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甄
一、教材分析
人民美術出版社高中教科書《美術鑒賞》第二單元《圖像之美—繪畫藝術》中主題二“抒情與寫意—文人畫”教學中,“留白”是一個值得細品但有難度的內容。文人畫中留白很常見,但當教師提問“畫面中為什么要留白?”時,學生多數(shù)情況下無法作答的,對于如何賞析“留白”也是無從下手。留白不僅僅只是一種繪畫手法,它體現(xiàn)出的是我們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本節(jié)課帶領學生欣賞“留白”,感受留白中的獨特意境,從而使學生對中國哲學思想也有初步的了解。
二、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能夠結合其他相關人文知識進行綜合理解畫作,但鑒賞文人畫有較高難度,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從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本課程將以留白為切入口,輔以生動的視頻,帶領學生賞析一些經(jīng)典作品中的留白。學生在賞析畫作的同時能夠學著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和畫作相關的詩詞,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文人畫中的留白的幾大特點,能夠初步體會留白運用之巧妙和意境之獨特,以及留白中的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和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齊白石、朱耷等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逐步學習留白的作用和特點,并結合作者的境遇、畫作背后的軼事、畫面中的題詩去賞析留白。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賞析文人畫中的留白,帶領學生感受中國藝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境界,提高審美能力,打破在傳統(tǒng)書畫面前的畏懼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書畫的熱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留白的作用和特點,感受留白的獨特意境。
教學難點:結合畫面題詩、作者生平等賞析畫面中的留白。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俳句導入
教師:我們中國的詩詞講究筆墨不多但意境深遠。在日本有一種詩叫俳句,也以簡潔聞名,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皇踪骄洹?/p>
出示圖1,并介紹:這是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大家能讀懂嗎?
學生有些猶豫。
教師:其實,這首俳句中很多都是我們的漢字,譬如古池、蛙、飛、水、音。那我們大概組織一下就是……
教師:這首詩翻譯成中文就是:古老的池塘邊,青蛙跳入水中,撲通一聲響。
2、引出課題
出示小品(圖2):大家聯(lián)系大屏幕上這幅小品,閉上眼睛,腦海中都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呢?
學生閉目體驗,有的說是清晨,有的說是午后,有的說是夜晚。
教師順勢引出課題:大家看,如此簡短的一首小詩,營造出的那種侘寂感中能引發(fā)我們無窮的想象。文字有這樣的魔力,我們中國畫中有一個小技巧也有這樣神奇的作用,那就是——留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留白中的獨特意境。(板書課題:《留白的意境》)
【設計意圖】類比點出留白的特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師生互動,初步感受
教師:中國繪畫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一直以“氣韻”作為崇高的藝術追求。南朝齊謝赫提出的“六法論”中第一法就是氣韻生動?!傲舭住弊鳛橐环N抽象手法,也為氣韻的表達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教師:“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彬T在牛背上,四周河水漣漪點點。春風拂面......同學們,看到這幅《柳溪歸牧圖》(圖3),是不是會想起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呢?
學生表示肯定。
教師:剛剛我的描述中,有河水、春風,可是畫面中是沒有這些東西的。同學們在哪里看到了河水、春風呢?
學生A:我在畫面的留白的地方看到了。
教師:哦,這位同學說他在留白處看到了!你能不能來給大家指一指?
【學生上講臺展示】
教師:哦,在水牛的四周看到了河水。在柳枝間看到了春風!
學生B:我在柳樹后面看到了遠去的天空!
教師:同一處留白,不同的同學卻看到了不同的畫面。留白的妙處就在此,它會與我們的視覺相互作用。作品與觀者產生共鳴,我們在不脫離畫面的情況下自由聯(lián)想、豐富畫面,畫里畫外相得益彰。
【設計意圖】了解留白的作用,設計小互動,讓學生在自己的觀察中感受到留白的巧妙。
(三)利用小視頻,具體分析
教師:(提問)那有沒有同學覺得,反正要靠觀者聯(lián)想,隨便留個白還不容易嗎?
【學生紛紛搖頭】
教師:留白還真不容易!留白又叫“布白”,一旦布置不好,觀者再怎么想象也只是“空洞無物”。要想“少”很容易,但是透過少給觀者一個無限想象的空間,是很難做到的。山水大師黃賓虹曾這樣說:“用心于無筆墨之處,尤難學步。”意思是留白像學走路一樣困難?!爸资睾冢闷湫?,未易言語形容。”留白的玄妙不是語言能夠形容的。
1、賞析齊白石《群蝦圖》中的留白
展示(圖4)
教師:齊白石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畫蝦高手,藝術大師畢加索在看到齊白石的作品后盛贊:“沒有一點顏色,也沒有一根線去畫水,卻讓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大家是不是有點懵?畫面中一絲水的波紋都沒有,怎么嗅到水的清香了?
【局部分析】教師:畫面用筆并不繁復,但墨色的變化很豐富。蝦鉗尤其有力,蝦身柔軟,蝦腳又特別靈活,是不是感覺好像呲溜一下就要游出去一樣!
教師提問:你們能看出水是怎么流動的嗎?
學生有些困惑。
教師播放《群蝦圖動畫》,并介紹:蝦大部分都頭朝左下方,有的直著身子爭先恐后往前游;有的弓起身子回轉過來,形成一個“S”形的水流。
我們看蝦須,同學們如果看到過水中的蝦就會知道,只有在水中,蝦須才會有這種半透明的感覺。蝦頭,趁淡墨未干加了一筆重墨,不僅顯示出了蝦頭的堅硬,又襯托出薄薄的蝦殼包裹蝦身的那種半透明感。最后兩道橫筆點出眼睛,一下子把蝦在水中游動時靈敏的神態(tài)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明明一絲水的波紋都沒有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水汽淋漓!
教師總結:實處的蝦暗示了有水的存在,“虛”處的水有動勢將我們的視線引到了蝦上,虛實相成。此為留白有實。(板書:留白有實)畫中留白有動勢,整體能成氣局。此為留白有局。(板書:留白有局)
2、結合學生小組活動賞析齊白石《蛙聲十里出山泉》中的留白
教師播放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片段,然后問:這段視頻中的蝦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學生表示很熟悉,教師介紹:這是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的片段,取材于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大家知道畫中小蝌蚪的原型從哪里來的嗎?
學生齊答“不知道”。
教師揭曉答案:來自齊白石的另一幅作品《蛙聲十里出山泉》(圖5)。
然后讓學生前后4人組成臨時學習小組,根據(jù)墨色和用筆找一找這幅畫面的實和虛。
討論結束,學生C回答:我們小組通過觀察和討論,認為畫面的實處是周圍的巖石,用濃墨刻畫,側鋒用筆;虛處是流水,用淡墨,提筆用筆鋒刻畫。
教師總結:“虛”在畫面當中可以指留白,也可以指筆墨清淡的部分。相對的虛也可以看作是留白。對比之下,這幅作品中的留白就是虛處的水。
教師出示畫面落款,放大圖(圖6)介紹畫作背后的故事:畫面左下方的落款中有一句話——“老舍仁兄教畫”。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老舍,他是我國著名的文人。一次老舍先生到齊白石先生家做客,他隨手拿了一本書,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的一首詩,選了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作畫。這可給齊白石出了一道難題,用繪畫表現(xiàn)聲音難,蛙聲還要傳出十里,更難!同學們在看畫的時候有沒有聽到蛙聲?
學生D:我發(fā)現(xiàn)在虛處的流水中有濃墨點綴的小蝌蚪!
教師:這就是蛙聲的關鍵!齊白石在畫這個命題的時候運用了特殊的聯(lián)想手法。蝌蚪,我們會聯(lián)想到它們長大后變成青蛙;另外,青蛙在交配前也會談情說愛,哇哇亂叫。
教師總結:留白,符合我們正常的想象邏輯,不是無中生有,此為留白有理。(板書:留白有理)畫面主次分明,實處用筆簡明,虛處淡、遠,此為留白有度。(板書:留白有度)
【設計意圖】利用動畫和學生活動具體分析齊白石兩幅作品中的留白,總結出留白的四個特點。
(四)結合哲學思想,深度探究
1、留白與中國哲學思想
教師:清初畫家惲南田認為“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是有”。這句話看似玄虛,卻道出了中國畫的奧秘,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孕育了中國畫獨特的氣韻。
道家說“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边@種思想體現(xiàn)在中國畫中就是“留白”。中國畫中的“留白”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文人寄情于景,與大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超越自然、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
莊子的美學提出以虛無為貴。這種虛空正是古代文人對世俗物欲的狹隘的超越,是真、善、美的真正體現(xiàn)。
2、深度分析朱耷的作品
教師:現(xiàn)在PPT上的這兩幅作品(圖7)就是極簡構圖,大家知道作者是誰嗎?
學生齊答:八大山人。
教師:大家對朱耷有多少了解呢?
學生除了知道他是和尚、畫家,其他幾乎不了解。
教師播放《朱耷簡介》小視頻,然后介紹:大幅宣紙,或繪一條鼓腹之魚,或畫一只孤零之鳥,無水,卻似水中游;無靠,卻冥冥中有倚。通過大面積的虛空來凸顯小面積的實,不求完整而得完整。正如他的那句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暗示了畫家對故國的思念。
教師展示朱耷的《鵪鶉圖》(圖8),分析題詩并總結:這首詩既是朱耷窮困潦倒居無定所的寫照,也表達了他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定斗志。
教師:有沒有同學發(fā)現(xiàn)這兩只鵪鶉的神態(tài)很不尋常?
學生E:它們是翻白眼的!
教師追問:為什么要翻白眼呢?
學生眾說紛紜。教師小結:一般情況下,當人專注的時候,我們的眼神是聚焦的,但如果不屑一顧、表示否定的時候,眼神會渙散,很多時候就會翻白眼。朱耷畫中的白眼就是在表達他對清王朝的否定,對世俗的不滿。我們將整幅畫結合起來看,兩只鵪鶉,一首題詩加上無限的留白,給我們營造出一個想象的空間和一種趣味感,會讓我們越看越有味道。
【設計意圖】探究留白背后的哲學思想,結合朱耷的作品進一步感受留白。
(五)總結拓展
教師總結:中國畫最大的美在于視若不見的“留白”帶來的畫外之韻,在于似虛似實的“留白”營造的意境,更在于可以“生無窮之情,而情了無寄”的“留白”的寓意。
接著,教師進行課堂拓展:縱觀古今畫壇,流派眾多,名家輩出,還有哪些留白的高手呢?除了今天學習到的齊白石、朱耷,還有很多擅用留白的大師等著同學課后自己去搜集資料,慢慢體會。至于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該如何運用留白,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探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后自主探究學習,為下一課做準備。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