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廣州 510430)
中央廚房是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生產(chǎn)食品的主要場所,將烹飪好的熱食品快速冷卻到4 ℃是決定生產(chǎn)效率,保鮮及口感的關(guān)鍵[1]。目前冷卻的方式有多種,包括常溫冷卻、水冷卻、真空冷卻、減壓冷卻等,其中常溫冷卻速度慢,適合日常生活中沒有時間要求的冷卻;水冷卻的冷卻速度快,適用于密封性較好的快速冷卻;真空冷卻適用對外形和顏色的冷卻[2]。伍培等[3]通過分析真空冷卻球形果蔬的熱傳遞情況,建立了減壓貯藏的數(shù)學模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Dragan Kukolj等[4]設計了一款食品冷卻過程分析軟件,能仿真出食品冷卻全程的變化狀態(tài)。氣調(diào)保鮮和真空冷卻在蔬菜冷卻和肉類冷卻中有較多的運用,它能較好地延長保質(zhì)期[5-6],提高新鮮度、口感、色澤等品質(zhì)。1967年,美國人斯坦利·伯格(Stanley P Burg)發(fā)明了減壓冷卻技術(shù),減壓冷卻是通過食品表層的水分在低壓下蒸發(fā)吸熱而帶著熱量,加快冷卻速度。
本文通過分析熱氣體交換的過程,研究傳熱過程的媒介對傳熱的作用,建立出熱力學方程,獲得符合中央廚房減壓冷卻的方法,為提高食品生產(chǎn)效率,保持食品的口感和新鮮度服務。
在中央廚房中,食品分為蔬菜類、肉類、米飯類、面點類等,在蔬菜類、肉類冷卻中,保鮮、保濕、保色是關(guān)鍵要求。減壓冷卻即可以使蔬菜類、肉類快速冷卻,又要通過內(nèi)外界氣體置換,實現(xiàn)菜肴的保持鮮度和色度。減壓冷卻由于能夠?qū)⒂泻怏w隨時抽出,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的新鮮程度,所以貯藏的食品不衰老、不黃化、不失重、不變質(zhì)。
中央廚房的食品減壓冷卻是利用對流、傳導和輻射等3種方式相結(jié)合,借助真空冷卻的優(yōu)勢,在半密封的減壓空間環(huán)境內(nèi),首先將高溫的氣體抽出,形成低壓;然后將低溫的氣體向半密封減壓空間輸入,使半密封環(huán)節(jié)的換氣,達到1次減壓冷卻。以此方式進行“低壓、低溫、高濕、換氣”的操作,達到減壓冷卻的效果,如圖1所示。
(1)食品快速冷卻處理。在中央廚房中,食品蒸煮之后,首先將食品快速放入減壓空間,使食品從高溫快速低溫冷卻,控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特別在72 ℃到10 ℃的繁殖速度[7]。然后加大減壓空間的抽氣速度,使內(nèi)部壓力降低,減少水蒸氣的氣相濟度,保證食品快速冷卻。同時,從外面向減壓空間內(nèi)輸入氣體,保證減壓空間的壓力不會形成真空。最后,將冷卻好的食品從減壓空間內(nèi)取出,通過分裝和打包,形成冷鏈食品。
(2)采用氣調(diào)保鮮技術(shù)保鮮。在從減壓空間內(nèi)抽走熱水蒸氣的同時,也將氧氣和其它有害氣體抽出,減少容器的壓力。隨后向減壓空間內(nèi)注入低溫的氮氣,替代被抽走的氧氣和其它有害氣體,保證減壓空間內(nèi)有一定的壓力,使食品不衰老、不黃化、不失重、不變質(zhì),保鮮度達98%。
(3)借助保濕確保味道。在向減壓空間內(nèi)通入氮氣時,氮氣有一定的濕度,彌補抽空氣時帶走的水份,使食品在減壓冷卻時,保證食品的水分和味道不發(fā)生改變。
由于減壓冷卻的優(yōu)勢,對在中央廚房的不同類型食品冷卻效果也不相同,包括蔬菜類、肉類、面點類、米飯類等,它們有不同的物理性質(zhì)和結(jié)構(gòu),同種方法冷卻效果各有差異。
隨著肉的冷卻時間增長,肉內(nèi)的共軛亞油酸會下降,而脂肪酸會上升,影響肉類的品質(zhì)[8]。減壓冷卻是將密閉空間蔬菜和肉類的熱水蒸氣抽出,然后向減壓冷卻空間的輸入冷氮氣,因此蔬菜表面的熱水蒸氣垂直方向運動,被抽到外部,如圖2所示。外界的冷氮氣在一定的壓力下滲入到蔬菜和肉類內(nèi)部,由于熱水蒸氣比冷氮氣的密度低,迫使熱水蒸氣向上運動,被抽到外界。但邊界層中混合物在各點的總壓強不相同,蔬菜和肉類表面附近的熱水蒸氣分壓大于靠近主體空氣水蒸氣分壓,進而使減壓冷卻空間的冷氮氣向貯藏環(huán)境擴散,使蔬菜和肉類的熱水蒸氣進一步在表面運動,形成冷卻循環(huán),這樣加快蔬菜和肉類的溫度由高溫冷卻到低溫。
陳敢烽等根據(jù)減壓冷卻的真空度、米飯量、擬冷卻的溫度等進行定性分析,發(fā)現(xiàn)對米飯的冷卻效果與米飯量及真空度的關(guān)系較為密切[9]。洪喬荻等通過對比自然冷卻、冷風冷卻和真空冷卻3種冷卻方法,真空冷卻將面類食品從高溫降到低溫的冷卻速率高,但產(chǎn)品質(zhì)量損失大[10-11]。在中央廚房中,需要先將其耙松,然后放置密封空間內(nèi),對其抽出內(nèi)部的熱水蒸氣和輸入外界4 ℃冷空氣,使空間壓強減少,即可加大循環(huán)速度,又可使中心溫度快速冷卻。
食品溫度的冷卻時間與食品的初始溫度、食品的形狀、食品傳熱系數(shù)、冷卻的風速、周圍環(huán)境溫度,及冷卻媒介等相關(guān)。食品的溫度有兩個溫度,一是食品的平均溫度,另一個是食品的中心溫度。在冷卻過程中,食品的溫度成梯形溫度,離表面越近,冷卻速度超快,溫度梯度越大。
為了更微觀研究食品的每點溫度,現(xiàn)以肉為例如圖3所示,將其重點設為食品中心,將肉按平面進行網(wǎng)格化劃分N等分,每一格為ΔX,可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如下式[12]。
式中 α——肉的熱擴散率,即導溫系數(shù);
λ——肉的導熱系數(shù);
Cp——肉的定壓比熱;
ρ——肉的密度。
易知,偏微分方程(1)的初始條件為:
在肉的食品中心的對稱面為絕熱邊界條件為:
在肉的兩側(cè)表面為對流邊界條件為:
式中 L——肉厚度的一半;
h——冷卻空間介質(zhì)與食品側(cè)表面之間的對流傳熱膜系數(shù);
Tc——減壓冷卻的外界溫度。
為了延長肉的保持期,掌握任意點的溫度,控制其乙酸乙酯相的總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13],將肉從外表面沿X方向按間距Δx分割為N段,時間從邊界開始,按Δt時間共計k段。以表示任意位置,應用有限差分法,將有限差商代替微商,將微分方程轉(zhuǎn)化為差分方程,建立中心差分數(shù)學模型:
計算得肉內(nèi)任意節(jié)點(i,k)的溫度方程為:
式中 F——傅里葉級數(shù),F(xiàn)0= αΔt/Δx2。
3.4.1 絕熱邊界點溫度分析
肉的中心面是對稱面,也是絕熱邊界面,此時對流的熱量為零。
絕熱邊界點的溫度方程為:
3.4.2 對流邊界點溫度分析
肉最外側(cè)面的對流邊界溫度,針對邊界點N,根據(jù)熱平衡原理,對流邊界點的溫度方程:
其中畢沃基數(shù),B=hΔx/λ且 F0≤ 1/(2B+2)。
通過內(nèi)部程求解,將式(4)、式(5)和式(7)按照編號,計算出Δt的各節(jié)點溫度。同理可計算出 2Δt、3Δt、…、NΔt的各點溫度。
根據(jù)式(2)可知,輸入氣體的溫度與冷卻速度密切相關(guān)。當外界輸入氮氣的溫度越低,到達減壓空間后與食品交換溫度越大,降溫的效果越明顯。根據(jù)食品的屬性,將輸入氮氣的濕度保持一定范圍內(nèi),使在減壓冷卻時,食品冷卻后的水分與冷卻前的水分保持一致。
為了進一步提高冷卻效果,在一定范圍內(nèi)降低壓力差,增加減壓冷卻密閉空間的風速。在保持一定的壓力差的前提下,風速越大,使得輸入氣體速度加大,抽出氣體速度也隨著增加,增加了氣體在減壓空間的換氣頻率,冷卻速度越快。這樣,不斷地從外界將冷氣體吸入到減壓空間內(nèi),將減壓空間內(nèi)的熱水蒸氣帶走,食品獲得較好的冷卻效果。
分別將2盤烹飪好的15 kg肉菜盤(100 ℃)放入4 ℃外部空間和減壓冷卻空間,菜盤尺寸為1 500(L)×700(W)×300(H)(單位:mm)。將一盤放在4 ℃環(huán)境下自然冷卻,另一盤放在旋轉(zhuǎn)減壓冷卻空間冷卻,采用一個電機從空間內(nèi)向外抽空氣,一個電機向減壓空間內(nèi)輸入4℃ 且濕度為95%的氮氣,其飽和蒸氣壓力為0.813 59 MPa。
分析可獲得絕對濕度氣壓為:
根據(jù)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數(shù)學表達式為:
式中 P——指理想氣體的壓強;
S——理想氣體的體積;
n——氣體物質(zhì)的量;
T——減壓冷卻密封空間外的溫度;
R——理想氣體常數(shù)。
在1 m3的水蒸氣內(nèi),含水的質(zhì)量n=4 030.85/(8.314×4)×18=418.34 g。
等到25 min后,發(fā)現(xiàn)4 ℃外部空間自然冷卻菜盤的肉菜的中心溫度為39 ℃,減壓冷卻空間的菜盤肉菜中心溫度為4 ℃,如圖4所示。要使得自然冷卻的肉菜中心溫度達到4 ℃,需要1 h 56 min。通過對比,減壓冷卻比自然冷卻的速度快,冷卻后肉菜的色澤一樣,肉菜的濕度不變。由于減壓冷卻的時間短,與外部接觸時間少,故更能保證其衛(wèi)生和安全,提高食品的加工效果,適合冷鏈中央廚房的食品加工。
將剛蒸煮好的熱米飯,用打散機構(gòu)打散,用2個相同尺寸為1 500(L)×700(W)×300(H)(單位:mm)的飯盤盛入份量相同的熱米飯,一個實施自然冷卻,一個實施減壓冷卻。對減壓空間采用一個電機從空間內(nèi)向外抽空氣,一個電機向減壓空間內(nèi)輸入4 ℃且濕度為60%的氮氣,其飽和蒸氣壓力為0.6741 MPa,風速為4 m/s。
用減壓冷卻法冷卻的米飯21 min后中心溫度達4 ℃,且由于在冷卻過程中,米飯快速避開了在30 ℃~60 ℃的細菌高繁殖期,故米飯細菌變化不大,米飯色澤度基本不變。但用自然冷卻法將米飯放入4 ℃的環(huán)境中,4 h才能使米飯中心溫度冷卻到4 ℃,并發(fā)現(xiàn)腸桿菌、葡萄球菌明顯增加,米飯有變色的現(xiàn)象。
在分析不同冷卻方式對食品冷卻的效果適用場合后,發(fā)現(xiàn)減壓冷卻適合于中央廚房的快速保濕冷卻需求。探索了中央廚房的蔬菜類、肉類、面點類、米飯類的冷卻過程,獲得不同類型食品要加速冷卻效果的可能措施。通過分析熱傳導的效果,以肉類為例,對其網(wǎng)格化劃分后,建立任意點、絕熱邊界點、對流邊界點的溫度數(shù)學模型,獲得任意點食品的溫度場。采用從減壓空間抽出熱氣,將相應濕度的冷氮氣輸入到減壓空間的策略,加大輸入和抽出氣體的速度,提升冷卻速度和效果。最后以肉菜和米飯為例,通過試驗驗證發(fā)現(xiàn)減壓冷卻比自然冷卻的速度快,減壓冷卻的食品保鮮度和保濕度明顯高于自然冷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