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論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
——以《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為中心的考察

2020-11-17 12:58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
關鍵詞:殖民地人民出版社資產階級

黃 丁

一、導論

1853年8月8日,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NewYorkDailyTribune)發(fā)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詳細闡釋了英國資產階級在印度的雙重使命:一者“破壞的使命”,二者“重建的使命”。其中,有關資產階級的兩副面孔,馬克思寫道:“當我們把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xiāng)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在故鄉(xiāng)還裝出一副體面的樣子,而在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就是維護‘財產、秩序、家庭和宗教’的人的真面目!”(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1—862頁由此可以發(fā)現,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在其故鄉(xiāng)和殖民地呈現為兩副截然相反的面孔,即在資產階級的故鄉(xiāng),他們還表現為“一副體面的樣子”,即高舉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旗幟,如博愛、平等和自由等;而在殖民地,資產階級“毫不加掩飾”地將自身的“野蠻的本性”釋放出來。對于資產階級文明在故鄉(xiāng)與殖民地這種近乎“變臉”的方式,馬克思一針見血地將其斥為“偽善”。那么,馬克思所批判的資產階級偽善的內涵是什么?馬克思的這一批判與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道德批判有何區(qū)別?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是否貫穿其始終,而不論時間和地域?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資產階級呈現出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以及馬克思認為應當如何超越由資產階級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中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有關針對資產階級文明偽善的研究,中外學界從未中斷。就研究進路而言,中外學界的研究往往將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偽善的批判置于其道德批判的視域下進行考察。就研究的文本而言,學界的研究集中闡釋《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和《摩澤爾記者的辯護》等文獻中所呈現的道德批判。至于針對馬克思、恩格斯有關殖民地與資產階級關系的研究,學界亦多集中于探討馬克思的“雙重使命”——“破壞的使命”和“重建的使命”。至于有關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偽善的研究,美國現代思想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撰著的《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MoralManandImmoralSociety)倒是為數不多的一部著作。然而,在該書中,尼布爾將資產階級在故鄉(xiāng)的文明表現與殖民地的殘暴行徑的原因歸結為抽象的人性,即“人類本性與人類想象和理性的有限性”(2)[美]萊因霍爾德·尼布爾著,蔣慶等譯:《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頁。。雖然尼布爾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但將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歸因于抽象的人性,而未將資產階級文明的偽善置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存在視域下進行分析則顯得尤為不足。另外,以符海平為代表的學者以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批判持一種既拒斥又深深訴諸道德批判的復雜心態(tài)為契入點,著力挖掘這一矛盾心態(tài)背后的倫理旨趣,即“通過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居留空間,使生活于其中的個體充分發(fā)揮其潛能并實現作為人之現實本質的美德”(3)符海平:《論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倫理旨趣》,《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梢姡P于馬克思有關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偽善的內涵、原因和解決方法的研究,中外學界的相關研究或著墨不多,或停留于一種抽象的道德批判層面的研究,或將資產階級偽善的本性歸因為抽象的人性。鑒于此,本文在對馬克思該時期撰寫的系列論著,如《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鴉片貿易史》和《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等分析的基礎上,著力闡釋馬克思所批判的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內涵,并從歷史和價值雙重維度比較該批判與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道德批判之間的異同,進而分析導致資產階級文明在殖民地偽善的真正原因,從而指出超越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的解決進路,以期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

二、如何理解馬克思批判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

關于馬克思所批判的資產階級文明在殖民地的偽善的內涵,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認為其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第一,從目的與手段來看,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建設現代工業(yè)只是其在全球獲得利益的手段,加之現代工業(yè)在殖民地的建立不僅破壞了殖民地原有的社會生態(tài),還加重了殖民地民眾的苦難。第二,從資產階級在其故鄉(xiāng)與殖民地兩種近乎截然相反的實踐來看,資產階級從未將自己在故鄉(xiāng)所宣揚和實踐的理念運用于殖民地。前者被學界總結為兩個使命——“破壞的使命”和“重建的使命”,是馬克思從歷史維度所進行的批判;后者則基于人道主義的立場,即一種從價值維度而進行的批判??v觀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上述兩重批判并非完全割裂的,而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即價值維度批判推動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領域的進一步思考,以及歷史維度的批判促使馬克思更加確定“為人類而工作”和人類的自由解放的終極價值追求??傊R克思對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的兩重維度的批判“完成了對資本主義批判的科學性和道義性的辯證統一”(4)薛秀娟:《論道德批判對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三重作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第一,資產階級將殖民地納入由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體系,使得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7頁。,而為亞洲社會重建的只是“物質基礎”,即如馬克思所概括的:“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作為結果,一方面亞洲傳統社會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以及作為社會共識和維系社會穩(wěn)定的上層建筑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即如馬克思所總結的:“他們破壞了本地的公社,摧毀了本地的工業(yè),夷平了本地社會中偉大和崇高的一切,從而毀滅了印度的文明”(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7頁。以及“英國則摧毀了印度社會的整個結構,而且至今還沒有任何重新改建的跡象。印度人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這就使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使不列顛統治下的印度斯坦同它的一切古老傳統,同它過去的全部歷史斷絕了聯系”(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0頁。。另一方面,英國資產階級的“重建工作在這大堆大堆的廢墟里使人很難看得出來”(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7頁。。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英國資產階級即便在印度進行著重建的工作,但只是重建那些為西方社會奠定物質基礎的部分,如電報、鐵路和農業(yè)水利工程等,而對那些維系社會穩(wěn)定和凝結社會共識的上層建筑部分,英國資產階級幾乎采取懸置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馬克思認為“英國的工業(yè)巨頭們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鐵路,完全是為了要降低他們的工廠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價格”(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8頁。。因此,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所謂“重建的使命”只是重建那些服務于資本主義的全球生產體系和克服日漸先進的生產力與落后的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出于建設殖民地,并服務于殖民地的廣大民眾。

由上可進一步推論道:若不是將目的作為資產階級行動的指南,那么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建設現代化的大工業(yè)便可視作“偽善”的結論;加之現代化的大工業(yè)在殖民地的建立,使得殖民地原有的社會生態(tài)遭到毀滅性破壞。這進一步加重了殖民地民眾的苦難。對此,上海社科院胡健研究員總結道:“盡管東方國家在社會經濟方面都發(fā)生了新陳代謝,但這都是在畸形的社會形態(tài)下實現的,從中獲得最大收益的不是東方落后國家,而是西方列強?!?10)胡?。骸段拿鞯摹皟蓚€進程”、“兩極相聯”、“雙重使命”——關于馬克思、恩格斯資本主義與殖民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故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行徑是偽善的。透過上述有關馬克思對資產階級虛偽的批判,我們可以發(fā)現:馬克思一方面從歷史的維度評價資本主義,即稱贊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是歷史的進步,另一方面從價值的維度批判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非人道行徑。因此,馬克思此處對資產階級偽善的批判不再是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道德批判,而是一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即“從政治經濟學的維度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這將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人道主義達到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階段,而且也給道德哲學思想的發(fā)展史增添了新的內容,給人類觀察和分析道德現象提供了科學的觀點和方法”(11)宋希仁:《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頁。??梢姡R克思在此對資產階級偽善的批判不再是一種抽象的、超越歷史的理論批判,而是一種以遵循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基礎,以改變社會現實為目的的道路探索。

第二,與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上述偽善行徑不一樣的是,這類偽善體現在資產階級在故鄉(xiāng)與殖民地兩種近乎相反的面孔上。誠如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所總結的:“資產階級是財產的捍衛(wèi)者,但是難道曾經有哪個革命黨發(fā)動過孟加拉、馬德拉斯和孟買那樣的土地革命嗎?當資產階級在印度單靠貪污不能填滿他們那無底的欲壑的時候,難道他們不是都像大盜克萊勛爵本人所說的那樣,采取了兇惡的勒索手段嗎?……當他們以保護‘我們的神圣宗教’為口實反對法國革命的時候,難道他們不是同時就在印度禁止傳播基督教嗎?而且為了從絡繹不絕的朝拜奧里薩和孟加拉的神廟的香客身上榨取錢財,難道他們不是把札格納特廟里的殺生害命和賣淫變成了一種職業(yè)嗎?”(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2頁。

在此,馬克思細數資產階級在私有財產、秩序和宗教自由三個方面分別在故鄉(xiāng)與殖民地上的兩類截然相反的實踐,即在資本主義的故鄉(xiāng),他們宣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強調維護現有秩序,并矢志不渝地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然而,在殖民地,資產階級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在印度沒收私人積蓄;像強盜一樣勒索殖民地民眾的財產,破壞社會秩序;禁止在印度傳播基督教,并對印度的原始宗教信徒采取迫害,乃至“殺生害命”的方式。雖然這只是馬克思對資產階級文明虛偽本性的一種描述式總結,但卻是馬克思基于對資產階級發(fā)展史的認識所得出的深刻結論。正如《權利法案》莊嚴規(guī)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為了鎮(zhèn)壓1848年革命,資產階級紛紛打著維護社會秩序的口號。至于對宗教信仰自由的保護,則幾乎貫穿資產階級在其故鄉(xiāng)發(fā)展之始終,如在《論宗教寬容》中,洛克便呼吁保障宗教自由;1779年,時任弗吉尼亞州州長的杰斐遜提出《建立宗教自由的法案》,并得到州議會通過;以至于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資產階級的宗教自由。與此相對應的是,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資產階級對中國非法輸入鴉片,并“隔一定的時候就用海盜式的借口向中國勒索軍事賠款,來彌補自己的貿易逆差”(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4頁。;打著“中國人的挑釁行為危及英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借口,“廣州城的無辜居民和安居樂業(yè)的商人慘遭屠殺,他們的住宅被炮火夷為平地,人權橫遭侵犯”(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92頁。。由上可知,資產階級在被動卷入世界體系的東方國家肆意破壞正是其自身“野蠻本性”的體現,而在其故鄉(xiāng)的所謂“文明”表現,則是其“野蠻本性”的虛偽表演。透過上述有關馬克思對資產階級虛偽的批判,就批判對象和所批判的內容而言,此處馬克思所做的批判都與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道德批判如出一轍,即單從價值維度,如人道主義和社會公正等方面揭露資產階級偽善的本性。但就批判的目的而言,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因馬克思將對資產階級的批判置于科學的社會歷史批判的視域下,從而使得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批判兼具科學性與道義性。

由上可知,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偽善的批判是從歷史與價值雙重維度做出的,即從歷史維度來看,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是歷史的進步,正如馬克思所總結的“破壞的使命”和“重建的使命”,并承認不列顛在印度的上述兩種使命是“英國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4頁。;從價值維度來看,馬克思批評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諸種不人道行為,無底線地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財產和限制他們的各類權利。這與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產階級既肩負著“剩余價值生產”的歷史任務,又具有“掠奪”或“剝削”職能的論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做派不同于發(fā)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時期對資產階級的批判。究其原因在于,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馬克思,其對資產階級及其文明的批判是一種道德批判,即其批判的維度有且僅有價值的層面,而發(fā)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等文獻時期的馬克思,其對資產階級的批判始終基于歷史維度和價值維度,也即伍德所總結的馬克思這一時期對資產階級文明的批判是“從政治經濟學的維度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若如此,那么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偽善的批判是不同于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之前的道德批判。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又由于政治經濟學維度的批判與道德批判,在批判對象——資產階級及其文明形態(tài)——和批判內容上的一致性,因此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與其在國內的偽善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不過,在殖民地,由于限制資產階級的力量不足,從而使得其在殖民地呈現為暴烈無度和貪欲無限的形象;而在國內,由于限制因素較多,如工人階級力量的逐漸壯大,使得資產階級略微收斂自身的欲望。

三、馬克思論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原因與解決進路

既然此時的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批判是一種政治經濟學視域下的批判,也即不再是基于道德上的善良與邪惡而做的批判,或者基于一種人道主義的同情所做的批判,那么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偽善”的原因應當從殖民地的生產力歸誰所有去尋找根源,以及超越這種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二元對立的國際關系,需從馬克思的終極目標中去尋求。關于資產階級偽善的原因,馬克思指出:“英國資產階級將被迫在印度實行的一切,既不會使人民群眾得到解放,也不會根本改善他們的社會狀況,因為這兩者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1頁。換言之,英國資產階級雖然在印度進行大規(guī)模的現代化建設,如建設覆蓋全印度的鐵路網、提供水利設備和國內交通工具、建設電報通信系統以及“由不列顛的教官組織和訓練出來的印度人的軍隊”(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7頁。等,但建設電報通信系統是為了鞏固“不列顛人用刀劍實現的這種統一”;建設覆蓋全印度的鐵路網和提供國內交通工具是為了“降低他們的工廠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原料的價格”;以及訓練印度軍隊和教育熟悉歐洲科學與掌握管理國家的新階級乃是為了幫助資產階級殖民者共同管理和維護殖民地的秩序。總之,就如馬克思所概括的:“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4頁。。而資產階級在殖民地所進行的“偽善”表演,其根源在于殖民地的生產資料受殖民者控制,而非控制在殖民地廣大民眾手中。故資產階級在殖民地雖看似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現代化建設,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殖民地人民的生活,但從本質上來看,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從殖民地攝取利益,而對被先進生產力破壞的原有社會生態(tài)和殖民地廣大民眾的苦難持漠視的態(tài)度,更甭提重建維系殖民地共識的上層建筑和從根本上改變殖民地民眾受奴役的地位。說到底,在資產階級主導的全球生產體系中,由于資產階級不加節(jié)制地從殖民地榨取利益,使得宗主國與殖民地、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始終處于緊張的矛盾對立關系中。

面對資產階級在其故鄉(xiāng)與殖民地兩副截然不同面孔的問題,尼布爾認為應當將道德教育、理性培養(yǎng)和社會強制三種方式聯合使用予以解決。(19)[美]萊因霍爾德·尼布爾著,蔣慶等譯:《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頁。與尼布爾的解決方式不同的是,既然馬克思所認為的資產階級進行“偽善”表演的原因,并不是其抽象的人性,而是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總和之“人”背后的社會存在,即生產資料歸誰所有,那么其解決的方法亦與尼布爾不同。由于殖民地的生產力不歸殖民地民眾所有,所以才導致資產階級在殖民地進行的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不被殖民地廣大民眾所享有。作為結果,馬克思認為如需解決這一矛盾對立關系,就需改變殖民地生產力的所有制結構,即改變殖民地的生產關系,也就是將原有的生產力歸殖民者所有的生產關系結構轉變?yōu)樯a力歸殖民地廣大民眾所有的生產關系結構。為此,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的結尾處,馬克思頗具前瞻性地指出:“只有在偉大的社會革命支配了資產階級時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場和現代生產力,并且使這一切都服從于最先進的民族的共同監(jiān)督的時候,人類的進步才會不再像可怕的異教神怪那樣,只有用被殺害者的頭顱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漿?!?2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2—863頁。但是,在殖民地,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資產階級,他們不可能在殖民地進行針對自身利益的革命,即將自身所掌握的生產資料進行再分配,從而實現生產力歸殖民地民眾所有的“根本的革命”。因此,這一歷史任務,馬克思認為只能落在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組織共產黨的肩上。換言之,若想超越由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體系中的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領導改造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以至于在《共產黨宣言》中預測:一旦無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實踐了這一“根本的革命”,那么“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2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9頁。

既如此,在馬克思看來,身處殖民地的無產階級應當怎樣完成這一“根本的革命”?眾所周知,在傳統東方社會,其以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為主導產業(yè),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經濟模式。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他們當如何建構一個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與國之間無剝削,無矛盾對立的國際社會?關于第一個問題,便涉及資產階級在殖民地所不自覺地承擔著的歷史使命,即通過“英國的蒸汽機和英國自由貿易”的方式“在亞洲造成了一場前所未聞的最大的、老實說也是唯一的一次社會革命”(2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3頁。。作為這次社會革命的結果之一,無產階級應運而生。由于無產階級在馬克思看來是“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412頁。正是在此意義上,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結尾處感慨道:“英國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4頁。這番慨嘆與在《共產黨宣言》中的“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2頁。如出一轍。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這場由英國資產階級在印度進行的社會革命所致的結果之一——無產階級將成為終結西方殖民者在東方統治的領導力量。當然,就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叮囑的:殖民地的無產階級并非一出現,便成為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是與資產階級故鄉(xiāng)的無產階級一樣,首先“同自己的敵人的敵人作斗爭”(2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8頁。,然后“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9頁。,最后“在階級斗爭接近決戰(zhàn)的階段”,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將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奪取所在國家的政權。加之,在馬克思看來“工人沒有祖國”,這將使得“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分隔和對立日益消失”。作為結果,資產階級在殖民地的偽善行徑從源頭上得到了剔除。這也就意味著,馬克思從理論上將在由資產階級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中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超越了。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文明在殖民地的偽善表演既表現在他們只建設那些符合自身利益的物質基礎部分,又表現為其在故鄉(xiāng)與殖民地的兩副截然相反的面孔上。究其原因,馬克思認為應當從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上去探尋,即資產階級文明虛偽的癥結在于殖民地的生產力系資產階級所有。正因為如此,在殖民地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始終處于矛盾對立中,因而使得宗主國與殖民地處于緊張的對立關系中。若想超越這一矛盾對立,馬克思認為應當在經濟上改變殖民地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即將私有制轉變?yōu)楣兄?;在政治上,曾經作為被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經過一系列領導殖民地廣大民眾針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后,成為統治階級。如此看來,馬克思揭露資產階級在殖民地偽善的系列論著既是其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一部分,就如其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講述自己緣何會建構自己的政治經濟學理論時說道:“我一直為第一流的美國英文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撰稿……我不得不去熟悉政治經濟學這門科學本身范圍以外的實際的細節(jié)”(2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頁。;又是其共產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方法而言,馬克思對宗主國與殖民地矛盾的超越方法與在《共產黨宣言》中宣稱實現共產主義的方式——“共產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瓘倪@個意義上說……消滅私有制”(2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頁。相似。換言之,馬克思有關殖民地的理論是以其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方法,以各民族實現解放為直接目標,而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終極目標的系統。另外,雖然馬克思的上述理論囿于自身所處時代的限制未能付諸實踐,但“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因此,在此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中,馬克思的上述理論發(fā)揮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并根據不同的國情而發(fā)展出各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解放理論,如在拉美地區(qū)產生了解放神學,以及在中國誕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等。

還需注意的是:第一,馬克思在此對資本主義偽善的批判與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之前的道德批判有著本質的差別,即后者僅僅是從倫理的角度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和不人道,并對上述現象持批判態(tài)度,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偽善的批判,就如趙家祥教授所告誡的“把一切社會制度和社會現象都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中,從社會制度和社會現象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出發(fā),辯證地分析、研究和評價”(31)趙家祥:《馬克思歷史進步評價尺度理論的歷史考察》,《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也即對資本主義偽善的批判“不僅沒有被唯物史觀消解,反而經過唯物史觀將其置于科學的社會歷史批判之中,從而成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價值判斷的一個重要前提”(32)薛秀娟:《論道德批判對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三重作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也就是以《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為代表的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建構在堅實的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機理的剖析基礎上,從而實現其對早期道德批判的超越。第二,與對待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理論一樣,當下的我們對待上述馬克思有關解決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矛盾的系列論述應當始終踐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即如習近平總書記所總結的:“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fā)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33)習近平:《習近平黨校十九講》,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275頁。。如此,這就意味著馬克思有關超越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矛盾的相關理論不僅遠未過時,還由于“殖民擴張和統治時代留給這個世界、留給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的種族矛盾、民族沖突、宗教紛爭和領土爭端,卻成為當今世界的一份紛繁復雜的‘歷史遺產’”(34)郝時遠:《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民族問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頁。以及部分發(fā)達國家倚仗自身在經濟、政治、科技與軍事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世界范圍內推行單邊主義和貿易摩擦的新情勢,使得在當前的國際交往中,我們重拾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文明虛偽性的揭示和高瞻遠矚地對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改造的相關理論對當下依然大有裨益。

猜你喜歡
殖民地人民出版社資產階級
英屬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危險的侵略者”
殖民地時期南北美洲農地制度為什么大相徑庭
早期華僑文學中的東南亞地區(qū)殖民地狀況
對時代觀視閾下《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抉擇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北美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初探
福建省| 离岛区| 突泉县| 临夏县| 永济市| 枣强县| 金塔县| 汶川县| 五大连池市| 抚顺县| 大方县| 偃师市| 南华县| 张家口市| 将乐县| 湘阴县| 万宁市| 乐昌市| 绥阳县| 蒙自县| 独山县| 嘉鱼县| 婺源县| 宁晋县| 革吉县| 兰考县| 喀喇| 新营市| 荣昌县| 含山县| 灵武市| 项城市| 堆龙德庆县| 曲阜市| 建始县| 旺苍县| 沙田区| 万荣县| 大丰市| 彭泽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