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儉平
(邵陽學院 文學院, 湖南 邵陽 422000)
《海國圖志》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名著,它是魏源受林則徐的囑托,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的序中寫道:“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盵1]1,這便是魏源編撰《海國圖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夷情”,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御外侮,振奮國威。這正是魏源提出的著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前人時賢關(guān)于《海國圖志》的研究成果很多,目前我們能夠了解到的相關(guān)論著共1 600多種,其中期刊論文1 300多篇。但這些成果大多集中在文學、哲學和歷史等方面。其中有對其編撰特點的研究,有對其思想內(nèi)容、歷史地位的探討,也有對其價值觀、對外關(guān)系的歸納,對其版本不同的探索,等等。關(guān)于《海國圖志》語言學的研究,卻寥寥可數(shù)。2018年李運富、牛振的《鴉片戰(zhàn)爭前后國名譯詞考察——以〈海國圖志〉為例》一文,對《海國圖志》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九歐美主要國家的國名譯詞進行了研究,指出鴉片戰(zhàn)爭前后,國名譯詞大量進入漢語詞匯系統(tǒng)。國名譯詞歧異嚴重,主要在于不同的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方式,或者同是音譯而源語詞不同,同是意譯而取義理據(jù)不同,也有音譯者對同一源語詞的語音感知不同而譯音不同的。歧異的國名譯詞可以通過漢化和優(yōu)化,逐漸走向規(guī)范而最終融入漢語系統(tǒng)[2]。在此基礎上,二位學者對《海國圖志》的這些國名譯詞的用字情況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其用字情況總體上呈混亂不一的狀況,反映出鴉片戰(zhàn)爭前后國名譯詞用字的基本面貌[3]。關(guān)于《海國圖志》外來詞的研究少之又少。王力先生在《漢語史稿》對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新詞語及外來詞做了例舉分析,其中的許多新詞語及外來詞便來自于《海國圖志》[4]515。由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統(tǒng)籌主編的《近現(xiàn)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對近現(xiàn)代漢語新詞及外來詞做了詳細的描述和說明,其中有不少詞語是從《海國圖志》中節(jié)選出來的[5]。于照洲的《〈海國圖志〉的詞匯學研究價值》,指出《海國圖志》在詞匯學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6]。西南大學張惠民的碩士論文《〈海國圖志〉的對外關(guān)系用語和新詞語研究》則主要對魏源引用的外來詞和新詞語中帶有貶義的詞語進行研究[7]。辛榮美的碩士論文從《〈海國圖志〉征引〈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看晚清漢語外來詞的本土化》,從詞素的替換、音節(jié)的增刪、詞的書寫形式的選擇、語義的變化、吸收方式這五個層面分析晚清漢語外來詞本土化傾向的表現(xiàn)[8]。張景華的《創(chuàng)榛劈莽,前驅(qū)先路——論〈海國圖志〉中的地理術(shù)語譯名》,指出《海圖圖志》注重地理術(shù)語譯名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能產(chǎn)性,體現(xiàn)了一定的術(shù)語意識,對中國地理學的近代轉(zhuǎn)型做出了重要貢獻[9]。郭耀霞的碩士論文《〈海國圖志〉地理術(shù)語譯名評價》運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海國圖志》中的地理術(shù)語譯名[10]。以上成果都沒有對《海國圖志》整個書中的外來詞做全面的統(tǒng)計和分析,難以見其全貌。
所謂外來詞,通俗地說是指從別種語言中吸收過來的詞語。外來詞,也叫“外來語”或“借詞”,它是一種語言從別種語言里吸收過來的詞,外來詞是各民族間互通往來時引起語言的接觸所產(chǎn)生的。隨著各國各民族之間政治交往友好,其經(jīng)濟日益強盛,文化和科技不斷進步,相互來往更加密切,外來詞的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大,“外來詞”這個術(shù)語已被人們廣泛接受和使用,語言學界也紛紛對外來詞做出了定義,但是我們應該更清楚地知道外來詞是借入語的詞匯成員,并不是外語的詞,只是從詞源的角度來看是外來的,而就其語言體系來看,它仍是借入語的詞語。綜上所述,可以總結(jié)出以下定義:外來詞是指在詞義源自外族語種某詞的前提下,語音形式上全部或者部分借自相對應的該外族語詞,并在某種程度上漢語化了的漢語詞,嚴格來說,應該還具備在漢語中使用較長時期的條件,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外來詞。這一定義是史有為對音譯外來詞做出的總結(jié)[11]4-8。關(guān)于《海國圖志》的語言學,尤其是外來詞方面的研究很少,我們就有研究的必要。更為關(guān)鍵的是,《海國圖志》中外來詞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筆者研究《海國圖志》的思路與方法如下:選取的版本是岳麓書社2004年出版的《魏源全集》中第4~7冊的100卷本的《海國圖志》,通過分卷來做外來詞研究。按照原書各卷的順序與內(nèi)容來分卷,把100卷分為如下11部分:第1部分是《海國圖志》(1~4卷),這一部分主要是《籌海篇》和對世界各大洲、各個國家、地區(qū)的地圖的介紹。第2部分是《海國圖志》(5~10卷),主要介紹東南洋海洋之國。第3部分是《海國圖志》(11~18卷),主要介紹東南洋海島之國。第4部分是《海國圖志》(19~27卷),主要介紹西南洋一些國家、地區(qū)。第5部分是《海國圖志》(28~36卷),繼續(xù)介紹西南洋國家地區(qū)與小西洋。第6部分是《海國圖志》(37~45卷,58卷),主要介紹大西洋一些國家、地區(qū)。第7部分是《海國圖志》(46~53卷),繼續(xù)介紹大西洋國家、地區(qū)。第8部分是《海國圖志》(54~57卷,59~63卷),主要介紹北洋與外大西洋一些國家、地區(qū)。第9部分是《海國圖志》(64~73卷),繼續(xù)介紹外大西洋國家、地區(qū)。第10部分是《海國圖志》(81~95卷),主要介紹夷情備采和師夷長技的方法。第11部分是《海國圖志》(74~80卷,96~100卷),介紹國地、籌海的總論與地球天文的合論。以上各部分盡可能按內(nèi)容加以劃分。
對以上11部分的每一卷,我們逐行逐字仔細查看,把所有外來詞一一挑出來,盡可能地搜索完整。對每一個外來詞,我們都記錄了它所在的卷數(shù)、頁數(shù)和行數(shù),以便于備查。外來詞挑出來后,我們按照外來詞借入方式(音譯、半音半意、音譯加注、意譯等)、音節(jié)多少、內(nèi)容所屬等逐層分類列舉,接著從每一部分的外來詞的方式類型、音節(jié)類型、內(nèi)容類型進行定量研究,對外來詞漢譯用字與源詞字母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分析,對外來詞的內(nèi)容類型與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之間關(guān)系進行探索,還對外來詞出現(xiàn)與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進行聯(lián)系,最后還比較了外來詞的變化。這種地毯式窮盡查找的方法,看起來是很“笨”,很費時,但在外來詞的“量”積累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海國圖志》的外來詞的不少特點。
(一)《海國圖志》中的外來詞數(shù)量眾多,來源廣泛,極富研究價值。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海國圖志》中的外來詞不少于9 257個?!逗鴪D志》是征引材料來源非常廣泛,收集的外來詞廣征博引,考證精審。根據(jù)熊月之《〈海國圖志〉征引西書考釋》研究,魏源搜集得很全,征引中外學者所著書籍近100種,處理材料立足今、西,輔以古、中。從書中索引資料的比重來看,中西著作之比為1∶4[12]。
(二)《海國圖志》外來詞種類多樣,主要有7種,還有兩種非常獨特的類型。下面我們對《海國圖志》各部分外來詞按照吸收方式和構(gòu)造分類列表統(tǒng)計,詳情見表1。
表1 《海國圖志》外來詞吸收方式和構(gòu)造分類表
從表1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海國圖志》的外來詞不少于9 257個,在每卷中分布多少不一,第28~63卷最集中,合計5 994個,約占65%,其余各卷較少。我們在做某種外來詞的分析時,這些卷中的外來詞是不能忽略的?!逗鴪D志》的外來詞主要可以分為7大類:音譯詞、半音半意詞、音譯加注詞、半音半意加注詞、日語借形詞、仿譯詞和意譯詞。其中音譯詞最多。從整本書來看,音譯詞數(shù)量最多,不少于5 661個,約占61%;從每一部分來看,音譯詞數(shù)量也是最多的。第28~36卷中,音譯詞又是最多的,達到1 328個。其次是音譯加注詞,不少于2 346個,約占25.34%。半音半意詞也不少,不少于902個,約占9.74%。意譯詞不少于241個,約占2.60%。半音半意加注詞、日語借形詞、仿譯詞都很少。
一般音譯加注外來詞是用漢語語素來加注的,比如“啤酒(beer)、卡車(car)”中的“酒、車”,都是漢語語素。我們在《海國圖志》中發(fā)現(xiàn)兩種極為罕見的加注類型:一種“斯科”,來源sk(sco或scow),又寫作“斯克”,是用音譯成分來做后綴,表示是“部落、地方”一類地名。例如:
1.亞古德斯科(Yakutsk),又作牙谷,今雅庫茨克,指今俄羅斯雅庫特(yakut)共和國。
2.義爾古德斯科(Irkutsk),今俄羅斯伊爾庫茨克。
3.耶(厄)[尼]塞斯科(Yeniseysk),又作云益土,今俄羅斯葉尼塞斯克地區(qū)。
4.斯摩棱斯科(Smolensk),今俄羅斯斯摩棱斯克。
5.古爾斯克(Koursk),今俄羅斯沃羅涅什。
有時,源詞可省,翻譯的外來詞又補充出來。例如“喀山斯科Kazan”。有時,源詞完整,翻譯的外來詞部分省略,例如“他巴哥(Tabasco),今墨西哥塔巴斯科州”,應該都屬于這一類。
另一種是音譯兼意譯成分來加注,比如“埃野社(Ayr-shire)”,其中“shire”是“部落”的意思,翻譯成“社”暗含“部落、社區(qū)”之意,同時,“社”與“shire”音近,故“社”是音譯兼意譯成分。這兩種音譯成分來加注的外來詞在《海國圖志》中不少,這顯然豐富了外來詞的類型,也表明《海國圖志》中的外來詞類型多樣。
(三)《海國圖志》外來詞內(nèi)容豐富,以國名、地名、河海名和人名為主。下面按內(nèi)容列表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海國圖志》外來詞內(nèi)容分類表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海國圖志》的外來詞不少于9 257個,其中城市地區(qū)、省郡州、部落名最多,占44%。國名1 860個,占20%。江河湖海名占11.5%。其山名、島名、族名、其他類都比較少。因為《海國圖志》是一部旨在介紹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著作,所以地名(含城市地區(qū)、省郡州、部落名)、國名就相對較多。2018年李運富、牛振的《鴉片戰(zhàn)爭前后國名譯詞考察——以〈海國圖志〉為例》一文,對《海國圖志》37~69卷歐美主要國家的國名譯詞進行了研究。與我們的統(tǒng)計的國名外來詞詞集中的卷數(shù)不全一致。19~53卷是國名最集中的,尤其是28~36卷。
(四)《海國圖志》外來詞在翻譯上有諸多特點。
1.由音譯趨向意譯。
(1)歐羅巴,來源Europe,完全是音譯外來詞。今天人們幾乎不說了,都改說“歐洲”,變成半音半譯了。
(2)法蘭西,來源France,完全是音譯外來詞。今天人們幾乎不說了,都改說“法國”,變成半音半譯了。
(3)亞墨利加,米利堅,來源America,完全是音譯外來詞。今天人們幾乎不說了,都改說“美國”,變成半音半譯了。
這種外來詞是國名的很多,不一一列舉。漢語是比較封閉的語言,不大喜歡接受外來詞,因此許多昔日的音譯外來詞,今天變?yōu)榘胍舭胍?,或完全的意譯外來詞了。
2.同一發(fā)音部位的音素,翻譯時可以變讀。常見的雙唇音之間的變讀,b翻譯為m的較常見。少數(shù)也有d翻譯為l的,n翻譯為l的。
(1)b翻譯為m(包含)
麻尼(Bern)
默林(Brno)
依麻河(Ibar R.)
摩尼斯老士(Boleslous)
磨首河(Buzau)
上那盧彌(Upper Danube)
望邁(Bombay)
攬麻頓社(Dumbarton-shire)
阿麻領(lǐng)社(Aberdeen-shire)
密士特列河(Bistrifa,Bistritz R.)
麻爾牙里阿(Bulgaria)
麻邑(Berwick)
麻塞里(Basel)
麻馬里(Barbary)
曼付社(Banff-shire)
那盧彌(Danube)
麻羅河(R.Barrow)
敏爾化戍(Belfast)
孟塔拉(Bengal)
墨經(jīng)含(Buckingham)
墨力諾(Brecknock)
阿爾麻尼阿(Albania)
彌索司(Bishop)
馬倫侍(Barons)
經(jīng)士冕治(King’s Bench)
下那盧彌(Lower Danube)
摩士尼(Bosnia)
馬倫司(Barons)
曼臘(Banat)
木落滕馬蘭(Northumberland)
那拿彌河(Dunay,Danube R.)
加密列岡色爾(Cabinet Couneil)
直里彌依分尼(Tchelebi Effendi)
哇麻士河(Vrbas,Verbes R.)
斯甘彌河(Shkumbini,Scambi R.)
(2)n翻譯成l
馬落(Manor)
落爾和(Norford)
(3)d翻譯成n或l,或者相反
那盧彌(Danube)
那爾麻氏(Dalmatia)
蘭鄰(London)
落洼(Dover)
那彌(Derby)
那拿彌河(Dunay,Danube R.)
薩羅大(Amfissa,Salona)
落爾什(Dorset)
倫俄爾(Donegal)
(4)z翻譯成s
蘇利赤(Zurich)
額蘭威薩(Grand Vizier)
靈斯(Linz)
日薩壹爾(Djezayrs)
三德(Zakinthos,Zarite)
威內(nèi)薩(Veneza)
馬索維亞(Mazovia)
北靈索內(nèi)[Bellinzona(Bellingzona)]
(5)zh/ch/sh/r的互譯
占色拉阿付厘士支厥(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來巴士(Laybach)
律占麻連(Lord Chamberlaim)
巴札(Capitan Pacha)
渣咸(Chatham)
經(jīng)士冕治(King’s Bench)
知付質(zhì)治(Chief Justice)
梳留赤(Soleure)
斯渣付侯新(Schaffhouse)
知付馬倫(Chiefbaron)
占麻連(Chamberlain)
發(fā)音部位相同的音素,是容易發(fā)生變換和轉(zhuǎn)移的。這是語言中的普遍現(xiàn)象。在一些漢語方言里,這種現(xiàn)象也是比較常見的。外來詞的翻譯者在翻譯外來詞時,更有可能受到他家鄉(xiāng)方音的影響。邵陽方言里就有類似現(xiàn)象。例如,隆回(雨山)方言里,n和l不分,一律讀作l[13]。邵陽城步話中,“蚌”讀成“m?”;邵陽縣話中,“弟”讀成“l(fā)i”。
3.送氣、不送氣的音素的相互翻譯。
(1)送氣音P[ph]翻譯成不送氣音[p]
比馬士達阿付厘士(Paymaster of the Forces)
八摩海島(Patmos)
必姑港(Pegu)
比阿司(Peers)
入必得爾(Jupiter)
亞力伯(Alps)
巴厘滿(Parliament)
勃列士頓阿付厘墨阿付特列(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Trade)
布來勿岡色爾(Privy Couneil)
布依士尼質(zhì)治(Puisne Judges)
巴里達(Palestine)
巴渣(Pacha)
白西(Persia)
勒頒多(Lepanto)
巴說(Paxoi,Paxo)
巴拉(Prah)
比利尼布顛第依彌(Plenipotentiary)
波新(Posen)
布力士頓阿付離墨阿付觀特羅爾(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
巴答城(Patras)
不列士頓阿付岡色爾(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布路沙國(Prussia)
波達拉給亞(Podlaqula)
加畢居里兵(capiculi)
伯利木(Plymouth)
北叻思國(Persia)
勃律河(Prut,Pruth R.)
波多里亞(Podolia)
阿丙西爾(Appenzell)
巴(海)[麻](Parma)
班那里阿(Pannonia)
波羅(谷)[各](Plock)
布度基(Portugal)
士(達)[班]薩(Spenser)
畢斯(Picts)
拔社(Perth-shire)
伯息(Pest)
布依士馬倫(Puisn baron)
律布來西爾(Lord Privy Seal)
(2)送氣音t[th]翻譯成不送氣音[t]
甘彌底阿付委士庵棉士(Committee of Ways and Means)
德修(Theseus)
德巴斯(Thebes)
馬士達依尼羅付厘易南士(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
底莫河(Timok R.)
鴉典(Athinai,Athens)
宜達架(Ithaki,Ithaka)
得波(救)[勒]撒城(Tripolizza)
扼岡頓依尼拉爾(Accountant-General)
厄多里亞(Aitolia)
亞的架(Attica)
埂底伊(Cantii)
得連地江(Trent R.)
的記國(Turkey)
都利士(Tunisia)
的里耶斯德(Trieste)
塞底里阿(Styria)
帶倫(Tyrone)
阿底那(Attila)
底依士(Theiss)
得爾士(Trieste)
阿魯達河(Aluta R.)
厄伯德(Egbert)
荷多曼(Dttoman)
士達賀(Stafford)
敏特塞司(Middlesex)
北翰敦(Northampton)
多尼箬河(Tundzha R.)
上底斯(Upper Teiss)
下底斯(Lower Teiss)
麻富底(Mufti)
拖(地)[奴]稗(Danube R.)
(3)不送氣音d翻譯成送氣音[th]
他匿得河(Dnestr,Dniester R.)
特沙那河(Dzerna R.)
土比林(Dublin)
突悉(Dorset)
突翰(Durham)
特領(lǐng)河(Drini,Drin R.)
他他尼里(Dardanells)
(4)送氣音k[kh]翻譯成不送氣音[k]
哥羅奔多(Khalkis,Chalcis,Negroponto)
告新布(Klausenburg)
哥爾塞索維斯(Korzeszowice)
布哥維納(Bukovina)
告哥而府(Kerkira,Corfu)
干地(Kent)
戈臘山(Khorassan)
米哥尼島(Mikonos)
干代耶(Kintyre-shire)
根尼刺(Reign of Kenneth)
4.唇齒音(f)和舌根音(h)之間的互譯現(xiàn)象。
握斯賀(Oxford)
赫(治)[賀](Hertford)
火臘河(Forth R.)
和化(Forfar)
化蠻那(Fermanagh)
朗賀(Lonford)
5.平舌音和翹舌音之間可以互譯的現(xiàn)象,可能也剛好反映了譯者的方音對應規(guī)律。
(1)s和sh的互譯
士巴他(Sparta)
阿士多羅士(Dstrogoths)
彌索司(Bishop)
馬士達阿付離羅士(Master of the Rolls)
士都軋(Stuarts)
馬士達阿付厘黔士(Master of the Horse)
羅士社(Ross-shire)
沙特蘭社(Sutherland-shire)
沙[威]阿(Srbija,Servia)
沙爾斯麥(Salzburg)
沙厘尼阿(Sardinia)
士葛達喇(Socotra)
布力士頓阿付離墨阿付觀特羅爾(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
士達賀(Stafford)
梳留赤(Soleure)
羅尼士(Rhodes I.)
都利士(Tunisia)
維世都拉河(Wista)
哈士默(Hapsburg)
(2)z和ch的互譯
斯載爾河(Schyl R.)
厄治彌索司(Archbishops)
律海占色臘(Lord Chancellor)
占色利(The High Court of Chancery)
律(古)[占]色拉(Lord Chancellor)
占色臘阿付離律治阿付蘭加司達(Chancellor of the Duchy of Lan-caster)
(3)z和sh的互譯:
窩卒沙河(Vjosa,Voujutza R.)
單摩威沙河(Dimbovite,Dumbovitza R.)
委屑司(Wessex)
律布來西爾(Lord Privy Seal)
太西江(Tees R.)
益悉(Essek)
波新(Posen)
達爾馬西亞(Dalmacia)
牙薩底斯(Jaxartes)
西里阿(Syria)
息賒厘(Seychelles)
白西(Persia)
德修(Theseus)
西悉群島(Seychelles Is.)
新地坡(Singapore)
底西那(Ticino),
敖額里西(Anglesey)
西爾格社(Selkirk-shire)
續(xù)(Zug)
押新孫島(Ascension)
疏利西多依尼拉爾(Solicitor-General)
阿丙西爾(Appenzell)
西底士(Representalives of the Free Cities)
夕勒西[亞](Silesia)
哥羅瓦西亞(Croacia)
疏色司(Sussex)
西魯力斯(Silures)
矮西尼(Iceni)
窩悉(Worcester)
西里斯的黎亞(Silistria)
額西(Jersey)
西利島(Seilly Isles)
斯渣付侯新(Schaffhouse)
烏西江(Quse R.)
五悉(Gloucester)
孫悉(Somerset)
西列河(Siret,Sereth R.)
這些現(xiàn)象在語言、漢語方言中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這些特點反映了語言的演變、對應的規(guī)律,對今天外語翻譯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正如于照州所說,外來傳教士吸收和創(chuàng)造的外來詞一般都是在其著作中出現(xiàn)的,但是由于清朝政府經(jīng)常明令禁止他們的傳教活動,加上中國人自身的一些抵抗情緒,使得他們的著作流傳范圍并不廣泛,而《海國圖志》的出版和普及使得這些先前傳教士創(chuàng)造的詞語得以完整保存、使用和流行。因此,我們認為《海國圖志》是研究外來詞,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前后外來詞非常重要的材料。
《海國圖志》的外來詞研究的重要價值還體現(xiàn)在這些外來詞很具特色,絕大部分是地理術(shù)語,因為《海國圖志》主要是一部地理學著作,主要目的是向國人介紹世界各國各地區(qū)情況的。地理術(shù)語的外來詞研究,此前不是很深入,大規(guī)模、深入地研究《海國圖志》中數(shù)目巨大、類型多樣的地理術(shù)語外來詞,找出外來詞與英文源詞在語音上的對應規(guī)律,比如英文源詞中的送氣音P[ph]、t[th]、k[kh]翻譯成外來詞時,總是翻譯成對應的不送氣音[p]、[t]、[k],這對于國名、地名等外來詞翻譯原則的制定、翻譯規(guī)律的總結(jié),是非常有價值的。
最后,研究《海國圖志》的外來詞,可以從中分析某些方言的特征布局。外來詞的整理者,尤其是翻譯者在翻譯、整理外來詞時,難免受到自己方言的影響,如上文所分析,外來詞中存在n翻譯成l等現(xiàn)象,在以成都、貴陽、重慶、武漢為中心的川渝黔鄂四省市的西南官話中,n和l不分,泥來母部分或全部相混[14]274。湖南的西南官話甚至湘語(比如邵陽),也是如此??梢?,《海國圖志》外來詞研究極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