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紅紅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幼兒進入幼兒園年齡在三周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正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與幼兒教師長期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在這個階段,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有一個良好的語言范例是非常必要的。
1.1 口齒清晰、發(fā)音準確。清晰、準確是幼兒教師發(fā)音最基本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只有發(fā)音清楚、言簡意賅、用詞準確,幼兒才能聽懂、聽清教師在說什么,只有聽的清楚,才能準確地模仿。幼兒教師所面向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主要通過模仿來豐富自己的詞匯,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而幼兒教師是幼兒直接模仿的對像,所以孩子們今后語言發(fā)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質量的高低。幼兒時期同時也是掌握詞匯和語法最迅速的時期,教師的語言,應當如同珠落玉盤,清晰悅耳,一字一詞都不能含糊不清。
1.2 表達科學、準確,合乎語法規(guī)范。教師說話要科學,同時也要準確,不能有口頭禪,不要說“帽帽”、“衣衣”這樣的幼兒語。針對幼兒語匯貧乏,抽象思維能力差的特點,教師用語要簡短、明了,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再逐步增加長句、復句和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在整個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復示范,并及時糾正幼兒的語病。
1.3 態(tài)度和藹積極。教師和藹的態(tài)度是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愿意說的必要前提。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愉快輕松的情感氛圍,從情感上、行動上親近他們,讓幼兒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安全感和依賴感,使其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產生想說話的愿望,從而推動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2.1 發(fā)音不夠清楚。在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幼兒教師的教學語言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詞不達意,教學內容表述模糊;吐字不清楚、詞匯單調;語言表達重復、羅嗦;有些幼兒教師甚至使用夾雜方言的普通話等等。這些問題對于處在語言學習最佳期的幼兒來說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2.2 表述不夠恰當。在教育實踐中,有些幼兒教師不認真?zhèn)湔n或不備課,語言隨機表達,想到哪說到哪,導致語言表達意思混論,不夠簡練和恰當,造成幼兒答非所問、無所適從。如:在一節(jié)粘貼小鳥的美術課上,有個小朋友操作的方法不對。教師在講評這位小朋友的美術作品時說:“這個小朋友有毛病,大家看看是什么問題?”這就是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不恰當的表現。教學語言的不嚴謹,造成幼兒自尊心的傷害,也讓其他的幼兒無所適從。
2.3 表述缺少藝術性。新鮮生動、豐富多彩的語言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教師肚里只有干巴巴的幾個詞,孩子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善于運用充滿智慧、富有激情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增強語言藝術的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
3.1 幼兒教師教學語言規(guī)范。規(guī)范性的教師用語大體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教師的教學口語應使用標準或較標準的普通話,避免使用方言;第二,教師應講究語音技巧,做到發(fā)音準確、語調自然、語流流暢;第三,語句要規(guī)范,做到語匯標準、句法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第四,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語言鑒賞能力,保持語言的純潔性和幢雅性,避免重復啰嗦、詞不達意,杜絕粗話、臟話,使自己的語言充滿活力;第五,體態(tài)語使用要得體,做到準確、自然,充分發(fā)揮它的輔助作用。教師為人師表,在幼兒的眼里教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
3.2 運用策略。
(1)情感真誠、富有創(chuàng)造性。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充滿情感、富有創(chuàng)造性,應從關心、愛護孩子的成長出發(fā),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用充滿智慧的語言指導孩子的行為。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能夠關心、體貼,尊重、信任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具備精神飽滿、蓬勃向上、情緒樂觀而穩(wěn)定的良好品質,并以此去感染學生。
(2)形象生動、切合童真童趣。由于幼兒的年齡小、語言貧乏、接受能力較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盡量具體、形象、童趣化,并恰當地配合生動的表情、形象的動作、靈活的眼神。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精辟的道出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充滿智慧和魅力的語言,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像蜜糖一樣粘住孩子的心。所以,幼兒教師的語用策略值得每位即將踏入幼教行業(yè)的準教師們去學習、去思考、去領悟,并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