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 要:在新課改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廣大教師愈來愈注重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做出了將教學策略運用到課堂上的實際行動,學生也因此對待學習有了更高的熱情?;诖?,作為一名新時期教育環(huán)境下的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該以嶄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探析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從而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優(yōu)化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方法;直觀情境;合作學習;相關史料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多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授課,而這種方法的消磨了學生的斗志,使學生對待學習產生了厭倦之情,所以說這種教學方法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不屬于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高中歷史教師,要對傳統(tǒng)時期的教學思想做出摒棄,在新課改背景下對自身的教學思想做出更新,從而通過創(chuàng)新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實際行動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實現(xiàn)優(yōu)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作以下幾方面論述:
一、加強直觀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
歷史是總結人類過去重大事件的一門學科,歷史教學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做到以史為鑒,更好的面對和適應現(xiàn)代生活。因此,作為一名科技時代下的高中歷史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加強直觀情境教學,通過引入合理的直觀情境帶領學生回到過去,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強烈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在學生有濃厚興趣的作用下以合理的引導方式加深其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以求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區(qū)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這一節(jié)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觀察了《四大經濟區(qū)分布圖》,在直觀情境的作用下幫助學生了解了經濟區(qū)的名稱和特點,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簡單介紹了四大地區(qū)的經濟狀況。然后,我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分析了中原人口大量外遷的原因,使學生了解了中國古代史上三次大規(guī)模中原人口南遷的背景,與學生交流了人口遷移產生的影響。之后,我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做了系統(tǒng)性的歸納,對學生說道:“學習歷史要從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正確對待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敝荚谂囵B(yǎng)學生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最后,我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輪廓圖的方式做了課堂小結,組織學生交流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對今天的經濟發(fā)展有哪些啟示。這樣,我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給予了學生身臨其境之感,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了“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本節(jié)歷史知識,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了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目的。
二、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對教師的最大影響就是使其教學觀念發(fā)生了轉變,具體來說就是不再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授課,而是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展開轉變到了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而實現(xiàn)這一轉變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注重開展合作學習,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課堂主體性,增強學生融入課堂的積極情感,從而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fā)揮,在新課改背景下得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這一節(jié)時,首先,我對學生提問道:“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包含哪些方面?”從而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讓其對這兩個問題做了探討,由此導入了新課。然后,我要求學生合作閱讀教材內容,分析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以及出現(xiàn)的一系列變化,并派不同的小組代表進行了闡述,進而對學生的表達做了總結歸納。之后,我引導學生學習了如何全面認識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濟新變化,使學生理解了雖然政策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但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性質。最后,我引導學生整理了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小組之中相互交流了這次課得到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在學生合作中給予了必要的點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自身的課堂主體性,真正意義上讓自己成為了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從而升華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實現(xiàn)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三、引入相關史料,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高中是三年的歷史學習時期,而三年的時間學習千年來的歷史知識終究是有限的,所以引入相關史料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要認清引入相關史料的價值意義,其次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引入相關史料,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歷史知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水平以及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這一節(jié)時,首先,我在課件上展示了20世紀80年代前期鄧小平在一次活動中的談話:“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的。”由此導入了新課。然后,我投影顯示了對外開放的格局,提供了相關史料,讓學生思考這一格局的形成意義,通過對學生做相應的指導,使學生有了對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高度認可和支持,讓學生獲得了必要的現(xiàn)代經濟意識。之后,我引導學生閱讀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內容,并結合改革開放的具體史實使學生了解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重影響和作用。最后,我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做了系統(tǒng)性的整理,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了得到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引入相關史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達到了優(yōu)化學生歷史學習水平和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總而言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新課改發(fā)展的背景下身為高中歷史教師的我們不斷探究,如此方能使學生以最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高中歷史課堂獲取知識和技能,得到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最大化的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暢.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J].文教資料,2016(25):163-164.
[2]? 歐翔.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14):31.
[3]? 郭彩霞.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