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懋琦 黃笛
摘? 要:繪畫藝術療育作為心理治療的輔助工具之一,為兒童對外交流和溝通搭建了橋梁,在心理咨詢、(特殊)兒童教育等鄰域都有著顯著的成果。以兒童的繪畫藝術療育中的“望聞問切”的個案為例,通過兒童對其作品的自我解讀和藝術治療師對其作品的分析,探究兒童繪畫藝術療育實際應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使其能更廣泛地運用到兒童教育領域中。
關鍵詞:繪畫藝術療育;兒童;望聞問切;個案分析
根據(jù)疾病預防控制局2019年12月發(fā)布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可知,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fā)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正逐漸上升,受社會、家庭、教育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兒童的抑郁癥、焦慮癥、多動癥、強迫癥等癥狀頻發(fā)。這是由于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還未發(fā)育成熟,他們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還未完全形成。但隨著我國人口基數(shù)的不斷增加,兒童受到的學習壓力、社會壓力和來自家庭的壓力正在逐步增大。他們過早地接觸到這些壓力,會使他們本不成熟的心理更加脆弱,從而導致心理發(fā)展不健康,引發(fā)心理障礙。為了能及時預防和有效干預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應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度,站在兒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兒童的繪畫藝術療育是一種非語言的心理治療方式,它用畫筆作為媒介,以圖畫作為輔助工具,將視覺形象與交流、溝通聯(lián)系在一起,側重于兒童情緒的表達和梳理,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解決身心內(nèi)部的矛盾和問題,提升自我管理意識。
一、兒童繪畫藝術療育
羅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在皮亞杰(Piaget)的“關于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兒童繪畫的發(fā)展理論和藝術治療教育(Art education therapy)。她鼓勵美術老師或藝術治療師可以從兒童的角度評估他們在不同階段的需求,認為美術創(chuàng)作有助于兒童情感的發(fā)泄,解決兒童情緒沖突,減少他們暴躁、焦慮、多動、抑郁等心理問題,也能促進障礙兒童情緒機能的干預,帶來兒童心理成長狀態(tài)的改變,而且,繪畫藝術療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涂鴉、自畫像、曼陀羅、房樹人、主題繪畫等,可以極大地引起兒童對治療的興趣。
二、繪畫藝術療育中的“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是中醫(yī)看病時的一種診斷療法。文中借用“望聞問切”代指繪畫藝術療育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巴敝赣^畫面,基本了解;“聞”指耐心傾聽,發(fā)現(xiàn)關鍵點;“問”指追本溯源,找到突破口;“切”指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三、個案基本情況分析
在繪畫療愈工作坊中,藝術治療師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分析法,對一位十二歲的女孩小麗(化名)進行繪畫治療干預。在治療前先讓小麗填寫《兒童自我意識量表》,發(fā)現(xiàn)她在“行為”和“焦慮”因子的得分偏低,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了解,小麗是一個十分內(nèi)向的孩子,她的父母覺得孩子不愛和他們交流,經(jīng)常保持沉默,呆在一邊不說話,所以帶她來到心理咨詢室。通過多次溝通,筆者取得了來訪者小麗的信任及其家長同意,在此基礎上請她進行主題作畫,然后就畫作進行了分析(全文畫作均為同一人所作)。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先讓小麗畫了一幅自畫像(如圖1),發(fā)現(xiàn)小麗在自畫像的闡述和表達上很陽光,并沒有呈現(xiàn)出具體的問題,所以治療師讓小麗畫了一些主題繪畫,經(jīng)過觀察分析畫面和引導小麗訴說,找到了原因。
(一)“望”——繪畫藝術療育中的初探
家庭畫往往是藝術治療師了解兒童人際關系的第一幅畫,如果要求兒童畫一幅“動物一家親(每一個人都在做一件事情)”的畫面,治療師可以通過分析判斷家庭成員的權力地位、人格特質(zhì)和凝聚力、情商管理能力等,發(fā)現(xiàn)兒童為什么會叛逆父母的原因,也會觀察到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同時,還能幫助兒童覺察到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情感關系。例如,小麗表現(xiàn)出來的是父親的手機與電腦,母親的叉腰與圍裙(如圖2)。
“爸爸回到家里,就是在用手機看新聞、看視頻,用電腦寫文件,要不就是躺在沙發(fā)上”,從畫面上看,父親(猴子)離孩子很遠,母親(羊)則是一家人的中心,而且她的站立姿勢很強勢,孩子(狗)伸手去觸碰母親,母親卻沒有給她很好的回應。
“媽媽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經(jīng)常都是說一不二,連爸爸都不怎么去反駁媽媽。但也不總是這樣,剛開始也是有反駁的,后來,慢慢地好像就消失了……嗯,我也不太想反駁媽媽,我覺得只要我一開口,媽媽就會用提高很大的音量來和我說話,那時候的我就好難受,所以我開始扔東西,砸東西,跟周圍的人發(fā)脾氣。后來,我好像慢慢地就不再反駁了,我討厭那種生氣委屈的無助無能的感受,也討厭大喊大叫的頭腦發(fā)悶的感受,現(xiàn)在說起來還是好難受,所以我盡可能地避免了,這樣我好受很多?!?/p>
整體上看,小麗畫出的形象已經(jīng)十分具體。首先,動物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人的特質(zhì)擬人化,一種是根據(jù)生肖擬人化,在這幅畫作中,小麗屬于后者。其次,人物的大小可以體現(xiàn)出家人在小麗心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家里占主導地位的人通常會被畫得很大。母親的王冠代表權力,背著手站立也表示母親較為強勢,身穿圍裙則說明家里的生活瑣事是由母親在操勞。而父親坐在沙發(fā)上卻裝扮的精精干干,拿著手機和電腦,說明他的父親對家務事關心較少,同時他與小麗的距離相隔很遠,表示父女之間的交流也是比較少的。在和小麗父母交流時,小麗母親表示小麗的父親經(jīng)常出差不在家,回到家也是在忙工作,和孩子交流比較少,有空的時候才會輔導孩子寫作業(yè),這就造成了父女倆比較生疏的狀況。手臂代表兒童的社會性和開放性,在圖中母親(羊)的雙臂和孩子(狗)的左臂都背在身后,表示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拒絕真正的交流,甚至可能有些自我封閉。
繪畫是投射內(nèi)心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投射出兒童在生活中的現(xiàn)狀。他們的喜怒哀樂、生活環(huán)境、家庭過往等,都可以在繪畫中有所體現(xiàn)。根據(jù)弗洛伊德(Freud)的冰山理論(An iceberg)可知,繪畫是顯現(xiàn)潛意識和無意識意象的一種途徑,有助于兩者成分的釋放,在作畫過程中,藝術治療師通過語言暗示引導兒童,將其記憶中的情緒投射出來,產(chǎn)生情感反映,從而讓他的前意識和潛意識進行溝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信息會連結他們的左右腦,用大腦去整合一遍,兒童就會了解并且理解他目前的現(xiàn)狀。
(二)“聞”——繪畫藝術療育中的發(fā)現(xiàn)
“心情日記”是為了幫助兒童覺察與辨識自己的情緒,理解異樣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探究兒童行為模式以及其近來的生活狀況。治療師將這個主題拿給小麗,讓她把過去八天到今天的每天的心情按順序(順時針)畫在格子里(如圖3)。
看到小麗的畫作,治療師問小麗:“你能跟我說一說這幾天發(fā)生了什么事么?”
她講道:“第八天,我感冒了,特別難受,一整天都暈暈乎乎,腦袋空空的。第七天,媽媽帶我去醫(yī)院,打了一針,回家后,我就睡了好久,醒來天就黑了,媽媽喂我喝了粥就又睡了。第六天,我還是感覺有些難受,但媽媽說可以堅持的話,就先去上學,坐在教室里,我感覺燈光好刺眼。第五天,我干了什么呢,對了,學校組織小考,一整天都在寫卷子。第四天,我很高興。我們已經(jīng)兩個星期沒上體育課了,那天又恢復了。我們在操場上玩了好久。但晚上我又生病了,好像更嚴重了。第三天,小月(小麗的同學)來看我了,她幫我把學校發(fā)的卷子送了過來,還和我玩了一會拼圖,但沒有拼完,她媽媽就來接她了。前天,我想玩拼圖和橡皮泥,可媽媽不讓,還打了我,非要讓我先寫作業(yè),我也不愿意,就生了很大的氣。昨天,我不想上學,我想離家出走。今天,嗯…我覺得好多了,但還不想和他們說話?!蓖ㄟ^畫面中人物大小及在畫面中的位置和表情可以看到,小麗確實處在不舒服和不開心的狀態(tài),只有兩天畫著笑臉。同時通過顏色比重可以看到,在四天前和七天前她的情緒都有了爆發(fā)點。
小麗把怨氣憋到了心里,自然對父母產(chǎn)生了不好的情緒,不愿意和他們說話,這時,需要先引導小麗,幫她把不好的情緒排解出去,再與其父母溝通,建議小麗母親換種方式,如提出一些獎勵措施去激勵孩子先完成作業(yè)等。
(三)“問”——繪畫藝術療育中的引導
“愿望樹”的主題是為了幫助兒童理解自己情緒出現(xiàn)的原因,覺察與辨識到兒童在生活環(huán)境中所產(chǎn)生的情緒依托,探究兒童背后的心理訴求。
在咨詢室里,藝術治療師請小麗畫了一幅以“愿望樹”為主題的繪畫。
治療師問她:“愿望樹上長出的東西你喜歡么?能把他們介紹給我么?”小麗回答:“可以啊,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三個卡通人物,哆啦A夢、大白和孫悟空(如圖4)。孫悟空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是我的偶像。哆啦A夢有個百寶袋,有好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了它我就可以到處去玩了。而大白,他暖暖的,超級貼心,我想和他做朋友?!?/p>
治療師繼續(xù)問:“這三個人物可真棒,那你想將這顆愿望樹分享給誰呢?”小麗回答:“我想將這顆愿望樹分給一個‘圓圓滿滿的有福氣的人”(如圖5上)。
整體觀察兩幅圖片的結構,會發(fā)現(xiàn)這個兒童所畫的意象全都在畫紙的中上部存在。治療師問小麗:“你有覺得這些人物都在畫面中部么?”小麗沉默了一會,回答道:“好像是,為什么呢?下意識就在那里畫了。嗯…感覺有點空…”
“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呢?”小麗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拿起畫筆,又加了麥田和粉色的背景(如圖5下)?!拔腋杏X自己最近干什么事情都不是很專心,總是想要快點做完一件事情,但又拖拖拉拉完不了。我想把拼圖拼完,還想和小月(小麗的同學)一起玩橡皮泥,但想到還有作業(yè)就覺得很沮喪,又不想做作業(yè),所以哪件事也沒有完成。”
治療師順著小麗的話接著問:“那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呢?”小麗想了想,說:“嗯,還是要先把作業(yè)做完,然后和小月一起玩拼圖和橡皮泥,嗯…要先玩拼圖,我已經(jīng)拼好一半了?!敝委煄煿膭畹剑骸昂茫蔷挖s快行動吧!”
整體上看,小麗的畫面充滿著幸福和夢幻美好的氛圍,用色也十分飽滿,但是,她所畫出的都是非現(xiàn)實的意象,表現(xiàn)出她內(nèi)心的想法過于繁多,以至于產(chǎn)生了煩躁的感覺,不能明確她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治療師通過觀察畫面和言語引導,讓小麗自己說出了自己目前的困惑,并因此找到了解決方法。
在兒童的教育培養(yǎng)方面,強制的手段會讓兒童產(chǎn)生抵觸和防御心理。而繪畫是用屬于他們自己的方式描繪生活,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都可以用畫的形式在紙上進行勾勒,尤其當他們一瞬間投入到繪畫創(chuàng)作中,沉浸在他們的思想海洋里,一種放松的情緒就會慢慢釋放出來,隱藏的思緒也會在無意識中浮出水面。因此,繪畫藝術療育可以讓兒童從潛意識中將意象提取,呈現(xiàn)在畫紙上,發(fā)現(xiàn)他們目前的現(xiàn)狀和心中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通過問話式的引導和激勵式的方式讓孩子一點一滴地看到問題所在,自己意識到問題的源頭,找到它并解決它。
(四)“切”——繪畫藝術療育中的挖掘
“生命的起源”是為了洞察兒童是否有對目前的狀態(tài)產(chǎn)生負面的想法,了解他們是否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是否愿意親近自然和尊重生命。當給小麗以“生命的起源”為主題的繪畫時,小麗畫面的呈現(xiàn)超乎想象。沙漏、茶壺、棒槌和糖果是小麗對“生命”的描繪(如圖6)(順時針方向閱讀)。理論上分析,沙漏表示流逝和珍惜;茶壺代表樸素和虛心;棒槌(武器)代表防御和反擊;糖果代表幸福,也是治愈的象征。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第三格“尊重生命的方法”和第四格“回報生命的方法”,小麗畫了一個棒槌和一顆糖。她解釋道:“我覺得第三個和第四個要連起來說,每次我犯錯的時候,媽媽就會嚴厲地說讓我好好反思自己,我當時特別生氣,就大吼大叫的,那時媽媽或者爸爸就會打我,我就想著再也不要理他們了!”小麗說完沉默了一會,表情有些沮喪,然后她繼續(xù)說道:“但在之后媽媽會過來抱著我,溫柔地說打我是不對的,要道歉,還問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了么。當我說知道了,她就會再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親親我,我們就又和好了。我之前在一本書上看過‘生活就是這樣,先給你一個棒槌,再給你一顆糖,我覺得放到這里也很合適的”。這是小麗對于自己畫作的意象及含義的解釋,但是,在她無意識的情況下,畫了一個“帶刺”的棒槌。
小麗描述道:“媽媽和爸爸也會和我講道理的,只是我希望他們哄哄我,好好說嘛,干嘛要打我呀,每當他們打了我之后,我就想怎樣才能把我的難受告訴他們,于是就哭得更大聲?!眱和瘯巡婚_心的感覺記很長時間,小麗無意識中用帶刺的棒槌讓治療師發(fā)現(xiàn)了她心中的那一點逆向情緒的滋生。治療師問道:“那小麗你覺得大聲地哭有效果么?”小麗沒有立刻回答,好像在仔細地回想著她每一次哭鬧的場景,隨后,她搖了搖頭,治療師接著問道:“那你覺得除了大哭還有其他的辦法么?”小麗還是沉默,但她卻小聲嘟囔了一句,治療師說道:“你想說什么,不要怕,告訴我吧!”小麗猶豫了一會,抬起頭,看著治療師說道:“保持沉默就好了”,治療師問她:“那你覺得沉默能解決問題么”?小麗說道:“有時候能啊,要是爸爸媽媽的錯,只要我不說話,他們說一會也就不說了,后來還會跟我道歉呢。要是我的錯,他們看我不說話,就覺得我知道錯了,也就不再說我了?!敝委煄熣业搅税Y結所在,接下來就是與小麗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了。
四、繪畫藝術療育的可行性分析
通過這幾次繪畫治療,小麗的內(nèi)心世界在無形中發(fā)生了改變,她在治療過程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與外界的溝通方式,逐漸放松了內(nèi)在的心理防線,在釋放自己壓力和煩悶的同時,增強了她的主動性和開放性。首先,在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良情緒后,小麗有意識地用一種平和的情緒去戰(zhàn)勝和克服另一種偏激的情緒。其次,只有在自發(fā)性的欲望驅(qū)動下,對兒童的干預才會起到好的效果。當小麗可以通過繪畫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她內(nèi)心的焦慮、緊張情緒會有所緩解。最后,通過繪畫,小麗可以充分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獨立個體,體驗到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引發(fā)她逐漸獲得對環(huán)境的認同感和滿足感。小麗在繪畫藝術療育的干預下有了很大的轉變,說明繪畫藝術療育對兒童的心理治療干預具有積極意義,有一定可行性。
五、結語
隨著年齡、環(huán)境等內(nèi)外因素的變化,兒童所表達出的繪畫藝術作品的意象會隨之改變,所以繪畫投射測驗在使用時需要視情況而定。繪畫藝術療育的重點并不在繪畫技巧和表達上,而在于用符號去傳達復雜的情緒和情感。這種治療方式已經(jīng)足以讓兒童感知到日常所受精神壓力的來源。筆者認為,大量的實踐案例和社會需求證明,繪畫藝術療育是解決兒童心理問題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陳青.繪畫藝術療育:在色彩中完善人生[J].藝術教育,2017(13):26-28.
[2]高曉娟.美術治療在特殊兒童干預中的應用[J].綏化學院學報,2018(7):151-155.
[3]毛麗娜.繪畫心理治療的案例分析[J].當代小說(下),2009(3):56-57.
[4]秦珊珊.不同年齡期內(nèi)兒童心理健康保健重點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4):165.
[5]童玉娟.親子心理畫[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6]瑪考爾蒂.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M].李,李曉慶,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許懋琦,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shù)字媒體設計。
黃笛,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