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 張新鶴
(1西安外國語大學圖書館,陜西西安 710128;2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陜西西安 710129)
作為傳統(tǒng)學術研究成果傳播手段的替代,開放獲取學術出版正逐步取得進展,它為讀者免除了成本障礙和使用限制。開放獲取出版使得全球讀者都可以在線免費獲得經同行評議的學術成果。目前,開放獲取期刊已經覆蓋了眾多研究領域,學術專著開放獲取出版計劃的地位也日漸凸顯。
傳統(tǒng)的學術期刊通過版面費和訂閱費維持運營。開放獲取期刊作為新的學術成果傳播途徑,對用戶是免費的,但其在完成同行評議、編輯論文版式、組織出版發(fā)行等過程中付出了成本。因此,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商必須通過訂閱之外的渠道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其中,由作者或其所在機構支付的論文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是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一些作者希望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fā)表文章,但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支付高昂的論文處理費。為了使本校作者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其成果的歸宿,減少其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的經濟障礙;同時也為了提高本校研究成果的可見性和可訪問性,從而使本校研究成果得到最有效、最大限度的傳播,美國部分高校設立了開放獲取出版基金(open access publishing fund),用以資助開放獲取期刊向作者收取的合理的文章處理費。這是機構對創(chuàng)新學術出版模式的實質性支持措施,它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術成果逐步向開放獲取過渡。
早在2013年,張曉林、李麟等人在其文章中指出“許多院校已經建立了校園開放出版基金,有關機構也發(fā)布了校園開放出版基金指南”,并列出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開放出版政策[1]。涂志芳、周永紅,彭媛媛等作者在其研究中分析了圖書館在開放出版中扮演的角色,其中包括提供或管理作者文章處理費用專項基金、圖書館資助出版[2][3][4];田甜從資金來源、資助對象、資助方式、期刊范圍及權益要求等方面對5家典型資助機構的APC支持政策加以介紹[5];陳彥然介紹了美國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作者基金項目的概況,分析了該項目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并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開放獲取作者基金項目的建議和啟示[6]。綜上所述,已有研究一部分是闡明圖書館在開放出版中的角色,除此之外也不乏介紹美國高校圖書館出版基金概況并分析其內容和特點的。但是,本研究著重從七個方面對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情況進行翔實的分析,另外從申請者、期刊及出版商、申請時間三個層面總結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申請要求。文章研究內容可以作為我國高校設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基礎參考模型,從而為我國高校支持本校作者參與新型學術出版模式提供強有力的借鑒。
ROARMAP(The 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y Mandates and Policies)是一個開放獲取知識庫強制性存儲政策登記系統(tǒng),此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政策發(fā)布主體或國別檢索到全球各個機構登記的開放獲取政策。截至2020年1月31日,美國共有143所機構在此平臺登記了其開放獲取政策[7],筆者從中篩選出10所設立了開放獲取出版基金以資助APC的高校(埃默里大學、布蘭迪斯大學、杜克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堪薩斯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馬薩諸塞大學)作為研究的調研對象。
為了全面深入了解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情況,筆者從基金來源、資助原則、資助方式、資助的文獻類型、資助額度、資金適用范圍和基金管理等七個方面展開分析。
調研高校的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大多由圖書館與校內其他部門共同承擔。其中,布蘭迪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由圖書館與教務部門(the Provost)合作提供[8][9];杜克大學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由圖書館、教務部門(the Office of the Provost)、醫(yī)學院和護理學院合作提供[10]。哥倫比亞大學和馬薩諸塞大學的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則由圖書館獨立承擔[11][12]。
為了確保相對公平,在被調研的高校中,有8所高校采取“先到先得”(first-come,first-served)的資金分配原則。具體來說,就是在所有申請者中,按文章接收出版的先后順序進行資金分配。
哈佛大學目前資金充裕,一旦申請金額超過限額,他們也將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則[13]??八_斯大學每月都會對所有申請進行競爭性審核,以下三類人員會優(yōu)先獲得資助:①作者是研究生、任職前教師(pre-tenure faculty)或者處在職業(yè)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②作者缺乏資金支付開放獲取出版費;③作者系第一次申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14]。
現(xiàn)行APC支付機制主要是作者個人向出版社支付,每次支付都是逐篇進行,對作者和機構都帶來大量的管理負擔[15]。哈佛大學采取作者先行墊付論文處理費,然后申請基金資助的方式[13];康奈爾大學既可以資助作者,也可以付款給出版商[9];布蘭迪斯大學和堪薩斯大學則是直接付款給出版商,這樣做能夠減輕作者和基金管理機構的負擔[8][14]。
完全開放獲取期刊是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資助的最重要的文獻類型。目前,圖書的開放獲取環(huán)境不斷發(fā)展變化,因此大多數(shù)高校選擇根據(jù)實際情況考慮其開放出版資助問題。例如:某個高校的作者是一本圖書某一章節(jié)的責任者,為了使該章節(jié)符合資助要求,整本圖書都要以開放獲取的形式出版,并且受開放獲取出版基金資助的圖書一旦在線出版必須即時開放獲取。
除了期刊和圖書,哥倫比亞大學擴展了開放獲取出版基金資助的文獻類型范圍,如果作者想在其他類型的開放獲取出版物上發(fā)表成果并獲得資助,可以通過發(fā)郵件的方式詳細咨詢[11]。
為了使有限的資金惠及更多的作者,被調研高校都對每個作者每財年最高限額以及每個成果最高限額做了規(guī)定,具體如表1。不同高校設置的資助限額不盡相同。其中,有7所高校兩類限額相同,杜克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以及哈佛大學為了鼓勵更多的成果選擇開放獲取出版,每個成果最高限額低于每個作者每財年最高限額[10][16][13]。
表1 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資助額度一覽表
在資助限額方面,堪薩斯大學的政策具有靈活性,雖然它規(guī)定了每個作者每財年最高限額和每個成果最高限額,但也可能綜合資金余額和文章處理費高低做出例外處理[14]。另外,所有高校都規(guī)定當年未使用的額度不能周轉到之后的年度。
開放獲取出版基金主要用于資助作者在開放獲取期刊上發(fā)表文章的論文處理費。論文處理費主要包括提交費(對提交出版的論文收取的費用)和出版費(對接受發(fā)表的論文收取的費用,包括版面費)。符合資助條件的費用必須基于出版物的標準費用表,并且該費用表獨立于作者所在的機構。
在被調研的高校中,有三所明確規(guī)定了不在資助范圍內的費用。埃默里大學規(guī)定資金不能用于支付重印費、彩色插圖費、非OA版面費、許可費、自存檔費、以及其他一切與開放獲取費無直接關系的費用[17];布蘭迪斯大學規(guī)定不包括重印費和按需印刷復本的費用[8];哈佛大學規(guī)定如果產生跨國交易,銀行匯率予以資助,但因轉移支付或貨幣換算產生的費用以及銀行電匯費用不在資助之列[13]。
有效管理是實現(xiàn)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可持續(xù)的重要手段,被調研高校都將圖書館設為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管理機構。其職責包括:接受并審核作者的基金申請要求、將受資助論文發(fā)布在圖書館網站、定期更新基金使用清單、聽取政策委員會和作者的意見建議、每財年評估和重新分配基金等??八_斯大學還設立了基金監(jiān)督小組,成員包括教務處長、研究生院副院長和主管科研的副校長[14]。
為了使申請者知悉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申請要求,也為了提高基金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各個高校都對申請人、開放獲取出版物和申請時間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如下:
總體上來說,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申請人需要具備四個條件:本校教職工或學生;無其他資金來源或雖然有但不能用于支付論文處理費;受資助成果提交到本校機構知識庫;認真審查期刊質量,規(guī)避掠奪性期刊。
3.1.1 署名本校的作者
各大高校均歡迎全校所有符合條件的師生申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凡是署名本校的教職工、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可申請。此外,埃默里大學規(guī)定兼職教師或訪問學者想要獲得資助,必須與符合申請資格的埃默里作者合作[17];馬薩諸塞大學規(guī)定退休人員在校期間完成的學術成果也可以申請資助[12]。
3.1.2 無其他資金來源
由于資金有限,為了支持整個學校的開放獲取出版,高校鼓勵研究人員使用其他適當?shù)难芯炕饋碇Ц堕_放出版費用。開放獲取出版基金不支持可以通過基金會(如:美國科學基金會、蓋茨基金會)、協(xié)會或專門機構(如: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的資金支付文章處理費的成果。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作者有其他資金來源支付文章處理費,則沒有資格申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但當其他來源資金不可用于支付文章處理費時,學校歡迎作者提交申請。
3.1.3 受資助成果提交機構知識庫
機構知識庫是機構為方便本校成員學術研究成果的管理和傳播而建立的知識組織門戶。任何受公共資金資助的成果都應該存繳到機構知識庫,開放出版基金資助成果也不例外。
3.1.4 鼓勵作者審查期刊質量
就像決定是否在某個訂閱型期刊上發(fā)表文章一樣,當決定是否在某個開放獲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時,作者應該評估開放獲取期刊的內容質量、服務質量和名聲,并與其收費表進行比較,尤其是那些不熟悉的期刊和出版商。評估過程可以幫助作者識別可信賴的期刊,排除掠奪性期刊。
除上述四點總體要求外,部分高校提出一些特殊要求。例如:哈佛大學要求申請人具備HarvardKey(哈佛大學聯(lián)機用戶憑證)和ORC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13];堪薩斯州立大學要求作者在論文聲明部分注明“該論文的最終發(fā)表得到堪薩斯州立大學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部分支持”[18]。
為了從根本上保障開放獲取的實現(xiàn)效果,各個高校要求被資助論文必須發(fā)表在DOAJ目錄之列的期刊上;出版商必須是完全開放獲取的,同時需要是OASPA的會員或遵守其行為守則,除此之外還要求期刊出版商有公開的收費表。
3.2.1 在DOAJ目錄中
DOAJ是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的簡稱,指開放獲取期刊目錄,它向所有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經同行評議的開放獲取期刊索引。DOAJ的服務全部都是免費的,它所有的資金均來自捐款,其中40%來自贊助商,另外60%來自會員。截至2019年3月15日,DOAJ收錄了全球129個國家的12391種期刊[19]。一個作者想要申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其論文所屬的期刊必須在DOAJ之列,但部分期刊因太新而尚未被收錄的除外。
3.2.2 完全開放獲取出版商
一些出版商為了從訂閱費和文章處理費中雙重獲利而創(chuàng)建開放獲取期刊,這些期刊在收取了作者的文章處理費后,開放了一些文章,但整個期刊仍舊收取訂閱費,并且不提供期刊中其余文章的開放獲取?;旌祥_放獲取出版商包括Springer Nature、Oxford、Cambridge、Elsevier和Wiley。但開放獲取基金是為支持開放出版模式而設立的,因此不支持混合出版期刊和延遲開放獲取期刊。
開放獲取出版基金只支持完全開放獲取期刊,即期刊出版商不向讀者或其所屬機構收取任何費用以換取同行評議文章或其他優(yōu)質內容的訪問權。完全開放獲取出版商包括科學公共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簡稱PLoS)、生物醫(yī)學中心(BioMed Central,簡稱BMC)、印度出版公司(Hindawai Publishing)、前沿系列期刊(Frontiers)、eLife和PeerJ。
3.2.3 OASPA的會員或遵守其行為規(guī)則
OASPA是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簡稱,指開放獲取學術出版協(xié)會,它支持學術成果即時開放獲取,幫助營造多元、健康的開放獲取環(huán)境,從而使開放獲取出版成為主流的學術出版模式。
OASPA的所有會員都經過嚴格的先期審查程序,要想持續(xù)保有會員資格必須長期遵循協(xié)會的行為準則[20]。OASPA的會員包括眾多的專業(yè)出版商和學術出版商,還包括支撐其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一些機構或組織。開放獲取出版基金項目要求期刊出版商必須是OASPA的會員,如果是非會員,那么必須嚴格遵守OASPA的行為準則。
3.2.4 有公開的收費表
由于APC定價機制不透明,部分規(guī)模大、影響力大的出版社壟斷定價權,致使APC價格不合理地虛高,還存在出版社任性漲價的風險[15]。為了盡可能地保護作者及其資助機構的利益不受損害,開放獲取出版基金項目要求期刊出版商具備公開的論文處理費收費表。
除上述四點總體要求外,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提出期刊必須有豁免政策或打折政策[11][13][9]。即如果有作者因經濟困難無法支付論文處理費,那么期刊出版商可以酌情予以豁免或者給予一定折扣。
關于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申請時間,各大高校要求不盡相同。被調研的十所高校中,杜克大學規(guī)定作者隨時可以申請資助,但學校要等到文章被符合條件的期刊接受出版后發(fā)放資助[10];堪薩斯大學規(guī)定作者可以在提交文章時(提交后四個月未被接受則申請失效)或文章接受出版后申請[14];哈佛大學、埃默里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均規(guī)定文章接受出版后才能申請資助,同時還規(guī)定了申請有效期,分別為兩個月、半年和一年[13][17][9];另外五所高校未對申請時間作出說明。
一個作者想要實現(xiàn)論文開放獲取,除了申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資助外,還可通過以下途徑:①選擇在不收取APC的開放獲取期刊上發(fā)表,具體可以從DOAJ目錄中找;②申請APC豁免,一些出版商可能會給予申請者豁免,包括部分豁免和完全豁免;③作者將APC列入所有資助項目預算中;④高校與出版商合作,給予本校作者折扣,例如:埃默里大學和PeerJ建立了合作關系,學校為在PeerJ發(fā)表成果的師生支付基本的費用[17];⑤在傳統(tǒng)期刊上發(fā)表,但爭取獲得自存儲許可,即在與出版商的合同中注明允許作者將文章最終出版版本發(fā)布到機構知識庫或其他開放獲取平臺。
在2015年召開的第12屆柏林開放獲取會議上,與會者提出OA2020倡議,旨在通過將科學期刊從傳統(tǒng)訂閱模式轉變?yōu)殚_放獲取模式,從而大規(guī)模實現(xiàn)期刊論文開放獲取[21]。截至2019年6月13日,全球共有136個學術組織簽署了意向書,其中包括我國12所高校的圖書館,他們分別是上??萍即髮W圖書館、廣東科技學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學圖書館、中國礦業(yè)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廣西科技大學圖書館和南方科技大學圖書館[22]。
簽署倡議意向書表明了我國部分機構對于學術成果開放獲取的態(tài)度,但要從根本上推動學術期刊從傳統(tǒng)訂閱模式轉向開放獲取出版模式,必須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高校尤其是“雙一流”院校作為學術成果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理應帶頭設立開放獲取出版基金。我們可以參考美國高校開放獲取出版基金項目的政策模型,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在政策文本中詳細闡釋政策各要素、明確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的申請要求,確保設立的基金項目能夠為本校教職工實現(xiàn)學術成果開放出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從而助推我國學術出版模式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