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學院,山東 菏澤 274000)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教育界研究的新寵,也成為高校教學改革探索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行政管理學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的諸如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更加凸顯,其枯燥理論的講解與新時代下學習強調學科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現(xiàn)實的碰撞、學分壓縮的趨勢與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都決定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引入線下傳統(tǒng)教學與線上網(wǎng)絡化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課程教學效果評價不僅包括教的效果,還包括學的效果,教學效果的評價基礎應是完善的教學全過程?;旌辖虒W模式將多種形式的面對面課堂教學與教師引領下的課下在線學習有機整合,其教學過程包含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資源建設、面對面課堂教學、課下的監(jiān)控指導和學生線上、線下資源的學習與互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學效果的評價范疇不應再停留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應擴展到教學全過程。
行政管理學既是一門基礎性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結合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將《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基本流程設計為簡易知識點、重難點、知識點應用三個項目,簡易知識點對應課程的線上講授教學,重難點和知識點應用對應于課堂教學。在線上教學中,學生需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上所列內容,完成教師設定的任務點學習,并將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提交至學習平臺中的班級群,學習委員及時將這些疑惑整理歸納,形成課前自主學習反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進行解答,然后進行重難點內容的講解和知識點應用的分析。課后,要求學生復習所學知識點并及時完成相應作業(yè),并將疑惑提交至學習平臺中的班級群,由教師線上解決。
本課程是面向大一第一學期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必修基礎課,對大一新生采用混合式教學改革可以更新他們對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認識,線上線下教學可以擴展本課程的理論深度和寬度,為了檢驗混合式教學效果,需要建立評價機制進行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構建混合式教學效果評價機制需要網(wǎng)絡平臺做支撐。借助于“超星”平臺,行政管理學課程在本系行政管理專業(yè)的學生中進行了混合式教學探索,截至目前,此課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實施了兩年。根據(jù)混合教學模式下對教學效果評價的新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擬定了行政管理學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線上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分為課前和課后兩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課前來說,教師占70%,學生占30%。教師所占的70%主要是包括百分之四十的課程資源建設的豐富全面性和百分之三十的課程資源建設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其中課程資源建設的豐富全面性主要由課程的視頻資源建設情況、電子大綱的建設情況、電子教案的建設情況和任務點的分配是否合理四個方面組成;學生所占比重主要是指在線學習情況,其中包括有效在線學習的時間和次數(shù),完成在線學習任務的質量等。課后環(huán)節(jié)是由教師在線答疑和學生在線反饋兩個一級指標構成,主要是評價師生能否及時地互動解決問題。線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詳見下表。
線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對教師來說,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既要掌握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技能,也要學會新模式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能,這不僅較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使教學效果的評價更加復雜。課程資源的設計、在線答疑、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等都需要花費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者混合式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而言變革程度較大的工作,教學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考慮到時間因素,根據(jù)教學改革呈現(xiàn)的時間來合理制定評價時效。就筆者看來,課前,課程資源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更新等在實施混合式教學前三年將花費教師極大的時間和精力,一旦當網(wǎng)絡資源建設完畢,后續(xù)的完善花費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少,所以,將教師的權重設為70%,學生的權重設為30%。課后,主要是由學生消化和吸收線上和課堂知識,將生師比設為7:3。課堂上師生互動才能更好地理解重難點,故將師生比設為5:5。一級指標比重的設置詳見上表。
混合式教學貫穿教學全過程,對應教學效果的評價主體和方法就要求多樣化,評價主體包括校內督導組、教務人員、相關專業(yè)教師同行、學生等,不同的評價主體,由于參與的教學時間段不同、認知水平不同、關注的重點不同,選擇的評價指標和確定的權重也有所不同和側重。對于督導人員而言,主要承擔課堂教學內容的監(jiān)督、指導功能,對課前、課下在線教學環(huán)節(jié)參與和了解不多,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課堂教學各方面。對教務人員來說,主要通過查看教學日志監(jiān)督評價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的符合度,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與教學大綱的契合度,以及通過日常巡查評價教師遵守校紀的程度。對于相關專業(yè)教師同行來說,因為是相近專業(yè)或本專業(yè)人士,他們對待評專業(yè)的教學要求較為熟悉,對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選擇有更清晰的了解,借助于“超星”平臺,可以通過登錄自己賬號查看本課程,了解在線教學的運行情況,通過隨堂聽課評價課程設計和內容是否符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線上資源與課堂內容前后銜接是否緊密等。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參與教學全過程,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效果的直接檢驗者,主要是從知識和技能的獲得、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評價課程教學效果。在對評價主體進行權重賦值時,考慮到專家督導人員業(yè)務精、教學經驗豐富,能有效地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之處,將專家督導評教在這四種評價主體中所占比重設為最高,其次是相關專業(yè)同行,再次是教務管理人員,學生所占比重最少,原因是雖然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但他們在評教的認知和認真程度方面都有待商榷。所以依次將評價主體的權重設為3.5:3:2:1.5。
督導人員一般是通過現(xiàn)場聽課用評分表進行評分,教務人員多是通過查閱教學資料評價,相關專業(yè)教師同行和學生評價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資料,根據(jù)上述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加權評分法對評價指標權重及評價結果進行計算分析。將二級指標所有有效回答的平均分作為該項指標的最終得分,二級評價指標采用百分制計算。二級指標得分乘相應比重得出一級指標結果,一級指標結果相加再乘相應比重得到教學對象的得分,教學對象得分相加得出課前、課后和課堂得分,混合式教學評價效果就是比較每個待評教師的這三項得分。
引入混合教學是為了利用先進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本文對行政管理學混合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效果評價進行了探討。受自身水平的限制,該評價指標體系可能會存在指標或權重設置不當之處,還需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修改完善,制定出切實符合本課程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