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自劍
【摘要】語文教學包括四項基本功,那就是聽、說、讀、寫。傳統(tǒng)教學中通常把“讀”依附于“寫”,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實際上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讀”都是極為重要的。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深刻的從篇章中領(lǐng)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傳統(tǒng)教學? ?朗讀? ?學生學習?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53-01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朗讀有明確的要求: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nèi)容,能順暢的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統(tǒng)編教材中更是加重了傳統(tǒng)文化的分量,增添了要背誦的內(nèi)容,顯然也是為了強化朗讀。
初一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較弱,可是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對寫作技巧、文章立意等還沒有產(chǎn)生學習上的興趣,卻熱衷于朗讀,對錄音的語速、語調(diào),教師的表情等模仿得又快又準。因此在小升初語文學習的銜接上,朗讀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那么,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如何操作呢?
一、教師示范,激發(fā)朗讀興趣
語文教師一般都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聲情并茂地讀起來,可激發(fā)起學生的感情共鳴。這種感情共鳴輕而易舉地把學生帶入情景,并且彌補學生預(yù)習的不足之處。教師如能讀得動情,肯定能帶動學生對課文的喜愛之情。
每個語文教師要抓住機會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用有聲有情的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對課文的準確理解,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啟發(fā)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材的基礎(chǔ)上,針對學生的實際備好朗讀指導課,以便在指導時得心應(yīng)手,學生也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
二、朗讀的三個黃金時間段要抓好
(一)注重課堂上的朗讀
在語文課堂中,我們經(jīng)常采用的方式便是出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形式,不能單一,而應(yīng)該是靈活多變,積極多樣,比如可以采取分角色的朗讀,配樂朗讀、個性化的賽讀等,從而誘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綠》這篇課文時,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他們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可以播放相關(guān)的音樂,要求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進入文本的意境。在此可以要求學生自由選讀課文中喜歡的片段,或者是一些優(yōu)美的句段等,然后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演賽讀,此舉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進入文本的意境,把握語言特色,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明早晚讀的好處
早上大聲朗讀能把身體里瘀積一夜的濁氣發(fā)泄出來,有利于生理、心理健康。因為朗讀的時候,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形成對語言敏銳的感悟力。朗讀時要做到聲情并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恰當?shù)卣莆照Z速的緩急和語氣的輕重,我會偶爾帶著她們朗讀,將朗讀者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語感素質(zhì)。
我上兩個班的語文教學,自己做班主任的一個班,學生讀書讀得比較好,整齊又響亮,所以培養(yǎng)了很多喜歡朗讀的學生,我感覺,她們很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所以語文成績也很好。但是另一個班在初一開學的時候,我雖然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引導他們?nèi)プx書,但是讀書聲還是很微弱,學生不管怎么引導還是不肯大聲讀書,所以班級的凝聚力也不夠強。
(三)調(diào)動好課前三分讀的技巧
要求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預(yù)備鐘聲響起后,科代表就發(fā)音讀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記憶,也有利于營造學習氛圍。長久堅持,形成習慣了,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特別是要求背誦的古詩、文言文和要求背誦的精彩片段,讀多了,她們很快就能背誦了。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也就是說,只有經(jīng)過反復朗讀,方能讀出其中的韻味,領(lǐng)悟深層含義,有感情的朗讀,使聲音進入大腦后產(chǎn)生很強的形象感和畫面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三、朗讀教學帶來的諸多好處
(一)朗讀可認準字,讀準音,掌握字詞
不注重朗讀,語言把握不準,語感能力差,每年中考的拼音標調(diào),辨析題都做的不理想。要想流暢的朗讀一篇文章,首先要認準字,讀準音,這是朗讀的最基本要求。這樣促使學生在朗讀中,查字典,看注釋,標好調(diào),讀好音。其次,在多次的朗讀中,學生們會自覺地向弄清一些詞的具體含義,一種方法是查字典,另一種方法就是在朗讀中根據(jù)上下文的特定語言環(huán)境來揣摩、推測其含義。
(二)朗讀可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表達的能力
由于不注重朗讀,會導致不會說,不會停頓,語言表達差,課堂上回答問題口齒不清,聲音不洪亮。課下組織學生開座談會,學生不能按照提問者的意圖回答,即使說也往往語無倫次,磕磕絆絆,吞吞吐吐。只要強化朗讀教學,就可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提高學生素質(zhì),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三)朗讀可充分的把握文章的層次,理解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
文章如果只單純地靠教師在課堂上分析是不行的,這對學生來說是被動的、機械的接受,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通過朗讀,讓學生在反復地朗讀中去認真、細致地把握,才是主動的,靈活的掌握,這樣的效果才最佳。有些文章表面上雜亂無章,千頭萬緒,可多次讀過,在上下段的揣摩比較中,就會豁然開朗,既能從客觀上掌握中心,也能從微觀上了解段與段的組合,層與層的聯(lián)系。
總之,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注重朗讀,只有這樣才能品味到詩詞文章的語言美,領(lǐng)略詩詞文章的節(jié)奏美,欣賞詩詞文章的韻律美,感受詩詞文章的情感美,體會詩詞文章的意境美。從而領(lǐng)略中國語言文字和語言藝術(shù)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新智慧》9/2019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教師繼續(xù)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