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雪
這是一條反復在詩詞歌賦中出現(xiàn)的河流。
此刻,它正遠遠地看著我在那道叫作“沿黃”的公路上行駛。
它看得見我,而我看不見它。我眼前是群山巍峨,壁立千仞,千姿百態(tài)。最初,我以為這是“炎黃”公路。千百年來,這條曾經(jīng)主宰歷史、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河流養(yǎng)育著無數(shù)的炎黃子孫。河流西岸串聯(lián)大秦4市12縣的高顏值公路,名為“炎黃”,倒是理所當然。不過,新建公路在風起云涌的歷史面前,不敢鋪張揚厲,選擇了低調(diào),只是按照沿著黃河行走的路線定名為“沿黃”。沿黃公路全長828公里,連接了沿線50余處名勝古跡及30余處農(nóng)業(yè)特色產(chǎn)業(yè)園或經(jīng)濟帶,也被稱為中國“一號公路”。
華山與武俠
從華陰起步,向北面韓城馳去,眼前的群山奇峰聳立,險峻陡峭攝人魂魄,仿佛一朵盛開的蓮花,坦蕩而純凈。我與它對視著,它既有北方男子的豪邁氣勢,又不乏南方女子的婉約柔美。山體呈白灰色,沒有塵土,沒有綠蔭,偶見幾棵可以忽略不計的樹,整體看去,氣勢雄渾粗獷、秀美壯麗。這非五岳之中最為險峻的西岳華山莫屬。李白《蜀道難》中的“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感嘆的就是眼前的險。華山是秦嶺山脈的一部分,構(gòu)成于距今七億年前,比人類出現(xiàn)的歷史早得多,大概算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里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古代“花”和“華”通用,故名“華山”?!爸腥A”“華夏”皆因此得名。上古時代的部落領(lǐng)袖黃帝、唐堯、虞舜以及“秦皇漢武”等數(shù)十位帝王,都曾到華山進行過祭祀活動。傳說在華山蓮花峰還留有《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劈出的石縫。不過,當年國民黨軍隊的指揮部設(shè)在此峰,倒是有依有據(jù)。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三部曲里面的“華山論劍”,《笑傲江湖》《碧血劍》里面的“華山派”以及其他作品中或多或少提到過華山,但那時他根本沒有到過華山??磥?,華山的險峻、靈秀還是通過影像、文字記錄給先生帶來了不少江湖快意恩仇的靈感。先生一生只上過一次華山,還有一個說法是三次。但可以確定的是先生在80歲時首次登上華山,并題寫“華山論劍”四個大字。據(jù)說十年后,西峰索道投運時,華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再次盛邀先生作為特邀嘉賓試乘纜車,被他堅定回絕。這不知真假。作為中國武俠小說泰斗,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有十三部提到華山,他對華山有著超出我們想象的敬畏與虔誠?;蚨?、或跪、或手腳并用,一步一步地攀爬到心中的巔峰和極頂才能表達些許他對這座大山的崇拜與忠心耿耿。
1957年,先生首次在作品《射雕英雄傳》中使用“華山論劍”一詞,說的是歐陽鋒和洪七公兩人為爭榮名和《九陰真經(jīng)》,第一次在華山比試高低。后來,“華山論劍”這詞被收錄進成語詞典,用來形容高手之間的過招、交流和切磋。
我曾為先生選擇華山論劍,不是嵩山,也不是泰山,做過一番思考。最初我認為這是帶有偶然性,或者是創(chuàng)作時的隨機性。我拿著《射雕英雄傳》,對照地圖發(fā)現(xiàn),第一次華山論劍出現(xiàn)的人物:東——桃花島黃藥師、南——大理皇帝段智興、西——白駝山歐陽鋒、北——丐幫幫主洪七公、中——終南山全真教王重陽。這么一看,當時地理位置最中心的華山成為當仁不讓的選擇。嵩山,號稱中岳,距離東南西北都差不多。從長遠看,是最適合論劍的地方。但嵩山是作為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寺的地盤,隱藏著不少高手。跑到少林寺門前比武論劍,顯得班門弄斧,會遭到江湖人士的鄙視。東岳泰山自秦始皇以來,各朝各代的皇帝封禪祭天,重要的政治場合豈能讓一群江湖草莽人士在那兒比武論劍。直到2010年,先生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作了一場題為“中國歷史大事”的演講中提到,“中華文化起源來自于‘華字,最主要的文明在華山腳下”這個觀點,我想這就是答案。
黃河與治水
一小時后,路過合陽洽川濕地,這是黃河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濱濕地。據(jù)說,《詩經(jīng)·大雅》中“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及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均源于此?!对娊?jīng)》里那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即蘆葦,這里也有蘆葦,確切說,這是一望無際的蘆葦濕地,空曠、恬適、靜謐、幽邃,還有飛鳥嬉鬧。蘆葦,是這個舞臺的主角,一個個襲著綠袍,娉娉婷婷,似舞臺上的柔美少女,拋飛著青綠色的水袖,呼啦作響。當然,如果說,像是剛勁如竹,精神飽滿的士兵,整整齊齊地列隊在眼前,接受著路人的檢閱,也是恰當?shù)?,這與黃河一樣——剛?cè)嵯酀?/p>
這里是平原,黃河不像在高原那樣,以桀驁不馴的姿勢,展示自強不息的圖騰。相反,此時的她是理性、感性的女子,蜿蜒地拖著一汪汪清冽的足跡,飽含著血性。這倒顛覆了她在我心目中固有的印象。我一直以為“黃河”就是黃渾的,好似黃土漿,被無形的長鞭抽打著,激出高嘯怒吼的巨浪像一群奔騰雄悍的駿馬,抖著不羈的鬃毛。那些“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一條飛龍出昆侖,搖頭擺尾過三門。吼聲震裂邙山頭,驚濤駭浪把船行!”描寫黃河的詩句,要么驚濤拍岸、驚心動魄,要么大氣磅礴、奔騰咆哮,都是充滿著灑脫、大氣、野性,是散韻結(jié)合的漢賦,是慷慨激昂的唐詩,是氣勢恢宏的宋詞,是意境廣闊的元曲,是華夏文化的源頭。但現(xiàn)在我看到的黃河好像一條被甩出的棕黃色的草繩在平原上靜靜地舒展著。換個角度,它又成反射著藍天光澤的“之”字形的綢帶,剛勁柔韌,挺拔含蓄,像仙女下凡,在這兒獨自跳起水袖舞,舞姿飄逸優(yōu)美,動作大方流暢,綢帶隨著她的舞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群山連綿起伏,似海浪起伏不斷。她累了,放慢步伐,或稍微退往舞臺中間,很快,又飄搖曳曳,身韻合一,潛入下一段旋律。
黃河不知疲倦地流淌著,夾帶著酸甜苦辣,暗藏著喜怒哀樂,包容著沿途的民風鄉(xiāng)俗,像腸道一樣曲折、蔓延。這幾乎是未在人工干預的條件下的河流必然選擇。即使晉陜大峽谷段,在地圖上看起來“很直”的河道,可到現(xiàn)場一看,就像脫韁的野馬,橫沖直撞。這樣的蠻勁有時會偏離軌道,成了新的流向?!叭旰訓|三十年河西”是廣泛流傳的諺語,感嘆的是世事變化無常,就是出自歷史上黃河屢次改道。這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表達的是一樣的思想——世間一切事物都在運動和變化。
黃河因流動而存在,又因流動而決口、泛濫、改道。從先秦到民國三千多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93次,河道因泛濫大改道共26次。僅在1938年改道中,河水南下奪淮,淹沒豫東、皖北和蘇北大片土地,受災(zāi)人口1250萬人,死亡89萬人。想到這,心情沉重夾著些許傷感。漫長的歲月里,黃河的多次改道給兩岸人民帶來多少深重的災(zāi)難,多少心酸的往事,我無從得知。此時,這里看不見那卷起的千波萬浪,她只是在平心靜氣地行走著,更加深沉,更加矯健,竟更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一個偉大的文明必須有著一個自然的對應(yīng)物,二者互相砥礪,棋逢對手,越戰(zhàn)越勇。無疑,黃河就是華夏文明的成長對應(yīng)物,二者勢均力敵,互為高下,你來我往,推動這場歷史大戲節(jié)奏流暢,精彩紛呈。
大禹算是與黃河斗智斗勇的先人了,但不是最早。在他之前一個叫“鯀”的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問斬。《史記》是這樣記錄的: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xù)鯀之業(yè)。沒準這是最早的“子承父志”。大禹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上路了,“禹八年于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其家”“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黝黑,遂以死于外”。后來,大禹治水有功,舜將王位禪讓于他,他便成了中華民族第一個朝代的創(chuàng)始人。
同樣提起治水,我想起和我同省且同姓的政治家林則徐,作為被史學家稱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是一位出色的治水專家,治理過運河、黃河、長江,著有《北直水利書》一書。
林公一生大起大落,曾多次受罰,甚至連降四級、五級。鴉片戰(zhàn)爭失敗,林公被發(fā)配新疆,此時,黃河在開封祥符決口,朝廷詔命林公改程前來堵口。林公已是年老體弱,百病纏身,愛國卻被降職,盡忠卻被流放,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不得志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以“億民命重身家輕”的信念,到開封組織堵口。他在與妻子告別時寫下《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里面那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成了近兩百年后,許多政界人物向人民許下的誓言。
曾經(jīng)看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中國治水文化產(chǎn)生了最早的中央集權(quán)政治。那么,換句話說,黃河催生了中國的政治文化,錘煉出中國的政治智慧,如今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治國理念,從某種方面說,也是與長期以來黃河治理策略有著聯(lián)系。
黃土和悲情
離開河谷和綠洲大約二十多分鐘,便見黃土高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但已無數(shù)次詠唱過。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火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黃土高坡》,歌聲高亢豪放,帶著幾分無處釋放的荷爾蒙,不安分地迎風嘶吼。我那時年幼,聽不懂歌中的情感,卻對歌詞中那個蒼涼、貧瘠的黃土有著揮之不去的記憶。我記得歌詞是這樣的:“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試著哼了幾句,和小時候一樣,五音不全,唱不出我想表達的那種振聾發(fā)聵的萬丈豪情。
在我國北方,這片因地形崎嶇、黃土深厚而聞名于世的黃土高原有6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qū),足足橫跨七個省區(qū)。
讓我不可思議的是,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百多年,對黃土高原的形成“水成學說”“風成學說”等眾多觀點一直爭論不休,沒有結(jié)論。目前,中科院已故的劉東升院士創(chuàng)立的“新風成說”算是基本成為共識。其實,它從何來并不重要,或許這就是它的本意,符合它那內(nèi)斂沉靜的性格。如果說黃河是母親河,那么黃土高原就是心中父親那座大山。那溝溝峁峁是他瘦骨嶙峋的肋骨,曲曲折折的山路是他布滿全身的經(jīng)絡(luò),還有那滿是溝壑的容顏,藏著嚴厲而深沉的愛,幾個千年不變。《易經(jīng)》有言:“天玄而地黃”,只有身處黃土高原時,才會明白為何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對黃色有如此崇拜。
黃土之上,曾上演了無數(shù)場橫尸遍野的戰(zhàn)爭,只是那些金戈鐵馬的冷峻肅殺早已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學會沉默不語。這片千帆過盡的土地沉寂著神秘且悲涼的氣息,被不斷侵蝕、分割,已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塬、墚、峁是這里的主要元素。黃土塬又稱黃土平臺、黃土桌狀高地,是黃土高原中面積最廣大的部分。黃土墚是平行于溝谷的長條狀高地,一般可達上千米。黃土峁指單個的黃土丘陵,橫剖面呈橢圓形或圓形,頂部有的為平頂,略呈穹起,四周多為凸形坡。黃土墚和黃土峁主要是由下伏古地形決定的,即黃土覆蓋于起伏的丘陵上而形成的。相當于做一個工藝品,木質(zhì)也好,泥質(zhì)也罷,先打好模型,再涂刷色彩。
此刻,在我眼前有一條“心形”盤山公路懸掛黃土高原中,像是鏤空的剪紙畫,那是一幅很遙遠的畫卷向我緩緩展開。我的前世定是和這片土地結(jié)下了不可破解的緣分,亦有過蕩氣回腸、動人心魄的過往。這就能解釋,為何見到那一道道的溝坎和壩塬,我一眼就能讀懂那里有著他的苦難、煎熬、沉默和輝煌!還有它的淳樸、大氣、堅強和壯烈!
中華歷史上發(fā)生的人口大遷移,有一半是從黃土高原、黃河流域走出去的??梢哉f這片土地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書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早期農(nóng)耕,青銅器具,戰(zhàn)馬嘶鳴,戰(zhàn)車馳騁,這里埋有我的祖先,我的身體流淌著黃土高原的血液,我是黃土地的孩子。包括沿路邊的黃河,也是黃土高原的孩子,它被黃土高原上的上億噸泥沙染得通體渾黃,有著和黃土高原一樣的膚色,于是,本該氣勢雄偉的它在黃土高原身旁也變得溫柔、恬靜、柔美了。
車繼續(xù)馳向前方,載著我翻過崇山峻嶺,我看著遠遠近近、亙古不變的峁峁黃土,分明能感到腦海中的一些記憶、思想、情愫,包括黃土的樸素、黃河的靈動、炎黃子孫的繁衍不息,分分鐘間,清晰又模糊,衰敗又蓬勃,消亡又生長……歷史遠去,黃土不絕!其實這一路東來,領(lǐng)略華夏文化、黃土風情,雖然只是走馬觀花般的匆匆一瞥,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壯觀,感受到了中華之魂的大氣凜然,為之震撼。
這里離農(nóng)牧交錯帶也越來越遠,或者說,從一開始出發(fā),壓根就沒在這個范圍。這是農(nóng)耕與游牧民族沖突最前沿的地方,有著不同民族的交融“混血兒”,也是一條被忽略的中國古代美女分布帶。在北魏至元代間,僅山西大同共產(chǎn)生了25位不同民族的皇后,成了歷史上罕見的“皇后之鄉(xiāng)”。貂蟬可能是這片地帶知名度最高的,但我卻一次次心疼魚玄機。
魚玄機,長安人,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盡管名傳千古,但因其非官宦顯要,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志對她記載資料均甚少。
那時候,魚玄機還叫魚幼薇,僅十歲已是聞名長安城的“詩童”。一日,溫庭筠這位名滿京華的大詩人登門造訪,想試探幼薇的才華。幼薇當場賦詩《江邊柳》,溫庭筠反復吟詠著紙上的詩句,大為嘆服。此后,溫庭筠經(jīng)常出入魚玄機的家,為她指點詩作。那時,幼薇家境已是貧寒,溫庭筠不時施以幫助。幼薇對他非常感激,二人成了忘年之交。
溫庭筠雖有才華,但相貌丑陋,在幼薇這樣年輕貌美的女子面前,并不自信,加上兩人年齡相差甚大,溫庭筠一直把他們之間的感情控制在亦師亦友的界限內(nèi),從不曾僭越。但他又何嘗不知幼薇對他的感情日漸復雜——那是一個女子朦朧的愛意。
一年后,溫庭筠到湖北襄陽任職。他以為,距離和時間可以減少幼薇對他的那份感情。但幼薇在惆悵與思念中,寫下了《遙寄飛卿》《冬夜寄溫飛卿》。
待溫庭筠再回長安城,已是兩年后,幼薇始終沒有放下這份感情,可是溫庭筠終究逃不開世俗的目光。他撮合李億與幼薇,沒想到卻把幼薇推到了火坑。他根本不知幼薇的繁華只有他能給!
李億和幼薇結(jié)婚之后,忘記之前對幼薇才華的欣賞,毆打、驅(qū)趕,甚至把她送到道觀里。從此,幼薇成了道姑,道號“玄機”。
一個才華橫溢的絕色佳人,本可以留芳千世??捎鋈瞬皇?,還來不及綻放,就消失在茫茫的黑夜里。此后,魚玄機成為一名背負罵名的淫蕩女子,因“妒殺”侍女綠翹,被處以斬刑,死時未滿26歲。
問斬那一日,魚玄機在征得行刑官同意后掃視人群,一字一句說出了留在這個世上的最后一句話:“我這輩子,唯一真正愛過的一個男人,只有溫庭筠。”
溫庭筠沒法知曉魚玄機最后說的那句話。雖然有傳說,溫庭筠就在人群中,看著她被處斬,老淚縱橫,余生過得落魄不堪。但我查閱了資料,溫庭筠比魚玄機更早一年離去,他根本沒有機會知道魚玄機后來的故事。魚玄機離去前留下的那句話,是帶著對幸福的期待奔向有他的那個世界。
關(guān)于魚玄機“妒殺”綠翹的罪案,溫州大學張乘健教授有兩點質(zhì)疑:第一,綠翹已死,她死前和魚玄機的對話在記錄中并不可靠。第二,綠翹作為魚玄機的侍女,頂多不過十幾歲,而說話、遣詞成熟老練,與年齡身份不符。他認為此案隱藏著隱秘的委曲和細節(jié),是亙古之謎,也是千古奇冤。
這個觀念我是認同的:魚玄機骨子里始終是個清高的奇女子,哪怕后來放縱自我,也有著天生的傲骨,連耍弄手段都不屑,更不可能殺人。最重要的是,她對溫庭筠的一往情深以及終身不忘,何來嫉妒綠翹與陳韙私情之說。
夕陽西沉,長河落日,暮云合璧,充滿意境。我從后視鏡觀察,斜陽不過離地面零點五毫米的距離,正是心旌搖曳、魂為之奪的時刻。我忽然想起杰克·凱魯亞克在《在路上》中寫道:每當太陽西沉,我總喜歡坐在年久失修的破敗河堤上,眺望新澤西上方遼闊無垠的天空,仿佛看到一片荒蕪的山野連綿起伏,氣勢非凡,高高在西海岸聳立。道路向著那兒延伸,人們無不憧憬著它的富饒和神秘……我依然沿著黃河岸向前奔跑,與她追趕著,腳步不息,一路高歌。
沒有人可以攔著我,或者她的腳步!
銀 河
立夏已至,又到了一年間最佳觀賞銀河的季節(jié)了。銀河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只不過夏秋之交看到的最明亮壯觀。而且,如果肉眼看不到銀河,使用最先進的觀測儀器也很難看到。
看銀河,晴天是首要條件。如果云層厚重,連最亮的金星或許都看不到。有可能的話,到郊外去,能到人跡稀少的高海拔地區(qū)更好,主要的是為了躲避光污染。夜景工程是光污染的源頭之一,也是看銀河的大礙之一,明月當頭也是。一次我在本地區(qū)海拔最高的鄉(xiāng)鎮(zhèn)下鄉(xiāng),沒有月亮的夜空,只有無數(shù)星光爍亮,麒麟座、天兔座、鯨魚座、天鴿座、天爐座、船尾座、羅盤座、雕具座,讓我應(yīng)接不暇,還有一道橫貫長空的銀河,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劃開整個天空,美出天際。等我回到海拔更低的地方,那些群星已是睡眼蒙眬的依稀存在??磥泶髿鈱π枪馐怯幸欢ǖ奈?。
銀河,顧名思義,像一道銀白色的河流。我國民間對此有很多種叫法,“天河”“天漢”“星河”“星漢”等等。這條“河流”明暗不一,寬窄不等,奔流不斷,波瀾起伏,時不時閃爍著,就像陽光照射下來,水波瀲滟間,竟生出一種驚心動魄的奇異美感。怎么沒有人稱之為“天絲”或者“銀紗”之類的呢?那道有著無數(shù)閃閃發(fā)光的星星的銀河,距離我們很遠,數(shù)量又多,與星際塵埃氣體混合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條淡淡的紗巾在天空飄逸。
古代詩詞里,李白、白居易、杜甫、王建等人都在作品中提到過銀河,我獨愛曹操在《觀滄?!防锏哪蔷洌骸靶菨h燦爛,若出其里?!?/p>
銀河里的燦爛群星,好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xiàn)出來的。
是怎樣的胸襟,可以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
不得不贊嘆漢語之美,詩詞之美,不過短短八個字,便描繪出了那片奔騰豪放,氣勢雄渾大海擁著群星閃耀的銀河。
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魄、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隔了一千八百年傳遞到我耳邊,仍給我?guī)順O大的震撼。
也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我也曾把銀河與大海聯(lián)系,以為銀河是一條孤獨的大魚,躍出海面,又一頭扎進墨藍色的深海,一閃一閃的星光是它的鱗片在閃爍,還來不及潛入深邃的海中?;蛘?,最明亮的那顆是魚的心臟,看起來淺淺幾道若隱若現(xiàn)的光亮是魚腸,還有魚鰓、魚鰾、魚鰭、魚尾等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我猜想:頭頂?shù)奶炜找灿幸黄蠛?。這種盲目地異想天開讓我很享受。
古人不知道銀河為何物,就猜想是天上的河流。我國著名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地點,就放在銀河兩側(cè)。的確,夏夜空中分處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特別引人注目。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亮的星,在銀河的東岸??椗窃阢y河的西岸,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它們之間隔著一條看起來不算很寬的銀河。
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之所以在“七七”這天。古人認為“七”是吉利數(shù)字?!捌摺笔顷庩柵c五行之和,是儒家所謂的“和”的狀態(tài),也是道家所謂的“道”或“氣”,都與“善”“美”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捌咂咚氖盘臁痹诜鸾讨姓J為的超升的一個輪回,代表圓滿的意思。加上農(nóng)歷“七七”之夜,在我國是月亮接近銀河的時候,月亮的光輝也恰好能照在銀河上,成了人們想象的“鵲橋”。
“七七”之夜就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jié)”。這個日子又逐步演變?yōu)橹袊那槿斯?jié),成為許多熱戀男女共度,單身人士告白的日子。
但是,根據(jù)現(xiàn)代天文觀測及測算結(jié)果,牛郎星距我們有16光年,織女星距離我們26光年,兩星之間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給織女打個電話,織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聽到牛郎的聲音。
每年的“七七相會”根本不可能發(fā)生,就是牛郎與織女之間彼此放鴿子嘛。怪不得有不少情侶仰望星空祈禱擁有像牛郎織女一般忠貞不渝的愛情,結(jié)果還是吹了,選擇在“七夕節(jié)”告白的單身人士也有不少遺憾收場,繼續(xù)形單影只。
一千年前的銀河與現(xiàn)在的銀河。國外的銀河與中國的銀河。你看見的銀河和我看見的銀河。牛郎織女之間相隔的銀河和古希臘神話中奶汁濺入空中形成的銀河。
都不是同一條銀河,它時刻都在斗轉(zhuǎn)星移。
從天文的角度分析:銀河既不與天空中赤道的位置相符合,又不通過地球的南北極上空,而是斜在天上的。因此隨著地球的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銀河看起來就像是時時改變它在天空的位置。
我看過一個天文攝影愛好者的攝影日記:
6月10日:銀河偏西
6月11日:銀河在北極星上方
6月12日:銀河偏東
6月13日:銀河偏向東北
6月14日:銀河偏北
這是他連續(xù)五天,每晚凌晨三點觀察的記錄。
遙望頭頂?shù)你y河,最先映入眼前的是流動的云層。云層深淺不一,無規(guī)則流動,它身后的銀河也隨之,深深淺淺,明明暗暗,在悄然改變。
當我抬頭尋找銀河的時候,銀河也在低頭尋找我。它是巨大的操作平臺,控制著我們這個星球,通信、氣象、偵察、導航、測地、截擊等等,都由它一手掌控??蓜e不信,就說月亮,對我們?nèi)祟惗?,它不僅是我們常說的“賞月”,也不僅是歌里唱的“月亮它照墻根兒”的夜間照明,還不僅造成曹操所寫的“滄海橫流,潮漲潮落”景象。它還使得地球上大氣的流動性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讓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更加舒適。銀河系一千多億顆恒星、數(shù)千個星團,分工有序,各司其職,不是我們所了解的。我們太過細微了,何止,整個浩瀚紅塵,大千世界,不過是銀河下的光和影。那些光和影與銀河對視,感慨著彼岸的寂寞、空虛、永恒,或是稍縱即逝。午夜清風,蛙聲不斷,起起伏伏的聲音試圖掙脫小小的一方天涯,原來還有一些不安于井底的淺吟低唱,不懼黑暗的吞沒,不畏熱焰的焚燒,一往無前的奔頭比遠遠相望的銀河還更遙遠、恒遠、古遠。于是,東風、長征、嫦娥、天舟、神舟、天宮、北斗、風云、玉兔、東方紅……沒有什么比這更為氣勢恢宏的畫面了。
關(guān)于銀河,小時候,我曾經(jīng)描繪過這樣畫面:半夜三更,萬家燈火早已熄滅,一只肥碩會直立行走的老鼠,就像《黑貓警長》里的“一只耳”,從一戶平房里躡手躡腳走出來。它的身上扛著白色的布袋,里面裝著滿滿的大米。它行走非常輕盈,僅僅只是腳尖著地,又迅速邁出另一只腳。本以為它就這樣溜走了。誰知,過分輕淺的腳步聲驚醒了在路邊睡覺的野貓。野貓已多日沒有沾葷了,看到這老鼠就“喵嗚”一聲,死命追去。老鼠嚇得四處亂闖,只能往天上逃。這一逃,米袋便落出零零散散的米粒,成了天上的一道“銀河”。
當我把這故事說給小伙伴聽的時候,他先是津津有味,之后有開始質(zhì)疑了。
“哪來這樣的老鼠呢?”
“哪來這樣的米袋呢?”
“哪來這樣的野貓呢?”
三十年的時光電光石火,那掛著鼻涕的小臉,忽而化為果敢剛毅的面龐。當年天馬行空、滿口胡言的小女孩,也變成端莊秀麗的女子。
只是,銀河,依然還是銀河。
時間的沙漏嘀嗒嘀嗒,銀河的星光咔嚓咔嚓。時空與銀河無言相望,頗有一番各不相讓的霸氣。
銀河流淌,時間倒轉(zhuǎn),一切寂靜、悄然、無聲。我沿著銀河延伸的方向,走近一間沒有燈火的老屋。屋前那棵桂花樹枝繁葉茂,古樸凝重,淡雅花香,若隱若現(xiàn)。枝葉的剪影撐起頭頂?shù)哪堑楞y河,仔細聆聽,仿佛還有聲若蚊蠅的水流聲,是銀河的水花在歌唱,遠處的溪水在呢喃,屋內(nèi)的祖輩在刷碗筷,年少的伙伴在戲水。
我在老屋四周散步,不再凝望遙不可及的銀河。銀河的清輝落在身旁,一顆心忽然變得自在、舒展而雀躍。蒼茫的浮世,安靜的草木,變幻的事物,都能讓我深切體會到一種強大的安寧與踏實。
爺爺生前曾告訴我,人死后變?yōu)樘焐系男切?,守護著所要守護的人。
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他是天上哪顆星,二十年過去,他還在天上守護我嗎?
這些年,我沒有為爺爺掃墓。懷孕生子那年,母親說,陵園陰氣重,對孕婦不好,別去。后來,她又覺得孩子還小,勸我別去,擔心染著陰氣,嚇到孩子。這在我眼里是迷信,更是母親關(guān)心我的方式。論起科學,我比她懂,她只能指望這種玄秘的說法,能讓我避開一些坎坷。
爺爺最終燃燒成一把骨灰,埋于縣城西郊的那個陵園里。如果人死了,真的變成星星,那么銀河不就是天上的“陵園”?
恒星、行星、彗星、衛(wèi)星、流星,甚至人造航天器、太空實驗站、深空探測器、目標探測器在浩瀚的宇宙里無拘無束地四處漂流,光芒萬丈,守護著所有人……只為一句誓言,一份責任,一個承諾,一生使命。
依然記得爺爺那時的臉頰點點星斑,如同銀河閃耀。
我煢煢孑立,踽踽獨行。
銀河與時間之河,都有著我無法泅渡的彼岸。
拉拉渡
上個冬季的黃昏,我從芙蓉鎮(zhèn)來到茶峒,也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币欢螛銓嵉奈淖州p易地把邊城的畫面徐徐展開。
沈老先生是鳳凰人,于是,有不少人認為,《邊城》的故事發(fā)生就在鳳凰。不過,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知道那個脫離滾滾紅塵的“世外桃源”的故事是以20世紀30年代的茶峒為背景寫的。2005年,在《邊城》發(fā)表后的第七十一年,“茶峒”正式被更名為“邊城”。不過,我還是愿意選擇和當?shù)厝艘粯拥慕蟹?,喊這個怡然自得、不出風頭的湘西小城為“茶峒”,這大概算是她的閨名了,只有親密的人才可以這么喊,而且將來知道這名字的人或許越來越少。包括知道沈老先生軍人身份的讀者,估計不多,或許也越來越少。在我眼里,沈老先生是那個年代的軍旅作家。雖然只有五年的軍營生涯,但刻入他骨子里的執(zhí)著和勤奮,成為他一生為人處世的標簽。那近五百萬字的文學作品中,“忠誠”與“懷舊”如影隨形,拂之不去。據(jù)說,沈老先生從軍時曾在茶峒住過數(shù)日,并乘拉拉渡在酉水河飄蕩。我大膽地猜想,倘若沒有這段軍旅經(jīng)歷,沈老先生的《邊城》或許是另一番光景,也或者根本就不會有《邊城》吧。
我把車輛停放在石拱橋附近,沒走幾步路,就看見大橋的拱門上寫著“渝東南第一門”,落款“重慶市人民政府”,兩三米之外,是一個石碑,上書“四川東南門戶”,橋的另一端是“湖南西門”即“邊城樓”,果然是“一腳踏三省”。這一百多米長的公路橋,除了車輛和人們步行經(jīng)過之外,更多的時候,大家仍然喜歡搭不用篙、不用槳的拉拉渡過河。
拉拉渡如《邊城》中描寫一樣:“這渡船一次連人帶馬,約可以載二十位搭客過河,人數(shù)多時則反復來去。渡船頭豎了一枝小小竹竿,掛著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huán),溪岸兩端水槽牽了一段廢纜,有人過渡時,把鐵環(huán)掛在廢纜上……”與《邊城》中不同是:多了錢箱,沒了茶水,船上掛了大紅的燈籠,還加了好多其他的裝飾,遠比我想象得精美,但是總覺得失去了份樸實和韻味。船頭赫然懸掛著一個牌子——過渡兩元,無人售票,請自覺投幣。我身上沒有帶現(xiàn)金,正想找個地方去換錢,渡船老人從兜里掏出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遞上。
拉拉渡,是湘西一種獨特的過渡方式,僅靠一條鋼索,一根中間有凹槽的木棒發(fā)力,人往后拉,船往前走。小船緩緩前進在平靜的河面上掀起層層波濤,浪花四濺,暈開一大片圈圈點點。我拿著相機,在船頭拍著渡船工。他看起來六十多歲的樣子,口中叼著煙,穿著加棉的珊瑚絨居家服,估計是接到我要渡船的電話,匆匆從家來跑來。老人面無表情,眼睛一大一小,不知是不是和常年拉渡有關(guān),有點奇怪的模樣看起來并沒有翠翠的爺爺那樣和藹可親。我看著老人把一節(jié)半尺長的拉棒上的槽子扣在纜繩上,向自己用力一拉,渡船一寸一寸向?qū)Π杜踩?,那搖搖晃晃的感覺有點像小時候坐在爸爸自行車后座,尤其是鐵鏈摩擦的聲音,和耳邊是鋼索與木頭摩擦發(fā)出“吱呀吱呀”的聲響很接近。
我們從茶峒碼頭,也就是湖南邊城鎮(zhèn)出發(fā),短短百米的一河之隔,渡口的對面就是洪安碼頭,也就是重慶秀山縣洪安鎮(zhèn)。何時有了茶峒這個渡口,誰也說不清,問了老人,老人含糊地告訴我,有這個村寨的時候,就有了的渡口。這么說來,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那么拉拉渡的歷史應(yīng)該更久。老人自豪道,當然,有三百多年呢。
來茶峒的前一夜,我居住在沈老先生的故鄉(xiāng)——鳳凰。那已是很成熟的商業(yè)景區(qū)。夜市在各色燈光的照耀下,神采絕倫,儀態(tài)萬方。我本想酒吧喝上幾杯小酒,可夜晚太冷了,逛完了夜市就回民宿翻閱沈老先生的《邊城》。這是一百多年前的軍人留給我們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部文學作品,先后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說它把少有人知的湘西小鎮(zhèn)推向了世界,并不為過。
比起“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形狀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更喜歡“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愛是一種情感,情感本身就是捉摸不透的東西,或許僅僅只是一瞬間的事。而等待是漫長的,焦灼的,蕩氣回腸的,看不到時間,看不到方向,看不清未來,只因為是你,晚一點也沒事。
沈老先生和妻子張兆和的愛情故事,在沈老先生眼里是“一眼便認定的一輩子”?!稄奈募視防锏木d綿情話,隔了近一個世紀依然被現(xiàn)在很多戀愛中的情侶奉為“極品”。我沒有看過這本書,只在網(wǎng)站上瀏覽到里面一些經(jīng)典語錄,瞬間就被這對琴瑟和諧的夫妻感情,感慨無比,甚而動容。可是,當看到沈老先生寫下:“你愛我,與其說愛我為人,還不如說是愛我寫信”這句話時,心里“噗呲”一驚,原來,那些清新質(zhì)樸的文字盛開于不堪的生活,捉襟見肘的情感滋養(yǎng)了豐厚的華章。
那個自認為“我頑固地不愛他”的張兆和更是在這本書《后記》中寫道: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xiàn)在。
只是,一切太晚了!她懂了,他早已經(jīng)走了。在沈老先生離開不過十五年光陰后,有人拿著他的照片給張兆和看,她說,認識,但想不起來是誰了。或許在潛意識里她想將他遺忘。只有不在乎一個人的時候,才能云淡風輕地回憶,若無其事地祝福,或者,記憶里都不愿留下半點痕跡吧?我甚至質(zhì)疑:張兆和到底懂沈從文嗎?“懂得”,卻在后來即將離世,也沒有要求兒子將自己與沈合葬。
也許他們年輕時有過愛,也許那又算不上。
《邊城》里所描繪的那些生活真實存在過,但在八十多年前,沈老先生寫《邊城》時,那種生活、包括古樸的民風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只是此刻,書中那種美麗而壓抑,純真又憂傷的旋律在我眼前依然延續(xù)著,帶著淡淡憂傷與深淺不明的距離感。
渡船??吭诤榘泊a頭,我還在為沈張之間的糾葛無情無緒,傻愣愣地上岸,行走在還殘留著半個多世紀前這里熱鬧的溫度的石板上。沿著臨江的老街是一排排傳統(tǒng)吊腳樓,開著小飯店、雜貨鋪、包子鋪、賣花鋪、賣斗笠和竹筐的雜貨店,商鋪林立,目不暇接。我似乎看到那時候穿著苗族、土家族服裝的人群,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身影和腳印,還有七八十條商船在碼頭上裝船卸貨,河岸邊有著緩緩過河的拉拉渡。
眼前的拉拉渡和我從《邊城》里所認識的,還是有出入,不只是沒了翠翠,不見爺爺,尋不回黃狗……那種似曾相識感覺,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碰撞,這種出入承載了不同的生存觀念、生活理想。所有的渡船都有其使命,每個渡口都有其價值,每一段婚姻與愛情都有其一言難盡的宿命。只是,拉拉渡,到底拉何人?渡何事?拉來,拉去,拉過春夏秋冬,拉過風雨雷電,拉過湘西故事中的悲歡離合,渡人,渡己,渡今生,渡來世,渡恩怨情仇,渡愛恨糾葛。
眼前的拉拉渡沒有讓我失望,茶峒也沒有,青山綠水、寧靜和平、純樸無爭的湘西更是沒有。返回時,我讓老人拉慢一點,得讓拉拉渡在河里多蕩些許時光,才不枉費我的千里迢迢。
晃悠著,晃悠著,有個身影從悠遠的歲月里翩翩而來,朱顏未改……
“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