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林
(南京工程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本文以翻譯過程中文化因素的影響為研究視角,在此基礎上提出多層互動文化模式并介紹其主要內容,利用實驗教學探討翻譯中的文化介入,以期為翻譯者準確譯文提供一定指導。
翻譯活動就是不同國家或地域語言轉換的過程,所以翻譯活動通常以語言分析、文本對照為主要任務。事實上,翻譯過程不僅僅是2種文字之間的轉換,還包括語言內承載的文化背景。翻譯時不可機械地轉換某個詞語或句子[1]。不同語言有其獨特的文化積淀,導致彼此間的轉換更為復雜。將翻譯研究置于廣闊的文化背景下,單一解決翻譯中的部分操作問題遠無法達到要求。任何一個翻譯者并非獨立于特定文化背景而存在,每位譯者頭腦中均具有文化烙印。因此,研究翻譯過程中各種文化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至關重要。
想要深入了解翻譯過程中介入的文化因素,應了解文化的具體分類。其中,紐馬克分類是大家最熟悉、最全面的一種,他把文化劃分為生態(tài)、社會文化、物質文化、手勢和習慣等內容。但分析翻譯過程中的文化介入問題,這種分類還不夠細致,Katan運用Dilts邏輯分層對文化的分類更細致、全面,其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Katan文化分類效果圖
對比分析可知,Katan分類與紐馬克分類基本一致,只是表述上存在一定差異,例如:Katan分類在環(huán)境一層中包含紐馬克分類生態(tài)、物質文化兩個方面的內容。鑒于Katan劃分結果更具有邏輯性,本次研究在其劃分基礎上探討翻譯中的文化介入,并以此獲得多層次互動文化模式,如圖2所示。分析圖2發(fā)現(xiàn),這些文化因素嚴格按照邏輯分層的要求進行排序,最上層、下層分別代表文化的最深、最淺兩個層次。進行翻譯時,不同文化要素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作用。
圖2 多層次互動文化模式
本研究組織學生參與實驗旨在解決一些問題:(1)分析、總結開展翻譯活動中涉及的認知行為,尤其涉及哪些文化因素;(2)探討翻譯過程中如何更好地介入文化內容;(3)通過受試者的實驗結果,驗證翻譯過程中是否有文化介入。
本次實驗共挑選28名學生參加(見表1),這些受試者均為在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之所以選擇非專業(yè)人士,主要因選用受過教育的非專業(yè)人士進行測試,其結果同樣可信。本次實驗并非調查翻譯者的翻譯策略、能力等方面的問題,而是研究翻譯活動中文化介入的相關內容。因此,本次實驗選取多年學習英語但并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
表1 入選者基本信息
選擇教學教材或讓接受實驗者翻譯的文章時,必須格外小心,因所選的材料也會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本次設計共挑選2篇文章,考慮到本研究任務及受試者的具體情況,挑選材料過程中應遵循下列原則:(1)所選文章最少涉及2個文化層次;(2)所選擇的主題受試者應熟悉,且專業(yè)術語較少;(3)適合的長度及翻譯難度。本實驗挑選的文章第一篇涉及基督教cross標志,第二篇主要包含新聞英語相關內容(恐怖主義)[2]。
此外,所有人接受實驗前,要進行相對應的培訓,確保他們可以充分了解整個實驗教學規(guī)則及流程。本實驗一共配置2個語言實驗室,受試者在S室內依次對上述文章進行翻譯后,再次進入B室,在此處回憶并口述剛剛的翻譯過程,沒有時間限制,直至最后一個受試者做完口述,所有人員的口述均被錄制下來,便于深入展開分析和處理。
本次實驗中所選用的文章共涉及12個文化層,上述內容就是本次實驗的變量,為使下文的分析更簡潔,先對上述變量進行構碼處理(見表2)。
表2 變量信息
分析結果表明:在58條口述資料中,只包含1個文化層次的有10條,涉及2個的有29條,包括3個及以上文化層的有19條。換言之,涉及2個及其以上文化層次所占百分比為82.76%,這項結果充分證實翻譯是一個多層次過程[3]。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進行翻譯時會涉及多個文化層次,它們一起作用幫助完成整個翻譯過程。
(1)Scandinavians指的是“斯堪地納維亞”嗎,這感覺像是個地名,而-ian表示人的名詞后綴,翻譯過來應該是“斯堪地納維亞人”吧。(受試者3)
在這個分析過程中,受試者看到Scandinavians一詞首先想到的是北歐海盜,其次才是挪威球隊。顯而易見,受試者希望應用自己的信息輔助翻譯,這些信息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且相互影響。二者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同屬于歐洲范圍,這說明在翻譯過程中牽涉LP與LM層次間的相互影響,從而達到正確翻譯的目的。
(2)religious一詞與宗教息息相關,那cross可以譯為十字,受試者會立即想到喜歡的電影The lord of ringII(受試者7)。
(3)受試者一開始并不清楚cross的意思,待通讀全文后,初步感知cross表示十指交叉,然而下文中Scandinavians用cross標記相應的邊界。受試者原以為cross是用繩子打結的意思,但將其帶入全文發(fā)現(xiàn)這個意思不符,最終認為cross應該是“十指交叉”表示祈禱的意思(受試者8)。
(4)受試者在看到cross這個單詞時,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動詞含義“穿過、越過”,之后讀到Scandinavians,聯(lián)想起北歐國家旗幟上的十字,又看到Christian Church,最終確定cross在本篇文章中取“十字”的意思(受試者3)。
此外,在第二篇文章prosecution一詞的譯文也值得一提:
(5)受試者按照詞綴-ion及其后面所接動詞,確定該詞為名詞,同時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確定其在文中的意思為“起訴”(受試者3)。
(6)受試者得出prosecution后面跟著動詞(claims),在下文中也有相應的下文也有相同的詞連接says,標明其所指表示同個人,但-ion也不能代表人的后綴,并且這個詞匯的意思與法律相關,應取“起訴”之意(受試者7)。
由此,筆者將上述例子所涉及的文化層次進行歸結,從而深入了解翻譯過程中的文化介入問題,得出其內在關聯(lián)性(見表3)。
表3 翻譯過程中涉及的文化層
分析表3發(fā)現(xiàn),翻譯過程就是一個包含文化介入的多層次互動過程,且部分層次之間的互動性略強。例如:語義層(Lse)與語篇層(Ld)間的聯(lián)系比較密切,這是因為翻譯者遇到語義問題時,一般都會利用上下文關系找到答案。此外,開展翻譯活動時,所牽涉的文化層次與譯者自身水平和經驗存在必然聯(lián)系,這就能完美解釋為何翻譯相同詞語時,不同的人翻譯出的結果會有各不相同的文化因素[4]。又如:翻譯prosecution這個詞語時,受試者(3)和(7)翻譯中就涉及各不相同的文化層次。由此可知,翻譯不僅僅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還是相關文化的對接,過于重視語義而忽略文化所傳遞的內容,無法真正闡明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和主旨。由此可知,譯者開展翻譯活動時,必須考慮原文想要傳達的文化信息,從而準確、合理地在翻譯中介入語言和文化元素,使其更貼近原文想要表達的意思。
綜上所述,翻譯者在進行翻譯時,不僅僅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還是文化相互移植的過程。本次研究以翻譯過程中文化介入為依據,闡述影響翻譯過程中的各種文化因素,以此提出多層次互動文化模式,并設計實驗教學測驗,以證實翻譯過程中涉及多種文化因素多層次互動,以期為譯者更準確地翻譯原文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