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銀興
摘 要:語文是一門涵蓋面極廣的基礎性學科,是人類文明幾千年的沉淀與積累。正是因為語文有這樣龐大的知識體系,思維導圖得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往傳統(tǒng)的“把著手教”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轉變身份角色,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旨在基于思維導圖探討小學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
語文是一門擁有復雜知識體系的基礎性學科,尤其在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語文的關鍵時期,老師更應該重視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教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構建一整套完整的知識體系,理清語文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系統(tǒng)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當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教學價值追求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被越來越多的老師引進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實踐證明,思維導圖在老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思維導圖教學法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廣泛應用于課堂。如何貫徹新課標改革的目標要求,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我國出現(xiàn)最早的學科之一,有大量需要記憶和掌握的知識。課程標準對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生需要認識3000個左右常用漢字,并會寫其中的2500個左右,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背誦逾160篇詩文。如果學生沒有構建思維導圖的能力,不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僅依靠課本中煩瑣零散的信息進行記憶,很難做到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這樣記下來的知識也容易遺忘。如果學生得以掌握思維導圖學習法,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做到高效學習。
例如,思維導圖在一年級學生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漢語拼音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之一,直接關系到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影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部分老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設計將課堂上的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之后,直接帶領學生一起繪制思維導圖,將漢語拼音的學習劃分為四個大方面: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方法、讀音、基本規(guī)則。將漢語拼音字母又劃分為23個聲母、24個韻母以及16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在基本規(guī)則中總結了標聲調(diào)規(guī)則、ü上兩點規(guī)則等。學生通過和老師一起繪制思維導圖,再一次梳理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其對知識的整體把握。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例
(一)引導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問題情境中繪制思維導圖
事實上,每一個學科的學習過程都可以概括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老師應當致力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融入課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繼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花鐘》一課中,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詢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花,并鼓勵學生說出對這些花的了解。在學生踴躍發(fā)言之后,老師再次拋出問題: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花的開放時間是不是相同的?在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之后,老師帶領學生熟讀課文,找出關鍵信息,將文章劃分段落層次,從而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最后,老師進行總結: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主要取決于溫度、濕度、光照以及昆蟲的活動時間。借鑒文章中植物學家制作花鐘的做法,老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身邊的植物,將它們按照習性,如開花時間等分類匯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另一種角度提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
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語文,缺乏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薄弱。僅靠老師在課堂上帶領誦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接下來的聽課環(huán)節(jié)中,其極易出現(xiàn)跟不上老師思路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閱讀篇幅較長的文章時,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xiàn)狀,使閱讀教學模式有大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
例如,小學四年級有一篇題目為《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的課文,由于課文本身牽扯了部分地理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提醒學生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將全文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他是如何提出猜想并理解“大陸漂移”含義的;第二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支持魏格納假想的有力證據(jù);第三部分引導學生感悟“大陸漂移”假說的進步意義。通過對整篇文章的劃分,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為這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添枝加葉,完善基于自己思考的思維導圖。這樣的閱讀方式打破了以前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通過老師帶領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梳理,盡力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使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將思維導圖引入考核評價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考核中,老師采用出題的方式,重點考查基礎性知識,大部分題目都有固定確切的答案,這種單一的考查方法存在極大的思維以及知識盲區(qū),即使學生取得了較高的分數(shù),也無法表明學生確實充分理解了文章。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自行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文章脈絡結構,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為準確的把握。老師可以從中篩選出比較優(yōu)秀的思維導圖,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并讓學生傳閱,從而幫助學生補充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中,有的學生根據(jù)作者的回憶按照時間順序:李大釗先生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理清了文章的整體大意;有的學生從人物的角度,著重分析李大釗先生、母親以及“我”的形象特點。這兩種思路對學生感悟李大釗先生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革命形象以及文章中心思想有很大幫助。與此同時,思維導圖還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重要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對所學知識有所淡忘,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快速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和精華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喚醒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引導學生在寫作時繪制思維導圖
實際上,寫作是考量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標準。當下,大部分學生拿到作文題之后,不加思考就開始動筆,往往是想到什么寫什么,整篇文章沒有思路可言,這正是缺乏思維鍛煉的結果。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寫作之前繪制思維導圖整理自己的思路,先定下文章的立意和結構,繼而搜羅相關實例,確定重點渲染的段落,“開枝散葉”,最后思考應當采用何種修辭手法、何種句式來潤色自己的語言。
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可視化工具,能夠將煩瑣的文字信息加以概括歸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收縮思維”以及“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教導學生既要學會對知識點概括總結,又要學會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聯(lián)想。
總而言之,傳統(tǒng)的以老師講課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被取代。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質是在傳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學科擁有復雜龐大的知識體系,學生只有構建起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體系,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意義上找到語文學習的奧義。老師也應當將思維導圖法引進包括識字教學、閱讀以及作文在內(nèi)的具體領域,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歡.基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構建[A].教師教育論壇(第六輯)[C],2019:3.
[2]趙淑芳,楊柳.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19(Z1):39-42.
[3]汪圣龍.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結構表達方式[J].江蘇教育,2017(81):25-28.
[4]周鳳珍.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10.
[5]高雪.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討[A].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C],2019.
[6]劉攀,陳穎,岑勇,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