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秦晉準備聯(lián)合攻打鄭國,燭之武以一己之力使鄭國免于滅亡的故事。作者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描寫不同人物的語言展現(xiàn)他們的脾氣、稟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揣摩,抓住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之一:燭之武
在敘事類作品中,人物的語言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是作品一部分,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關鍵。燭之武是《燭之武退秦師》中的主要人物,無論是膽魄還是智謀,均超出常人。當鄭國面臨巨大危機時,俟之狐立即向鄭文公推薦了燭之武,并十分肯定地告訴鄭文公,只要燭之武肯出面游說秦穆公,秦穆公必定會退兵。事態(tài)緊急,鄭文公并無良策,只得放下君主的架子,親自去見燭之武。照理說,國君親臨,燭之武理應倍感榮幸才是,孰料他的態(tài)度卻十分耐人尋味。當鄭文公說明來意之后,燭之武既未拒絕,也未答應,只是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彼囊馑己苊黠@:自己年輕時尚且得不到君王的重用,如今老了就更沒有辦法建功立業(yè)、為君分憂了。燭之武真的是因為年紀大了,沒有能力做事了嗎?當然不是。他這么說只是在為自己鳴不平,自己年少之時懷有一腔抱負,卻不被君王重用;如今國家有難,君王才想起他來。這段話與“說秦師”沒有直接關系,作者之所以將其放在第一段,是為了展現(xiàn)燭之武的不卑不亢??v然是面對君王的求助,他也不獻媚討好,而是先為自己鳴不平,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
人物之二:鄭文公
鄭文公同樣也是《燭之武退秦師》中的重要人物,是鄭國的君王,他的一舉一動都牽著無數(shù)人的命運。因此,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揣摩。鄭文公是鄭國的國君,是燭之武的“頂頭上司”,原本可以直接命令燭之武,或者強迫燭之武前往秦營。但是,面對滿腹牢騷的燭之武,他并沒有端出君王的姿態(tài)欺壓人。秦晉兩國重兵臨城,稍有差池,鄭國就會滅亡,百姓就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自己也有可能死亡。在生死存亡之際,面對內(nèi)心憤懣的燭之武,鄭文公是這樣說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也有不利焉?!币粐谷唤o臣子道歉,還用“求”字來請他,可見事態(tài)之緊急,也可見鄭文公的能屈能伸。此外,鄭文公在懇求燭之武時絲毫沒有提及自身的安危,而是將重點放在國家的存亡上,這其實就是在告誡燭之武:你也是鄭國人,是鄭國的臣子,如果鄭國真的滅亡了,你也不能討到半點好處。鄭文公的一番話有理有據(jù),軟中帶硬,既道了歉,也點明了燭之武不幫忙的危害。寥寥數(shù)語,既展現(xiàn)了鄭文公的氣度,也展現(xiàn)了他機警的一面。
人物之三:晉文公
在《燭之武退秦師》中,晉文公是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他之所以聯(lián)合秦穆公攻打鄭國,一是為報私仇,二是為了侵吞鄭國的國土與城池。秦晉兩國本結成了聯(lián)盟,合兵圍鄭,但兩國盟約并不是一塊鐵板。燭之武一眼便看穿其中的糾葛,兩國皆是為謀利而來,如果發(fā)現(xiàn)無利可圖甚至還會吃虧,那么兩國的聯(lián)盟就不攻自破了。他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才說服秦穆公放棄原計劃的。眼看勝利在即,秦穆公卻突然變卦,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晉文公又是怎么說的呢?當秦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晉國軍營時,子犯當即大怒,揚言要立即整飭三軍,攻打秦軍,但是晉文公卻極其淡定,不僅制止了子犯的沖動之舉,還仔細地分析了目前的情況:“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在,不智;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甭牭角剀姵吠说南?,晉文公深知大勢已去,晉國孤掌難鳴,如果此時進攻,即使能夠獲得勝利,自己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可能遭到秦鄭兩國軍隊的埋伏。晉文公深諳局勢的變化,能屈能伸,審時度勢,作出了正確的決策。
鄭文公、燭之武、晉文公都是歷史上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人物,在他們的一生當中,定然有過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擇其重點,刪繁就簡,從細節(jié)人手,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揣摩,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