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利 卓 玲
(萍鄉(xiāng)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萍鄉(xiāng) 337055)
喬爾·埃哲頓執(zhí)導的《被抹去的男孩》(2018)是一部以“同性戀矯正”為主題的電影。電影根據杰拉德·康利的同名自傳改編而成,在對杰拉德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隨后被家人送去“矯正”經歷的記敘中,表達出了對平等、多元、保守等議題的思索,而性別秩序問題,則是電影敘事的一個重要維度。
自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發(fā)展到父系氏族社會,男性逐漸掌握了社會的主導權之后,人類就長期生存于男性邏各斯中心主義的社會性別秩序中。男性由于自身在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中的生理優(yōu)勢,控制了絕大部分生產方式與生產資料,由此可以支配、侵害女性,讓女性處于經濟、道德、文化等全方面的從屬地位。傳統(tǒng)性別秩序也因而可以視為父權社會。在《被抹去的男孩》中,觀眾追隨著杰拉德的腳步,看到了他生活的家庭以及所謂的“矯正中心”,而這兩方小天地,也都是處于父權中心社會結構之中的,杰拉德、母親南希、父親馬歇爾乃至其他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生活在由父權主宰的傳統(tǒng)性別秩序中。但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性別秩序正在逐漸被動搖。
首先是杰拉德對生父“統(tǒng)治者”地位的挑戰(zhàn)。生父是父權制最基本的實際操作者。在《被抹去的男孩》中,父親馬歇爾作為一個汽車經銷商兼牧師,既是家庭中唯一的經濟來源,也在精神上對家人影響甚深,賢惠的母親南希對父親言聽計從,且不乏崇拜。馬歇爾對妻子也十分疼愛。而在杰拉德對父母出柜之后,馬歇爾的第一反應是找來當?shù)氐年人?,聽從他們的建議將杰拉德送去矯正中心進行“訓練”和“治療”,父子間由此產生隔閡。而在脫離矯正中心多年后,杰拉德撰書記錄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心路歷程,而馬歇爾卻總是拒絕看兒子的書,拒絕與兒子交流。而杰拉德終于忍無可忍,告訴父親:“我是你的兒子,我是同性戀,這兩件事永遠都不會改變。我是不會改變的,我就是我。你真的不想失去我,如果是那樣就向我道歉,但是去做出改變的只能是你?!倍鴮Υ?,馬歇爾流著淚回答“我會盡力的”。父親在成長起來的兒子面前衰老無力,其權威在衰退,在沖突中處于弱勢地位。而值得一提的是,杰拉德對父權的挑戰(zhàn)并不是激烈的,杰拉德深愛著自己的父親,即使是在矯正中心強迫他說出仇恨父親的言論時,他都會抗拒地表示自己并不恨父親(甚至被父親用《圣經》打得奄奄一息,最終自殺的卡梅隆也并不恨父親)。這正是電影深刻之處。父權秩序統(tǒng)治的問題并不在于個體的道德缺陷,甚至父親角色也是可愛可憫者,需要退守、讓步的并非具體的個人、私人的情感,而是秩序本身。
其次,在馬歇爾之外,矯正中心的主管老師維克托·賽克斯則成為他第二個“父”。矯正中心成為一個父權的實現(xiàn)權力的場所,一切個性、自由在矯正中心都被扼殺,女學員被要求必須穿過膝的裙子,任何學員上廁所時都必須有人陪伴,杰拉德等人毫無尊嚴可言。除嚴苛的紀律,維克托還對男學員們進行高強度的、摧殘身體的體育訓練,以培養(yǎng)他們所謂的有力、陽剛、堅強等“男性氣質”,以及精神上強迫他們無休止地“懺悔”。杰拉德終于與維克托爆發(fā)激烈的沖突,從矯正中心離開。而更諷刺的是,電影最后揭曉,維克托本人就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強迫他人接受秩序規(guī)范,卻并未將規(guī)范內化,他對學員們的折磨、對學員隱秘經歷的逼問,甚至在抽煙時偷窺男學員上廁所,更像是一種發(fā)泄與低下趣味。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父”,維克托是被“弒父”了的。最后,在整個小鎮(zhèn)影響根深蒂固的教會,這是杰拉德第二位社會學意義上的“父”,人們對同性戀者的各種壓制,也往往是以宗教的名義。然而杰拉德先是發(fā)現(xiàn)了矯正中心錯字連篇的課本上滑稽地把“上帝”(God)拼成了“狗”(dog),后是意識到了維克托等人以“罪”來對他們進行規(guī)約,卻一再誘導逼迫他們說謊,絲毫不顧忌這也是一種“罪”,這徹底地顛覆了杰拉德內心中既有的神圣“父”形象。
如前所述,在傳統(tǒng)的性別秩序之中,男性有著主體地位,而女性則是被動的客體和“他者”,是被男性蓄意邊緣化者。正如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指出的:“女人是逐漸形成的。從生理、心理或是經濟因素,沒有任何的既定的命運可以決定人類中的女性在社會中所表現(xiàn)的形象?!眲诶つ聽柧S也曾指出,女性被男性束縛,滿足著男性的幻想和希冀,只能夠做意義的“承載者”,而不能夠做意義的“創(chuàng)造者”。如在《被抹去的男孩》中,杰拉德在高中時是球隊成員,而女友克勞伊則是啦啦隊成員,這看似是對男女兩性并無妨害的,但這意味著人們習以為常地進行了這樣的性別分工:男性投身激烈的體育活動,彰顯自己的孔武有力和侵略性,而女性則被認為只能夠做“被看”的對象,啦啦隊員們的身體被固化在了人們視覺快感的中心,被贊譽為所謂的“美國甜心”的啦啦隊女孩,就是典型的意義的承載者。讓父權走下神壇,沖破傳統(tǒng)性別秩序的規(guī)訓也就意味著,女性有必要參與其間,擴大自己的性別空間,完成性別認同,爭取性別自由,只有這樣,一種理想的性別秩序才有可能得到重構。
《被抹去的男孩》以女孩薩拉來闡明兩性的相依共生。薩拉是杰拉德在矯正中心認識的一個同性戀女孩,秉性柔弱的薩拉在矯正中心與杰拉德共同經歷了諸多磨難,如手機、日記等私人物品被沒收,寫道德檢討書,被強迫公開講述自己和伴侶親密的細節(jié),被迫編造自己家族成員吸煙、酗酒、加入黑幫等劣跡以表示自己的性取向是遺傳而來等。其他成員的遭遇,如小個子幾乎在訓練中被打成腦震蕩、卡梅隆自殺等,薩拉都和杰拉德一起目睹。薩拉盡管并不是一個有勇氣沖破枷鎖的人,但是她的存在意味著,在某種禁錮力量面前,人無論性別或何種性取向都可能成為受害者。男女兩性在世界上其實是平等共生的關系,杰拉德等人并不因自己的性別優(yōu)勢而得到豁免。甚至,薩拉還讓觀眾看到,男性也有可能成為傳統(tǒng)性別秩序的受害者。在男孩們被拉去進行體能訓練時,薩拉被教練叫來,按照所謂的“男性氣概”排成一排,而薩拉也毫不遲疑地照做了,這對矮小、肥胖的男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但薩拉無疑是無辜的,她也只是被傳統(tǒng)性別秩序意識形態(tài)控制的人而已。相比起對女性進行壓迫、斗爭,繼續(xù)剝奪女性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男性理應與和自己利益交關的女性團結起來。
在薩拉之外,南希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侗荒ㄈサ哪泻ⅰ芬阅舷碚宫F(xiàn)女性對男性的救贖意義,標舉女性在和諧性別秩序中的關系。南希自始至終表現(xiàn)出了對杰拉德深深的愛,如陪伴他前去矯正中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不要將手臂伸出車窗外等。更重要的是,南希是杰拉德的救贖者。在杰拉德遭遇矯正中心的虐待時,南希沒有消極應付,而是一再追問,讓兒子打開心扉。在杰拉德與維克托徹底翻臉,被追堵在廁所中痛哭流涕地請求母親來接走自己時,南希毫不猶豫地來帶走兒子,并痛斥維克托這一毫無醫(yī)師、心理咨詢師資質的人可恥,在一貫強勢、巧舌如簧的維克托和一眾高大的保安面前,南希毫不懼怕,不做任何妥協(xié)。而在杰拉德父子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又是南希在其中維護,將杰拉德寫的書給丈夫看,彌合兩人的矛盾,撫慰杰拉德的心靈。和卡梅隆的母親默默接過丈夫遞來的《圣經》抽打兒子不同,也和丈夫糾結于兒子不能完成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不同,南希是思想開化的,是將杰拉德帶出困境的人。盡管南希未必有意識地追求新型性別文化,她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依然有待提高,在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上還有欠缺,但是她卻已經對理想兩性關系的構建做出了貢獻。電影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指明,只有在女性充分參與與自我轉型之下,現(xiàn)代社會的先進性別秩序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對于同性戀題材電影,人們往往會關注于表層的主人公與異性戀者之間的對抗、主人公對傳統(tǒng)性別文化的抗爭等,而忽視了同性戀作為一種電影符號,實際上是可以有著多重意指的,如李安的《喜宴》,實際上探討了東西方文化的和解,《斷背山》中秀美寧靜的斷背山是異化、扭曲人性的工業(yè)文明、消費主義的映襯等。在對同性戀者故事的敘說中,電影人往往揭示的是一種值得深思的也覆蓋了異性戀者的社會秩序。在《被抹去的男孩》中,電影對杰拉德及其家人逐漸發(fā)現(xiàn)、抗拒到最終接納杰拉德性取向過程的展現(xiàn),實質上也探討的是社會個體在某種社會秩序下的生存狀態(tài)問題。
《被抹去的男孩》中的矯正中心實際上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以維克托為代表的老師具有絕對權威,他們可以肆意監(jiān)禁、虐待學員。在這樣的情況下,學員們出現(xiàn)了不同的分化,除了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人主要有三位。第一位是喬恩,他是一個典型的被異化者。中心規(guī)定人和人不能有握手之外的身體接觸,喬恩索性連握手也一并排斥,對他人一律敬禮,用這樣近乎極端的方式來昭示自己的陽剛,這也得到了中心老師的夸贊。對于杰拉德等人,喬恩是鄙夷、仇視的。第二位則是蓋里,與喬恩和杰拉德不同,蓋里善于偽裝,他能夠對著空無一字的筆記本進行滔滔不絕聲淚俱下的“懺悔”。他不僅自己扮演這個被“矯正”成功了的角色并樂在其中,也試圖說服杰拉德和他一起演戲,以早日離開這個鬼地方。在卡梅隆等人被迫害的過程中,蓋里是一個圍觀者。蓋里代表了強權之下的另一種被異化。盡管他的舉動是不得已的,但是他實際上助長了他人對自己以及同類的戕害。第三位則是代表了絕大多數(shù)被迫害者的卡梅隆。有些肥胖、羞于“懺悔”的卡梅隆一開始就是老師們歧視的對象,被斥責“你要希望自己從來沒有被生下來”。而卡梅隆既不能像喬恩那樣心甘情愿地被矯正,也不能像蓋里那樣作偽迎合,又不敢像杰拉德一樣逃離和反抗,最終只能在所謂的“清潔儀式”后自殺??仿∈巧屏嫉模ㄒ桓矣诤途S克托說“不”就是為了給杰拉德爭取逃跑的時間,報答杰拉德曾經安慰性地拍了怕他的肩膀。而善良注定在這樣的威權、強權秩序下是被碾壓的。
這種矯正中心并不僅存于一時一地,所針對的矯正對象也并不局限于同性戀者,還有大量的人被視為異類或病態(tài)存在,被以各種方式壓制和排斥著,男女兩性都有可能遭受類似的苦悶,被矯正者也不乏在異化下傷害同類者??梢哉f,《被抹去的男孩》起于性別卻超越了性別,它實際上模糊了杰拉德性取向上的特殊性,而將敘事上升到了社會與人性的高度。真正病態(tài)的并非同性戀者而是極端“恐同”,借高尚理由踐踏他人青春、理想和愛情者,而需要被矯正的也并非權力秩序的此端,恰恰是彼端。
性別問題影響著人類的生活,長久以來,人們也在努力建立起更美好、更合理的性別秩序,性別秩序話語不斷進入大眾媒體生產中。在《被抹去的男孩》中,喬爾·埃哲頓以電影語言再現(xiàn)了杰拉德的故事,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美好人性、構建合理性別秩序的思考與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