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寶
拓展教學是相對于夸美紐斯所倡導的“課堂教學”理論而言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超越了單一教材用書的形式與內(nèi)容限制,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多元認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補足或完善教材內(nèi)容,強化學生的認知深度。拓展教學是輔助和補充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引導學生基于有限教材內(nèi)容的拓展探究和學習的方法,包括圍繞教材知識和文本進行的拓展性閱讀、探究和辨析等。
一、拓展教學對常規(guī)教學的輔助
拓展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輔助方式,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保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拓展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還有兩個顯著差異:其一,拓展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被放大,脫離了教學大綱和教案的約束,學生的想象更為自由、思維不易僵化,學生間的思維碰撞更容易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其二,拓展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實踐性更強,與常規(guī)教學的背誦、定向理解不同,拓展教學允許學生采用任何已知方法、已學理論和思想來思考、分析和訓練,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其對語文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也會更強。
如在《短歌行》的學習中,學生僅借助課文注釋很難了解曹操人物特點、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也就很難理解作品內(nèi)涵,而通過《三國志·魏書》的白話文譯本選讀等了解人物和時代背景就可以彌補上述問題。綜合而言,一般的語文拓展教學應當圍繞基本教學內(nèi)容展開,借助與學習內(nèi)容有關(guān)聯(lián)及有導向性的拓展材料來解決學生學習的障礙和疑問。
又如在《雷雨》一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熟悉主要故事情節(jié),這樣才能夠讓學會對人物形象及思想性格、戲劇沖突有更好地理解,但學生缺乏對當時社會的認識,很難理解作品表現(xiàn)出的“未來美好卻短暫,希望不可期”的時代悲觀;節(jié)選的劇本也很難完整展現(xiàn)曹禺對人物形象的定位以及當時中國話劇發(fā)展的特點。對此,教師可以引入民國時期社會基層生活的紀錄性文獻、影片,并組織學生自主閱讀完整劇本(或利用課余時間觀看話劇視頻),使學生對作品的背景產(chǎn)生更深刻的理解,由此利用拓展學習資料深入探討作品思想,有助于學生對這個悲劇故事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更為透徹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時代悲劇。在有明確目標導向的拓展學習中,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這種相對寬松的學習方式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新課標對拓展教學的要求及定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意識的發(fā)展,重視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其本質(zhì)要求是讓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并培養(yǎng)學生用語文學科知識解決學科問題、跨學科問題和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這種綜合性的應用能力必須重視學生的自主實踐,而拓展教學恰恰符合這一需求。由此,教師可以結(jié)合新課標要求對拓展教學功能做如下定位。
第一,調(diào)動學生探究和應用的興趣并培養(yǎng)其主動學習的意識,如學習《荷塘月色》時可以《小塘春色》為拓展閱讀材料,對比兩篇文章在景色描述與情境構(gòu)建中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興趣。
第二,強化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高中生語文能力結(jié)構(gòu)中語言和語法應用能力普遍較好。如高二必修三議論文的寫作入門難度高,教師可以選擇典型議論文(如高考滿分作文)做拓展寫作訓練,通過逐步解析論點、論據(jù)排布、論證方式等逐步熟悉議論文寫作。
第三,拓展學生語言和文學學習的視野,大量閱讀體裁各異的文學作品。比如在學習高一必修二抒情描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同主題的中國詩歌、西方詩歌、散文詩、散文等拓展閱讀材料,通過大量對比閱讀感受不同體裁文章的情感表達策略,使學生體會語言特色,感知其在人文學科、社會文化發(fā)展等領(lǐng)域的價值。
三、新課標下拓展教學的實施策略
目前,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拓展教學中會普遍采用模式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文思想探究的過程中回溯歷史,再從中提取可以補充課文內(nèi)容的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這種模式最容易出現(xiàn)過度解讀的情況,比如在《詠懷古跡·其三》的學習中,教師分別通過荊門在歷史上的重鎮(zhèn)地位、昭君身死異域的凄涼遭遇、漢元帝的傷懷之情來輔助解讀作者思想,這種分析更多的是在補全學生缺失的歷史知識,并不能很好地揭示杜甫創(chuàng)作此詩時的內(nèi)心感觸。如果換用胡震亨在《杜詩通》、楊倫《杜詩鏡銓》中的評注來做拓展閱讀,則更容易幫助學生從作者的角度理解全詩的意境,真正讓學生理解杜甫懷古詩歌“篇終接混?!钡乃囆g(shù)魅力。
具體到拓展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也要避免將拓展內(nèi)容簡單地拋給學生,還應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在《詠懷古跡》的拓展學習中組織學生集中閱讀多個不同的詩歌評注,在閱讀的過程中分享各自的理解(包括對評注的理解和對原詩的理解),由此幫助學生開拓新的思考方向和角度,在分享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對闡述方式進行調(diào)整和完善,這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與應用水平。
一般來說,教師應該在學生有顯著探究欲望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展現(xiàn)了一個富有戲劇性且極具歷史代表性的故事,文章中出現(xiàn)了大量文言文實詞、虛詞,其中虛詞在表現(xiàn)故事的矛盾沖突等方面有明顯幫助。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對課文的敘事內(nèi)容產(chǎn)生較高興趣,容易忽略本課重點學習的文言實詞、虛詞,對此,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后簡述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廉藺相較的歷史背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而、之、因、且等虛詞的意義及其在文言表達上的巧妙性。由此可進一步組織學生拓展學習,如將《屈原列傳》等內(nèi)容、形式與課文一致的文學作品作為拓展學習素材,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并設計文言文翻譯、閱讀理解、虛實詞用例分析等課外學習任務,規(guī)避課文類型、體量的限制(比如課后仍以課文為基礎設計練習題,雖能加強學生記憶,但不一定能強化學生對詞性的理解),真正從應用層面加強學生對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理解,提升學生認知和正確解讀虛詞的能力。這種拓展訓練的優(yōu)勢在于將重難點知識、學生興趣和實踐訓練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對重點知識形成有效遷移,強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拓展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新課標要求下,拓展教學更適合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更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教師應該確保拓展學習的導向性,明確拓展學習對教材學習的輔助關(guān)系;抓住特殊時機,促進學生認知遷移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貴州省思南縣第六中學(5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