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青,李雪博
(1.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山東 淄博 255400;2.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心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植入性心臟電子裝置(CIED)包括心臟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和心臟再同步治療(CRT)。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植入適應證的拓寬,CIED的植入越來越多。隨著CIED植入數(shù)量的逐年上升,與CIED相關的感染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1]。與CIED相關的感染性心內膜炎(IE)由于血培養(yǎng)陽性率較低,并且心臟超聲對感染贅生物觀察較為困難,從而導致診斷難度較大。由于與CIED相關IE時,病原菌常在電極上形成生物膜,單純抗生素治療效果較差,故臨床上多采用拔除起搏器控制感染。本例與CIED相關IE患者,存在起搏器電極感染,予以內科保守抗感染治療后贅生物消失。因此,筆者對本病例進行分析,探討該病治療要點,以提高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對本病的認識。
患者,男,56歲。2018年11月患者因“活動后呼吸困難1月余”入住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既往否認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病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查體:T:36.8℃,BP:106/66 mm Hg(1 mmHg=0.133 3 kPa),脈搏:68次/min。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腎功等未見異常。心電圖示:竇性心律,QRS波242 ms,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心電監(jiān)護示:頻發(fā)短陣室性心動過速;超聲心動圖示: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左房內徑53 mm,左室舒張末內徑69 mm,EF:34%(MM-Teich)。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律失常-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心功能Ⅲ級”,于2017年11月9日成功植入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除顫器(CRT-D 型號:Medtronic Brava Quad CRT-D)。自植入CRT-D以來,該患者心力衰竭癥狀明顯減輕,偶有心悸癥狀,起搏器隨訪程控證實系室性心動過速發(fā)作所致且被CRT-D的ATP功能糾正。2018年1月患者因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高熱9天入院,伴畏寒、寒戰(zhàn),咳嗽,咯黃色濃痰,伴全身肌肉酸痛,體溫波動在38.5℃~39.0℃。查體:T:38.8℃,BP:114/76 mm Hg,脈搏:74次/min,神志清楚,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濕性啰音;心率:74次/min,律齊,心尖部、胸骨左緣第4肋間可聞及全收縮期雜音,肝脾肋下未觸及,肝頸靜脈回流征(一)。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WBC)12.3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2%;入院后連續(xù)兩次血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BNP:626 pg/ml,肝腎功能、心肌酶、D-二聚體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顯示:QRS波140 ms,完全起搏心率。超聲心動圖(見圖1)示: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左房內徑52 mm,左室舒末徑70 mm,EF:40%(MM-Teich)。右房、右室內可見起搏器導線強回聲,導線回聲增強,表面欠光滑。右房內導線可見團塊樣回聲,大小約6 mm×8 mm。結合患者入院后相關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表現(xiàn)以及患者既往CRT-D植入病史,診斷可明確為CRT-D植入相關感染性心內膜炎,建議患者行內科介入或者外科手術,拔除CRT-D,但家屬考慮手術風險高,堅持內科保守治療,根據(jù)藥敏結果給予氟氯西林聯(lián)合萬古霉素方案抗感染治療。治療期間雖仍有反復發(fā)熱,體溫波動在36.5℃~38.0℃,但是治療期間連續(xù)血培養(yǎng)陰性,治療至第3天患者體溫恢復正常,復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7.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2%,10天后患者無明顯癥狀要求出院,囑其出院后當?shù)蒯t(yī)院繼續(xù)抗感染治療,6周后返院復查超聲心動圖(見圖2):起搏器導線點狀強回聲,兩次超聲對比,贅生物明顯縮小。此后繼續(xù)抗感染治療,2個月后復查超聲(見圖3)贅生物消失,提示內科保守治療有效。
圖1 超聲提示右房內導線可見團塊樣回聲,大小約6 mm×8 mm
圖2 超聲提示起搏器導線點狀強回聲
圖3 超聲提示起搏器導線贅生物消失
CIED的發(fā)病率與CIED的復雜性、預防應用抗生素、手術過程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糖皮質激素和抗凝藥的使用、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是CIED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2]。在CIED感染中,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病原體,占60%~80%,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一般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感染,原因多為凝固酶陰性菌株的毒性更高、侵襲性更強)是最常見的致病菌。革蘭陽性桿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假單胞菌、腸桿菌科較少涉及CIED感染。CIED感染另一個不常見的機制是細菌的血源性傳播,多見于腫瘤、免疫抑制、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者。
據(jù)文獻報道[3],CIED相關感染的發(fā)生率為0.5%~2.2%,以囊袋感染為主。在LExICon研究[4]中,住院期間患者CIED感染的全因死亡率為4.3%,其中CIED相關IE的死亡率比局部囊袋感染死亡率更高,近年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CIED相關IE的病死率已有顯著下降,但仍可達13.0%~14.0%,因此對于所有CIED術后懷疑或者確診IE的患者都應常規(guī)行經胸心臟超聲檢查,對于經胸超聲為陰性者,推薦使用經食管超聲心動圖[5]。該患CRT-D術后3個月后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無起搏器囊袋感染的表現(xiàn),入院后連續(xù)兩次血培養(yǎng)陽性且為同一致病菌,而且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電極導線贅生物形成,并符合改良杜克(Duke)主要標準,該患者CIED相關IE診斷明確[6-7]。CIED引起的IE一旦確診,應立即根據(jù)病原菌種類、藥敏試驗結果、患者心功能及有無并發(fā)癥來選擇內科保守治療或外科治療。對于CIED相關IE,如果囊袋感染、應用抗生素難以控制感染或電極贅生物體積>20mm,應及時內科介入或外科拔除整個CIED系統(tǒng)。但有3%~15%患者不宜取出CIED,如取出CIED風險很高或患者拒絕時,可使用至少6周的恰當抗菌藥物治療以挽救CIED系統(tǒng)[6]。該患者血培養(yǎng)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屬抗生素敏感性細菌,且無囊袋感染,暫給予抗生素治療,待感染不能控制再行內科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8],該患者經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后未再出現(xiàn)發(fā)熱,且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贅生物消失,這表明對于CIED相關IE患者(無起搏器囊袋感染)而且非必須取出CIED者,內科抗生素保守治療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盡管CIED技術已經成熟且術者植入水平均較前有很大進步,但CIED相關IE感染發(fā)生率卻有上升趨勢,給患者帶來了痛苦,更增加了經濟負擔,因此預防CIED感染的發(fā)生至關重要。嚴格遵守手術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是防止CIED感染的重要預防措施[9],以減少并預防CIED感染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