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升
重癥肺炎情況臨床較為常見,加上患病情況導致的癥狀體征,導致患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情況明顯。以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例,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through the nose,NCPAP)能夠改善血氣指標,提高患者安全性,從而促進患者康復。但是,基于疾病及治療侵入性操作的特殊性,操作不當易導致患者醫(yī)源性感染風險,從而影響患者治療預后[1]。為了提高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預后,需在給予患者NCPAP治療的同時通過護理工作防范相關并發(fā)癥[2]。但是,既往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工作執(zhí)行被動、患者配合度不高,從而導致護理效果有限。為了進一步促進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預后,臨床工作中開始嘗試采取醫(yī)護一體化方式進行治療護理工作,且效果顯著,本文進行試驗對比研究。
試驗對象均為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總計80例。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3];(2)血氣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3)患者基線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傳染病患者;(2)合并精神病患者;(3)并發(fā)心力衰竭等其他并發(fā)癥患者;(4)凝血功能障礙患者;(5)昏迷狀態(tài)患者。8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n=40):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齡42~76歲,平均(58.8±5.6)歲。試驗組(n=40):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40~75歲,平均(59.2±5.9)歲?;颊呓M間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參與患者與家屬知情同意,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常規(guī)組給予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對癥支持治療護理、病情與生命體征變化監(jiān)測、營養(yǎng)干預、體位護理、氣道濕化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
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醫(yī)護一體化方式治療護理干預,包括組建醫(yī)護一體化小組、技能培訓、協(xié)同工作、定期總結。具體如下:(1)組建醫(yī)護一體化小組。科室組建醫(yī)護一體化責任制診護小組,小組成員均為呼吸科醫(yī)護工作人員,包括科主任、護士長各1名,管床醫(yī)師、責任護士若干名,在了解小組成員工作情況、能力、職稱等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工作方面的合理分工,給予患者診療的同時做好患者病情評估,制定符合患者護理需求的診療護理計劃。(2)技能培訓。為小組人員定期開展??浦R、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在提升護理人員綜合護理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工作責任意識。(3)協(xié)同工作。結合科室工作需求,建立一體化查房、交接班制度,每周查房2次以上,查房期間小組成員共同就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療護理工作情況、效果交流,并進行管理。(4)定期總結。科主任、護士長每周檢查1次小組工作落實情況,并針對檢查問題進行糾正指導,以每月1次座談會形式就檢查問題、工作問題進行討論解決。
記錄兩組患者咳嗽、哮鳴音消失時間及氣促緩解時間。
采用SPSS 21.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試驗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結果,計量資料指標以(±s)的形式描述,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指標以率(%)描述,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咳嗽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氣促緩解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臨床中重癥肺炎是典型的急危重癥,各個年齡段人群均可患病,老年群體發(fā)病率較高,常因患者體質導致機體免疫炎癥反應紊亂,伴呼吸衰竭,所以救治期間予以機械通氣治療為主[4]。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兇險、預后差等特點,錯失救治時機增加了患者致死風險。所以,臨床工作中為了促進患者的救治預后,需配合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提高患者救治效果、促進患者癥狀體征改善的同時提高患者的安全性[5]??紤]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效果有限,醫(yī)護一體化治療護理模式通過對醫(yī)護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培訓,在共同評估患者病情、制定診療計劃的基礎上基于患者準確、及時、專業(yè)且全面的治療護理服務,從而提升整體診療護理質量,為促進患者治療預后提供了前提保障[6-7]。醫(yī)護一體化方式治療護理干預中通過組建醫(yī)護一體化小組,結合小組成員能力進行工作責任劃分,在實現(xiàn)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提高了護理質量、制定了符合患者需求的護理計劃[8];通過技能培訓為小組人員定期開展專科知識、護理操作技能培訓,提升了護理人員臨床護理質量[9];通過協(xié)同工作建立一體化查房、交接班制度,就患者病情、治療護理情況進行有效管理,且實現(xiàn)了醫(yī)護工作人員的合理搭配[10];通過定期總結了解了工作落實情況,并針對問題進行指導[11]。卓效芳[12]研究指出,醫(yī)護一體化護理方式能夠成功促進NCPAP治療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血氣指標改善、提高臨床療效,臨床價值突出。
表1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組間觀察指標比較(d,±s)
表1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組間觀察指標比較(d,±s)
組別 咳嗽消失時間 氣促緩解時間 哮鳴音消失時間試驗組(n=40) 2.3±0.5 2.5±0.5 4.0±1.0常規(guī)組(n=40) 4.0±0.9 4.0±1.0 6.0±1.3 t值 10.443 0 8.485 2 7.712 2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咳嗽消失時間、氣促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分別為(2.3±0.5)、(2.5±0.5)、(4.0±1.0)d,均明顯短于常規(guī)組的(4.0±0.9)、(4.0±1.0)、(6.0±1.3)d,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醫(yī)護一體化治療護理方式符合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需求,縮短了患者的癥狀、體征改善時間,促進了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醫(yī)護一體化治療護理方式促進了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合并癥患者癥狀、體征的改善,縮短了患者的康復時間,提高了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