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吉標
摘? 要:農村地區(qū)與城市相比信息、教學理念相對閉塞。這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生活的角度,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搭建屬于他們道德與法治學習舞臺,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他們思想境界的提升,獲得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本文立足農村教學實際,并運用合作教學法、實踐教學法以及角色扮演法進行合理的授課,旨在提升整體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授課,單純地注重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并不注重構建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學生生活的連接,學生認知的連接,導致學生失去對此課程的學習興趣。針對此種狀況,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注重轉變原有的授課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生本課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能力。
一、運用合作教學法,構建交流平臺,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相互交流,促進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讓他們更為全面的分析道德與法治內容,提升整體合作教學的質量。本文注重從合作教學著力,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講授《自力更生 揚眉吐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并運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分析情境,感知情境,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入如下三個情境:情境一,展示鐵人王進喜的事跡。情境二,展示鄧稼先言之原子彈的情境。情境三,展示地質學家張思光的事跡。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分析以上情境中顯示的民族精神。在此,教師對學生的一段對話進行簡要解釋。小洛說:“通過本小組的討論,我們探究出如下的結論:打鐵還得自身硬。我國在不同的領域之所以取得不俗的成績是因為各個領域的專家在自己的崗位上,拋頭顱,灑熱血,從而做出一番業(yè)績。這充分體現出我國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苯處熯\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艱苦奮斗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使用實踐教學法,增強社會感知,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實踐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融入社會中,體會人與社會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之上,感受自己與社會聯(lián)系的緊密性,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增強,獲得良好的社會實踐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我參與 我奉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參與到為敬老院老人的服務過程中,并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具體執(zhí)行方面,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制定實踐活動事宜。教師提前和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商量,并確定相關的事宜。第二點,制定實踐活動。教師結合敬老院的客觀狀況,制定如下四項實踐活動:打掃衛(wèi)生、表演節(jié)目、陪老人聊天、陪老人下棋。第三點,開展交流。在此次實踐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實踐成果。小錯積極地舉手說:“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懂得了我們是社會的一部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照顧今天的老人就是照顧明天的自己的道理?!蓖ㄟ^運用實踐教學法,教師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地實踐和體會,促進他們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三、采用角色扮演法,開展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個人的行為,從而意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培養(yǎng)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提升整體的角色扮演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實際不遵守相關規(guī)則的危害,培養(yǎng)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個人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從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尊重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扮演破壞規(guī)則的人,并主動將車開向人群中,讓學生意識到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危害。教師在此對角色扮演的情境,進行簡要介紹。學生、老人以及騎自行車的人正在正常運行。與此同時,教師突然將車開向人群密集處。人群順勢陷入恐慌中。在此次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分享角兒扮演感想。小左說:“通過這次角色扮演,我感受到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因為遵守規(guī)則不僅是照顧我們的利益,更是照顧大家的利益。”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教師讓學生投入到相應的角色扮演中,提升他們對規(guī)則意識的認知能力。
總而言之,在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對個人的行為進行約束,促進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孫曉礪.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
[2]? 譚麗君.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