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楊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素質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音樂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能夠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所以說,在小學階段,音樂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小學低年段學生而言,奧爾夫打擊樂器的介入,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 奧爾夫打擊樂器 音樂 運用
打擊樂是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要素,其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沖擊力。相較于其他樂器而言,打擊樂器學習起來更為簡單,而且涉及的內容也較為豐富,學生也更感興趣。在小學低年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對打擊樂器的教學,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有能夠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一舉兩得。那么,又該如何在小學音樂地年段中運用奧爾夫打擊樂器呢?
一、結合實際,合理選材,激活興趣
音樂的學習是以學生的感知為主,而非純粹的知識傳授。在小學低年段,要想激發(fā)起學生對于打擊樂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合理的選擇樂曲,盡可能多地選擇貼近該年齡階段學生特點的歌曲,如明快的、節(jié)奏感強的歌曲。例如,經過幼兒園時期的鍛煉,一二年級的幼兒節(jié)奏感相較完善一些,教師就可以選擇《鈴兒響叮當》這樣的樂曲,因為這首歌的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也比較強,整首歌曲在曲調上表現得較為鮮明,也比較簡單,在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圣誕節(jié)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扮演圣誕老人、麋鹿等角色,并且準備一個稍大的袋子,里面裝一些常用的打擊樂器,結合圣誕老人的身份,對學生說:“我要給在課堂上表現積極的孩子送禮物啦!”之后帶著學生認識這些打擊樂器,并跟隨音樂來敲打這些樂器。在敲打樂器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查看教師手勢,讓學生通過手勢,指導開始以及停止。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興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思考與參與,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打擊樂器的學習興趣。
二、領會核心,有效滲透,規(guī)范教學
一直以來,奧爾夫教學法在打擊樂教學中的運用都較為廣泛,它主要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打擊樂的練習,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知到歌曲的節(jié)拍,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在低年段的音樂教學之中,教師要能夠領會該教學方法的核心,有效地滲透和規(guī)范教學活動,激發(fā)起學生對于打擊樂的學習興趣。例如,《亞克西巴郎》這首曲目,它是新疆少數民族的歌曲,2/4的節(jié)拍,歌曲較為歡快,整首曲目共包含8個小節(jié),2段歌詞。在伴奏的樂器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曲目特點,在第1小段做一個設計,加入“X X|XX X|”節(jié)奏的打擊樂器伴奏。在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第1小段的伴奏之后,在第2小節(jié),教師可以加入“X X|X X|”節(jié)奏的另一種打擊樂器和前一種一起伴奏。如在第1小節(jié),可以選用響板,第2小節(jié),可以選用鈴鼓與之結合。對于鈴鼓,它有兩種不同的演奏方式,拍鼓心或者搖動鼓身。之后,教師可以挑選一部分的學生進行第2小節(jié)的演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律動以及打擊樂器的演奏中認識打擊樂器,收獲快樂。在課堂上試著開展打擊樂器的演奏活動,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領會到教學核心,有效滲透奧爾夫教學理念,積極將其引入教學過程,以此不斷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豐富教具,協調運用,靈活設計
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演奏活動,它較為特殊,在這個過程中,它需要指揮、需要不同樂器的合作,需要學生整體的參與。而打擊樂器有時候較為專業(yè),在以往沒有涉及的情況下,學生駕馭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靈活的滲透一些生活中物品作為打擊樂器,如紙杯、文具等,讓學生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例如,欣賞課《單簧管波爾卡》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紙杯和組織學生律動,讓學生感受樂曲的美妙,并讓學生通過變換動作,來找出樂曲的變化。在這首曲目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做三組動作,即第一組:2/4 X- |XX X|;第二組:2/4 X-︱X-︱X? X︱X? X︱;第三組:2/4 XX? ?X︱XX? ?X︱X? X︱X? X︱,教師帶著學生用紙杯將這個節(jié)奏表現出來,并協調學生用“噠”將這些節(jié)奏以律動身體的形式進行展現。這種操作,不僅僅單純的是動作,它其實是一項富有趣味的游戲,讓學生們能夠有效地參與到其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音樂,實現寓學于樂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四、動手操作,變廢為寶,構建課堂
要想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打擊樂器,認識打擊樂器,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打擊樂器的自制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給學生營造一個豐富的音樂課堂。隨著環(huán)保教育的推進,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家中不經常用的廢舊物品帶到課堂之中,引導學生開動自己的大腦,將廢舊物品再次利用,并改造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樂器。這樣,不僅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音樂課堂的氛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曲目《雛鷹之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樂器的自制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生活中一些廢舊的易拉罐、空飲料瓶、空紙箱等帶到課堂中,并引導學生將這些物品和水、石子、沙子等進行結合,制造出適合自己節(jié)奏的打擊樂器。學生們拿著自己的所帶來的物品不停地嘗試,并用自己設計的打擊樂器跟隨音樂律動,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高漲,因為用自己精心設計的樂器盡心伴奏,學生的心里是自豪和富有成就的,而且他們也體會到了音樂學習的快樂。
結語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堂教學要能夠注重趣味性以及生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融入打擊樂器的教學來達到該課堂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結合學生實際,合理的選擇教學素材,領會奧爾夫教學的核心,有效滲透教學,并帶著學生參與到打擊樂器的制作中,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課堂的靈動性,從而不斷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構建起一個美妙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周丹娜.淺談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北方音樂,2019,39(01):192+194.
[2]王潔,馬驍琪.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奧爾夫樂器的運用探微——以無音高打擊類樂器為例[J].北方音樂,2018,38(23):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