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東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9日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題為《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重要講話。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對于全面把握民法典,切實推動民法典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法典編纂的簡要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民事法律制定實施?!泵穹ǖ湎到y(tǒng)整合了新中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由現(xiàn)行零散的民法規(guī)范編纂而成。理解民法典,首先要理解民法。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具而言之,平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會產生與人身相聯(lián)系又不直接體現(xiàn)為物質利益的人格、身份關系,會因財產發(fā)生具有經濟內容的財產支配、流轉關系,民法是調整上述橫向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
法律作為日常行為規(guī)則,由經濟基礎決定,有什么樣的經濟社會生活,就有什么樣的法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不斷發(fā)展變化,相繼頒布實施了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ǎng)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大批民事法律規(guī)范,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與此同時,我國先后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啟動民法典相關工作。由于當時沒有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就不會產生作為市場經濟完善規(guī)則的民法典。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為完善,社會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國民財富持續(xù)增長,客觀上具備了編纂民法典的條件。因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經過5年多的努力,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2021年1月1日實施,水到渠成。
二、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p>
1.頒布實施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
編纂民法典,實質是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針對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新規(guī)定,對現(xiàn)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tǒng)編訂纂修,將相關民事法律規(guī)范編纂成一部綜合性法典。編纂民法典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步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從世界立法史看,民法典是各國法治發(fā)展的里程碑。法國、德國等國家具有世界影響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復興、國家崛起的關鍵時期制定出來的。我們在當下編纂具有中國特色、體現(xiàn)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也是向世界宣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頒布實施民法典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典作為我國第一部法典,與其他領域法律規(guī)范一起,支撐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保證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常有效運行的基礎性法律規(guī)范。民法典通過確立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等民事總則制度,確立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分則制度,調整各類民事關系。民法典蘊含的保障民事權利、強化法律義務、劃定公權私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等多重功能,能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3.頒布實施民法典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依據社會性質及基本國情,通過法律對社會經濟秩序中生產資料歸屬做出明確規(guī)定的經濟制度,民法典基于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需要,以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確認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的原則,規(guī)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地役權等民事主體的基本權益,建立了我國的財產歸屬和利用規(guī)則,是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展開。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濟是法律的內容,法律是經濟的規(guī)則,市場經濟興,則民法興;民法興,則市場經濟興。一方面,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需要完善市場交易規(guī)則,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需求;另一方面,編纂民法典,完善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律制度,為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能進一步調動民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維護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有利于營造各類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平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huán)境。
4.頒布實施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各項工作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保障人民權益。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但現(xiàn)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規(guī)范已經滯后,難以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編纂民法典, 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回應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全面加強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保護。比如單獨設立人格權編,全面保障人格尊嚴等內容,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推動民法典實施的舉措
實施好民法典,重點要加強民事立法、民法典執(zhí)法司法活動、民法典普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等相關工作,我省應在以下五個方面推動民法典的實施。
1.立法上,開展法規(guī)專項清理工作,廢改同民法典相矛盾的規(guī)定
民法典是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律。頒布后,涉及未納入民法典的其他民商事法律法規(guī)、其他部門法、地方性法規(guī)與民法典的協(xié)調問題,我省應在權限范圍內對照民法典,對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開展專項清理,廢止、修改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guī)定,并及時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規(guī),保障地方立法與上位法有效銜接,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
2.行政上,重視民法典標尺作用,保障民商事活動規(guī)范有序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賦予了民事主體廣泛的人身和財產權益,蘊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公權私權界限等法治功能。我省相關部門應盡職履職,要把實施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jiān)督的重要標尺,清楚職責范圍和界限,更好發(fā)揮政府在保障交易安全、維護市場秩序、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中的積極作用。不得違背法律法規(guī)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
3.司法上,統(tǒng)一民事裁判的標準,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
民事案件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民法典的頒布為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解決民事糾紛提供了統(tǒng)一的適用依據,但經濟社會生活遠比民法典的規(guī)定復雜。在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民法典司法解釋、民商事指導案例前,我省司法機關要規(guī)定統(tǒng)一適用標準,處理好案件審理中民法典與其他民事法規(guī)的銜接,提高民事案件的辦案質量。同時,還要發(fā)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4.普法上,開展立體化普法工作,引導干部群眾遵守民法典
民法典囊括了人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民法典頒布后,我省要立體化開展民法典的普法宣傳,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要緊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著力加強青少年學習教育,掀起社會公益宣傳熱潮,集中媒體宣傳優(yōu)勢,打造網絡宣傳熱點。要講好民法典故事,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讓人們了解、遵守、運用民法典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理論上,加強民法理論的研究,支撐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發(fā)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我省民事法學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尤其需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指導下,立足國情、省情,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為盡快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進一步完善民事領域其他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學和法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