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石,胡 飛
(蚌埠學(xué)院藝術(shù)設(shè)計學(xué)院,安徽蚌埠 233030)
《閑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李漁所作的關(guān)于戲劇藝術(shù)及生活藝術(shù)的筆記體著作,內(nèi)容包括詞曲、演習(xí)、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等八個部分[1]。該著作充分表現(xiàn)出李漁極高的藝術(shù)造詣和生活審美情趣,林語堂稱該書為“中國人生活藝術(shù)的指南”。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漁對涉及造園、房舍、窗欄、墻壁、聯(lián)匾、山石等方面的居住生活空間設(shè)計進行了闡述,這些獨創(chuàng)的設(shè)計無疑是其才、情、思三者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堕e情偶寄·居室部》里既有李漁關(guān)于設(shè)計的自我陳述,又有對于當(dāng)時設(shè)計現(xiàn)象的批評與評價,更體現(xiàn)出其居住生活空間設(shè)計的審美原則。
《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說:“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保?]“戶”的引伸義泛指門,“牖”泛指窗,“室”則可泛指房屋。如果房屋無門無窗,人無從進出,也無法采光和通風(fēng),這樣與外界隔絕的空間顯然不適合人居住。門窗對于居家生活空間極為重要,然而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僅是指出房屋設(shè)置窗子的必要性,卻沒有道盡窗的全部功能。李漁則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描述了窗的妙用,使人大開眼界。
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李漁暢談如何利用窗來營造詩情畫意的審美享受。他在西湖邊居住之時曾想過設(shè)計制作一艘游船,造型可與其他游船無異,唯獨希望窗子樣式別出心裁。他理想中的游船窗子應(yīng)如此設(shè)計:“四面皆實,獨虛其中,而為‘便面’之形。實者用板,蒙以灰布,勿露一隙之光;虛者用木作框,上下皆曲而直其兩旁,所謂便面是也。純露空明,勿使有纖毫障翳。是船之左右,止有二便面,便面之外,無他物矣。”[3]170
“便面”是古代的一種扇子,因為扇子可遮臉,于是“便面”成了扇子的別稱[4]。李漁所稱“便面”之形即為扇子形狀,他建議在船的兩側(cè)各開扇形窗一個,窗框由四根木條制成,上下彎而兩邊直,窗框內(nèi)空無一物。除窗框之外,船體兩側(cè)都用木板封起來,再蒙上灰布,避免讓光線透進來。人在游船中通過兩側(cè)的扇形窗觀賞外面的景色,如同欣賞一幅會動的山水風(fēng)景畫:“坐于其中,則兩岸之湖光山色、寺觀浮屠、云煙竹樹,以及往來之樵人牧豎、醉翁游女,連人帶馬,盡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圖畫。且又時時變幻,不為一定之形。非特舟行之際,搖一櫓,變一像,撐一篙,換一景,即系纜時,風(fēng)搖水動,亦刻異形?!保?]170
游船扇形窗的妙趣之處不僅在于船內(nèi)人可觀窗外景,同時,船外人也能透過窗子目睹船內(nèi)人的風(fēng)雅之事,如同賞鑒扇面人物畫(見圖1)。游船內(nèi)外形成了審美的互動:“此窗不但娛己,兼可娛人。不特以舟外無窮之景色,攝入舟中,兼可以舟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幾席杯盤,射出窗外,以備來往游人之玩賞。何也?以內(nèi)視外,固是一幅便面山水;而以外視內(nèi),亦是一幅扇頭人物。譬如拉妓邀僧,呼朋聚友,與之彈棋觀畫,分韻拈毫,或飲或歌,任眠任起,自外觀之,無一不同繪事?!保?]170-171
圖1 《閑情偶寄·居室部》插圖:船外望船內(nèi)
李漁認為設(shè)計制作這樣絕妙的扇形窗并不需要花費很多錢財,遠比有些人一味重金尋求新異的做法要高明:“而便面之制,又絕無多費,不過曲木兩條、直木兩條而已。世有擲盡金錢,求為新異者,其能新異若此乎?”[3]170這里既體現(xiàn)了李漁自信的性格,也彰顯了其設(shè)計價值觀和內(nèi)在尺度。
由此可見,李漁善于運用巧思妙想來分析和創(chuàng)造事物,注重實現(xiàn)功能性、審美性和象征性的有機融合,在設(shè)計上主張避奢趨儉,把經(jīng)濟實用與變通求新作為居住生活空間設(shè)計的重要審美原則。
節(jié)約資金與減小制作施工復(fù)雜度始終是李漁進行空間創(chuàng)新設(shè)計的前提,他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明確表達對奢侈浪費的反對:“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dāng)崇儉樸,即王公大人亦當(dāng)以此為尚……凡予所言,皆屬價廉工省之事,即有所費,亦不及雕鏤粉藻之百一?!保?]157
就房舍而言,李漁認為住宅如同衣服,其設(shè)計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使用者冬暖夏涼。他批評富貴人家把房子建造的過于高大壯觀以致于未能滿足基本功能需求:“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衣貴夏涼冬燠,房舍亦然。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壯則壯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登貴人之堂,令人不寒而粟,雖勢使之然,亦廖廓有以致之;我有重裘,而彼難挾纊故也。”[3]155
李漁主張富貴人家蓋房子要與人相稱,即考慮空間尺寸與主人家體型的匹配度,否則花費巨大卻產(chǎn)生負面的觀感錯覺。他說:“吾愿顯者之居,勿太高廣。夫房舍與人,欲其相稱?!挂徽芍?,綴以二尺三尺之樹;一寸之馬,跨以似米似粟之人,稱乎?不稱乎?使顯者之軀,能如湯文之九尺十尺,則高數(shù)仞為宜,不則堂愈高而人愈覺其矮,地愈寬而體愈形其瘠?!保?]155李漁認為,房子建得太高大,就顯得人矮小,建得太寬闊,就顯得人孱弱。他建議把房子建小一些,這樣既能節(jié)省開支,也能提升居住效果,體現(xiàn)了他講究經(jīng)濟實用的設(shè)計審美原則。
至于清寒讀書人的房子因太窄小而過于寒酸,如何接待來訪賓客的問題,李漁也給出建議:“處士之廬,難免卑隘,然卑者不能聳之使高,隘者不能擴之使廣,而污穢者、充塞者則能去之使凈,凈則卑者高而隘者廣矣?!保?]155-156李漁自己始終奉行這樣的生活守則:“吾貧賤一生,播遷流離,不一其處,雖債而食,賃而居,總未覺稍污其座?!保?]156他還在《閑情偶寄·居室部》里專門設(shè)置《灑掃》一目,分享自己打掃房屋的各種訣竅??梢?,他勤于日常居家的清潔工作,確實保持了良好的生活習(xí)慣。他認為,即使房子窄小,但如果干凈整潔,仍顯簡約雅致,講究灑掃并不增加生活成本支出,卻達到了提升房子居住使用體驗的效果。這凸顯了李漁所追求的經(jīng)濟實用的審美原則。
然而,光靠灑掃并不足以維持房屋整潔清爽,比如文人寫文章和婦女刺繡時,都會不斷產(chǎn)生垃圾雜物,無暇及時清理的話還是會凌亂不堪。李漁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又設(shè)《藏垢納污》一目,以闡述如何徹底解決房間的臟亂問題:“欲營精潔之房,先設(shè)藏垢納污之地。且如文人之手,刻不停批;繡女之躬,時難罷刺。唾絨滿地,金屋為之不光;殘稿盈庭,精舍因而欠好。是極韻之物,尚能使人不韻,況其他乎?故必于精舍左右,另設(shè)小屋一間,有如復(fù)道,俗名‘套房’是也。凡有敗箋棄紙、垢硯禿毫之類,卒急不能料理者,姑置其間,以俟暇時檢點。此房無論大小,但期必備。如貧家不能辦此,則以箱籠代之,案旁榻后皆可置。”[3]163李漁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在房間旁邊另置雜物間,暫時堆放廢物垃圾,等閑暇時再去清理;如果沒有條件,可用箱子或籠子放在書桌旁及床后代替。李漁既重視生活質(zhì)量又懂得量力而為,務(wù)求在能力范圍內(nèi)達到預(yù)期效果,這顯然是遵循經(jīng)濟實用的審美原則。
在收納雜物方面,李漁認為,可以利用天花板與屋頂之間的空間做收納儲物柜。他在《藏垢納污》一目中這樣說道:“常因屋高檐矮,意欲取平,遂抑高者就下,頂格一概齊檐,使高敞有用之區(qū),委之不見不聞,以為鼠窟,良可慨也。亦有不忍棄此,竟以頂板貼椽,仍作屋形,高其中而卑其前后者,又不美觀,而病其呆笨。予為新制,以頂格為斗笠之形,可方可圓,四面皆下,而獨高其中。且無多費,仍是平格之板料,但令工匠畫定尺寸,旋而去之。如作圓形,則中間旋下一段是棄物矣,即用棄物作頂,升之于上,止增周圍一段豎板,長僅尺許,少者一層,多則二層,隨人所好,方者亦然。造成之后,若糊以紙,又可于豎板之上裱貼字畫,圓者類手卷,方者類冊葉,簡而文,新而妥,以質(zhì)高明,必當(dāng)取其有裨。方者可用豎板作門,時開時閉,則當(dāng)壁櫥四張,納無限器物于中,而不之覺也?!保?]159-160天花板與屋頂之間的空間閑置不用,往往容易變成老鼠窩,李漁覺得這樣太可惜了,需要做美化頂格的設(shè)計:做成圓形或方形皆可,把在天花板切割下來的板材廢料改造利用作頂部,然后只需要在周圍增加一段一尺多的豎板就夠了,至于用一層板還是兩層板,悉隨尊便,這樣既省料省錢又省工時;給豎板糊上紙可以裱貼字畫,圓形的像手卷,方形的就像冊葉,簡單又雅致,新穎又妥當(dāng);如果做成方形的,還可以將豎板作收納柜的活動門,頂格就形成了四個儲物空間,可以放許多雜物而不被察覺。李漁巧妙利用閑置空間進行設(shè)計,既美化了頂格又增加了實用的收納功能,明顯又是遵循了經(jīng)濟實用的審美原則。
另外,李漁處理房間地面的方式同樣堅持這一原則。他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寫道:“古人茅茨土階,雖崇儉樸,亦以法制未盡備也。惟幕天者可以席地,梁棟既設(shè),即有階除,不戴冠者不可跣足,同一理也。且土不覆磚,嘗苦其濕,又易生塵。有用板作地者,又病其步履有聲,喧而不寂。以三和土甃地,筑之極堅,使完好如石,最為豐儉得宜。而又有不便于人者:若和灰和土不用鹽鹵,則燥而易裂;用之發(fā)潮,又不利于天陰。且磚可挪移,而甃成之土不可挪移,日后改遷,遂成棄物,是又不宜用也。不若仍用磚鋪,止在磨與不磨之間,別其豐儉,有力者磨之使光,無力者聽其自糙。予謂極糙之磚,猶愈于極光之土。但能自運機杼,使小者間大,方者合圓,別成文理,或作冰裂,或肖龜紋。此種調(diào)度,言之易而行之甚難,僅存其說而已。”[3]160-161李漁認為用土建造臺階,雖然最具節(jié)儉的美德,但畢竟技術(shù)太落后。地面不鋪磚塊,泥土地遇下雨會潮濕,干的時候又容易揚起灰塵。如果鋪木板,走在上面聲音很大,影響安寧。若用三合土鋪地,可以夯得跟石頭一樣堅硬,費用較低,但缺點是如果不摻加鹽鹵,干燥時就容易龜裂,摻加鹽鹵之后,天陰時又容易發(fā)潮。幾經(jīng)考慮,他認為還是鋪磚為好,有財力的可以把磚塊表面磨光,財力不足的可以任由表面粗糙。李漁覺得即使是粗糙的磚塊鋪地也比光滑的土鋪地好,關(guān)鍵在于開動腦筋精心設(shè)計磚塊鋪面的圖案,在設(shè)計上可以小磚與大磚相間、方磚與圓磚搭配從而編排成圖案,也可以鋪成冰裂紋或龜甲紋,靈活的搭配。
李漁對于生活空間的設(shè)計極具性價比,他擅長以簡易的材料、較低的成本完成令人拍案叫絕的設(shè)計,可謂化腐朽為神奇。《閑情偶寄》中所述“收牛溲馬渤入藥籠,用之得宜,其價值反在參苓之上”這句話實乃對李漁經(jīng)濟實用的審美原則的鮮活隱喻。
前文關(guān)于游船的扇形窗設(shè)計,由于李漁沒有足夠的財力置辦游船,最終這項創(chuàng)新設(shè)計未能付諸實踐,為了彌補遺憾,他只好把創(chuàng)意實施在所住宅院的窗上。他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這樣寫道:“所恨有心無力,不能辦此一舟,竟成欠事。茲且移居白門,為西子湖之薄幸人矣。此愿茫茫,其何能遂?不得已而小用其機,置此窗于樓頭,以窺鐘山氣色,然非創(chuàng)始之心,僅存其制而已?!保?]170-171李漁將扇形窗裝在樓頭,用來觀賞窗外鐘山的景色,雖然大材小用了,但畢竟保留了扇面的形式。
除扇形窗之外,李漁還在芥子園設(shè)計過一種“尺幅窗”:“予又嘗作觀山虛牖,名‘尺幅窗’,又名‘無心畫’,姑妄言之。浮白軒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寬止及尋,而其中則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鳴禽響瀑,茅屋板橋,凡山居所有之物,無一不備。蓋因善塑者肖予一像,神氣宛然,又因予號笠翁,顧名思義,而為把釣之形。予思既執(zhí)綸竿,必當(dāng)坐之磯上,有石不可無水,有水不可無山,有山有水,不可無笠翁息釣歸休之地,遂營此窟以居之。是此山原為像設(shè),初無意于為窗也。后見其物小而蘊大,有‘須彌芥子’之義,盡日坐觀,不忍闔牖,乃瞿然曰:‘是山也,而可以作畫;是畫也,而可以為窗;不過損予一日杖頭錢,為裝潢之具耳?!烀硬眉垟?shù)幅,以為畫之頭尾,乃左右鑲邊。頭尾貼于窗之上下,鑲邊貼于兩旁,儼然堂畫一幅,而但虛其中。非虛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也。坐而觀之,則窗非窗也,畫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畫上之山也?!保?]171-172浮白軒后方有一座假山正對窗口,從窗口可以觀賞。假山規(guī)模雖小,然而凡屬隱居山中常見的景物應(yīng)有盡有。這樣的美妙造景可以讓李漁欣賞一整天也不覺膩,甚至舍不得關(guān)窗。如果想把眼前的山景變成畫,畫則為窗,方法就是把幾幅紙裁成畫的頭尾及鑲邊,貼在窗的四周,把窗裝潢成畫卷的模樣。這樣窗外的山景仿佛在畫中,所以叫“尺幅窗”;由于山景并非畫家所畫,無心作畫卻成畫,所以也稱“無心畫”[5]。
尺幅窗與扇形窗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利用窗框制造視覺效果以滿足文人的雅趣。李漁還曾利用枯樹枝設(shè)計“梅窗”,使窗充滿意趣:“予又嘗取枯木數(shù)莖,置作天然之牖,名曰‘梅窗’。生平制作之佳,當(dāng)以此為第一。己酉之夏,驟漲滔天,久而不涸,齋頭俺死榴、橙各一株,伐而為薪,因其堅也,刀斧難入,臥于階除者累日。予見其枝柯盤曲,有似古梅,而老干又具盤錯之勢,似可取而為器者,因籌所以用之。遂語工師,取老干之近直者,順其本來,不加斧鑿,為窗之上下兩旁,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盤曲、一面稍站者,分作梅樹兩株,一從上生而倒垂,一從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則略施斧斤,去其皮節(jié)而向外,以便糊紙;其盤曲之一面,則匪特盡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細梗而留之。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紅梅、綠萼二種,綴于疏枝細梗之上,儼然活梅之初著花者?!保?]172石榴樹和橙樹的枯枝,由于太硬而無法砍來做柴,本是該丟棄的廢物,但李漁發(fā)現(xiàn)這些枯樹枝彎彎曲曲很像古梅,而且老樹枝干又盤桓交錯,可以制作成器物。李漁經(jīng)過構(gòu)思,決定用兩根較直的老樹干做窗的邊框,又用兩根彎曲的樹枝作成兩棵梅樹的樣子,一棵從上面倒垂下來,一棵從下面向上仰接。他還用彩紙做出紅梅和綠萼,粘在樹枝上作為點綴(見圖2)。李漁對自己這個設(shè)計十分滿意,稱其為生平第一佳作。
圖2 《閑情偶寄.居室部》插圖:梅窗
游船扇形窗借的是天然景,宅院尺幅窗借的是人造景。除此之外,李漁也在創(chuàng)造似真還假的景,并美其名曰“移天換日法”:“然有移天換日之法在,亦可變昨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機飛舞,是亦未嘗不妙,止費我一番籌度耳。予性最癖,不喜瓶內(nèi)之花,籠中之鳥,缸內(nèi)之魚,及案上有座之石……故設(shè)此窗于屋內(nèi),必先于墻外置板,以備承物之用。一切盆花籠鳥、蟠松怪石,皆可更換置之。如盆蘭吐花,移之窗外,即是一幅便面幽蘭;盎菊舒英,納之牖中,即是一幅扇頭佳菊?;驍?shù)日一更,或一日一更;即一日數(shù)更,亦未嘗不可。但須遮蔽下段,勿露盆盎之形。而遮蔽之物,則莫妙于零星碎石,是此窗家家可用,人人可辦,詎非耳目之前第一樂事?”[3]172-173所謂移天換日就是在窗外的墻上設(shè)置一塊木板,以備放置物品。同時,可在木板上擺放各種盆栽而不會看到花盆,還可用些碎石子來遮蔽花盆和奇石底座,看起來像從地上自然生長出來一樣。這樣各式各樣的盆景、怪石可以頻繁更換,窗外景色也就富于變化,賞心悅目。
李漁還請畫師在廳堂墻壁上畫云煙繚繞中的各種顏色的樹,然后把鳥雀養(yǎng)在巧妙設(shè)計的盤桓交錯樹枝上,于是鳥雀仿佛是棲息在壁畫里的松柏樹上。他在《廳壁》一目中這樣描寫:“乃于廳旁四壁,倩四名手,盡寫著色花樹,而繞以云煙,即以所愛禽鳥,蓄于虬枝老干之上……良朋至止,仰觀壁畫,忽見枝頭鳥動,葉底翎張,無不色變神飛,詫為仙筆;乃驚疑未定,又復(fù)載飛載鳴,似欲翱翔而下矣。鳥之善鳴者,推畫眉第一。然鸚鵡之籠可去,畫眉之籠不可去也,將奈之何?予又有一法:取樹枝之拳曲似龍者,截取一段,密者聽其自如,疏者網(wǎng)以鐵線,不使太疏,亦不使太密,總以不致飛脫為主……因禽鳥之善鳴善啄,覺花樹之亦動亦搖;流水不鳴而似鳴,高山是寂而非寂?!保?]184-185鳥雀在畫中的山林間穿梭,啼鳴此起彼伏,讓人覺得畫中的樹木山水都有了生機。李漁營造了生活空間環(huán)境中奇妙的視聽效果,不僅愉悅自我,也令來訪的賓朋驚嘆不已。
由此可見,李漁具有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和靈活發(fā)散的思維,在原本并不充裕的物質(zhì)條件下,通過創(chuàng)意設(shè)計給生活空間增添許多意趣,獲得余味無窮的精神享受,反映了李漁踐行變通求新的審美原則。
李漁一生未曾入仕,沒有固定收入,盡管他為了養(yǎng)活幾十口的大家庭而奔波勞碌、遷徙不定[6],仍不忘保持其居住空間環(huán)境的雅潔。他注重節(jié)約生活開銷,善于創(chuàng)新巧思,遵循經(jīng)濟實用與變通求新的審美原則,通過對生活空間的各種創(chuàng)新設(shè)計而獲得無限雅趣和精神滿足。李漁的親身經(jīng)歷為世人展現(xiàn)了一條世俗社會與理想桃花源的交融之路,他的設(shè)計實踐、設(shè)計思想及設(shè)計審美原則,無疑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