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角,必須配合教師的教學步驟,努力理解和吸收科學文化知識;而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制定課堂教學計劃,讓學生經歷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學習過程?!皫熒?、共同參與”是新時期的教學目的,也是每個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方向?;诖耍瑢πW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課堂提問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價值。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問題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
部分教師進行課堂提問僅僅走個過程,沒有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也沒有考慮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單純依靠自己的判斷,沒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教給學生的都是自己思維內的東西。
(二)教學方式陳舊
增加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最根本目的是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引導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增加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根本意義,在語文課堂上仍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應的教學內容由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新穎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有效的思考。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使得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流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參與到相應的課堂活動當中。
二、加強課堂提問教學的策略
(一)強化課堂提問的模式,提升語文教學實效
良好的課堂問題應該做到“難度適宜、題型適中”,才能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和配合,啟發(fā)小學生的主動參與。鑒于此點,課堂的提問要選擇難度適宜的問題,不能過于復雜,導致孩子們看不懂,也不要過于冗長,阻礙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展。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參與其中,互動交流,逐步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教學《切錯的蘋果》這一課時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出課堂導學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疤O果里有什么、蘋果有哪些種類、蘋果是什么形狀”等,雖然這是簡單的問題,但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跟隨教師的引導教學。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入其他圖形的問題,比如“生活中的水果有哪些特殊的性質”等,緊扣疑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能動性。
(二)增加發(fā)散性提問,激發(fā)學習興趣
發(fā)散性提問的答案并非唯一的,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往往出乎教師預料。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大多屬于信息式問題,即答案明確或唯一,在教師的預料之內,而此種問題并不適合學生的交際性語言實踐。以《將相和》中第二個故事為例。這一故事情節(jié)雖較為簡單,卻表現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及愛國之心。針對這一故事,語文教師設置課堂問題時通常以下列問題為主:(1)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中展現的形象特點有哪些?(勇敢、機智、愛國)(2)他的勇敢體現在哪些句子里?(3)他的機智體現在哪些句子里?(4)他的愛國又體現在哪些句子里?(5)在朗讀這些語句時,怎樣才能表現出藺相如其人的特點?乍一看,上述問題設置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清晰明確。客觀來說,學生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就算是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大概了解,初步讀懂了故事。
(三)給學生關懷和鼓勵
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能對問題進行探究,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合理性,平等對待班級里的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的差異性。教師要適當鼓勵優(yōu)等生的回答,同時肯定中等生和差等生的答案。這樣每一位學生都有自信繼續(xù)學習,這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非常有益。
(四)深入拓展,有效提問
深入淺出的教學引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問題引導,保障相應的教學活動能夠高效穩(wěn)定地開展,以達到實際的教學要求,全面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效地向課外拓展,結合相應的問題情境不斷深入教學,讓學生在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深入思考和探究,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樣,能夠增加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度,有效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開小差等現象,增強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例如,在《玩出了名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通過通讀課文,你們有什么樣的體驗和感受呢?同學們平常會玩些什么?對于同學們的玩,爸爸媽媽持有怎樣的看法呢?有沒有同學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學習感受?”通過有效的問題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寫作主旨。
結束語
合理進行課堂提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也能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提升教學水平。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要抓住教學中的疑點,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給每位學生關懷。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提問,可以讓語文教學質量明顯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維.試論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學周刊,2019(35):91.
[2]王娜.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135-136.
[3]趙守碧.借助課堂提問,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互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