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飛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評論專題與網絡新聞專題的也在逐步的增多,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競爭力也變得更加激烈。為了使其更好地發(fā)展,對兩者進行概念界定與特性對比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有效的對比分析,可以讓人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這其中存在的不同,從而根據具體特點制定有效的發(fā)展措施。
關鍵詞:網絡評論專題;網絡新聞專題;概念界定;特性對比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8-0-02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通過網絡人們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發(fā)表與評論。在這種背景下,網絡新聞專題與網絡評論專題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學界與業(yè)界對網絡評論專題以及網絡新聞專題概念界定一直未有統(tǒng)一權威標準,導致部分網絡評論網站對自身業(yè)務定位不清晰,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制定偏離網絡評論專題基本特性。鑒于這一情況,本文以較為成熟的網絡評論專題“四川在線天府評論網站”為例,從總結業(yè)界及學界針對網絡評論專題的概念界定現狀入手,嘗試提出網絡評論專題網站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的優(yōu)化建議。
一、網絡評論專題與網絡新聞專題相關概念
(一)網絡評論專題概念
所謂的網絡評論專題是指在網站編輯在各種網站平臺里,對一些特定的時政新聞以及社會話題,運用語言文字、圖片及視頻等方式,對其進行評價性論述。學界及業(yè)界對網絡評論專題的定義不一而足。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網絡評論專題是網絡媒體對時政新聞或社會熱點話題的評論表達,通過綜合各方面時政事件的網絡評論觀點,形成多角度的網評信息,網站編輯通過整合專家評論意見、網民評論意見以及網站特約評論員意見,形成較為客觀的時政新聞及社會話題評論專欄,用于表達網站對該時政新聞及社會話題的觀點及看法,并為網民提供評論交互平臺。由此可見,網絡評論專題具有開放性、即時性、集納性、交互性、民意性特點。
(二)網絡新聞專題概念
目前,學界及業(yè)界對網絡新聞專題的定義大致分為兩個方面想。一方面,部分學者認為網絡新聞專題主要是通過網絡媒體渠道,圍繞某一時政新聞事件或熱點社會話題,運用各種新聞體裁如新聞消息、深度報道、相關資料鏈接等方式,再通過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的網絡信息表現方式,最后通過新聞網站編輯的精心編排,對新聞事件及社會話題相關信息進行多角度的深入呈現。另一方面,部分業(yè)界人士認為網絡新聞專題是在特定新聞和信息的基礎上,結合網站自身的宣傳特色,形成相對獨立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網絡新聞報道形式。因此,網絡新聞專題是網絡媒體依據自身發(fā)展方向運用多媒體、數據庫等多種網絡技術支持,圍繞沒有新聞或社會事件進行的多媒體形式信息傳播的一種新聞報道方式。
二、網絡評論專題與網絡新聞專題特性對比
(一)在內容方向上的對比
網絡評論專題是由網站評論編輯部負責策劃,運用多種網絡媒體表現形式,集納多方評觀點,形成具有網站特色和話題特點的網絡評論版面。并采用精心編排的方式,將各方面評論觀點進行概況、歸類將其評論信息集中于固定的網絡評論頁面呈現給受眾。而網絡新聞專題則是網絡新聞媒體對新聞事件信息,建立的綜合性的相對專業(yè)獨立的網絡新聞報道形式。網新聞專題旨在運用網絡技術支持,形成更加全面、更為連續(xù)、更加深入的網絡新聞資源開發(fā)報道。因此,從內容方向上看,網絡評論專題主要將專題內容放在新聞評論信息方向。而網絡新聞專題則主要經專題內容放在新聞事件的多角度呈現和深入持續(xù)開發(fā)上。
(二)在互動形式方面的對比
在互動方面,網絡評論專題主體設定較為單一,需要集納廣大網民受眾的評論信息,形成更受大多數受眾歡迎,更利于網絡環(huán)境傳播的網絡評論信息。因此網絡評論專題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評論信息雙向互動渠道。網絡評論專題依賴收集網民互動信息,對現有評論專題信息進行更新優(yōu)化。而網絡新聞專題通常也會設立互動機制,為受眾營造相互溝通交流的互動版面,但網絡新聞專題的主題內容更新并不依賴互動版面。網絡新聞專題內容相對獨立,是從實事求是角度對新聞事件進行網絡媒體形式的綜合報道。
三、網絡評論專題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建議
(一)充分發(fā)揮其特色與優(yōu)勢
網絡媒體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本身就具備及即時性、容量大等優(yōu)勢。同時網絡評論專題能夠借助表現力更強的圖文、視頻媒介綜合論述時政話題的獨到見解,本身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就具備理性邏輯思維表現力強、信息媒介選擇更多元等優(yōu)勢。因此網絡評論專題在內容媒介選擇上要體現邏輯思維特色,從理性思維角度對時政話題發(fā)表獨到觀點。例如四川在線天府評論網站的“書寫新答卷”網絡評論專題中,就圍繞“新”字所代表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象,將專題分為“新時代”“新要求”“新憲法”“新機構”“新征程”五個模塊。每個模塊又圍繞主題論述時政觀點。整篇專題邏輯結構清晰明確,觀點表達中肯準確。另外,要警惕專題內容的泛娛樂化發(fā)展趨勢,網絡新聞娛樂化是一種普遍趨勢,但是網絡評論專題作為時政評論重要網絡信息傳播渠道,應該保持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一切時政觀點都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不能一味的為了迎合媒體受眾或為了符合主題思想,隨意拼湊內容,導致整篇換題八卦化、娛樂化。
(二)提高互動特色與有效性
網絡評論專題可以通過添加結構層次分明的互動版面來與受眾形成層次更加豐富的信息互動。即可以在每個主題模塊中設置更加多元的互動版面,可以在專題報道下設置受眾留言板,也可以在每個主題模塊下設置觀點投票、評述留言、讀者來信等渠道。使得受眾能夠在專題模塊中交流分享讀后感受。例如四川在線天府評論網站的“四川兩會請您發(fā)聲”網絡評論專題,就將版面評論互動鏈接到“天府問計”論壇,通過論壇帖子互動的形式為受眾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評論信息交互渠道。同時也將受眾對評論信息的反饋再次作為一種評論信息形式呈現跟其他受眾,借此形成更加高效多元的評論信息交互平臺。
(三)變簡單信息堆積為深度拓展
對同一時政事件的網絡評論,如果不能結合網站自身立場,發(fā)揮網站評論員的獨到見解,只是一味地集納網絡評論,較容易出現同事件網絡評論專題的內容同質化問題。鑒于這一情況,網絡評論專題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從版面設計以及視角觀點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例如在版面設計上對傳統(tǒng)層級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四川在線天府評論網站的“打開四川發(fā)展畫卷”專題中圍繞“我愛你祖國”這一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延伸出富強、民主、文明、法制、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圍繞愛國價值觀念,形成一個心形圖案。這一版面設計表現力強,邏輯清晰,普及理性思維,順應政治媒體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另外,網絡評論專題要有社會責任感,注重表現形式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對專題內容進行嚴格審核,確保內容在視角觀點上保持政治正確,引導受眾輿論向積極健康方向發(fā)展,逐步建立時政評論網站的社會公信力。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網絡評論專題與網絡新聞專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無論是在選題、理念等方面都表現了其一定的要求。但是這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相關人員在進行這方面策劃時,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充分發(fā)揮其中的特色和優(yōu)勢,通過有效的策劃來保證兩者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飛.基于4C理論的網絡新聞評論專題研究[J].青年記者,2013(32):21-22.
[2]王君玲,徐璐.善用傳播新技術做好網絡新宣傳——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網絡評論、網絡專題作品述評[J].中國記者,2018(12):30-33.
[3]林雯晶.媒體融合背景下網絡評論之變——以東南網《西岸時評》欄目為例[J].采寫編,2017(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