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亮,王自鴻,張桂通,彭明學,費琦
(1.北京懷柔醫(yī)院,北京 101400;2.北京友誼醫(yī)院,北京 100050)
經椎間孔腰椎椎體間融合術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被認為是椎間融合手術的“金標準”術式,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療中廣泛運用[1]。Dynesys內固定是常見的脊柱非融合技術,通過椎弓根后路動態(tài)固定系統(tǒng)保留手術節(jié)段的活動度,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術治療中逐漸得到推廣[2]。本院近年開展經Wiltse肌間隙入路Dynesys固定手術,現(xiàn)通過病歷資料的回顧性分析,比較該術式與TLIF手術治療老年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差異及對鄰近節(jié)段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1)年齡60~80歲的單節(jié)段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可伴有腰椎失穩(wěn);(2)經保守治療3~6個月療效不佳;(3)無手術治療史,及骨折、腫瘤、結核病史;(4)隨訪超過2年且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多節(jié)段患病者;(2)合并嚴重骨質疏松癥(骨密度T 值<-2.5 SD);(3)過度肥胖難以開展經肌間隙手術;(4)合并腰椎嚴重側凸、后凸畸形;(5)合并腰椎間盤突出、腰椎Ⅱ度以上滑脫。本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治療的89例老年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將47例采用TLIF手術治療者設為TLIF組,42例經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者設為Dynesys組。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Dynesys組:后正中線主要癥狀側旁開3~4 cm作切口,逐層打開皮下組織直至腰背筋膜,暴露最長肌、多裂肌(Wiltse)間隙,顯露橫突結合部與關節(jié)突,并擰入規(guī)格適宜的螺釘,釘頭中心點距離骨面<10 mm,確保小關節(jié)完整,患病間隙鄰近上下椎弓根各擰入一枚螺釘,同法進行對側置釘。選擇癥狀明顯側,在椎板間隙進行部分椎板切除減壓,注意保護關節(jié)突,同側側隱窩、關節(jié)突關節(jié)、棘突基底在直視下進行切除,同時切除對側側隱窩、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增生骨贅與黃韌帶,擴大側隱窩與中央椎管,術中保留大部分椎板、棘突、黃韌帶、棘間與棘上韌帶,顯露神經根與硬膜囊,行走根和出口根采用神經剝離子保護,摘除突出的椎間盤。兩椎弓根螺釘適度撐開但注意保持脊柱前凸,選擇長度適宜的間隔器并穿過連接器,第二枚螺釘頭經連接器穿過,連接器拉緊以保證間隔器到位。對側進行相同操作。最后收緊兩側并鎖緊,常規(guī)引流后沖洗術腔,逐層縫合切口。典型病例見圖1。
TLIF組:切口選擇與Dynesys組一致,切開置釘后在癥狀明顯的一側切除上下關節(jié)突,直至椎間孔完全顯露,采用椎板咬骨鉗減壓,減壓具體操作與Dynesys組一致。經刮刀刮除軟骨終板與軟組織,注意將終板下骨保留。取術中自體骨質(不足者取少量自體髂骨),并修剪成骨粒,在椎間隙置入1枚規(guī)格適宜的椎間融合器以及自體骨粒。X線透視融合器位置滿意后,選取預彎鈦棒進行雙側適當加壓固定。取自體髂骨修剪成小骨塊后,填充至準備好的骨床,進行360°或270°的植骨融合。常規(guī)引流,沖洗術腔,逐層縫合切口。
兩組術后均進行24~48 h的抗生素治療。Dynesys組術后2 d即可下床活動,TLIF組術后5~7 d可在腰圍支具輔助下下床活動。
圖1 患者,男性,70歲,行Wiltse入路Dynesys內固定治療。a~b:MRI顯示L4-L5雙側方椎管以及隱窩狹窄,合并椎間盤突出;c-d:術后1個月及末次隨訪側位X線片示Dynesys螺釘無松動,椎體穩(wěn)定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平均隨訪(27.34±3.01)個月,記錄手術前、術后1個月、末次隨訪的ODI指數[3]、疼痛VAS評分;手術前、末次隨訪X線片上計算上下鄰近節(jié)段的活動度(ROM)[4], ROM=過伸位-過屈位角度;記錄術后ASD發(fā)生率。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ynesys組住院時間顯著少于TLIF組、手術出血量顯著低于TLIF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術前、術后1個月、末次隨訪的ODI指數、疼痛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功能、癥狀指標比較
TLIF組末次隨訪時,上、下鄰近節(jié)段ROM均顯著增加,且顯著高于Dynesys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椎體ROM比較(°)
Dynesys組隨訪期間發(fā)生ASD 5例,發(fā)生率11.90%;TLIF組發(fā)生ASD 12例,發(fā)生率25.53%。Dynesys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TLIF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332,P=0.040)。
Dynesys內固定是常見的脊柱非融合技術,通過椎弓根后路動態(tài)固定系統(tǒng)保留手術節(jié)段的活動度。本院針對老年患者的TLIF手術以及Dynesys內固定治療,圍手術期資料顯示,Dynesys組住院時間、手術出血量顯著低于TLIF組(P<0.05),表明Wiltse入路下Dynesys內固定較TLIF手術手術損傷更輕。其原因在于,前者保留了腰椎棘突、后縱韌帶、棘突間韌帶等,同時不需要自體取骨,更有助于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同時,由于Dynesys系統(tǒng)為動態(tài)內固定,術后臥床時間減少,能有效降低住院時間,對于老年患者內科并發(fā)癥的預防也具有積極意義[5]。就兩組功能指標變化而言,兩組術前、術后1個月、末次隨訪的ODI指數、疼痛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治療手段在改善腰腿癥狀方面并無明顯差異,與既往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6]。值得注意的是,TLIF組末次隨訪時,上、下鄰近節(jié)段ROM均顯著增加,而Dynesys組末次隨訪時該指標未見顯著增加,且顯著低于TLIF組(P<0.05),直觀地顯示了Dynesys內固定在減少鄰近節(jié)段異?;顒臃矫娴拿黠@優(yōu)勢。Dynesys內固定以經椎弓根固定為基礎,由鈦合金椎弓根螺釘、PET以及PCU三部分組成,張力繩為PET材料,能有效限制手術節(jié)段的過度前屈,彈性間隔器由PCU 制成,能夠對過度后伸起到有效限制作用。這一生物力學特點,使得Dynesys既能維持手術節(jié)段相對穩(wěn)定性,又能適當保留椎體活動度,限制相鄰節(jié)段的異?;顒樱越档推渫俗冿L險[7]。由于本研究均為老年患者,椎間盤退變風險本身較高,因此Dynesys組術后仍有11.90%的ASD發(fā)生率,而TLIF組由于固定節(jié)段活動度喪失以及鄰近節(jié)段的異?;顒蛹铀倭俗甸g盤退變,該比例達到25.53%,與Zou等[8]既往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經Wiltse入路Dynesys固定與TLIF手術治療老年腰椎管狹窄癥能獲得一致的遠期療效,但前者手術創(chuàng)傷更小,且能保留手術節(jié)段活動度,避免手術節(jié)段鄰近節(jié)段的過度活動,降低ASD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