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楚辭集注》看朱熹的君臣觀

2020-11-17 12:22李勝壘
閩臺文化研究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君臣臣子楚辭

李勝壘

(西北大學(xué)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陜西西安 710127)

慶元黨禁期間,年已垂暮的朱熹遭到貶斥,并名列偽學(xué)黨籍。朱熹雖身罹幽厄,但不忘著述立說,《楚辭集注》就是這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冻o集注》寄寓了他在黨禁中憤懣郁悶的情緒,他通過注解《楚辭》,特別是屈原的作品,抒發(fā)了自己關(guān)于君、臣的一系列思想,是他晚年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成熟的代表。

學(xué)界對朱熹的君臣觀也多有關(guān)注。王霞從“以德抗位”的角度對朱熹的君臣觀進(jìn)行了探討,認(rèn)為朱熹再次開掘和彰顯仁義的本真,以德抗位的人臣之本自東漢趙岐之后得以回歸。[1]周燕芝從君主之形象、職責(zé)、關(guān)系三個方面對朱熹的君臣觀進(jìn)行了論述,認(rèn)為君主的形象應(yīng)該是大臣民眾的道德榜樣,職責(zé)是識相用相,君臣之間應(yīng)該是“相親一體”。[2]本文試從《楚辭集注》出發(fā),去探討朱熹的君臣觀,這不僅有助于對《楚辭集注》的理解,也有利于深入認(rèn)識朱熹的君臣觀念。

一、論君主

(一)君主之德行

朱熹對君主之德行非常看重,這也是儒家一貫的歷史傳統(tǒng)。朱熹首先將德行視為是君主產(chǎn)生的來源。他注《離騷》:“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圣哲之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薄把曰侍焐衩?,無所私阿,觀民之德有有圣賢者,則置其輔助之力,而立以為君也。哲,智也。茂,盛也。茍,誠也。下土,謂天下也。言圣哲之人,有甚盛之行,故能有此下土而用之也?!盵3]可以看出,朱熹的君主起源論是與個人的德行密切相關(guān)的。

朱熹不僅將君主之德行視為君主產(chǎn)生的因素,而且認(rèn)為是君主統(tǒng)治連續(xù)不絕重要保證。朱熹注《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言殷湯、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賢,講論道義,無有過差。又舉賢才,遵法度而無偏頗,故能獲神人之助,子孫蒙其福佑?!盵4]湯、禹、文王都是德行卓邁的受命之君,他們“畏天敬賢”,“講論道義”“遵法度”所以能夠獲得“神人之助”,讓自己的后代子孫蒙披福澤,從而使自己的統(tǒng)治綿延永續(xù)。

如果君主不修德行,這在朱熹看來,是會產(chǎn)生極其惡劣的后果的。《九辨》說:“既驕美而伐武兮,負(fù)左右之耿介。憎慍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眾接踵而日進(jìn)兮,美超遠(yuǎn)而逾邁。農(nóng)夫輟耕而容與兮,恐田野之蕪穢。事綿綿而多私兮,竊后之危敗。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yù)之昧昧。”[5]朱熹在這幾句的解釋中,充分描述了君主不修德行可能造成的危害,他說:

“此亦謂有美名而無實用者也。驕美,自矜其美也。伐武,自夸其武也。負(fù),恃也。左右,侍臣也。耿介,亦剛勇之意也。農(nóng)夫輟耕而容與,言不恤國政而嬉游也。多私,徇己意,任女謁、聽讒言之類也。雷同,雷聲相似,有同無異也。人君矜能自用,荒怠邪僻,臣下又承其意,莫之敢違,是以毀譽(yù)不核,而聰明壅蔽,國事交加也?!盵6]

朱熹這里將君主的不修德行分為“自矜其美”、“自夸其武”、“不恤國政而嬉游”、“多私”、“徇己意”、“聽讒言”等眾多方面,條目雖多,但可歸結(jié)為“矜能自用”、“荒怠邪僻”一句。這些不修德行的表現(xiàn)危害是極大的,因為上行下效,君主德行敗壞,就容易使一些奸佞之臣投其所好、阿臾奉承,從而讓君主難辨是非,甚至使國事不修、政治昏濁。所以,君主必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德立則,這樣才能保證政治清明。此外,朱熹還將《九辨》中的“修飾而窺鏡兮”直接釋為:“修飾窺鏡,謂修德行政而聽人言、考往事以自鑒也。”[7]更表現(xiàn)了他對君主之德行的重視。

(二)君主之用人

朱熹認(rèn)為君主必須任用賢臣,這樣才能保證君主自身的德行純美和國家治理的有效性,他注解《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賦而比也。后,君也。三后,謂禹、湯、文、武也。至美曰純,齊同曰粹。眾芳,喻群賢。言三王所以有純美之德,以眾賢輔之也。雜,非一也?!噪s用眾賢,以致治,非獨專任一、二人而已。”[8]禹、湯、文、武之所有純美之德,就在于有眾多的賢臣輔佐。朱熹強(qiáng)調(diào)君主在任用賢臣之時,要特別注意“雜用眾賢”,不是“專任一、二人”,形成一個眾賢環(huán)繞的理想政治氛圍。這不僅是促進(jìn)君主德行向上的刺激因素,也是“致治”的重要條件,直接關(guān)乎著國家治理的成效。朱熹就在“堯舜皆有所舉任兮,故高枕而自適。諒無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棄騏驥之瀏瀏兮,馭安用夫強(qiáng)策?諒誠郭之不足恃兮,雖重介之何益”一句的解釋中說:“言所任得人,無怨于下,則不加威刑,自成美化。不然,則雖有城郭甲兵,不足恃矣。”[9]由此可見,任人得當(dāng)在治理國家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為賢臣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朱熹主張君主應(yīng)該主動求賢。對于《九辨》中的“驥不驟進(jìn)而求服兮,鳳亦不貪餧而妄食。君棄遠(yuǎn)而不察兮,雖愿忠其焉得”,朱熹以“言士不求君,君當(dāng)求士也”[10]釋之。這里的解釋雖然簡潔,但卻指出了君主在求賢上所應(yīng)有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君主應(yīng)該放下高貴之軀,禮賢下士,而不是坐等賢士的上門投靠,這里無疑是高揚(yáng)了賢士在君臣之間的地位、尊嚴(yán)。朱熹所擔(dān)憂的,就是世有賢才,而君主卻不知發(fā)現(xiàn)和任用。在《九辨》“當(dāng)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御善御。見執(zhí)轡者非其人兮,故跼跳而遠(yuǎn)去”一句中,朱熹解釋說:“騏驥,良馬,喻賢才也。駑駘,喻不肖。御,謂御馬者。此言今世豈無賢才,但君不能用也。馬立不常謂之跼。跳,躍也。言彼賢才見君之不能用,故寧遠(yuǎn)引而去也?!盵11]如果君主遇賢才而不能用,很可能使賢才“遠(yuǎn)引而去”,從而造成難以彌補(bǔ)的損失。

君主不僅要任用賢臣,而且要辨明忠邪,這也是朱熹在注解《楚辭》所形成的,關(guān)于君主用人方面的另一個重要觀點。他注《九章》“竭忠誠而事君兮,反離群而贅肬。忘伾媚以背眾兮,待明君其知之”:“言盡忠以事君,反為不盡忠者所摒棄,視之如肉外之余肉。然吾寧忘伾媚之態(tài),以與眾違,其所恃者,獨待明君之知耳?!盵12]自己的拳拳忠心,反被不忠之人認(rèn)為是毫無意義的多余之事,但自己之所以不為所屈,其所依據(jù)的,就是堅信自己的君主能夠鑒別忠邪,遲早會發(fā)現(xiàn)自己忠心所在。

君主為何能夠辨明孰為忠臣,孰為不忠的奸邪之臣呢,其依據(jù)何在,朱熹注“言與行其可跡兮,情與貌其不變。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證之不遠(yuǎn)?!薄把匀顺贾孕屑瓤蓮嫩E,內(nèi)情外貌又難變匿,而人君日以其身親與之接,宜其最能察夫忠邪之辨。蓋其所以驗之,不在于遠(yuǎn)也?!蹲髠鳌吩唬骸幽舾福寄艟??!酥^也?!盵13]君主之所以能夠察明忠邪,就是因為君主在與臣子每日相處中,可以通過臣子的外在言行,由表及里,進(jìn)而察乎隱匿的“內(nèi)情”,進(jìn)而辨明孰為真正的忠直之臣。

朱熹認(rèn)為,如果君主沒能及時察明忠邪,很可能讓忠臣身遭禍患。對于屈原的“一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疾親君而無他兮,有招禍之道也”一句,朱熹解釋說:“不可保,言君若不察,則必為眾人所害也。……力于親君而無私交,固招禍之理也?!盵14]朱熹所說的被“眾人所害”,其實是指被那些奸邪之臣所害。忠直之臣往往一心忠君,與其他同僚并無太多私交,所以一旦君主沒能辨明忠邪,失去了對忠臣的信賴和保護(hù),那么忠臣也就失去了背后的主要依靠,很容易被奸邪之臣所害。

二、論臣子

(一)臣子的職責(zé):忠君愛國

朱熹特別注重君臣這一倫常關(guān)系?!扒页贾戮?,便有忠之理。”[15]把忠視為臣子對君主所應(yīng)盡的義務(wù)所在。

朱熹認(rèn)為,臣子的忠心首先表現(xiàn)在臣子對君主的侍奉上。朱熹注《離騷》中說:“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美人,謂美好之婦人,蓋托詞而寄意于君也?!约旱π逎?,而不知歲月之不留,至此乃年草木之零落,而恐美人之遲暮,將不得及其盛年而偶之。以比臣子之心唯恐君之遲暮,將不得及其盛時而事之也?!盵16]臣子應(yīng)該及時追隨、侍奉君主,不然歲月流逝,機(jī)會錯失,難免空留遺憾。

忠心愛國侍奉君主時還不能以邀君希寵為目的。屈原《九章》:“思君其莫我忠兮,乎忘身之貧賤。事君而不貳兮,迷不知寵之門?!盵17]表達(dá)了自己忠心事君而不以獲得寵幸為目的態(tài)度。朱熹默契其指,說:“言我思君,意常謂群臣莫有忠于我者,則是貴近之臣,皆不能致其身矣,故忘己之貧賤,而欲自進(jìn)以效其忠。然其進(jìn)也,亦但知盡心以事君而已,固不懷二以求寵也。是以視眾人之遇寵,而心若迷惑,不知其所從之門也?!盵18]自己所做的單純只是盡心事君而已,“懷二而求寵”并非心之所愿,而對于其他臣子所得的寵幸,也不心生羨慕。

其次,臣子的忠心表現(xiàn)在對君主的勸諫上。朱熹注《離騷》:“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dāng)】儭保骸熬囈税残杏诖笾兄琳?,而?dāng)幽昧險隘之地,則敗績矣。故我欲諫爭者,非難身之被殃咎也,但恐君國傾危,以敗先王之功耳。”[19]君主應(yīng)該帶領(lǐng)國家行在“大中至正之道”上,而不能行在“幽暗險昧之地”,一旦有所偏差,臣子應(yīng)該及時進(jìn)諫。臣子此時的進(jìn)諫,并不是出于擔(dān)憂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牽連,而是由于自己心系君國,擔(dān)心出現(xiàn)“君國傾?!敝肌?梢?,臣子直言進(jìn)諫,是要把自己的禍福利益拋于腦后的,朱熹注《離騷》“余故知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直詞進(jìn)諫,己所難言,而君亦難聽。故其言之出有不易者,如吃然也。舍,止也。言己之忠言,必為身患,然中心不能自止而不言也。九天,天有九重也。正,平也。靈修,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飾,蓋婦悅其夫之稱,亦托詞以寓意于君也。此又上指九天,告語神明,使平正之,明非為身謀及為他人之計,但以君之恩深而義重,是以不能自已耳?!盵20]

臣子的直言進(jìn)諫,君主可能并不采納,也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災(zāi)禍,但不能因此而就停止諫言。臣子相君主進(jìn)諫,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純粹是因為君主對自己“恩深義重”,進(jìn)諫不過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zé)而已。

值得提及的,就是朱熹對屈原形象的塑造上。屈原其人其事并非為后世的學(xué)者所稱道。楊雄的《反離騷》對其譏諷說:“夫圣哲之不遭兮,固時命之所有。雖贈欷以于邑兮,吾恐靈修之不累改。昔仲尼之去魯兮,蜚蜚遲遲而周邁。終回復(fù)于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瀨?混漁父之哺歠兮,絜沐浴之振衣。棄由、聃之所珍兮,跖彭咸之所遺?!盵21]其言辭帶有濃烈的批評之意。逮至宋代,周敦頤、張載、二程等儒者皆未大談屈原,即使有也是偶爾提及,并未給予充分的肯定評價,特別是在忠君愛國上進(jìn)行定位。

而朱熹完全將屈原塑造成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他說:“原之為人,其志行雖或過于中庸,而不可以為法,然皆出于忠君、愛國之誠心。原之為書,其辭旨雖或流于跌宕怪神、怨懟激發(fā),而不可以為訓(xùn)。然皆生于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盵22]“然屈原之心,其為忠清潔白,固無待于辯論而自顯。………夫屈原之忠,忠而過也。屈原之過,過于忠者也?!盵23]認(rèn)為屈原的《九歌》“以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24],《九章》“屈原既放,思君念國,隨事感觸,輒形于聲”[25]。在對屈原作品的具體注解中,忠君愛國之意的描述更是頻頻呈現(xiàn),不勝枚舉??梢哉f,屈原是朱熹心目中忠君愛國典范的絕對化身。

(二)臣子的人格操守

作為一名臣子應(yīng)該有怎樣的操守品行,這不僅是個人作風(fēng)的問題,也是關(guān)乎士大夫氣節(jié)的重要方面,這在朱熹的《楚辭集注》中也是十分注重的一個話題。

朱熹首先認(rèn)為,一名臣子應(yīng)該時刻保持高尚的操守,特別是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例如他將《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畮。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苯忉尀椋骸把约悍N蒔眾香,修行仁義,以自潔飾,朝夕不倦也。”[26]將《離騷》“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釋為:“言自繩束,不放縱也”。[27]將“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釋為:“言動以香潔自潤澤也”。[28]這些解釋,都是關(guān)于臣子要有高尚、雅致情操的清晰而又簡潔的表達(dá)。

一名臣子不僅要時刻修煉高尚的品行,而且要做到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朱熹釋“雖萎絕其亦何傷乎?”“言此眾芳雖病而落,何能傷于我乎?”[29]外界環(huán)境的紛擾混亂,絲毫不能干擾自己人格尊嚴(yán)。

屈原在《離騷》說:“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盵30]這里表達(dá)了他不趨勢媚俗的態(tài)度。朱熹在這段話的解釋中,更將保持人格獨立、高尚情操的主張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他說:

言我寧奄然而死,不忍為此邪淫之態(tài)?!蝗海云鋱?zhí)志剛毅,居常特處,不與眾鳥為群也。周,合也。員?方柄,不能相合,以其異道故不能相安。賢者之居亂世,亦由是也。……言與世己不同矣,則但可屈心而抑志,雖或見尤于人,亦當(dāng)一切隱忍而不與之校,雖所遭者或有恥辱,亦當(dāng)以理解遣,若攘卻之不受于懷。蓋寧伏清白而死于直道,尚足為前圣之所厚。如比干諫死,而武王封其墓,孔子稱其仁也。[31]

這里朱熹充分表達(dá)了一名臣子應(yīng)具有的獨立操守,特別是身居亂世時,所應(yīng)有的人格追求。一名臣子應(yīng)該做到不同流合污,不趨勢媚俗,不做邪淫之事,不抱怨他人,寧愿舍棄生命也要保全自己的清白。

朱熹看來,在生命與人格之間,當(dāng)著兩者發(fā)生沖突時,要以保全人格獨立、尊嚴(yán)為首要。他注《離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言人生各隨氣習(xí),有所好樂,或邪或正,或清或濁,種種不同,而我獨好修潔以為常。雖以此惑罪于世,至于屠戮肢解,終不懲創(chuàng)而悔改也?!盵32]即使被“屠戮肢解”,也要把保全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顯示了自己堅定的意志。

(三)對奸邪之臣的批判

朱熹《楚辭集注》在歌頌臣子忠君愛國和高尚的人格操守的同時,也滲透著對奸邪之臣的批判。

屈原《九章》云:“矰弋機(jī)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設(shè)張辟以君兮,愿側(cè)身而無所?!盵33]朱熹認(rèn)為此句表達(dá)了對讒佞之臣的批判,他解釋說:“言讒賊之人陰設(shè)機(jī)械,張布開辟,傷害君之所惡,以悅君意。使人憂懼,雖欲側(cè)身以避之,而猶恐無其處也。”[34]讒賊之臣暗地里手段豐富,布置陷阱羅網(wǎng),制造出恐怖的政治氛圍,使人雖欲躲避卻無藏身之處。

此外,奸佞之臣往往嫉妒、排斥忠直之士,朱熹注《九章》;“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忠湛湛而愿進(jìn)兮,妬被離而鄣之?!薄把孕∪送鉃檎樥f,以奉君之歡適,情態(tài)美好,誠使人心軟弱而不能自持,是以懷忠而愿進(jìn)者,皆為所嫉妬,而壅蔽不得進(jìn)也”[35]奸佞之臣投君主之所好,阿臾奉承,外表做出美好的姿態(tài),以此來取悅君主,那些忠臣賢士,都是他們打壓的對象,以至于無法進(jìn)于君主跟前。

更為要緊的是,奸邪之臣會敗壞士風(fēng),混淆認(rèn)知。朱熹注“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p>

“蕭艾,賤草,亦以喻不肖。世亂俗薄,士無常守,乃小人害之,而以為‘莫如好修之害’者,何哉?蓋有君子好修,而小人嫉之,使不容于當(dāng)世,故中材以下,莫不變化而從俗。則是其所以致此者,反無有如好修之為害也。東漢之亡,議者以為黨錮諸賢之罪,蓋反其詞以深悲之,正屈原之意也?!盵36]

忠賢之臣往往會遭到奸邪之人的嫉妬、排擠,而那些“中材以下”的賢士可能但以抵擋其打擊,以致于“變化從俗”,改變立場。而一旦出現(xiàn)歷史變故,很可能讓人產(chǎn)生錯覺,誤以為是這些賢良之士造成的,從而難以分辨誰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劊子手。朱熹這里用東漢之亡與黨錮諸賢的例子,就是在說明奸邪之臣在歷史上的罪惡之處。

三、得君行道的理想模式

得君行道,一直是儒家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君臣模式?!睹献印分芯陀小肮苤俚镁绫似鋵!盵37]“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38]之語。朱熹同樣具有著得君行道的追求。朱熹十分欣賞王安石之得君?!皢柷G公得君之故。曰:‘神宗聰明絕人,與群臣說話,往往領(lǐng)略不去;才去介甫說,便有于吾言無所不悅底意思,所以君臣相得甚歡?!盵39]此外,朱熹還說神宗與王安石之相遇是“千載一時”[40],所以在朱熹的眼中,得君行道是并不是一個完全不能實現(xiàn)的夢幻假象。在《楚辭集注》中,朱熹就把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貫穿了進(jìn)去。

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39]。朱熹注:“言雖己回車反服,而猶未能頓忘此世,故復(fù)反顧而將往觀乎四方絕遠(yuǎn)之國,庶幾一遇賢君,以行其道?!盵42]在這段解釋中,朱熹已經(jīng)將得君行道的理想和盤托出。需要注意的是,得君行道在什么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如果一名臣子,在已經(jīng)掌握了“道”的前提下,他如何去獲得君主的信賴,以行其“道”。這在朱熹看來,其關(guān)鍵在于“遇賢君”,這是臣子得君行道的關(guān)鍵所在,如果不能遇到賢君,那么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終將化為泡沫。

既然遇到賢君是臣子得君行道的關(guān)鍵,那么朱熹自然對賢君是十分向往的。屈原說:“朝吾將濟(jì)于白水兮,登閬風(fēng)而緤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盵43]朱熹認(rèn)為屈原此句所表達(dá)的意圖,正是對賢君的渴求,他說:“女,神女,蓋以比賢君也。于此又無所遇,故下章欲游春宮,求佚妃、見佚女、留二桃,皆求賢君之意也?!盵44]如果所遇之君并非賢明,很可能使君臣雙方難以相合,得君行道的理想也無從實現(xiàn)。朱熹注“閨中既以遂遠(yuǎn)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遂,深也。哲,知也。寤,覺也。……哲王不寤,蓋言上帝不能察司閽壅蔽之罪也。言此以比上無明主、下無賢伯,使我懷忠信之情,不得發(fā)用,安能久與此閽亂嫉妬之俗,終古而居乎?意欲復(fù)去也?!盵45]君主如果昏庸愚昧,不能進(jìn)用賢臣,很可能使賢臣心灰意冷,負(fù)氣離去。所以在實現(xiàn)得君行道的過程中,君主的賢明所起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

朱熹極為渴望的,就是君臣雙方的相遇、相合。屈原說:“曰兩美其必合兮,……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diào)。茍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媒。說操筑與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46]朱熹注曰:

兩美,蓋以男女俱美,比君臣俱賢也?!瞪舷?,升而上天,下而至地也。榘與矩同,所以為方之器以。矩,度也,所以度長短者也。摯,伊尹名。咎繇,舜士師。言陸降上下,而求賢君與我皆能合乎此法者,如湯之得伊尹、禹之得咎繇,始能調(diào)和而必合也?!哉\心好善,則精感神明,賢君自當(dāng)舉而用之,不必須左右薦達(dá)也。說,傅說也。傅巖,地名。武丁,殷之高宗也。言傅說抱道懷德,而遭遇刑罰,操筑作于傅巖。武丁思想賢者,夢得圣人,以其形象求之,因得傅說,登以為公,道用大興,為殷高宗也。[47]

這里朱熹已經(jīng)表明了賢君與賢臣相遇、相合的主張,并用湯得伊尹、禹得咎繇、武丁得傅說的例子,來進(jìn)行了一番說明。在這種君臣關(guān)系中,賢君任用一名“抱道懷德”的賢臣,以此來治理國家,經(jīng)營天下,所以有些學(xué)者指出:“朱熹理想中君主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虛君。君主只需要以‘純德’作為天下之標(biāo)準(zhǔn),并選用一個好人作相即可,其余的事情則由宰相為首的眾官員去做。”[48]這種觀點不失是對朱熹得君行道理想君臣模式的一種的把握。

四、結(jié)語

朱熹之所以在《楚辭集注》主張君主要注重德行、任用賢臣,臣子要忠君愛國、保持人格操守,并抒發(fā)對奸佞之臣的批判,表達(dá)了得君行道的理想君臣模式,實則是于朱熹當(dāng)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huán)境是有極大的關(guān)系的。自宋廷南渡以來,佞臣當(dāng)?shù)?,像秦檜、史浩、韓侂胄等輩,都是大權(quán)在握,打擊異己。當(dāng)時孝宗皇帝,更是寵幸近習(xí),遑用賢良之士。在這種政治氛圍下,士大夫之風(fēng)氣日益敗壞,賄賂公行,貪欲無厭,甚至在君國危亡之際首鼠兩端,投機(jī)取巧。而朱熹之所以選取《楚辭》做注,也是與屈原其人其事分不開的。屈原遭佞臣陷害,流放異地,作《離騷》《九章》等篇章,冀伸己志。朱熹在晚年遭遇慶元黨禁,名列偽學(xué)黨籍,遭到政治打壓,身遭貶斥,兩者的經(jīng)歷存在著驚人相似之處。朱熹為《楚辭》做注,并非只是發(fā)思古之幽情,他正是借古喻今,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情緒。

注釋:

[1]王霞:《“以德抗勢”的回歸——論孟子、趙岐和朱熹的君臣觀》,《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15年第4期。

[2]周燕芝:《論朱熹的君臣觀》,《武夷學(xué)院學(xué)報》2020年第2期。

[3][4][6][7][8][9][10][11][12][13][14][16][18][19][20][22][23][24][25][26[27][28][29][31][32][34][35][36][42][44][45][47]朱熹撰,黃靈庚點校:《楚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4頁,第23‐24頁,第161 頁,第161頁,第12頁,第162頁,第156頁,第155頁,第34頁,第94頁,第94‐95頁,第11頁,第95頁,第13頁,第13‐14頁,第4頁,第218 頁,第41 頁,第92 頁,第15 頁,第92 頁,第15 頁,第17 頁,第16 頁,第15 頁,第18 頁,第20 頁,第98 頁,第105~108頁,第35頁,第20頁,第23頁,第30頁,第31~33頁。

[5][17][30][33][41][43][46]董楚平:《楚辭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82~183頁,第98頁,第10~11頁,第100頁,第12頁,第20頁,第22~25頁。

[15][39][40]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32頁,第3095頁,第3095頁。

[21]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521頁。

[37][38]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51頁,第55頁。

[48]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是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 年,第178~179頁。

猜你喜歡
君臣臣子楚辭
淺談中唐詩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出爾反爾的誓言
從《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戀
愛過的人會殊途同歸
學(xué)渣當(dāng)自強(qiáng)
唐五代佛典音義引《楚辭章句》??迸e例
臣子與飛蛾
臣子與飛蛾
朝華已披 夕秀方振
以《詩》釋《騷》
漳平市| 九寨沟县| 桑日县| 浪卡子县| 郎溪县| 平顶山市| 和龙市| 团风县| 乌拉特前旗| 长汀县| 唐山市| 高邮市| 贞丰县| 平舆县| 宜兰县| 深圳市| 新竹市| 登封市| 德钦县| 和田县| 浮山县| 达孜县| 互助| 密云县| 盘山县| 鱼台县| 巨野县| 伽师县| 绿春县| 丰都县| 阿坝县| 梁河县| 广安市| 昌乐县| 射阳县| 甘肃省| 凤凰县| 潞城市| 余干县| 金阳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