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
將《邊城》再次拿出來仔細閱讀時,筆者依然沉迷于沈從文恬靜活潑的語言情境中。但是于情節(jié)而言,筆者在讀完之后,內心竟然是恨恨的。爺爺彎彎曲曲、翠翠不表心意,讓并沒有現實人為阻礙的有情人也許永遠地錯過了。筆者亟待從中去尋找爺爺彎彎曲曲、反復確認的態(tài)度根源,也有意去注意翠翠感情流露的各種細微表現。爺爺這位滿經滄桑的可憐老人,原只是想要把他至愛的孫女交代給一個可靠的人。他極力安排翠翠的婚事,但是卻弄巧成拙,造成了很多的誤會。在這個探尋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小說中充滿了錯位,包括有意無心的心理情感錯位,人性美善的錯位,亦或心理與行為上的錯位等。正是這許許多多的錯位,將人物擺放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逼迫人物作出選擇,而造就了別樣動人與凄婉的情感體驗。
“錯位”理論是孫紹振老師文學理論的核心。他主要從文學形象的本位探究出形象的三維結構,認為文學形象是生活的特征、作家的個性或者感情的特征和藝術形式的特殊規(guī)范的三維錯位結構。進而從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心口錯位”理論推演出真善美錯位的理論。而情感邏輯在“錯位”理論中成為了聯結分析的主線。也就是說,情感錯位是最大的根源,也是我們進行錯位藝術分析的切口。曉蘇老師曾指出:“歸根到底都是情感的錯位,在具體的小說文本之中,情感錯位往往是一種復式結構,既有人物與人物之間橫向的情感錯位,更有一個人物在不同時空所呈現出來的縱向的情感錯位?!币虼耍P者在自我疑問解決的過程中,利用孫紹振老師的錯位理論,著重分析《邊城》中的錯位藝術,特別是人物的情感邏輯與情感錯位。
一、心理情感的錯位
“錯位”藝術在小說中主要表現為不同人物情感感知之間的多元“錯位”。在以往的小說敘事中,描寫愛情往往有兩種發(fā)展形態(tài):一種是男女相愛遭到家庭的反對;另一種是三角戀情或者多角戀情?!哆叧恰分写浯涞膼矍橐彩侨菓偾?,天保大老愛著翠翠,翠翠愛著儺送二老,儺送二老也愛著翠翠,但是大老先求婚,二老則面對碾坊的誘惑。雖然他們三個人不是形式主義者斯克洛夫斯基所說的愛情模式(A愛上B時,B覺得不愛A,A經過努力使B終于已經愛上A,A卻覺得不愛B了),但是沈從文把天保、儺送兩個手足兄弟設置為情敵,在這種情境下,大老愛而不得痛苦不已,殞命于“水鴨子也淹壞”的不幸中。而翠翠與儺送之間雖然沒有林黛玉對賈寶玉那樣的重重試探,但是相愛的人卻是同樣不能心心相印,同樣有著他者入侵的痛苦和不知所以的無措。
翠翠自兩年前的端午邂逅儺送,便開始了愛情的萌芽,但羞澀的少女并不會處理這突然而來的感情。這年的端午,儺送有意邀請翠翠和爺爺去自家吊樓上看劃船比賽。翠翠在吊樓上無意間聽到王鄉(xiāng)紳要以碾坊為嫁妝,著意儺送為女婿。翠翠心下迷亂、羨慕、生氣,“她當真仿佛覺得自己是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在生自己的氣”,這種情緒帶著一絲出身不好的自卑,又帶著惱人的醋意,于是,在迎面撞到儺送時,翠翠只是低著頭默不作聲,不回應儺送的話語。這種無心的不理會在儺送一方是一處情感的失落。于是,兩人的有意與無心的錯位導致儺送以為翠翠“心上早已有了一個人”,而自己的感情得不到翠翠的理會。
然而翠翠的不理會卻是無心的。她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在面對突如其來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緒時,稚嫩的她不知道是該快樂還是憂愁,她的羞澀和多思在所難免,她的沉默是不諳世事的懵懂。但是,在細節(jié)處卻可以窺探翠翠的真情。在上一年的端午,翠翠問爺爺“你的船是不是也在青浪攤?”是因為儺送那年端午在青浪攤;爺爺以笑話告訴翠翠,天保的兄弟在為你唱歌后,翠翠當真有一天便去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是朦朦朧朧的愛戀逐漸清晰了吧!是打算送虎耳草給心上人吧!這是翠翠美的極致,也是情的至極。汪曾祺曾說:“翠翠的愛情是一串夢”,總體上是可感的、堅定的,但是開始時朦朦朧朧,飄飄忽忽,他人甚至自己都無法明確心意。
天保因為走車路求婚失敗,走馬路沒有勝算,他選擇離開茶峒,選擇忘記上面的一切來成全弟弟和翠翠。帶著內心的掙扎和痛苦下船,卻不幸溺水而亡。對此,沈從文沒有過多的解釋,只因愛而不得的傷心和痛苦。儺送則將哥哥的死歸咎于爺爺的彎彎繞繞、曖昧不清。這時儺送仍然屬意渡船,但是哥哥的死一直橫亙在儺送和翠翠之間,加上翠翠的不理會造成了儺送心理的失落,爺爺的反復探尋也反而讓儺送心生不快。為此,有情人之間沒有過多的交流和表白,愛情擱置懸浮,只剩下無盡的不能預知的等待。
借用楊馬兵的話“爺爺先有卓見”,翠翠與儺送之間主要是因為有天保的愛恨參與而形成阻礙,而天保離開本是為成全兩人,如今溺水而亡,翠翠與儺送之間可以說沒有了人為的障礙。根據茶峒的傳統,家長不會過多干預子女的愛情婚姻,雖然順順心中不情愿,但“二老當真歡喜翠翠,翠翠又愛二老,他也并不反對這種愛怨糾纏的婚姻”。翠翠與儺送不得心心相印,互為所屬,更主要的正是因為兩個人在心理情感上的錯位。有意無心的錯位、得不到理會的誤解,讓兩個人的心意不能明朗。
二、誤會與偶然事變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曾提出過情節(jié)上的“突變”和“對轉”?!巴蛔儭笔谴蚱瞥R?guī),“對轉”則是向相反的方向變化。郁達夫在《論小說》中也提出“偶然事變”,視它為將人物打出常規(guī)的辦法?!哆叧恰冯m情節(jié)性不強,沖突不激烈,但就如沈從文自己所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樸素的善良難免產生悲劇?!毙≌f中不經意間到處充滿了不湊巧的誤會。
第一個誤會便是兩年前那個端午的晚上。翠翠看完賽龍船,在碼頭等爺爺來接自己回家。才聽到兩個水手談論河邊樓上妓女,而儺送二老捉了最后那只鴨子從水里走來,兩人邂逅。二老好意讓翠翠上他家樓上去等爺爺,翠翠以為他是那兩個輕薄水手中的一個,便罵了他而引起了二老的注意;儺送又因為誤會了翠翠那一句“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誤以為讓狗莫要向好人亂叫,便放肆笑著走了。翠翠后來知道被罵的人是儺送二老,一邊是感恩他的好心,一邊是羞愧。至此,兩人一次甜而美的相遇因為誤會而趣味十足,因了趣味而互生好感,愛情便因了這次邂逅而萌芽。
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次相遇,一年前的端午又同祖父去城邊河街看船,去順順家躲雨。不湊巧的是二老在青浪攤,想遇見的人不在這兒,卻認識了大老。大老對翠翠一見鐘情,而這一見鐘情也就是三人悲劇的開始。
大老和二老同時愛上翠翠,大老保媒不成,又與弟弟以唱歌作為公平競爭。十四的當晚,二老便在翠翠家對面的高崖上唱了半夜的歌,那歌聲打動著翠翠的心。大老在一聽到二老坦白心意后,他就知道馬路只有弟弟有份,聽到弟弟的歌聲,便決心黯然放棄。爺爺不知二老的心意,誤以為歌是大老唱的,還涎著臉皮夸他歌唱得“第一號棒”。此時的大老,簡直是被爺爺在傷口上撒鹽。
爺爺得知大老喜歡翠翠時又愁又喜,把順順家過來做媒的事跟翠翠說,翠翠起先誤以為做媒的是二老,表現出少女的嬌羞,待說出是大老后,翠翠默不作聲,神情是不愿意的,這就讓爺爺猜不透她的心思。爺爺企望翠翠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但是屢次試探翠翠均得不到明確的答復,只得打發(fā)媒人。就爺爺而言,不管是大老還是二老,都是值得翠翠依靠的人,一旦翠翠同意,便能成。但是老船夫認為這是翠翠自己的事,同時想到可憐的女兒,那樣不幸的命運,又不能不關心和積極地安排撮合。這就為順順三父子對老人的誤會作出了鋪墊。而作為讀者,我的疑惑也解決了,不是爺爺彎彎繞繞,而是爺爺弄不清翠翠的心意又不得不始終關心她的婚姻,一個善良可憐的老人!
大老天保意外去世,是整個愛情脈絡的轉折。在這個偶然事變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外部關系和情感關系都發(fā)生了變化。在這個偶然事變前后,順順父子對爺爺的曖昧態(tài)度和不干脆的為人產生了不滿,他們將天保的死歸咎于爺爺的不利索。那一個死去的人以一個凄涼的印象鑲嵌在父子心中,二老和順順對爺爺開始變得冷淡,而爺爺為了翠翠,反復打聽二老和順順的態(tài)度,這又使順順父子對爺爺的“好事”不能理解,并產生更深的誤會,以為老人所關心的是渡船或者碾坊上的物質攀附。最后的兩大打擊,一是以為二老選擇了碾坊,放棄了翠翠;二是順順冷漠地讓他不再干涉孩子們的感情。也就是說,爺爺為了避免翠翠遭遇同樣的情感不幸而極力奔走,安排翠翠的婚姻,到頭來反而弄巧成拙,將本有的希望都攪和成空。這在爺爺的心里形成的落空是毀滅性的,因此,爺爺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死去也就成了必然。但也正是這個偶然事變,讓我們在爺爺悲喜不跌、驚慌奔走中感受到他那對翠翠的那最動人的深深的愛,他全部思考和規(guī)劃的核心就是翠翠的幸福??!
三、外部行為和真實內心的錯位
另外一處動人的心理描寫仍然是爺爺的。就在爺爺同翠翠談了兩次大老做媒而得不到結果后,這位可憐的老人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不幸命運的重蹈覆轍。“老船夫猜不透這事情在這甚么方面有個疙瘩,解除不去,夜里躺在床上便常常陷入一種沉思里去,隱隱約約體會到一件事情——翠翠愛二老不愛大老。想到了這里時,他笑了,為了害怕而勉強笑了。其實他有點憂愁,因為他忽然覺得翠翠一切全像那個母親,而且隱隱約約便感覺到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運?!?/p>
老船夫擔心翠翠就像她的母親一樣,得不到生命感情上的幸福,而自己也沒有辦法護她一生。他此時的心里是害怕、是擔憂、是煩躁、是不安、是想否定卻冥冥之中仿佛能夠看到那種不幸。心里紛繁雜亂,但是他“笑”了。這個“笑”有點康德幽默理論中所說的“由于期待的落空而突然造成的意外的驚奇”,他仿佛看到了他的期待慢慢地變得微小。所以,爺爺的“笑”是勉強的“笑”,充滿了那么多的無奈,仿佛造化弄人而束手無策。它是哀嘆著的,近似流著淚的聲聲苦笑。這一段心理描寫與“笑”之間,雖然錯位不算很大,但是卻真實感人,寫出了人物復雜而真實的情感形態(tài)。
四、人性美善的錯位
沈從文在《邊城》里為我們構筑的是一個至美至善的茶峒小鎮(zhèn),小鎮(zhèn)人關心翠翠與爺爺這一對生活貧苦的爺孫,買酒買肉都可免費送;爺爺渡船不收一分錢,甚至追著喊著把錢退給渡船的人;即使是小鎮(zhèn)上的妓女,也可以無所謂錢。翠翠與爺爺感情深厚、儺送與天保并沒有因為是情敵而反目成仇,而在天保死后,儺送內疚不止。小說展示了湘西至善至美的人性和人情關系,他們都盡量地為對方著想,他們?yōu)榱顺扇硕攀肿约合胍臇|西,甚至自己心愛的姑娘,這是一種巨大犧牲,但也是一種無形的悲哀。天保大老本意離開茶峒,犧牲自己,放手成全二老和翠翠,但是無形中,他的死卻成了人物之間情感傾向轉變、人情發(fā)生隔膜和誤會的關鍵轉折處。《邊城》中的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毀滅了善良及善良的人本身的美好。爺爺同樣如此,想要用自己的愛去確保翠翠的未來,卻因為自己過分的關心使得結果適得其反;儺送為著哥哥死去內疚不安,也不再去表白心意。每個人都憑著良心和自然的感情以自己善良的方式去愛,去保護,但是每個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傷害。天保的死、老人的死、儺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儼然都是必然的,茶峒的人們就這樣善良地扛著自己的命運,平靜地過著日子。
五、《邊城》錯位藝術對教學的思考
《邊城》中這些讓故事曲折發(fā)展的錯位藝術,讓每一個讀者都跟隨著作家的筆觸悲喜交加。故事的結局、人物形象和真善美的人情,都如同仙樂繞梁三日而不能絕。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借用“錯位理論”,進行細致地尋找和分析文本中的錯位藝術,既能調動學生興趣和體驗,想必也一定能夠四兩撥千斤,讓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情感深刻了解,再配以想象補充體驗,就可以引導學生獲得文本中美好純凈的情感體驗了。
參考文獻:
[1]沈從文.邊城[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07.
[2]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4.04.
[3]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06.
[4]孫紹振,錢理群,蔡義江等.名家六十講——語文課上的文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07.
[5]汪曾祺.汪曾祺文集[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6]孫紹振.美的結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294.
[7]曉蘇.論當代小說的錯位結構[J].當代文壇,2015(05):160-164.
[8]薩仁圖雅.文學微觀研究的拓展與深化——孫紹振的“錯位”理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