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淑媚
摘要: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隨著隨班就讀學生的融入,如何開展融合教育,讓隨班就讀學生和普通學生一起學習,并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這是當前融合教育發(fā)展的難題。在教學中,教師在面對隨班就讀學生和普通學生一起學習時,根據(jù)融合班級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有效手段,讓教學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更好地夠掌握教師傳授的知識。在此,筆者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隨班就讀班級開展有效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隨班就讀;融合教育;教學手段;合作學習;障礙;特點
對隨班就讀學生而言,進入普通學校中,和普通學生一樣地學習是他們內心最深的渴望。但是,由于他們生理上,與普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差異,導致他們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等,和普通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很多時候并不能跟上普通學生的學習速度。所以,他們會出現(xiàn)力不從心的學習現(xiàn)象。這個時候,作為教師就要發(fā)揮自己的教學作用,研究出適合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讓隨班就讀學生也能在普校里學習到知識,感受到課堂學習的快樂。
一、營造氛圍互助互愛
在隨班就讀班級的課堂教學中,要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引導普通學生多關心和愛護隨班就讀學生,由此建立普通學生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幫助情感,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營造出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在開展《花的學?!愤@一課教學時,我會提問學生在聽到這個課題時會有怎樣的想象,在我提出的問題中,學生們會開始大膽的交流,分享自己想象花的學校的樣子。接著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花的學校,讓學生在情境學習中體會課文詩歌的意境。在學習完以后,為確保隨班就讀學生也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習到知識,我會提問隨班就讀學生喜歡課文中的哪些片段。當隨班就讀學生不懂如何完整表述自己的想法時,我會引導班級的同學根據(jù)隨班就讀學生一些簡單語言的表述來增加形容的內容,幫助隨班就讀學生說出他的想法。
在創(chuàng)設的互幫互助學習氛圍中,隨班就讀學生會感受到班級學生對他的關注,從而在課堂認真學習回應同學對他的幫助。
二、調整教學因材施教
隨班就讀學生,不同類型的障礙,有不同的認知特點。這決定了教師需要因他們特殊的“材”而施特殊的“教”。
例如在《帶刺的朋友》這一課教學中,我用故事滲透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但是當了解到自閉癥隨班就讀學生的信息聽取能力并不強,他對視覺更為敏感時,我就進行教學調整——調整為視聽結合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嘗試采取動畫教學的方法——用動畫向學生展示刺猬偷棗的過程,由此讓全班學生都能感受到刺猬的可愛,從而喜歡上刺猬,進一步的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采取的教學手段中,全班學生可以同時感受到趣味教學法和針對性教學法的融合,學會在方法并用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語文。
根據(jù)隨班就讀學生的情況,有效地開展教學調整能夠讓隨班就讀的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調整時,也會考慮到其他學生的學習需求,當教師在綜合地整合班級里學生的學習習慣,從中尋找適合全體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引導隨班就讀學生和普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趣味學習語文。
三、戮力同心合作學習
在融合教育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常用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能了無痕跡地將隨班就讀學生融入到普通學生群體中。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根據(jù)學生間的差異和教學內容,組成異質性的合作小組——學習能力上互補互助,共同討論問題。
例如在《小書包》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注重讓一些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和隨班就讀學生成為一組,由此讓隨班就讀學生能夠獲得學習上的幫助。在課堂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兒歌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小書包》的課文內容,同時,在小組中發(fā)布學習任務,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書包進行觀察,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說一說自己書包的特點。在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的過程中,我重視有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小組發(fā)言,當我請隨班就讀學生說一說自己書包的特點時,他小組的組員就會從旁提醒隨班就讀學生——指著書包的一些部位讓他說,以此讓隨班就讀學生明白自己可以說什么。而且通過參加小組討論,他可以模仿或復述其他人怎樣描述書包的特點。當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利用一些簡單的語言形容自己的書包時,我會適當?shù)亟o予學生鼓勵,讓隨班就讀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
在這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的是異質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鼓勵為輔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讓他能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同時,讓隨班就讀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幫助下,感受到同學和教師對他的友愛,從而在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語文課堂的知識。
四、個別指導補救教學
隨班就讀學生因受自身障礙的影響,學習能力與普通學生有差距,他們在課堂中的吸收語文知識的進度會比較緩慢。同時,不同障礙的學生,整體發(fā)展平衡和學習能力差異很大。因此,教師要注重隨班就讀學生個別指導,進行補救教學。例如,自閉癥兒童學習時,領悟過程相對慢些,對知識的領悟更依賴于形象的支撐。那課堂結束之后,我會額外地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把課堂上比較抽象的內容,盡量形象化。比如,給文本配上一些小插圖,或給予一些提示語等。
補救教學有效彌補了隨班就讀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當教師采取課堂指導和課外指導結合教學以后,隨班就讀學生就能夠在結合的教學方法中鞏固加深課堂中的語文知識,由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隨著社會的不斷開展,越來越多的隨班就讀學生會走進普校,和普通學生一起學習。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供更多的策略支持,讓隨班就讀學生學習平臺最優(yōu)化,最終達到普特融合的有效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轉引自甄炳炫.推動學校本為觀點之融合教育模式:從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到建構模[D]東屏師范學院.2004
[2]方俊明.融合教育與教師教育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4(3):37-4
[3]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