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金相玉振,理韻悠長—探究朱熹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審美過程

2020-11-18 18:16李汭桐
海外文摘·藝術(shù)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山水詩朱熹山水

李汭桐

(華僑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泉州 362021)

1 審美對象的描繪—金相玉振

明代畫家董其昌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鄙剿蝗朐姴伙@其美,然作詩不以山水為對象則韻味減半。山水詩將客觀的山水之景匯入詩中,成為審美范疇的直覺形象。朱熹的山水詩不同于魏晉唐宋之人的空靈,而更顯磅礴大氣。他借助多種感官感受山水,兼有想象,對游歷的大好河山進行了全面描摹,散發(fā)理性的光輝。

1.1 視與聽的多角度描寫

“感覺是審美經(jīng)驗的門戶,而且是整個審美感受及其心理結(jié)構(gòu)所依靠的基礎(chǔ)。在各種感官中,主要是視、聽兩種器官發(fā)展成為審美的官能?!盵1]縱觀朱熹的山水詩,其中有大量視聽角度的描寫,極大的發(fā)揮了感官在審美過程里的重要作用,令讀者感同身受。

1.1.1 視覺角度

朱熹對視聽角度的運用是多層次的,從視覺上說,有仰視俯視、宏觀微觀不同角度的描繪。如在《游蘆峰分韻得盡字》[2]一詩中,首聯(lián)“蘆山一何高,上上不可盡。”以仰視角度寫出山之高不可攀,然而在第三聯(lián)中就筆鋒一轉(zhuǎn),視野豁然開朗,進入了由仰視到俯瞰的廣闊境界,“萬里俯連環(huán),千重瞰孤隼”。“萬里”對“千重”,“一俯”對“一瞰”,既寫出了風(fēng)景由眼前之險變?yōu)榛砣婚_朗,也展現(xiàn)了詩人在克服艱難,成功登峰后由猶疑轉(zhuǎn)變?yōu)闀晨炫c豪邁的悅?cè)?。“仰瞻空界闊,俯嘆塵寰小”朱熹在俯仰之間找到了自我,獲得與自然共處的靜心之趣。

至于宏觀與微觀,可見《游蘆峰分韻得盡字》:“須臾出細(xì)密,矯首眺無畛。”又如“路轉(zhuǎn)忽然開遠(yuǎn)望,眼明復(fù)此見平川”(《山行兩日至金步,復(fù)見平川,行夷路計程七日可到家矣》)以及“行披樹茂盡,豁見滄溟深”(《登羅漢峰》)。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類似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暢然。視角的由微轉(zhuǎn)大也為下面詩句起筆另寫其他景色作了鋪墊,成為整首詩的轉(zhuǎn)折點。類似于此的句子基本都被安排在頷聯(lián),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是詩人匠心獨具的安排,不僅使寫景狀物井井有條,也使得詩文合情合理,流暢而靈動。

詩人不僅對視覺描繪十分細(xì)膩,甚至對視角變化之法運用也融會貫通,到達爐火純青之境界。他在離任南康軍時,與率僚吏與弟子暢游廬山南北,創(chuàng)作激情迸發(fā),寫下《游天池》一詩,其云:“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臨風(fēng)幾浩嘆,欲往無飛翰。今朝復(fù)何朝,陟此青云端。高尋已奇絕,俯瞰何其寬。西窮濂溪原,東盡湓城關(guān)。渺然滄波外,淮山碧連環(huán)……”在這首詩中,詩人俯瞰大地,西到濂溪,東到湓城,遠(yuǎn)有滄波淮山,近有青云之端。此詩層層遞進,不斷變換視角,起初由下望高,最后又由高向下,展現(xiàn)仰俯之變換,最后將視野放到遠(yuǎn)處,欲窮千里之目,風(fēng)景更為宏大開闊,令人奇之嘆之,似將天地皆容于這只字片語之間。

除了上述觀景角度本身的變化,朱熹山水詩在描繪所視景物的角度選擇上也別具特色,呈現(xiàn)規(guī)律性的特點。例如《南澗》云:“危石下崢嶸,高林上蒼翠。中有橫飛泉,崩奔雜奇麗?!贝嗽妰H借助三個方位詞“下”、“上”、“中”,就將南澗之景完整呈現(xiàn),語言凝練平實,卻寓意奇崛,將南澗的險、高、絕、奇、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且危石的欲墜感,蒼翠的明艷感以及飛泉的動態(tài)美三者搭配得天衣無縫,展現(xiàn)了形式美的均衡[3]。朱熹的詩文基本景情分明,且?guī)в泻軓姷倪壿嬓院蜅l理性,以求對客觀審美對象準(zhǔn)確描??;不特意去詳寫某一個景物,而是從大處著筆,多景物的組合,與觀景方位的選擇,以展現(xiàn)整體的美感。他也不追求絕對的對稱,而是保持一種均衡,在循序觀摩中,彌補了之前俯仰與宏微視角變換的不可及之處,似是在視覺的“中間地帶”加入一層,使山水之美毫無保留,躍然紙上,展現(xiàn)了理學(xué)家詩人的“理性”創(chuàng)作特點,于感性抒發(fā)之中又兼具思考的邏輯性,給人干凈純粹的審美體驗。

1.1.2 聽覺角度

山水可觀亦可聞,聽覺的運用在其山水詩中也占據(jù)了很大比重。此角度下的山水描寫多了幾分動感與豪邁。

如《奉陪彥集充父同游瑞巖,謹(jǐn)次莆田使君留題之韻》中就有:“谷泉噴薄秋逾響,山翠空濛晝不開。”詩中的“響”字,就是詩人聽覺的傳達,而其余字句皆是目之所及的描繪。萬籟俱寂唯有谷泉噴涌,更顯得此地之空靈,動靜對比形成的反差,正是形式美的展現(xiàn)。對比的運用使得景物特征更為鮮明,給讀者帶來振奮、鮮明、活躍的美感[3]?!霸坪仙綗o路,風(fēng)回雪有聲”(《南岳十六日下山各賦一篇仍迭和韻》),雪花被風(fēng)帶起的聲音都被詩人寫進詩中,展現(xiàn)出靜美的境界?“聲雄萬霹靂,勢倒千嵽嵲”(《棲賢院三峽橋》),寫水聲如驚天霹靂,令人震撼。

此外,還有聽覺轉(zhuǎn)化為視覺之詩。在《醉下祝融峰作》中,詩人豪氣迸發(fā),難以抑制,寫下“濁酒三杯豪氣發(fā),朗吟飛下祝融峰”之句,“朗吟”即響亮的聲音,然聲音何以能飛下高峰呢?[4]這顯然是一種通感的手法,將視聽完美結(jié)合,令讀者耳目一新,同時傳達了詩人的無限豪情。

朱熹運用視聽角度的表達對山水進行準(zhǔn)確把握,并能使之變成審美對象,這是其審美過程的開端,也是我們必要的研究切入點。

1.2 想象的運用

如果說對視聽等感官的運用表現(xiàn)了朱熹詩文寫實的一面,那么使其山水詩虛幻飄渺,超然出世的就是他對想象手法的運用。想象在審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打破時空界限,到達視聽不可及之處,使個體心理從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闹苯痈兄呷氤瑫r空的自由感受[5]。

朱熹的想象詩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想象雜于寫實之間者,如《游天池》,其云:

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臨風(fēng)幾浩嘆,欲往無飛翰。

今朝復(fù)何朝,陟此青云端。高尋已奇絕,俯瞰何其寬。

西窮濂溪源,東盡湓城關(guān)。渺然滄波外,淮山碧連環(huán)。

我意殊未極,更思出塵寰。何當(dāng)駕輕鴻,八表須臾間。

視此長江水,滔滔倘西還。

這一首詩前半部分寫實,后半部分寫虛,詩人登上仰慕已久的天池山,將四面八方景色盡收眼底之后,還覺意猶未盡,便“思出塵寰”,想象“駕輕鴻”,翱翔于“八表須臾間”。詩人借助想象力脫離塵世,頃刻之間巡視八表,展現(xiàn)了宏大的心靈世界。

另一類是全詩皆為想象之作,如:《游衡山大雪馬上次敬夫韻》,原詩節(jié)選如下:

仙人喬岳頂,散發(fā)吹參差。喚我兩三友,集此西南垂。

列筵命洛公,侑坐迎江妃。導(dǎo)之千羽旄,投以萬璧璣。

繽紛一何麗,晻靄難具知。眾真亦來翔,恍覺叢霄低。

茫茫云霧合,一一瓊瑤姿?;厥字x世人,千載空相思。

首句開門見山,以想象入手:由于仙人邀請,“我”和朋友來到岳頂,洛公、江妃皆來到此地與我們同聚,同時眾真人也悉數(shù)到場,他們騰云而至,駕霧而來,讓人覺得云霄都變得低矮了……這部分無一寫實,處處都是道教的傳說與詩人自己的奇想。詩中的意象如洛公、江妃、眾真等多為主體的心象[6],表現(xiàn)了詩人的飄然之氣以及內(nèi)心對于成仙問道的向往。此詩虛幻飄渺,氣宇非凡,直到結(jié)尾一句才忽然歸真,令人不知不覺間進入了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到超然物外的卓絕之美。

歷代以想象入詩的人很多,但大都是是浪漫主義詩人。朱熹作為一個理學(xué)詩人,他的想象更多來源于對“道”的探索,使他能夠擺脫塵世的俗累,帶著羽化成仙的向往去欣賞山水,進而產(chǎn)生奇思妙想。朱熹自己也曾說:“躋攀力雖倦,想象意遣騁?!弊憧梢娖鋵ο胂笾匾?。想象朱熹審美過程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它延伸了視聽的邊界,他的山水詩也因此深邃幽廣。其中對審美對象的描繪體現(xiàn)了詩人的審美心理結(jié)構(gòu),感官與想象兩方面的發(fā)揮,使得其詩的內(nèi)容與形式皆美,成為金相玉質(zhì)的存在。

2 審美經(jīng)驗的表達—理韻悠長

審美經(jīng)驗,是我們對朱熹詩歌深入分析的最終目的,也是其審美過程的最后一步。正所謂 “審美經(jīng)驗是美的現(xiàn)象的唯一見證”[7]。朱熹自身與山水發(fā)生了審美關(guān)系,能使此山水從客觀之物最終成為詩歌中的審美對象,并具有無可替代的獨特性,同時表達出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來自于個人思想及閱歷,尤其是他對理學(xué)的理解和探索,極大地影響了他的審美活動,進而成就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我們從其山水詩中,可以反觀出朱熹審美經(jīng)驗中屬于主觀的那一部分,從而去理解其博大精深之處及其理韻悠長的風(fēng)貌。

2.1 醉心山水,天人合一

朱熹曾說:“天地之間,理一而已?!盵8]意思是萬事萬物都是理派生出來的,所以,要認(rèn)識理就必須要了解萬事萬物,要“格物致知”。朱熹對山水探索先從最初的情感體驗浸入,進而升華到理的層面,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不是胸中有丘壑,誰能筆下生云煙?朱熹曾直言“我慚知仁心,偶愛此山水”。他不帶有功利性的目的,只是欣賞山水,從而收獲了豐富的審美感受,比如:有對時間流逝的慨嘆:“一壑只今藏勝概,三生疇昔記曾來”,表達了在同一景點跨越今昔時間的蒼愴;有因?qū)び囊拕俚南矏偅骸绑@喜非昔睹,披尋得新觀”;有對遠(yuǎn)眺俯瞰的達觀:“俯仰契幽情,神襟頓飄灑”,甚至還有因宿居山林,靜夜聽雨而生發(fā)的濟世之懷:“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間雨?!睂徝澜?jīng)驗具有親歷性,這樣的詩句,恰好反映了詩人獨特的個性與不可復(fù)制的生命體驗。

上述的情感是朱熹獲得理的重要準(zhǔn)備 “未覺詩情與道妨”(《次野韻五首》),感情凝結(jié)到一定程度便升華到了理的層面。朱熹在詩文中對理學(xué)的闡釋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求理過程的論述,最著名的是《武夷棹歌》組詩,共九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具有綱領(lǐng)性質(zhì)的第一首,其詩如下: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深。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三兩聲。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道佛禪宗的棲息之地,有很多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第一句“仙靈”一詞,就表明了詩人登武夷山的目的—尋道求理?!扒睢卑凳厩罄碇返钠D難,要經(jīng)歷層層跋涉方能求得。最后兩句是對自己心態(tài)的描寫,“閑聽”二字,最為傳神,點出了靜觀道體所需要的超然心境。[9]雖然道體與理似乎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是在對于朱熹來說則不同,朱熹的“理學(xué)”框架的建構(gòu)正是早年出入佛道的結(jié)果,因此,探求“仙靈”,識得其中的“奇絕”,這樣帶有求道意義的行游,對朱熹格物致知,汲取各派精華,最終完成自己集大成的儒學(xué)體系奠定了扎實的根基。

第二類是對求理結(jié)果的書寫,(《寄題咸清精舍清暉堂》)中云:“境化乘空往,理妙觸目存”,正是對于自然蘊理的肯定。在《憶齋中》云:“賞愜慮方融,理會心自閑”,欣賞山水的愜意使得內(nèi)心的焦慮煙消云散,領(lǐng)會天地之間的理趣,內(nèi)心非但不陷入思索的囹圄,反而能夠超脫自我,獲得閑情,這是通達時刻的喜悅,也是理悟帶來的快感。物即理,理即物,“閑棲眾累遠(yuǎn),覽物總關(guān)情”,朱熹在領(lǐng)悟客觀物體的理性,情動趣愜,不論是求理還是得理,皆是在涵詠“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10],正如朱熹自己所說:“霽色登臨寒月夜,行藏只此驗天心”,這既是感情的升華,更是哲學(xué)思考與自然審美相交融的至高境界。

2.2 剛?cè)岵?,山水太極

朱熹作為一個理學(xué)家和詩人,他的美學(xué)思想是蘊藏在詩文之中并以理學(xué)思想為底蘊表達出來的。在朱熹的哲學(xué)思想里,“太極”占據(jù)了核心的地位,朱熹曾說“太極即理”,同時他還認(rèn)為:“太極是作為本體存在于陰陽動靜之中的理,它自身并不動靜?!盵11]因此,他將自然的山水作為底本,把陰陽的運作,動靜的交替當(dāng)作畫筆,描繪出一幅自然太極之圖,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并存,顯現(xiàn)出玄妙靈動與恢弘大氣。例如其六《瀑布》云:

巔崖出飛泉,百尺散風(fēng)雨??召|(zhì)麗清暉,龍鸞共掀舞。

這首詩寫瀑布一瀉而下的壯觀場景,最為巧妙的是,將瀑布飛濺的水滴在陽光折射下的光暈寫了出來,即“麗清暉”,又運用比喻和擬人將瀑布在高空的噴涌之景描繪成“龍鸞共舞”,顯示出了恢弘之氣。龍鸞是陰陽之屬,而動感的瀑布與永恒懸掛的晴空也成為動靜呼應(yīng)的一對,體現(xiàn)出“太極”之韻味。

除上述外,物我交融之境,亦為山水太極之展現(xiàn)。如《即事偶賦》中寫道:“起望一舒情,遐眺豁煩襟”,又有“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獨”(《云谷二十六詠》)等等,皆是心靈受到自然洗禮之后倍感輕松愉悅的情感流露?!叭诵闹畡樱锸怪灰?。”[12]朱熹在山水中陶冶性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13],享受“幽獨”,這是審美移情的體現(xiàn),是“主客體的渾然合一”[14]。

2.3 去除人欲,山水有靈

朱熹一生或仕或隱,做官時也并不一帆風(fēng)順,故內(nèi)心充滿惆悵和憤懣,但這所有的不快卻都在山水之中被消解了。朱熹自己曾說:“去人欲,存天理”。而他欣賞自然的過程就是洗滌內(nèi)心,去除雜念的過程。朱熹欣賞自然,是無功利性的,所以對自然的雕琢往往手法采用白描,在平鋪直敘之中體現(xiàn)其妙,如“澗里春泉響,種桃泉上頭”(《桃蹊》),“飲泉云出岫,臥嶺月流空”(《游密庵得空字》)等。整齊的對仗使得句子帶有一種“建筑美”,而對景物的直接描寫,讓情景由于少了人的參與而更加純潔。朱熹喜歡在詩文中造“境”,如“中流漾華月,極浦涵流星”,又以互文見義[15]展現(xiàn)夜晚靜謐,夜空華美。正如清代李漁所說;“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在畫圖,入耳之聲,無非詩料。”朱熹內(nèi)心的靜使得他能夠欣賞山水,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到的美。這美的來源于其心,使詩人與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距離,使自我與世界的關(guān)系去功利化,只剩下審美關(guān)系,因此才能夠探得全貌,創(chuàng)造如此美好的山水之詩。

“山靈”的意象在朱熹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解衣正作留連計,未許山靈便卻回”,想要多逗留一會,但未得到山靈的允許便回來了;“山阿子慕予,無憂勒回軫”,有山靈在此迎接他,而不用擔(dān)心勒馬回車;“安知本地靈,發(fā)見雖天機”;還有在游百丈山時寫道:“他年訪舊躅,山靈莫移文”。朱熹在詩中幾次提到“山靈”,其含義為山水的使者,朱熹來訪和告別時,都要和“它”打招呼。朱熹杜撰此物的存在一是為了表現(xiàn)自然的靈氣與生氣,而另一方面,是為了表現(xiàn)對自然、對山水、對生命的尊重與崇敬,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物我共生的和諧美感。

總而言之,山水為朱熹提供了靜處之境,使他在其中領(lǐng)會天人合一,太極之理,還有生命靈性。山水詩成為朱熹審美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既有審美快感的表達,也有深刻思想的升華,可謂情理并茂,理韻悠長。

3 總結(jié)

本文從朱熹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多的山水詩入手,以審美為角度,探索了朱熹創(chuàng)作詩文的過程,得出了“金相玉振,理韻悠長”的答案。前四個字概括了朱熹山水詩的內(nèi)容和形式,探究了作為審美對象的山水的描繪方式,后四個字則是對其中深刻思想的總結(jié),探究了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山水不為朱熹而美,而是因入朱熹之詩而美;山水或許本身并不很美,然而內(nèi)心沉淀之后,靜心的力量使得萬物在朱熹眼中全部成為美的化身,他的“心靈和感官也都成為審美的心靈和感官”[16]。如《訓(xùn)蒙絕句命二首 其一》云:“妙合之機不暫停,自然氣化與流形。原于妙合名為命,即此而思得性靈?!敝祆湟贿吙v情山水,一邊體味理趣,用唯美的文字,向世人傳達了內(nèi)心的澄澈哲思與自然的美麗空靈!

猜你喜歡
山水詩朱熹山水
《山水間》
趙雷:忘我于山水之間
山水朋友
春日
瞻謝公亭
“崇蘇熱”中的“冷批評”——朱熹蘇軾論的文化學(xué)考察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nèi)容之異同
淺析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shù)境界
山水聚秀
沁阳市| 林州市| 天柱县| 江口县| 邻水| 茌平县| 扬州市| 边坝县| 富裕县| 卢湾区| 东兰县| 河间市| 阿鲁科尔沁旗| 伊宁市| 九台市| 湖口县| 洪湖市| 安岳县| 永济市| 大名县| 景宁| 彩票| 突泉县| 武邑县| 桂平市| 饶河县| 保亭| 兴业县| 张北县| 罗山县| 元阳县| 和林格尔县| 毕节市| 新闻| 丰镇市| 修武县| 榆林市| 满城县| 黑山县| 称多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