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李榮,郇昌店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旨在將授課程序——“知識傳授”和“知識消化”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對調,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尋求更適合學生對于動作技術的學習和掌握的教育教學方式。
在體育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在網(wǎng)絡平臺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育技術技能的學習要點,自主歸納總結問題等方式開展信息傳輸和反饋;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探索并交流,教師與學生開展信息反饋,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升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時的動作技術水平,改進技術教學狀態(tài),提升技術水平與運動技能,培育學生的自信意識,努力做到讓學生在較少的課時實踐之中獲取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術,從而使得體育課程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質量。
體育課程教學方法會伴隨社會進步而不斷轉變并更新, 科技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慢慢讓體育課程教學方式變得更加豐富,這不僅是體育教學整體構架內的重要組成成分,同樣是最近幾年體育教學中研究最為廣泛的領域,屬于教學的基本要素。 參閱國內體育課程當前開展情況的研究報告,依照體育動作技術形成的機制,把新媒體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聯(lián)系起來,塑造的新時期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反饋教學模式實際運用到技術課程教學之中,研究并評估這種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程技術教學發(fā)揮的作用。
以江蘇師范大學2018級公共體育選項課選修學生為調查對象。以“翻轉課堂”在江蘇師范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中的開展運用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以“翻轉課堂”、“體育課”、“ 教學模式”、為主要關鍵詞,根據(jù)研究需要在中國知網(wǎng)進行檢索,以其中40余篇相關文獻為主要參考,研究了解國內外有關體育課程教學及翻轉課堂的進展,深入分析翻轉課堂在教學中運用的價值及局限性,發(fā)掘高校體育公共選項課在該模式上的適用性,對翻轉課堂引入高校體育課教學的模式再構建。
2.2.2 實驗法
樣本的選?。哼x取實驗與對照學生組,對兩組進行基礎素質水平情況摸底,確認條件相當且符合實驗對比要求,在同一公共必修課(瑜伽)項目中接受技術動作學習,一學期每周2課時,16 周,共計32學時課??己嗽u價要求相同,學期結束檢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2.2.3 訪談法
對蘇州大學、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等相關學校體育學專家、社會學專家進行訪談,就翻轉課堂模式應用、實施方法、實驗步驟等問題進行走訪調研,并對訪談結果進行歸納分析與系統(tǒng)的整合。
從江蘇師范大學2018級選修瑜伽的班級中隨機選取兩個班級,對兩個班級所有學生進行摸底調查和篩選,每班選出從未接受過瑜伽培訓或學習指導、相關基礎為零的20名學生。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體能測試表明,兩組學生在體能上無明顯差異。
實驗隨堂進行,課后的反饋采用微信、QQ交流討論,照片、視頻及時可靠,實驗操作并不復雜繁瑣,要求學生按照老師課堂的布置按時完成每堂課課后作業(yè)并上傳照片、視頻即可。對照組的學生,教師布置同樣的課后作業(yè),課后的完成情況無人監(jiān)督,不要求反饋。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每周課堂上課時間教師檢查上一周的作業(y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為大一新生,沒有缺課、冒名頂替等情況,整個實驗真實可靠。
隨機抽取的這40名公共體育選項為瑜伽的學生(不分男女),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20人,進行分組實驗,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由教師負責利用微信或QQ平臺建立實驗組教學群。實驗之初分別對這40名學生的縱叉離地值、坐位體前屈值進行測評。通過一學期32學時的翻轉課堂教學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之后,再分別對這兩項指標進行測評。
瑜伽課的教學內容為:一套基礎流瑜伽課程:山式+立式前屈式+板式+眼鏡蛇式+下犬式+立式前屈式+山式,每周2學時,共16周,兩個組的教學過程同步進行,授課場地、講授內容、授課教師、課程進度安排均相同。課程結束后對這套動作進行考試打分。
對照組的學生采用常規(guī)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明確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目的——課堂教學進行動作的講解、示范、糾錯——布置課后作業(yè)。
實驗組的學生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明確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目的——梳理并設計和錄制課程視頻,上傳至教學平臺,課堂上進行演示講解——布置課后作業(yè),并督促學生錄制練習視頻及時上傳至教學平臺——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給予評價和糾錯分析。
在完成32學時的教學任務后,根據(jù)江蘇師范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兩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坐位體前屈值、縱叉離地值、瑜伽套路等。
3.2.1 瑜伽選項課基本功成績比較
瑜伽的練習功效是世界公認的,通過長時間的瑜伽練習可以幫助練習者伸展身體、放松身心、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在瑜伽練習中,練習者根據(jù)自身條件進行相應的瑜伽體位練習,瑜伽體位的難度劃分為不同等級,隨著級別的提高,對練習者的柔韌、力量、耐力等的要求也會逐步提高。身體素質中的柔韌素質、身體的伸展力作為評價瑜伽鍛煉效果的很重要的指標之一,這不僅是瑜伽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所在。也是瑜伽教學的主要內容,通過練習者的長期練習,能反映練習者的基本身體素質,又能反映練習者的內在素質。本研究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坐位體前屈值、縱叉離地值兩項指標進行比較。實驗前實驗組的坐位體前屈平均值為12.4cm,對照組為12.8cm;實驗組縱叉離地值平均值為6.7cm,對照組為5.9cm。實驗后實驗組的坐位體前屈值平均值為15.6cm,對照組為13.3cm;實驗后實驗組的縱叉離地值平均值為3.7cm,對照組為5.3cm。從實驗結果對比來看,實驗組在實驗前后兩項指標均變化顯著,成績均有較大提高。而對照組兩項指標也有小幅度上升但變化不顯著。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課上課后的練習都有教師的參與指導和督促,練習次數(shù)、頻率、時間等的增加都對學生基本功的提高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而對照組的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練習,練習時間、頻率、次數(shù)均得不到有效保障,雖然教師同樣布置課后作業(yè),但是由于缺乏監(jiān)管,師生間課后基本零互動,多數(shù)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完全靠自覺和興趣,作業(yè)質量不能保證,因此是造成對照組成績不高的主要原因。
3.2.2 成套動作完成情況比較
根據(jù)江蘇師范大學公共體育瑜伽選項課大綱的要求,大一新生要完成一套基本瑜伽課程,即完成山式、立式前屈式、板式、眼鏡蛇式、下犬式的動作串聯(lián),要求整套動作要流暢不“拖泥帶水”,每單個動作要控制到位、充分伸展、保障停留時間。學生按點名冊順序進行考核,教師現(xiàn)場給予打分。總分為30分。結果如下:對照組考核均分為24.6分,實驗組的考核均分為27.5分。換算百分制即:對照組的考核均分為74分,實驗組的考核均分為83分,實驗組通過一學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督促作用明顯,教學效果顯著。
3.3.1 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
教師預先對學生進行教學任務布置,課堂上進行個性化指導,課后利用網(wǎng)絡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規(guī)范指導、解疑釋惑、及時糾錯,根據(jù)學生較為集中的問題逐步完善教學設計。
3.3.2 更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解決了單純課堂教學的限制,對于一些由于事假、病假不能上課的學生來講,可以及時有效地彌補缺失的課程。練習的節(jié)奏、頻率或次數(shù)均由自己做主,及時彌補或有效增加練習強度和密度。
3.3.3 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自律性
在大學公共瑜伽選項課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發(fā)并拓寬新的教學資源,彌補課堂授課的單一性,讓學生在手機視頻中看到老師、看到同學、看到自己,有效對比,增進感情、提高興趣;及時、按時打卡更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律性。學生對課后練習更加期待,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強了。
3.3.4 更為利于提高學生技術動作的完成質量和學期考核成績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課時數(shù)、上課時間、上課人數(shù)以及學生課余鍛煉時間和主動性的不可控性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對所學動作無法達到熟練掌握,教師于每一堂課后將當堂課的動作視頻發(fā)至該群,并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利用群里的視頻自覺練習動作,并上傳練習的視頻,教根據(jù)學生的視頻動作完成情況給予糾錯或糾誤,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動作的情況為下次更好的完成動作提供依據(jù),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入群提問,教師及時予以解答。
圖一 公共體育選項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雛形構建
這種教與學模式的再建,表明雙方互動關系的再建,它不僅僅是教學技術、動作技能的單方傳送,更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互動,是“教授(師)——接受(生)——學習(生)——詢問(生)——解答(師)——促改(師)——思(師)——改進(生)”一種良性教學相長的教育教學行為。
學生通過視頻學習與學習反饋,及時與教師反饋溝通,獲取類似私教的一對一問題解答,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與掌握每個學生個體技術缺陷或理解困惑,針對性指導;平臺構建的互動交流能夠交換不同的理解意見,對問題與解答留下語音或視頻資料,使學生重復強化接收老師的針對性指導意見,反復揣摩學習,更好的改進所學技術動作。于老師而言,能夠較為方便地對每個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及時總結共性與個性問題,鼓勵學生對于問題積極討論,一方面集合多視角多方向的問題思考,一方面又可以是課堂延伸、學生雖然來自不同院系,卻可以通過體育課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交流與合作。
教師組織利用網(wǎng)絡平臺與學生進行課程反饋,形成“課堂教學——強調重點——分解難點——啟迪想法——集思廣益——學識反饋————強化練習——效果評價”的教考流程。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適當適合地安排教學進度。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情況指出難點,教學互動解析重難點,處理學生共性及個性問題。在運用平臺實施時針對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技能、辨析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提高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學生課內外運動實效;追求體育課堂及課后運動的科學性,避免翻轉課堂異化形成“設計方案—實驗對照——跟蹤測評——信息反饋——改進修訂”的模式再構建。
在實施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網(wǎng)絡信息交流平臺課后反饋干預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保持教師和學生延續(xù)性、一貫性,即固定教師教導固定學生群體;利用網(wǎng)絡信息交流平臺與傳統(tǒng)的教學要相輔相成,兩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相互配合,取長補短;改善傳統(tǒng)單一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減輕技術考試考核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