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劍鋒 李智水
摘 ? 要:廉潔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社會生態(tài)呈現新態(tài)勢。廉潔教育的思想內容有了新拓展、教育功能彰顯新內涵、教育方式呈現雙向互動新轉型、教育話語體系凸顯新色彩。面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新態(tài)勢,教育主體要站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略高度,通過路徑創(chuàng)新,發(fā)揮微傳播和主渠道的雙軌作用,搶占大學生廉潔教育話語權的制高點;強化廉潔文化價值引領,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供給力”;構建多元立體化的廉潔教育聯(lián)動格局,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從而開創(chuàng)高校廉潔教育整體聯(lián)動的新格局。
關鍵詞:大學生廉潔教育;時代表征;路徑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0)04-0025-06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盵1]這是對教育根本任務邏輯前提的科學回答,更是新時代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價值遵循。大學生廉潔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廉潔教育,要深刻認識大學生廉潔教育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面臨亟需關注的各類問題,教育的邏輯理路呈現出系列新態(tài)勢。因此,厘清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面臨的問題,闡發(fā)其基本的邏輯理路,將有助于明晰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路徑選擇。
一、當前大學生廉潔教育亟需關注的問題
(一)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時空場域覆蓋率低
大學生廉潔教育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它不是針對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的個體化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廉潔認知、廉潔意識、廉潔素養(yǎng)的全面教育,是對大學生主體在時間和空間維度進行的全覆蓋教育??v觀當前廉潔教育的現實境遇,存在著明顯的教育主體時空場域覆蓋率低的問題。從廉潔教育的時間維度來講,長期以來,廉潔教育被當做節(jié)點式教育而非過程化教育,被視為斷裂式教育而非持續(xù)性教育,被理解為任務式教育而非終身性教育。這意味著大學生廉潔教育是在特定時間節(jié)點為完成特定工作任務而被迫進行的教育,缺乏教育的持續(xù)性、長期性和常態(tài)化。就廉潔教育的空間維度而言,長期以來,廉潔教育更大程度上被局限于思政課堂的教師講授、學校禮堂的專題報告、教室內的主題班團課等顯性教育,而學生一旦離開上述場所,進入宿舍、食堂、體育場館等空間領域,廉潔教育便進入真空地帶。因此,無論是時間維度還是空間維度,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覆蓋面相對較低的現實境遇不容忽視。
(二)大學生廉潔教育側重于單向度的政治話語,缺乏喜聞樂見的多維度話語表達
教育部頒發(fā)的《關于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教思政[2005]3號)(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是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長效機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焙茱@然,廉潔教育概念在提出之初就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使命,它是對廉政教育廣度的極大延伸,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深度的有效拓展。教育路徑倚重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推動,教育方式著重以單向度的理論灌輸為主,教育內容側重于政治話語表達,強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這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做到“兩個維護”所必須堅守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對大學生廉潔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提到政治高度,這是必須的也是根本的。但問題在于,大學生廉潔教育除蘊藉著濃郁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之外,還蘊涵著豐富的人文關懷屬性;除了自上而下的強力推動之外,還應輔之以大學生自下而上的主動參與;除彰顯出濃厚的政治話語之外,還應凸顯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向度話語表達,諸如不失理論深度的網絡話語、不缺教育力度的流行話語、不乏情感溫度的生活話語等。然而,大學生廉潔教育話語表達的應然與實然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張力,這是每位教育者必須給予關注的問題。
(三)廉政教育與廉潔教育的界限不明晰
高校廉政教育與廉潔教育雖一字之差,但其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路徑有著明顯的差異。就教育內容而言,前者重點強調黨風廉政建設的執(zhí)行,對中央八項規(guī)定以及《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落實,而后者側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廉潔意識及廉潔技能的養(yǎng)成等方面;教育對象,前者主要涉及高校領導干部和教職員工,而后者重點關注的是在校大學生;教育路徑,前者是自上而下的路徑依賴,甚至是千篇一律的“規(guī)定動作”,而后者強調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教育媒介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靈活化。高校廉政教育與廉潔教育無論是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抑或是教育路徑,二者均需建立明晰的界限,不能將彼此相混淆,更不能以廉政教育代替大學生廉潔教育。而現實境遇是有的高校以廉政教育的內容來教育當代大學生,以領導干部的教育方式來啟發(fā)大學生,造成了廉潔教育與大學生的隔閡感、疏離感,無法破解大學生靈魂深處的迷思。有鑒于此,如何使廉潔教育更加傾注于大學生群體、符合大學生教育特點、遵循大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明晰廉政教育與廉潔教育的界限就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大學生廉潔教育應關切學生生活之本真,回應學生心靈之慰藉,解答學生現實之困惑。
(四)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足
審視當前部分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被視為特殊節(jié)點的形式化、任務化、痕跡化教育。諸如在廉潔教育周、“5·10思廉日”等特殊節(jié)點,由學校紀委或宣傳部等職能部門組織開展系列廉潔教育活動,廉潔教育的目的不是對學生負責,不是為了真正培養(yǎng)大學生的廉潔自律意識和廉潔技能,而是應對上級的檢查,將廉潔教育作為一項工作任務來對待,往往通過“拉橫幅——學生簽名”、 拍照留念、媒體報道等形式,在走過場中完成了任務,而非常態(tài)化教育。透視其成因,主要集中體現于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足:一是缺乏專業(yè)的富有廉潔教育理論和廉潔教育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部分高校在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上有所欠缺,導致廉潔教育理論研究的滯后性。二是缺乏制度性的整體式宏觀把握,大學生廉潔教育僅僅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一個“小插曲”,進行斷層式的割裂教育,缺乏教育的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和常態(tài)化。三是廉潔教育缺乏學科理論支撐,有關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理論著作、教輔資料的編撰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理論支撐的廉潔教育必然導致教育的盲目性。正如毛澤東所言:“實踐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盵2]同樣,大學生廉潔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過程,沒有堅實的理論為指導,必然會導致教育內生動力不足,教育效果不佳。
(五)社會廉潔文化培育與大學生廉潔教育未達到同頻共振
大學生廉潔教育不僅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在職責,亦是受社會廉潔文化影響而進行的外源性動態(tài)教育。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重大成果,風清氣正的社會生態(tài)漸趨形成,的確為高校廉潔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改變了以往高校廉潔教育面對不正之風教育效能低下的境況。但是大學生的廉潔文化培育尚需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共筑廉潔教育的“同心圓”,唯有此才能實現社會生態(tài)與高校廉潔教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部分腐敗官員級別高、貪污數額大、腐敗形式復雜等一系列新情況,使大學生對廉潔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同產生困惑?,F實社會中存在的托關系、走后門、部分媒體價值觀的扭曲報道等等,這些碎片化的社會情境,不但沒有實現社會廉潔文化與高校廉潔教育的同頻共振,反而導致有些大學生把圓滑世故、人情關系、不勞而獲等腐朽思想作為自身行為準則,高校廉潔教育在社會不良風氣前有時顯得蒼白無力,弱化了大學生廉潔教育成效。
二、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時代表征
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思想、話語體系、功能定位、教育方式等在相對穩(wěn)定中彰顯了絕對變化的新態(tài)勢。這種態(tài)勢是在遵循適應與超越規(guī)律的基礎上,廉潔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豐富和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生廉潔教育邏輯理路新的時代表征。
(一)大學生廉潔教育思想內容發(fā)生新拓展
根據《意見》要求,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內容可概括為反腐倡廉的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理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政策法規(guī)以及我國古代廉政思想等方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更加復雜多變,與《意見》出臺時的基本現狀相比出現了新的階段性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將反腐敗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置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高度,凸顯了當前反腐敗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在繼承廉潔教育固有內容的基礎上,遵循適應與超越規(guī)律,一方面,教育主體通過深入挖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典型案例,開展廉潔技能和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在思想深處逐漸認識到廉潔教育的重要性,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態(tài)的日趨形成有了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強紀律觀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盵3]即紀律觀教育已成為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對大學生廉潔教育內容在傳承中的不斷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主動轉型,特別是在當代,這種轉型更注重教育的價值導向功能,關注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在教育內容和價值取向上,轉向了關注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大學生對國家反腐倡廉建設的認同感。
(二)大學生廉潔教育功能彰顯新內涵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廉潔教育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教化、道德規(guī)范、行為導向等方面,該功能的發(fā)揮主要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實施。2005年中共中央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綱要》,2008年又頒布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guī)劃》,2010年,中央紀委、宣傳部等五部委聯(lián)合頒布《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教育部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說明大學生廉潔教育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應該站在國家高壓反腐的新態(tài)勢下,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去審視它的功能定位。因此,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功能還應包括意識形態(tài)功能、導向預測功能和整合功能。
“縱覽現階段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在理論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等領域取得了諸多新成就與新進展,但在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環(huán)境、范圍、手段、對象等方面也面臨著很多新要求與新挑戰(zhàn)”[4]。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廉潔教育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環(huán)境復雜化、范圍廣泛化、手段多樣化、對象多元化等新挑戰(zhàn),要占領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制高點,從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認識廉潔教育的重要性,發(fā)揮意識形態(tài)在廉潔教育中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引領功能。在校大學生雖然不像黨政干部掌握著一定的權力,但是每位大學生都具有公民身份,未來在社會中將從事某種職業(yè),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廉潔公民的培養(yǎng),加強從業(yè)前的職業(yè)腐敗風險預測教育就勢在必行,這也是廉潔教育導向預測功能的集中體現。廉潔教育的整合功能是對教育資源各要素價值屬性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發(fā)揮資源的最大效用,提升廉潔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三)大學生廉潔教育方式呈現雙向互動新轉型
教育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積極參與其中,才能實現教育的雙贏。過去廉潔教育我們更多地強調“大水漫灌”,以教育者單向度的“灌輸”為主。但隨著國家治理理念的提出,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轉型逐漸在眾多高校的廉潔教育中體現,尤其是微信、微博、QQ等媒介的廣泛傳播,使得大學生廉潔教育不受時空的局限,廉潔教育方式呈現多元、開放、實時的新特點,打破了時空界限的限制,實現了教育方式雙向互動的新轉型。這種轉型是在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人人都是自媒體”這一外源動力催生下的轉型,它不同于單向度的實物傳遞,而是在交流互動中提升教育效能。大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獲得海量的資訊,對良莠不齊的信息需要教育者及時加以教育和引導,實時和大學生進行網絡溝通與交流,從而提升廉潔教育的時效性。
(四)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話語體系凸顯新色彩
話語即一種語言符號系統(tǒng),廉潔教育的思想內涵、情感表達、功能體現都是以話語的形式出現的。90后、00后大學生不同于70后、80后,他們生活在網絡化時代,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教師的課堂講授,而是通過多元化的媒介獲得大量的資訊,視野開闊,對事物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時代變化,推進廉潔教育話語體系轉型,凸顯了新時代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新色彩。新時代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話語體系不僅注重國家層面的政治需求,而且更關注學生層面的價值理性需求。具體表現在話語內容由“生硬刻板”轉向“生動靈活”,不再是過去純理論式的課堂講授,而是結合豐富的實踐案例,讓大學生在鮮活的案例中體悟廉潔教育的價值理性;話語方式由“單一說教”轉向“雙向互動”,改變了過去教師一人的“說教式”模式,體現了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平等地位。
三、開創(chuàng)大學生廉潔教育新格局的路徑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5]。近年來,大學生廉潔教育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之下,凝聚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動力。廉潔教育在高校的持續(xù)發(fā)力,不僅要堅持對傳統(tǒng)教育路徑的傳承,更要關注路徑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縱觀當代大學生廉潔教育,已呈現諸多新態(tài)勢,面對這些新態(tài)勢,開創(chuàng)廉潔教育新格局,路徑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
(一)發(fā)揮微傳播和主渠道的雙路徑作用,搶占大學生廉潔教育話語權的制高點
微傳播是指以微信、微視頻、微博、QQ等為代表的微媒介傳播方式。自媒體時代,廉潔教育的微傳播途徑是主渠道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它是“傳播能力最強、觸角延伸最廣、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傳播模式”[6]。微傳播與主渠道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構筑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廉潔教育的“同心圓”,夯實教育實效的“承重墻”,對搶占廉潔教育話語權的制高點起到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作用。
當前廉潔教育的微傳播話語體系相對滯后,存在著話語失效的風險,在一定范圍內會消解主渠道教育的效能。因此,必須實現微傳播與主渠道的深度融合,具體而言,一方面,“宏觀闡釋”與“微觀敘事”相結合,做到潤物細無聲。宏觀闡釋是從國家安全及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略高度,講清廉潔教育的理論根基,提升學生的理論深度,增強其分析問題的理論素養(yǎng);微觀敘事是聚焦廉潔教育中鮮活的案例,尤其是近年來的典型案例,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深度剖析,精準闡釋廉潔理論,增強微傳播的親和力,搶占廉潔教育在微傳播領域中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革新廉潔教育理論傳播方式,激發(fā)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參與度。微傳播以學緣、地緣或興趣為依托,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具有超強的滲透力和感召力。倘若教育主體能夠將刻板的廉潔教育理論以富有情感的溫度加以表達,以生動化、人格化的方式不斷在各種微平臺刷屏,激發(fā)大學生的參與度,使大學生對微傳播內容產生親和感和認同感,其話語權必將牢牢掌控在黨和人民手中。
(二)強化廉潔文化價值引領,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供給力”
廉潔教育要做到落地、落小、落實,不僅要強調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而且要加強廉潔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提升廉潔教育的“供給力”。面對當前各種社會思潮的相互激蕩,網絡輿論對大學生廉潔觀的影響越來越大,偏激的甚至錯誤的思想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還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需要教育主體及時跟進,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踐案例供給。而提升廉潔教育供給力的有效路徑就是強化廉潔文化的價值引領。
第一,將廉潔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廉潔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系統(tǒng)闡述廉潔教育的相關理論,夯實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理論根基。
第二,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中的載體價值。校園文化長廊、櫥窗、微信公眾平臺、報刊雜志、廉潔主題墻、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等都是開展廉潔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媒介。高校要將廉潔教育的內容以“秋風潛入夜”的方式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中,讓廉潔教育由“大水漫灌”轉變?yōu)椤暗喂唷?,做到“鹽溶于水”,使廉潔教育的影響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第三,以“三進”扭轉“三失”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盵7]廉潔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學說中的重要構成,在部分高校的確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三失”現象,這是我們廉潔教育供給力的缺失。為此,廉潔教育也要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為大學生接受廉潔教育搭建全方位的供給框架。
(三)構建多元立體化的廉潔教育聯(lián)動格局,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
大學生廉潔教育不是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校紀委、宣傳部抑或馬克思主義學院某一個部門就能完成的使命,需要多方聯(lián)動、同向同行、同向發(fā)力,著力構建多元立體化的聯(lián)動格局,增強教育實效性。
第一,高校要充分整合各類教育資源,搭建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廉潔教育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主渠道,要繼續(xù)發(fā)揮好第一課堂的主陣地作用,也要掌控第二課堂,利用大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廉潔教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到各項活動中。同時,要把校園網、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傳播媒介與廉潔教育專題講座、廉潔教育書畫展等相結合,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實現教育的全覆蓋。
第二,統(tǒng)籌協(xié)調,實現組織架構的整體聯(lián)動。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要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廉潔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亦然如此。學校黨委、紀委、學工處、團委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加強組織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各自的職能優(yōu)勢,提升育人效果,各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避免各自為政,甚至相互推諉扯皮,要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健全廉潔教育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確保大學生廉潔教育落到實處。
第三,搭建立體化的大學生廉潔教育平臺。隨著互聯(lián)網的深度發(fā)展,大學生接受教育的方式較之以往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內容碎片化、淺娛樂性、短小精湛的視頻等,均是當今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高校在開展廉潔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在用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報刊網絡理論宣傳陣地”這傳統(tǒng)“四大平臺”的基礎上,還要將教育平臺從實體場域拓展到移動終端的虛擬場域。要利用好藍墨云班課、雨課堂、課堂派等手機移動終端的線上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無縫銜接,從而構建具有實效性的立體化大學生廉潔教育平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8-09-10)[2020-05-13].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3.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4] 王永貴.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J].學海,2017(6):5-12.
[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3.
[6] 楊林香.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微傳播與主渠道融合研究[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4):31-37.
[7]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05-18)[2020-05-1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責任編校 ? 張煜洋
Abstract: Prob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ing a new era, social ecology for prob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kes on some new looks. New expansion is made int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probity education, new connotation has been attached, new transformations have been made as regard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ity in the education mode, and new features are being introduced to the education discourse. Faced with such new tendencies in the prob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ors should occupy the strategy highland of ideology for the purpose of occupying the discourse highland by means of method innovation to have the micro-communication and main channel communication play their double roles. The "supply power" of probity education is to be promoted directed by probity culture valu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education is to be strengthen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ordinated pattern that is pluralistic and cubic for probity education so that a holistically coordinated pattern for probity education can be created.
Key words: prob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ra features; innovative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