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冰
著名導演陳薪伊在排練中曾經跟我們說過,演員,要真實地生活在舞臺上。表演,就是演交流、演適應。自從2001年大學畢業(yè)至今,把戲劇表演工作當作事業(yè)的我,也依然把能夠在舞臺上真實地交流,當作我塑造人物、完成戲劇創(chuàng)作的終極目標。今天,借此文章,淺談一下在過去20年的舞臺創(chuàng)作中,自己對真實的舞臺交流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和感悟,試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和探討。
作為話劇演員,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在舞臺上深刻地投入到角色中,酣暢淋漓地感受著舞臺魅力的時候。但在創(chuàng)作初期,往往有時候,這種感覺會突然丟失了,找不到了。甚至,還有一種感受就是,自己感受到了,但卻沒有引起觀眾的共鳴,沒有讓觀眾感受到舞臺此刻你所塑造的人物帶給他們的即時的感受。這種感覺是痛苦的,到底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的總結就是,在舞臺上沒有真實的交流,不能產生觀演關系中真實的互動,沒有把一個真實的人物,生動地、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所以,20年的舞臺表演創(chuàng)作,讓我對于“真實的舞臺交流”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表演藝術,是一門真實交流的藝術!
交流,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真實地存在著。與家人的交流、與社會的交流、與氛圍的交流等等。而在舞臺上,戲劇的各個因素也無時無刻不在互動著、交流著。如何把生活中無意識的真實的感受和交流運用到舞臺上,這就成為了一門藝術。當我回想起,在舞臺上呈現(xiàn)的一系列有機的、生動的而又充滿靈動氣息的瞬間的時候,我就真切地體會到,真實的交流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性。
第一,真實的表演,取決于真實的交流。
在曾經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感受,就是,在排練的過程中,總是感覺不舒服。有時候也會跟對手說,“咱倆的戲,沒搭上!”這里指的沒搭上就是我所認為的沒有真實地交流上。演員與演員之間,應該是真實地感受彼此的,包括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我認為,交流和感受是舞臺表演的基礎,沒有交流,就不是在演戲,而是在表演、表演狀態(tài),這是極其沒有生命力的舞臺呈現(xiàn)。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曾說過,“戲劇的技巧,是交流的技巧。沒有交流,戲劇便喪失了生命力?!倍行r候,在自己沒有理解角色、沒有全身心投入到人物中、沒有找到這個人物形象的種子的時候,就會把自以為的普遍的行為邏輯和表演技巧運用出來。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相互“看著”,卻沒有真正的“看見”,更不用提角色與角色之間靈魂深處的互動,所以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極其不真實的在表演狀態(tài)。甚至有些時候,在有臺詞的部分,仿佛是角色本身,可一旦對手開始說話,就停止了角色的生活,不去關注對手,然后,輪到自己角色說話的時候,再用排練中已經形成的模式抑揚頓挫地說著臺詞。所以,這根本沒有跟對手真實地交流起來。俗話說就是,“自己演自己的。” 作為一個真實地生活在舞臺上的演員,身上所有的細胞都應該是活躍的、打開的,時時刻刻地感受著對手給予自己的一絲一毫的刺激,從這些刺激中,又激發(fā)出不一樣的感受。所以,這些年來的創(chuàng)作經驗告訴自己,認認真真地聽對手的每一句臺詞,聽進去了,順著角色的行為邏輯,自己的臺詞也就出來了。這樣真實的反應,才能產生真實的交流,才能塑造出真實的富有生命力的角色。
2018年,我們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創(chuàng)作了年度原創(chuàng)大戲《凡人大事》,劇中講述了男主人公張少鵬,一個大學體育老師,年輕時與乒乓球世錦賽冠軍的失之交臂成了他的心結,在妻子施瑤的愛與陪伴下,日子也算過得安逸。然而,一次久別重逢的同學聚會,本應把酒言歡,卻由于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身份地位,進而產生了一系列價值、情感的人生碰撞,也在身份的差異、旁人的議論、價值的分歧上越走越遠。在劇中,我扮演女主人公施瑤,而男主人公張少鵬的扮演者也正是我的先生,生活中的夫妻扮演著舞臺上的夫妻。按常理來說,藝術雖然高于生活,但也是由生活而來,生活中真實夫妻關系的存在,把它運用到舞臺上,不是得心應手嗎?然而在排練的時候,卻因為這樣的人物關系,發(fā)生了小小的波折和有趣的故事。劇中的人物性格和生活中的我們畢竟是有差別的,在排練的時候,我們反而因為這種差別變得不自然起來,似乎也不能真實地交流了,因為心中有雜念。后來在排練之余,我和先生不停地溝通,一致認為,我們彼此應該先以最快的速度把握住人物,抓住規(guī)定情境,認真地生活在規(guī)定情境和人物里,只有真實地存在于劇情里,人物之間才能真實地交流起來,人物之間的行為邏輯才會是角色的邏輯,而不是生活中我們夫妻之間的邏輯。所以,最終《凡人大事》完美的舞臺呈現(xiàn)也更加印證了,真實的表演,取決于真實的交流。只有在舞臺上真實地交流起來,才能給觀眾帶來真實的表演。
第二,真實的交流,可以更真實地把握表演節(jié)奏。
“思考判斷”,是我們在大學學習表演時期所需要掌握的內容。人們在思考判斷的過程中,內心充滿著思想活動,隨即就產生了內心獨白。在表演的過程中,組織好內心獨白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準確的思考判斷。但是現(xiàn)實中,真實的思考判斷,有時是長時間的,有時卻是一瞬間的過程。作為演員,我們都明白應該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因為這三個要素可以產生思維、引起判斷、發(fā)生有機的行動。但往往有些時候,因為沒有真實地交流,就會有意識地在交流中摻雜了表演的成分,把整個思考判斷的過程全部演給觀眾看。但恰恰是因為如此,一切都成為虛假的,這種主觀意識上的表演,是不真實的,觀眾會覺得莫名其妙,也會導致和劇中的邏輯不一致,致使整部戲變得拖沓冗長、沒有節(jié)奏。
其實,生活中的交流并沒有那么多明確的思考判斷,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的思維是不間斷的,我們的思想與對手的語言是同步的。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的交流傳遞是真實的、有機的。在生活中,我們不會在心底默念內心獨白,那是因為,所有的內心獨白都是隨著對方的言行而自然生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不用過多地表現(xiàn)什么、渲染什么,只要牢記從生活邏輯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擁有真實的判斷態(tài)度,根據規(guī)定情境,符合人物邏輯的去組織自己的行動線,就可以讓舞臺上的“生活”真正的生活起來。真實的交流了,表演的節(jié)奏也就準確了。
在平日的演出或排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手說,“你今天那兒怎么停了那么久?為什么不接詞?”;導演說,“今天戲太拖了,完全沒有節(jié)奏了,你不聽對手的詞嗎?你在那兒等什么?”等等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都是因為沒有在舞臺上真實的交流,擾亂了整個表演節(jié)奏,往往這些時候,演員內心是不充實的、空虛的,觀眾也會覺得虛假、不真實。所以,通過這些,也足以說明真實的交流對舞臺節(jié)奏的把控有多么的重要。
結語
戲劇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一次次不同的創(chuàng)作、演出,是一次次全新的體會,因為在每一次的創(chuàng)作演出中,都會在真實的舞臺交流的前提下,迸發(fā)出嶄新的火花。所以,我認為,真實的交流是演員的基礎;真實的交流是角色間互動的基礎;真實的交流是戲劇生命的基礎;真實交流的藝術成就了表演藝術。
參考文獻:
[1][美]烏塔哈根·哈斯克爾弗·蘭克爾著.尊重表演藝術[M].胡因夢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01).
[2]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基礎.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02).
(作者單位:廣州話劇藝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