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合作探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但是細細研究課堂教學會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在教師預設的問題中探討,課堂里缺少學生自己思考后的質疑問難。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要通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怎樣引導學生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呢?本文將加以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的興趣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這是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品質的前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課堂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學生敢問敢疑。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許多學生因害怕說錯,害怕自己把問題說不清楚,而被人取笑,或遭到教師的批評,以至于有疑而不敢問。對于有這樣心態(tài)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生問錯了,教師不去指責,而要肯定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精神,只要疑得有道理,疑得有價值,教師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他們自然就會產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愚公移山》一課時,學生自讀完課文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教師,我覺得愚公移山這件事太不值得了,害得他的祖祖輩輩、子子孫孫都跟著受罪?!彼膯栴}立刻引來了同學的大笑。這個疑問雖然提得有些唐突,但是作為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絕對不能對學生簡單的否定,更不能對學生給予批評、斥責。這時的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告訴學生:對課文提出質疑應當緊扣文本重點、難點的問題提出疑問,這樣我們質疑問難的質量就會更高,問題也就會更有價值。
2.積極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起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喚起學生的質疑欲望,在多媒體被廣泛運用的今天,并不是一件難事。語文教師運用多媒體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把學生自然地就帶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之中。筆者在教學八年級語文下冊《旅鼠之謎》一課時,課前我就運用多媒體,采用圖片、視頻等關于旅鼠相關資料的展示,當學生了解到這種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小動物,有許多難解的謎團的時候,立即喚醒了學生的質疑欲望。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然后結合課文題目就會接連發(fā)問:旅鼠生活在什么地方,旅鼠生活的環(huán)境如何,旅鼠有什么生活習性,旅鼠 “死亡大遷移”是怎么回事。有效的課堂情境的設計,必然喚起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會質疑問難,也需要教師有心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預設所有的教學問題,教師必要時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傾聽學生的質疑問難,無論是學生解決了問題還是教師解決了問題,對師生而言都是一種收獲。
二、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
我們常常見到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么是抓不住要領;要么是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質疑的價值;令學生更為苦惱的是冥思苦想過后而提不出問題。怎樣使學生善疑又善問呢?這就需要教師“授之以漁”,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根據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筆者以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引導。
1.質疑課題法。一篇課文,課題就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對課題的質疑,使學生更快地把握住課文內容。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質疑課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運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質疑模式,質疑的問題由淺入深,這樣不僅使學生提問有據可循,而且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了問題的探尋之中。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課文寫了誰的背影,背影是什么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背影,這幾個由淺入深的問題都是從課題提供的信息中引發(fā)出來。對這幾個問題的探究,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也就不成問題了。在教學魯迅先生的《社戲》一課時,筆者就引導學生質疑課題:什么是社戲?那一晚我和小伙伴們看到的社戲好看嗎?這一臺社戲為什么令作者難忘呢?圍繞這三個步步深入的問題,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那一晚的社戲其實并不好看,小伙伴們雖然看戲“個個打著呵欠”,昏昏欲睡,但是他們在歸途中“偷羅漢豆”卻充滿了快樂,這才是這篇課文的主旨所在。學生同時也明白了:課題“社戲”作為課文的主線,詳寫、實寫了看社戲的全過程,而課文略寫、虛寫了農村小伙伴的活動以及“偷羅漢豆”的情節(jié),將其作為副線。這樣就把看社戲的失望與農村樂土的喜好形成了相互映襯,整篇課文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這也使得“看社戲”的故事情節(jié)既充滿波瀾起伏,又情趣盎然,展現(xiàn)了一幅農村兒童美好的生活畫卷。
2.抓住關鍵詞句質疑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往往具有結構文章,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質疑,就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解決了關鍵詞句的疑惑,也就理解了全篇課文的內容。筆者在教學《孔乙己》的時候,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第九自然段:“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睂W生進行了大膽的質疑。這段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說“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合作、探究,很快得到了答案:這個句子在課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結構上,這一段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揭示了孔乙己悲慘遭遇,他在人們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人,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多余人。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到了抓住課文關鍵句子進行質疑的作用。
3.抓住矛盾質疑法。課文中矛盾點的設計,往往是作者在文中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矛盾點進行質疑,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還可以統(tǒng)一學生的思想認識,實現(xiàn)對課文正確而深入的理解目標。這里以課文《孔乙己》結尾一句話為例:“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边@句話中的“大約”與“的確”很顯然是一對讓人一時無法理解的矛盾的詞語。筆者知道,引導學生對這句看似矛盾的話進行質疑,對于引導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非常必要。于是筆者讓學生抓住這一對看似矛盾的詞語提出質疑、合作議疑、析疑、最后釋疑。學生明白:結尾處作者運用了這對看似矛盾的詞語恰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更加含蓄、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
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問難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質疑主題法”“質疑結構法”“類比生疑法”等,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子,適時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就會逐步形成。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教學藝術。語文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教師自己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鎮(zhèn)第二中學(214211)