病的發(fā)生同濕熱、外邪等有關(guān)。中醫(yī)在該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方面經(jīng)驗豐富,能夠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茵陳五苓湯是臨床用于利水祛濕清熱退黃的常用方劑,本文對茵陳五苓湯加減在該病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選擇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4 月-2019 年3 月本院接收的92 例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陽黃濕重于熱證)患者病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6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1 例;年齡27~68 歲,平均(57.52±3.97)歲;病程4~15 d,平均(10.17±2.04)d。觀察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28~69 歲,平均(57.60±4.05)歲;病程4~16 d,平均(10.22±2.10)d。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無脫落病例。本次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中醫(yī)診斷標準分別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醫(yī)內(nèi)科學》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陽黃濕重于熱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均為首次發(fā)病,病程超過3 d 者;2)血清抗HAV IgM 檢查結(jié)果顯示為陽性;3)臨床資料齊全且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類型黃疸型肝炎者;2)存在因膽道梗阻等原因所致黃疸者;3)患有嚴重全身感染、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4)存在可能影響檢驗或治療結(jié)果疾病者;5)存在藥物過敏反應者;6)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者。脫落剔除標準:1)未遵醫(yī)囑用藥者;2)治療期間因嚴重不良反應無法堅持進行本次研究者。
1.4 方法 對照組,西醫(yī)保肝治療?;颊呷朐汉缶才艈稳瞬》窟M行隔離治療,囑患者多臥床休息,嚴格控制飲食,禁煙禁酒;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加入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L 靜脈滴注,1 天1 次;靜脈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還原型谷胱苷肽注射液2.4 g 的混懸液,1 日1 次,予以對癥支持治療。1 個療程為2 周,連續(xù)治療2 個療程。觀察組,在進行上述治療措施的同時聯(lián)合茵陳五苓湯加減治療。方藥組成:桂枝6 g,白術(shù)、茯苓、豬苓各9 g,澤瀉15 g,茵陳30 g。隨癥加減治療,加用白蔻仁6 g,木香6 g 治療脘腹痞悶者,加用陳皮6 g,黃連6 g 治療惡嘔便溏者,加用黨參20 g,西洋參20 g治療乏力者,加用黃芪10 g,穿山甲10 g,鱉甲10 g 治療肝脾嚴重腫大者。采用自動煎藥機取汁400 mL,1 日2 次,每次200 mL。1 個療程為2 周,持續(xù)用藥2 個療程。
1.5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治療前、治療后抽取2組患者的靜脈血5mL,以每分鐘3 000 轉(zhuǎn)的速度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漿和血清,應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相關(guān)試劑盒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標。同時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谷草轉(zhuǎn)氨酶(AST)、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應用膽紅素氧化酶法及試劑盒檢測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對2 組的疾病癥狀進行評分,按照主癥、次癥嚴重程度從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為0 分、2 分、4 分、6 分和0 分、1 分、2 分、3分,分值越低,提示癥狀越輕。觀察2 組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統(tǒng)計住院時間,對2 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判定標準:1)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指標恢復正常;2)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炎性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標趨于正常;3)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且部分患者出現(xiàn)病情加重情況。記錄治療期間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n =46) 例
2.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n =46) 分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n =46)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 2 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3。
2.4 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4。
2.5 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5。
2.6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6。
表3 2 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n =46)
表3 2 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n =46)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 =46)
表4 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 =46)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表5 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n =46)
表5 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n =46)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表6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n =46)
表6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n =46)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7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中僅出現(xiàn)1 例(2.17%)惡心嘔吐,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11,P>0.05)。
甲型肝炎病毒在侵犯肝臟后不斷復制會對肝臟免疫活性細胞產(chǎn)生刺激,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繼而損害肝細胞及破壞肝組織的正常結(jié)構(gòu)[4-5],且會阻塞膽小管,導致膽紅素無法從膽道系統(tǒng)正常排泄,會升高血液中膽紅素含量[6-7],引起皮膚、黏膜等染色,核黃疸的形成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功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8-10]。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存在一定的自限性[11-12],西醫(yī)治療該病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還原型谷胱苷肽注射液能夠改善肝功能異常情況[13-15],但在減輕炎癥反應方面效果不佳,總體上效果不太理想。
中醫(yī)學將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納入“黃疸病”范疇,認為濕熱郁結(jié)于中焦、外邪入侵導致脾胃升降失調(diào)為該病的主要病機[16-17],多為陽黃濕重于熱證,臨床治療該病應以清熱祛濕、利膽退黃、健脾和胃、疏肝化濁為主要原則[18-20]。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茵陳五苓湯出自《金匱要略》,方中桂枝具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jīng)_降氣的效果[21-22];白術(shù)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消腫止痛的作用[23];茯苓可利水滲濕、健脾寧心[24];豬苓與茯苓聯(lián)用可增強利水滲濕效果,并可清瀉消腫[25];澤瀉具有清熱滲濕、利水化濁之功效[26];茵陳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等作用[27-28]。諸藥配伍能夠起到疏肝解郁、健脾利濕、清熱開胃、化濁退黃、消腫解毒等效果,能夠促進膽汁正常排泄,縮短黃疸消退時間。同時隨癥加減進行對癥治療,能夠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提高患者的舒適度[29-30]。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炎性因子水平顯著下降,肝功能指標[AST(16.42±3.07)U/L、ALT(43.33±12.65)U/L、TBil(15.14±5.13)μmol/L、DBil(21.88±5.24)μmol/L]恢復良好,說明茵陳五苓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分析原因在于,茵陳、茯苓等中藥中的有些成分能夠?qū)Ω渭毎て鸬奖Wo作用,能對HAV所致肝組織炎性因子的產(chǎn)生、釋放進行抑制,并可抑制炎癥后期結(jié)締組織增生,緩解肝組織水腫、滲出等情況,對機體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能夠防止炎癥反應持續(xù)損害肝組織;同時茵陳五苓湯可促使CCl4造成的急性肝損害減輕,有助于患者肝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進而對肝細胞再生、黃疸消退、肝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31];茵陳五苓湯的利尿作用與西藥相比更加緩和、持久,能夠促進患者血液中的膽紅素快速排出體外,有助于黃疸消退,因此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yī)癥狀積分更低,消化道癥狀改善時間、黃疸消退時間、肝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更短,臨床總有效率(95.65%)更高,進而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下降,較好地表明了茵陳五苓湯能夠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這是因為本方劑中桂枝、茯苓可溫陽活血、涼血通絡,進而能降低血液黏度,促使血液中的膽紅素能順利排出。本研究中,2 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均較少,說明2 種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均較高。黃運通等[32]在其文章中提到,2 組患者治療后的肝功能均有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AST(16.53±3.12)U/L、ALT(44.32±13.21)U/L、TBil(15.26±6.30)μmol/L、DBil(22.85±5.32)μmol/L]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同本文所得數(shù)據(jù)相差不大,證明了茵陳五苓湯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但該文章中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不僅聯(lián)合了茵陳五苓湯,同時還應用了柴胡疏肝散,取得了效果仍與本文相當,分析原因可能為茵陳五苓湯中所用中藥存在差異。本文中茵陳五苓湯加減治療更能對癥施治,劑量控制得當,而茵陳五苓湯聯(lián)合柴胡疏肝散可能存在劑量、配伍不適宜等情況??祲舻萚33]在其文章中提到,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3%,該文中采用茵陳蒿湯加味治療的臨床數(shù)據(jù)與本文相近,說明了茵陳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重要藥,本文中采用茵陳五苓湯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茵陳五苓湯應用在甲型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治療中安全有效,能夠較好地改善臨床癥狀體征及血液流變學、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患者肝功能恢復,適合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