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鋒
無錫太湖黿頭渚風景區(qū)內的野生楊梅
夏至上市,小暑落市,每年的初夏是楊梅成熟的時節(jié)。走近楊梅樹,只見一棵棵碩大的果實壓低了枝頭,一堆堆一簇簇,美不勝收。摘下楊梅,果香撲鼻,沒開口就齒頰生香。輕輕一咬,果汁噴涌而出,果肉鋪展開來……酸甜混合的神奇滋味迅速從嘴巴傳遞到心間,實在美妙。
楊梅發(fā)源于江南,是典型的江南水果之一?!罢蹃睑Q頂紅猶濕,剜破龍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長安?!边@是明代詩人徐階贊美楊梅的詩。徐階是松江府華亭縣人,他這個江南人自然對吳越地區(qū)的豐富物產無比熟悉,因此寫楊梅格外形象準確。
宋代文豪蘇東坡和楊貴妃一樣,酷愛吃荔枝,寫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句子,但蘇東坡到江南,嘗過酸甜可口的楊梅后,他就“移情別戀”了,得出“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及吳越楊梅”的論斷,可見江南楊梅的魅力之大。
如今,太湖之濱的蘇州,無錫兩地,還有多處楊梅的著名產地。
明代無錫人強仕在外做官,寫“十想詩”遙想家鄉(xiāng)土產,其中一首是寫楊梅的:“五月熟楊梅,勻圓如火齊。說似西江人,口角流清泚?!?/p>
無錫楊梅歷來有兩個著名產區(qū),一個是位于太湖北岸的大浮山區(qū),一個是與大浮隔湖相望的馬山。這兩處產地的楊梅各有特色,也都擁有“粉絲群”,常常會為哪處的楊梅更勝一籌爭論不休。
大浮楊梅歷史相對悠久一些,以原種楊梅居多,滋味偏酸,產量很大。民國年間,如果有人到大浮做客,淳樸的山里人會請他們敞開吃楊梅,分文不收,因此當地有大浮楊梅“只吃不帶”的諺語。
馬山土質松軟,氣候溫和,極其適宜楊梅生長。馬山楊梅的個頭比大浮楊梅要大一些,肉厚核小,汁液更濃,口味更甜,有“烏梅”“潭東”“雪桃”等名品種。
蘇州的楊梅也有名。明代蘇州人、大畫家唐伯虎有詩曰:“四月清和雨乍晴,滿樹楊梅火珠明”,寫的是光福楊梅。
和無錫一樣,蘇州楊梅產地也大都環(huán)繞著太湖,有洞庭東山、太湖西山、光福鎮(zhèn)、常熟寶巖等處。
每年東山枇杷一下市,東山楊梅就登場。東山楊梅有紫、紅、白三種顏色,紫色楊梅為最上品,稱之為“烏梅”,個大、肉厚、汁多、味甜、核小。
楊梅不易儲存運輸,想吃地道的,要到江南來。坐在楊梅樹下,隨摘隨吃,那叫一個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