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鳳
[摘? ?要]開展德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語文教師,在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環(huán)境中,要充分將德育融入語文教學當中,積極貫徹德育理念,利用好初中教材,通過講解鑒賞文學作品的方式,以美染情、以美育德,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語文課堂的德育成效。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19-0012-02
習近平主席曾在講話中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chǔ)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lǐng)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shè)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澆花澆根,育人育心,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把鑄魂育人的任務落實于學科教學當中。我們知道,好的文學作品,可以讓心靈越過泥濘和陰霾。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講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多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整體素質(zhì)。中國的文學作品,不管是先秦散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還是現(xiàn)當代散文等,無一不渲染著美、傳遞著情、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初中語文教材集詩詞、小說、散文、議論文等體裁的文學作品于一體,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系統(tǒng)性。如何在立德樹人的理念下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呢?筆者進行了探尋。筆者認為要通過積極貫徹德育理念,以美育德,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語文課堂的德育成效。下面,簡述一下做法。
一、以經(jīng)典詩詞之美熏陶情感
“李杜詩篇萬古傳”,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詩詞是世俗之外作者情感的棲息處,詩詞里有縹緲如煙的孤寂憂傷,有經(jīng)歷起伏變化后的淡然,有出仕或入仕的彷徨和掙扎,還有縱覽山水花草后的感動、徹悟等。在教學這些經(jīng)典詩詞時,教師要通過挖掘其中的字詞的美來感化學生,讓學生得到熏陶和啟發(fā)。如杜甫的《望岳》一詩,這首詩被選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洋溢著他青年時代的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處處寫望到的內(nèi)容。筆者在教學時先由詩首的“夫如何”設(shè)問牽引著學生往下朗讀,從而感受泰山的風采:“未了”的青、神奇秀麗、巍峨高大,富有生機和活力。然后在學生感悟到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贊美這一情感后,引導他們對后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進行深刻的分析,使他們理解詩人表露出的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最后結(jié)合背景給學生分析杜甫:青年時代的杜甫,光芒四射,積極向上,時時想著要為國出力,此后盡管滯留京城十年,但也從未背棄自己的初心。詩歌分析到此,學生已解讀出杜甫文字的神韻,更與其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杜甫如此,我們不也這樣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就要不懈地攀登、不懈地努力。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樹立理想與人生價值觀的關(guān)鍵階段,在教學中通過解讀文學文本的形式讓他們產(chǎn)生不懈奮斗的意識是很好的。再如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關(guān)雎》中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詮釋了古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八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較七年級時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的生理發(fā)育已然開始,心理波動較大,在情感方面處于懵懂狀態(tài),他們渴望交友、互相傾慕,卻又不是那么理性。在分析這首詩時,筆者首先肯定愛情的美好,然后跟學生說:“收獲愛情的最好時期是青年時期,那么在這之前大家應該認真學習,為美好生活而奮斗?!薄遁筝纭罚骸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边@首詩給人纏綿悱惻的感覺。在明確詩文意思后,筆者引導學生想象這樣的畫面:河邊蘆葦青青,深秋的露水凝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在河水的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尋,水路險阻且漫長;順流而下去找尋,她仿佛在那水中央。然后讓學生思考:“‘伊人僅僅是指美麗的女子嗎?讓人苦苦追尋,卻總是尋不到的究竟是什么?”學生在討論當中感悟到,“伊人”不僅僅指美麗的女子,更指作者心中的夢想。這時他們就可以明確美好的事物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經(jīng)過苦苦地追尋、不懈地努力后才能獲得的。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追夢的思想情感。杜甫有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苯處煈撛跐撘颇信囵B(yǎng)學生不懈奮斗的情感,而這種在悄然之間培養(yǎng)起來的情感,具有持久性及穩(wěn)定性。
二、品析散文之美,發(fā)現(xiàn)最美的品質(zhì)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散文往往是結(jié)構(gòu)靈活且富于真情實感的。說到散文,筆者就會想到冰心《小桔燈》中的這段描寫:“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雖然這是小學的課文,但筆者常常會給學生念這一段,并告訴學生這“桔紅的光”象征著光明,象征著勝利的曙光。然后還會提問學生:“你們還能從這段描寫中悟出什么?”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往往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散步》是一篇簡短精悍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件,展現(xiàn)了母子、父子、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在講授過程中,筆者讓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感悟生命的意義,明確要尊老愛幼,要勇于擔當責任,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這樣,學生才能慢慢養(yǎng)成一些好品質(zhì)。
三、探究小說的人物美以解讀人生
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這三要素是閱讀小說時需要特別關(guān)注的。小說往往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展現(xiàn)具體典型環(huán)境下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人性的美丑善惡。小說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在根據(jù)課標要求完成小說教學的同時可以讓學生理解感悟不同人物的美,進而對人生進行解讀。如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孤獨之旅》中的主角杜小康,由于家庭變故,被迫輟學去放鴨。由于了一場暴風雨之后,他突然長大了,堅強了。學習小說時,在理解了杜小康“茫然—害怕—恐慌—孤獨—不再恐慌—驚喜”的情感歷程之后,學生感悟到了杜小康的成長之美,并明確了:人生不易,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暴風雨,但要相信,只要堅強和努力,就一定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在深入地進行小說人物解讀后,學生定能感悟到這些人物的美,進而獲得人生啟示。
四、在辨析議論文的理性美中獲得啟示
初中階段的學生最該做的就是尋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而這個正確的方向,并不是只能在思想道德課中獲得。語文教材中的議論文為正確方向的明確提供了很好的指引。論點、論據(jù)、論證是議論文三要素。在議論文當中,作者往往是針對現(xiàn)象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問題一般都是精準的、鮮明的。在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過程中學生其實已經(jīng)受到了作者思想的啟發(fā)。如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這篇文章緊扣“敬業(yè)和樂業(yè)”展開論述。作者通過援引大量的經(jīng)典語句、例子等,讓讀者感知什么是敬業(yè),什么是樂業(yè)。其論述了有業(yè)的必要性、敬業(yè)的重要性和樂業(yè)的重要性,進而勉勵讀者要敬業(yè)和樂業(yè)。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職業(yè)之成就離不開奮斗,一步一步地前進,通過刻苦將快樂的分量增加。經(jīng)過指點,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學習和工作一樣,需要擔起責任,需要保持興趣。
文學之美,在于它跳躍的文字,在于它承載著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教師要通過文學的美引真、引善,進而達到以美啟德的效果,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學生通過品析經(jīng)典詩詞、散文、小說等作品表現(xiàn)出來的美,不僅可以有效感受文學的魅力,還可以促使自己不斷反思,從而培養(yǎng)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筆者相信,文學藝術(shù)對學生品格的影響,一定會不斷地加深。
[? ?參? ?考? ?文? ?獻? ?]
[1]? 楊桂青,賴配根. 文與字的神韻:文學美.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吳順鳴.人間詞話全解.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