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峰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部分課堂對待學生“錯誤”的3種典型現(xiàn)象,并以新課教學為例,探討了在實際教學中,撇開生硬的糾正,通過合理引導或設置,把學生的“錯誤”演變?yōu)檎n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讓錯誤成為一種經歷、一種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新課概念的學習。
關鍵詞:錯誤資源;新課教學;高中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0)8-0067-3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筆者在多年的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處理這類錯誤時,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方式:(1)“蜻蜓點水式”——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輕輕地一帶而過,不深入剖析學生錯誤的原因,錯失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的時機;(2)“強扭式”——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也許是怕影響學生獲取正確的知識,往往會采用“直接”的方式把學生拉回教師設定的情境或預設的答案之中;(3)“延后式”——這部分教師可能受制于“教學課時”或“教學既定任務”,往往采用推后的方式,即告知學生“以后再說”而繼續(xù)開展教學任務。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科學就是學習嘗試錯誤,并在受挫時不斷奮進的過程。誰不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誰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1]。顯然,從加強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看,錯誤資源不能“止”于錯誤,即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其產生的原因,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認知上存在的缺陷,在師生、生生、生本對話中,在學生自我反思、不斷嘗試中,最終獲取新知,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理解和掌握物理方法,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的關鍵能力。本文就以新課教學為例,談談錯誤資源有效使用的具體做法。
1? ? 利用已有錯誤,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來自其自身的觀察、反思,是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驗通過自我邏輯推理而得。已有錯誤往往是學生真實的認知,是其真實水平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利用好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往往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
在《自由落體運動》一節(jié)的新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入課題?筆者認為,可以依托學生基于生活的觀察入手,設計以下 “問題鏈”:(1)你觀察過落體運動嗎?有何特點?(2)以學生身邊的小物品,如紙片、橡皮(或筆蓋等),讓兩者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讓學生觀察并表述現(xiàn)象?(3)教師追問:下落中,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嗎?(學生討論)(4)教師模擬實驗:紙團和橡皮同時同地下落,觀察現(xiàn)象;(5)通過兩次實驗對比,學生展開討論。
從學生生活觀察入手,針對學生錯誤的前概念——“重快輕慢”出發(fā),通過“問題鏈”,層層展開學生的錯誤,利用“比較”的手段,凸顯出問題癥結所在,從而為后續(xù)問題的開展作鋪墊;利用教室內學生身邊的一些文具用品,開發(fā)其實驗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課堂參與度。
2? ? 引發(fā)常見錯誤,強化物理觀念
筆者在教學觀察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所有問題的學習中,最怕的就是概念的學習,存在問題最大的也是物理概念部分。原因有兩點,首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忙于趕進度,在學生“易錯難辨”處停留不足,用時不多;二是各類的練習題尤其是考試,重視的是應用,對概念考查涉及不多,這給學生一個錯覺——概念不重要?;诖耍ㄗh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錯誤,針對學生概念理解上的不足,通過比較、討論、反思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在《加速度》一節(jié)的新課教學中,學生依據(jù)自身的觀察、體會,以及通過其他事件和現(xiàn)象的類比,能夠比較容易地辨析清楚“速度大”和“速度變化量大”。但對于正確理解“加速度大小”和“加速度方向”的物理意義存在一定的錯誤:(1)加速度大,他們就認為“速度大”“速度增加的多”或“速度增加的快”;(2)加速度方向,學生常會把它作為判斷加速或減速的依據(jù),即認為加速度為正即加速,加速度為負即減速。特別是第二類情況,學生受思維定勢影響的情況較嚴重。為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情境,如“高空勻速運動的飛機,其加速度多大?”“汽車啟動時,有沒有加速度?”“汽車在3 s內,速度由10 m/s增加到20 m/s,計算其加速度?”“汽車在2 s內,速度由15 m/s減為5 m/s,計算其加速度?”
上述四個問題形成對比,學生思考后再進行小組討論,通過比較來解決思維上認知的錯誤。當然,第二類情況也可以通過圖形加以強化,如畫出汽車加速和減速兩類情況下速度與加速度的矢量圖。在這一方式下,通過文本描述和圖形顯示,利用比較的手段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3? ? 預設典型錯誤,顯化方法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常有這樣的感覺:這個問題講過很多遍,講的很清楚,為什么學生還會時不時出錯?筆者通過反思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分析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本質原因在于教師講的太多、學生思考的太少。學生沒有注入自身的思考,又怎么理解、貫通。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先預設學生的典型錯誤,通過開展“評錯議錯”活動,在討論中提升學生的辨析能力,促進學生內化知識和方法。
在高二《磁場? 安培力》一節(jié)的習題課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設計以下習題“一長為l、質量為m的導體棒,兩端用長度也為l的兩根輕軟導線懸吊在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且方向豎直向上。當未通電時,導線呈豎直狀;當通以恒定電流I后,導體棒向外偏轉且最大偏角為θ,求此時的電流I”。
實際教學中可以設置以下兩種典型錯誤:
(1)當最大偏轉角為θ時,導體棒受力平衡,有tanθ=■=■,得I=■;
(2)導體棒向外偏轉過程中,導線拉力不做功,則由動能定理得BI(lsinθ)2-mgl(1-cosθ)=0,得I=■。把這兩種典型錯誤拋出來,讓學生“找茬”。
上述案例,涉及了視圖轉換、結合受力分析過程等方法,這些方法是處理物理問題必備的方法,在教學中需要通過“顯化”的方式加以強化。上述的教學設計,通過“預設”錯誤,搭建討論、辨析的平臺,從課堂效果看,學生討論熱烈,在思維碰撞中加深了對處理物理問題方法的認識。
4? ? 放大遷移錯誤,提升關鍵能力
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物理量或物理符號會在不同的情境和知識點中出現(xiàn)。若僅是符號相同而代表的物理意義不同,教師只需強調其含義即可;若代表的是同一個物理量,但在不同的物理問題中其內涵存在細微差別的話,此時教師應抓住這一個學生易犯錯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沖突情境,讓學生“已有的認知”與新情境“對接”,在思維的“碰撞”中,辨析概念,分清內涵。
例如,在《電磁感應》一章中涉及了一個重要的公式:E=BLv。在新授課階段,一般教師均會強調公式中涉及的速度v在該公式中特指“有效切割速度”。如何理解有效?“直接告知”的方式既不能幫助學生理解公式,又不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記憶。筆者認為,此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放大”學生的錯誤。例如,可以設計以下兩個情境圖。圖1中,磁場和導體棒均向右運動,速度各為v1和v2,追問三個問題“若v1=v2,則切割速度為多大?若v1>v2,則切割速度為多大?若v1 上述設計中,通過給定的情境,提供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方法,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在試錯中加深對物理量內涵與外延的理解;通過具體問題的解答,引導學生內心深處的“錯誤認知”與“正確理解”發(fā)生“思維碰撞”,在“碰撞”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當然,具體教學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切割”不甚理解。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手邊的兩支筆模擬“切割”情境,通過“顯化”的方式,有助于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 學生的錯誤解答、認識等之所以能夠稱為資源,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教學中,教師敏銳捕捉“錯誤”,通過“引發(fā)”“預設”“放大”等方式,合理使用“錯誤”,從而使得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解決“錯誤”中生長、生成,最終實現(xiàn)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華.巧用錯誤資源? 提高教學效率[J].化學教與學,2014(1):21-22. [2]劉愈.小學科學概念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6(22):65-66. [3]嚴曉松.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學生錯誤資源的合理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6(11):15-16. (欄目編輯? ? 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