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懿玲
摘要:本文以中班建構區(qū)戶外PVC管搭建活動為典型案例,結合對活動中幼兒行為的觀察,提出相關指導策略,希望能為幼兒教師更好開展相關活動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中班幼兒;戶外構建活動;觀察;指導策略
引言
教師對于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是其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有效的完成該項工作,不僅僅有利于其更好的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測度幼兒對于所學習的知識和內容的掌握程度,更深入的了解幼兒性格特征以及真實的想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構建游戲是幼兒園中常見的一種游戲類型,在游戲中幼兒不僅僅可以深入的學習空間關系、整體與局部的概念等多種知識,而且能夠有效的提升其思維敏捷度、審美、協(xié)作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活動類型。但是在參與構建游戲時,幼兒的行為不僅僅表現(xiàn)個體差異,而且在不同時間段其行為特征也存在變化,教師如何借助對幼兒行為的觀察,科學的開展教學策略以更好的促進幼兒成長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本文擬以中班建構區(qū)戶外PVC管搭建活動為典型案例,結合對活動中幼兒行為的觀察,提出相關指導策略,希望能為幼兒教師更好開展相關活動提供一點借鑒。
一、案例背景
中班建構區(qū)的PVC管搭建活動的開展因為材料比較大型因此將其延伸到室外實施。該游戲是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以快樂為直接目的,自由地選擇材料,自主地通過造型,創(chuàng)造性地自我表達,自發(fā)地交流游戲體驗。教師秉承華愛華教授“不教之教”的理念:不限制幼兒材料零件的選擇;不教幼兒建構特定的造型;不教幼兒建構的技能;不影響幼兒用建構表征事物。通過建構游戲,教師期望幼兒意識到自己可以獨立思考,可以獨立地解決問題,認識到自身的獨特價值。
二、戶外構建活動中幼兒行為特征分析
1.活動類型特征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游戲觀察,可以觀察到幼兒們的游戲行為清楚地分成了三種類型:一是利用水管和接頭插接的特性搭建立體造型。二是利用水管進行地面的擺設造型,并不依賴接頭,僅做為造型中的裝飾、象征物。三是關注水管的外形特征,出現(xiàn)收集行為、表征游戲、對水管的功能性并不關注。
2.合作交往特性
結合觀察,可發(fā)現(xiàn)幼兒的游戲水平處于聯(lián)合游戲和合作游戲的階段,游戲目的和游戲水平相近的幼兒更愿意一起游戲,游戲主題和行為在小范圍內相互影響。從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自身具有相互學習的能力,當玩收集游戲的孩子不滿足于現(xiàn)在的游戲方式時,周圍游戲的其他幼兒都可以成為他的學習對象,推動他的游戲進入下一個階段。
與此同時,立體建構游戲中出現(xiàn)的合作行為最多,但收集游戲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收集游戲中幼兒出現(xiàn)的交往行為最多,幼兒們能利用各種方法加入他人游戲,通過商量達成游戲目的。
3.時空變化特征
隨著活動的深入,幼兒游戲從收集轉向平面,從平面轉向立體,建構中出現(xiàn)了大量站立的方框結構,幼兒們賦予它的意義也各不相同“門”“洞”“帆”“墻”“晾衣架”“舞臺”等等。相同的是,他們都面臨著同一個難題,:咦,為什么我們的方框總是倒呢?游戲是自由分組進行的,不斷倒塌的方框影響著各組幼兒進一步的建構和想象。一部分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竅門的幼兒也因為能力有限很難將經(jīng)驗總結后與同分享。游戲中幼兒之間相互抱怨、責怪的現(xiàn)象也越加突出。
三、指導策略
1.積極肯定幼兒行為,包容差異性及可能性
幼兒的任何行為與特征都有其發(fā)展軌跡,其本身是具有獨特特征的完成個體和行為人,教師在實施觀察行為時,一方面要關注幼兒進步與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一面,肯定其成長,另外一方面不要輕易的否定幼兒的行為,過度的縱向比較,注意挖掘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及時調整相關策略,如游戲中出現(xiàn)收集行為、表征游戲時,按照以往教師的經(jīng)驗,希望第三種游戲行為(收集游戲、堆疊游戲)的幼兒做出改變。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經(jīng)過慎重思考,提醒自己不著急判斷哪一些幼兒行為是好的,不著急要求幼兒改變他現(xiàn)有的游戲狀態(tài)。再給幼兒一些與材料接觸的的時間,也再給自己一些觀察的時間,從幼兒的行為中去找亮點尋原因,調整游戲。
2.全面評價幼兒成長,強調個體與整體并重
教師在實施對幼兒的行為觀察的時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強調個體與整體的綜合考慮。不僅可以突顯重點,關注幼兒個別發(fā)展,同時也強調重視全面觀察,綜合評價。全面評價和分析幼兒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如上述構建游戲中,教師綜合從個體以及整體的角度反思了收集行為、表征游戲行為大量存在的原因,經(jīng)分析,其認為一是部分幼兒對接頭和管子之間關系的認識不夠,直接搭疊的建構對他們來說更簡單。二是提供的PVC水管有好幾種粗細型號,幼兒游戲時還要一一尋找配對,關鍵數(shù)量還不夠。因此教師第一時間做出了調整:首先購買大量同種粗細型號的管子和接頭。其次通過游戲后的分享,針對幼兒們提出的:“不夠堅固”“不小心踢到就散了”等情況,引導幼兒嘗試使用接頭連接管子,讓搭建物更牢固。再則提供游戲計劃本。為進一步建構,探索平衡支撐創(chuàng)造條件。
3.充分信任幼兒能力,注意問題的延伸與生發(fā)
幼兒行為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其面臨的問題也會逐漸尋找到解決方式,針對幼兒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一方面認真聽取了幼兒的意見,要給予幼兒實踐的時間,如在上述案例中,幼兒發(fā)明了很多種插緊的方法、在嘗試中幼兒還發(fā)現(xiàn)了合作的力量,隱含著數(shù)學圖形的概念等,同時教師鼓勵幼兒畫成游戲故事分享講評,并且用簡單的語言總結歸納,不僅是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也是將小部分幼兒的經(jīng)驗與集體分享總結的過程。幼兒們建構的方框不再會因為插接的技術問題而散塌,對于方框的結構特點也有了初淺的認識。
結語
總之,在本次實踐中,幼兒園借助PVC管搭建為載體,給予幼兒充分與材料互動的機會,教師通過觀察及時調整材料以支持幼兒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實現(xiàn)了加好的效果,一部分幼兒通過操作思考發(fā)現(xiàn)了建構穩(wěn)定結構的簡單方法;一部分幼兒對正方形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了一定的認識;一部分幼兒贏得了友誼。而整個案例的實施與教師對于幼兒行為的觀察密不可分,充分反映了對于幼兒行為觀察的重要性,希望對后期教師開展有關活動予以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