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花
摘要:新課標要求教師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從純粹的知識教授者轉變?yōu)榻逃姆此颊?。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更要有對教學中的疑惑進行反思研究的能力。文章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從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的方向性、必要性和實施性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反思 新課改
新課程提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最終掌握探究式學習方法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勢必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從而能夠應對探究式課堂上學生的各種突發(fā)疑問。那么,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能力,就要及時對教學過程做認真思考、對教學內容做恰當調整、對學生反饋做仔細分析,最終形成語文教學反思,并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變學生被動為主動來探究語文知識的奧秘。
一、教學反思的方向性
一線高中語文教師往往是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作為教學反思的基調,但是這樣的反思因為缺少理論的支撐,有時并不能說清楚教學的本質問題。那么,如何提高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的能力?本文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轉變高中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指導依據。教學行為是圍繞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要素展開的。教師作為教學行為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就要協(xié)調四者之間的課堂教學進行。那么如何使師生順暢溝通交流?如何使課堂教學氛圍融洽?如何將教材文化蘊含在教學過程中?這都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經常反思教學行為,轉變教學理念。而具有了新的教學理論之后,又會促進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以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最終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2.提高教師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以期能夠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師要做“創(chuàng)造的科學家”,敢于探索未發(fā)現的新理,開拓未開發(fā)的邊疆。所以,語文教師不僅要多閱讀語文學科類著作,更要多研讀語文教學理論,學習并消化他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自身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打造高效精彩的語文課堂、培養(yǎng)優(yōu)秀語文人才。
二、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1.是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是以新課標和新教材為外在表現形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師角色轉變和師生關系重構為手段的變革。在這樣變化的背景下,如果教師還是秉持陳舊不變的思想,必定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也終將失去學生的信服。正如陶行知提倡的教師要做“創(chuàng)造的教育家”,面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在思想深處進行改革,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推動新課改的成功。
2.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等于經驗加反思。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我們最不缺的就是教學經驗。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也確實是憑仗著以往豐富的經驗完美地處理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各類問題,可以說經驗是教師的一筆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財富。同時,時代在進步、信息在變化、知識在更新。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想從封閉走向開放,就不能僅靠“以前怎么做”,也要結合當下進行思維再活動的教學反思,不斷地吸收新鮮的思想,反作用于語文教學。
3.是課堂實踐經驗的來源
教師想要成為復雜而靈活課堂教學的掌舵者,擁有化解課堂疑團的能力,需要教師自身積淀的課堂實踐經驗多寡決定。勤快的教師會通過教學經驗的課堂展示,從中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出新教學經驗,再根據新經驗進行教學活動的新嘗試。如此說來,新教學經驗的來源不就是教學反思?實際上教學經驗和教學反思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并互相促進的作用。此外,新教材再次增加了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空間,也就相應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可變與不定因素。所以教師只有在課堂的復雜情境中不斷體驗、反思,才能得心應手,從而能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策略。
三、教學反思的實施性
以特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為基礎,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把課堂教學作為中心點進行教學反思。具體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對語文案例的反思
所謂案例,就是在課堂真實教學情境中圍繞教學知識點對發(fā)生的典型實例展開的事件描述。而案例反思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特殊或復雜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進行分析與反思。案例反思的素材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積累典型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選擇個性化的案例;三是收集各類媒體中的實錄課堂,研磨有價值的案例。
例如,在設計《項脊軒志》課堂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文中富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對此案例,筆者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1)鑒賞性閱讀方式的有效性:能否通過觀看視頻,初步感知課文,準確找出文章的細節(jié);(2)評價性閱讀思維的層次性:能否感知細節(jié)處蘊含的思想感情,根據生活真實體驗區(qū)分特征情感的細膩度;(3)擴展性閱讀實踐的參與性:能否調動學生精讀文章細節(jié)的激情,進而指導全員無障礙地書寫相似情感的作文。對語文案例的反思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促發(fā)思考、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也使教師能更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方法。
2.對聽課活動的反思
教師間直接的交流就是聽課,特別是不含有考核或被權威指導的磨課,可以通過彼此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如果教師能仔細觀察課堂中師生的活動,詳細記錄并做客觀科學的點評,及時交流和分享感受,那么就是教師集體對課堂活動進行了教學反思,必能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進,也就會在無形中促使教者和聽者的教學能力提升。
3.對教學后記的反思
對于語文學科來說,要想達到新課程的要求,就需要教師研究課程教學改革內容、優(yōu)化教學課程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知識內涵,那么教師就有必要經常性地進行教學后記的反思。陶行知曾提出:“教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彼栽凇俄椉管幹尽氛n堂后,筆者觀察學生的思想情感變化。雖然學生在引領下都有觸動,但如何轉化學生思考的主動力呢?于是在教授另外一個班級后,筆者讓學生在自己的書上寫下課堂感悟,以“感恩”主題為中心模仿課文筆法進行作文評比。令筆者喜出望外的是:學生拋棄了假大空寫法,注意了細節(jié)描寫,詮釋了真切的“土味”情感。
目前,適應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反思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還需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總結課堂經驗,并嘗試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學品質。但是教師通過研究教學反思,增長了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了自身發(fā)展,最終成長為更合格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yǎng)[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3]程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當今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J].中學語文,2012(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